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坐姿矫正系统对脑瘫患儿坐姿功能异常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配备坐姿矫正系统对脑瘫患儿坐姿功能异常康复的效果。方法:坐姿功能异常的脑瘫患儿62例,年龄8-36个月(20.0±9.2个月),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同时配备坐姿矫正系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临床症状发送情况进行运动、言语能力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GMFM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言语能力提高有效率为90.6%,对照组言语能力提高有效率为66.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言语能力提高好于对照组,结论:配备坐姿矫正系统更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矫正鞋垫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平衡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穿戴矫正鞋垫进行辅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儿童平衡量表(PBS)、88项粗大运动量表(GMFM88)D能区、E能区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PBS评分、GMFM88-D、E能区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上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PBS评分[(27.5±12.7)分]、GMFM88-E能区评分[(29.8±12.1)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GMFM88-D能区评分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穿戴矫正鞋垫进行辅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瘫患儿平衡控制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志芳  黄卫平 《中国康复》2001,16(3):190-191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对30名4-8岁脑瘫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原则和方法进行训练6个月,记录并比较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的得分情况.结果训练6个月后,所有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均比训练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得分明显增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TH〗结论引导式教育原则和方法对改善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云明  冯尚武 《中国康复》2013,28(5):341-341
2005年5月~2012年8月我院矫形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36例,均符合1998年全国脑性瘫痪座谈会诊断标准[1]。男21例,女15例;年龄(6.75±2.43)岁;入选条件:①患儿双下肢一年内无矫形手术史;②双下肢瘫痪,因肌张力降低或存在轻、中度痉挛造成步行时髋关节内旋,并伴有轻度足内翻下垂症状,无明显髋、膝关节屈曲挛缩。③患儿均有穿戴矫形器且〉2个月,  相似文献   

5.
郑钦  李润利  吴燕秋  程慧 《中国康复》2016,31(6):411-411
<正>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7例合并语言交流障碍的脑瘫患儿,均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合并听力障碍、癫痫、自闭症等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8±0.7)岁;韦氏智能量表测定的智商为73.7±20.0;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9±0.7)岁,智商73.3±15.4。对照组采用一对一的语  相似文献   

6.
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6例均为 1999年 1月— 1999年 12月在我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确诊病例。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5个月— 4岁 ,其中 5个月— 1岁者 4例 ,1— 2岁者 4例 ,2— 4岁者 8例 ;痉挛型四肢瘫 10例 ,偏瘫 5例 ,混合型 1例。前臂被动旋后度数〔1〕:80°—90°3例 ,肌张力轻度增高 ;6 0°— 80°12例 ,肌张力较明显增高 ;<6 0°1例 ,肌张力明显增高。均已接受综合康复治疗 2个月以上 ,前臂旋前畸形仍明显。1 2 方法将一条宽 5cm左右 ,弹性合适的弹性矫正带上端固定于上臂 ,然后绕前臂向后旋转 ,经过拇指、食指之间 ,终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学龄期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和手功能分级系统的稳定性,为制定康复干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6所特殊学校就读的77例脑瘫患儿,采用中文版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和手功能分级系统进行运动功能分级,采用评估者一致性和加权Kappa系数分析77例患儿首次与最终评级的一致性,确定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和手功能分级系统的稳定性。结果 64例(83.1%)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最终评级与首次评级保持一致,加权Kappa值=0.89(95%CI=0.79~0.93);54例(70.1%)的手功能分级系统最终评级与首次评级保持一致,加权Kappa值=0.68(95%CI=0.55~0.80)。结论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评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手功能分级系统评级的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余虹  许光旭 《中国康复》2014,29(4):261-262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20min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 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GMFM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下肢姿势矫正训练及康复护理,为临床矫正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姿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36例设置为康复组,另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36例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  相似文献   

10.
改善脑瘫患儿进食功能的早期干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主要致残性疾病,由于肌张力异常导致肌肉协调运动障碍,除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外.26%-100%的患儿合并口运动功能障碍,并因此造成进食困难、言语构音障碍,影响儿童的营养、体格发育以及语言发展。本文对脑瘫患儿进行口咽运动及进食能力早期干预训练的经验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Cerebral Palsy (CP) is a muscle and movement disorder that affects children and is the result of early brain injury. The causes and nature of the brain damage may vary considerably, which renders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heterogeneous group. Only recently has research begun to utilize technology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brain injury and the relation to clinical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neuropsychological findings on children with a diagnosis of CP with regard to the spastic, dyskinetic, and ataxic types. Specifically, areas of sensorimotor functioning, language and verbal skills, visual-spatial and perceptual skills, learning and memory, and executive functioning are reviewed. Implications for learning as well as a neurobiological cause of executive function defici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姿势控制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关键问题。而维持坐位对于脑瘫儿童执行手部前伸动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因素。与正常儿童的姿势控制相比,脑瘫儿童的协同作用及动作策略表现较差,患儿有产生特定方向性调整的能力,但是在募集特定方向性调整的能力方面,则表现出明显的发育迟滞。目前,有关脑瘫儿童姿势控制的运动疗法主要包括应用特制座椅、倾斜和改变座椅面和角度以及各种平衡训练,而缺少对某一种特定治疗方式在脑瘫儿童中应用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published research evidence for the effic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adaptive sea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This review i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whether adaptive seating outcomes proposed in the clinical literature have been substantiated. The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fined to English-language publications between 1982 and 1994. Thirty-seven research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1) on-line search of Index Medicus, 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ical Abstracts; 2) scanning conference proceedings and article reference lists; and, 3) tracking of author citations through the Science Citations Index. Eight studies met the selection criteria of using subjects who were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ncluding adaptive seating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including an unsupported sitting comparison condition. Study quality was evaluated using an adaptation of Sackett's validity criteria. Sackett's 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utilized to identify levels of evidence and to grade recommendations. Grade A, B, and C recommendations were generated from Level I to Level V evidence for some of the clinically proposed seating outcomes. Additional seating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strengthen the recommendations and investigate unexplored outcomes. Limitations of the review are potential reviewer and publication bi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7 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81)和对照组(n=56)。观察组采用电针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功能训练。3 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治疗后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结合功能训练在改善脑瘫患儿GMFM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5.
针刺疗法改善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治疗共济失调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4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衡功能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有效提高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46例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应用CIMT。在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上肢痉挛改善情况,应用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测试与日常生活活动有关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患儿MAS得分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EFT评分在治疗4周、8周与治疗前比较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周,治疗组UEF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T可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复促通疗法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SHCP)儿童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HCP儿童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每天给予常规康复训练60min,观察组每天给予反复促通疗法训练60min,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10m步行测试(10MWT)评价步行速度,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侧下肢处于支撑中期和摆动中期时髋、膝、踝关节角度以及处于足跟着地期时踝关节角度。结果:训练后2组自选步行速度(SWS)和最快步行速度(MWS)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训练后患侧下肢处于支撑中期时与训练前比较,2组患侧髋关节屈曲角度明显降低(P<0.05),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增加(P<0.05),患侧踝关节背屈角度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各项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患侧下肢处于摆动中期时与训练前比较,2组患侧髋、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患侧下肢处于摆动中期时观察组患侧踝关节背屈角度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19.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对患儿进行集中、大量、重复的练习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每天4h,每周6d,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MT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提高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更有效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