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医药产业乃六大产业之一。在西方国家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成药是我国的瑰宝,它具有原料天然、疗效综合、标本同治、医疗健身等显著特点。现代科学亦证实:中成药含有较高的活性成分,许多现代药物治不了的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顽症乃至对人类威胁最...  相似文献   

2.
沈桂香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1015-1015
中成药和中草药一样 ,是中医治病的有力武器。藿香正气丸、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传统名药 ,疗效卓著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自开展中西医结合以来 ,又有一大批新的中成药问世 ,剂型方面除了传统的丸散膏丹之外 ,又发展了水针剂、口服液、颗粒冲剂、喷雾剂等新型制剂 ,使得原本就内容博大的中成药 ,又注入新的活力。那么目前中成药临床使用现状究竟如何 ?广大医生和患者对中成药又有什么要求 ?中成药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笔者试图就上述问题略陈管见 ,以求同道指正。1 新型中成药要不断创新发展中成药新型制剂如水针剂、…  相似文献   

3.
李和平  李经选 《陕西中医》1997,18(8):373-373
证候辨析与药物之间有精确的对应关系;为了寻找中医药对现代病证治疗的证效关系,开拓了辨析证候的方法,因而辨证分型法具有统一诊断和衡量疗效标准的优点,故在临床上成为开发研究中成药的普遍模式,辨证分型开发中成药,受其证候群的影响,而且要结合现代药理、药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浅析糖尿病中成药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医对糖尿病的致病机理的认识,从处方组成、适应症定位、剂型及剂量等方面对我国现有糖尿病中成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防治糖尿病中成药的开发应发挥中药的优势,重点应放在防止慢性并发症方面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成药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中成药的研制开发必须遵循传统医药理论,密切结合临床,采用国际最新制药技术,努力设计中药新剂型,提倡科研、临床及生产部分共同协作开发新产品,并探讨了有待重点开发的中成药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叶显纯 《中成药》1989,11(11):42-43
近年来,我国中药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中成药新产品,由于品种繁多,适应范围广泛,很多品种具有良好疗效,因而不仅国内医疗单位颇多采用,而且还有不少品种远销海外,呈现出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为使今后中成药新产品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对于当前尚存在的某些问题,似乎还需大家来讨论研究,总结经验,继续前进。作者身为中医,理应参与其事,为此不揣愚陋,略陈刍见,以供有关方面参考。一、开发中成药新产品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中成药新产品的开发工作,虽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并不意味因此就可引为满足、而认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上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完善,我国多年来形成的制药工业体系,必将发生重大转变,西药生产将急剧萎缩,取而代之的是新中药的开发研带与创新将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战斗在医疗第一线的临床医生,将自然会成为开发创新中成药的生力军。那么,临床医生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创制中成药呢?名老中医谢海洲教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谢老从医数十载,学验俱丰,极善于把自己独到的临证经验,开发研制出适应范围更广的中成药,其中不少产品早已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创造了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特邀谢老著文,希望对广大中西医生有所启迪,并开发研制出更多的新中成药来。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医对糖尿病的致病机理的认识,从处方组成、适应症定位、剂型及剂量等方面对我国现有糖尿病中成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防治糖尿病中成药的开发应发挥中药的优势,重点应放在防止慢性并发症方面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药业主体的中成药工业,近年来在医药工业中的比重已达16%~21%,中药、中成药产品已经占到国内药品市场的30%.中药、中成药已发展为我国医药行业中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已将现代中药、中成药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入世后中成药业将遵守新的游戏规则(保护知识产权、减免关税等).  相似文献   

10.
11.
梁东康 《中药材》1990,13(2):38-39
中成药新产品、新剂型的开发研究,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古方中去发掘古方是我国医药学上的宝贵财产,把古方结合现代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去粗存精,就能有新的发现.如清代王清任名方“补阳还五汤”经现代药理试验发现,该方有改善心肌代谢、缓解心肌缺血的作  相似文献   

12.
延缓衰老中成药的研究探讨(三)河北省药物研究所李仁俊,王文智,刘毅恒(050061)5.改善微持环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气血乃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发育、壮盛以至衰老的过程,亦即气血由弱转强,由盛转表...  相似文献   

13.
在开展国家863计划“通塞脉微丸的研究与开发”等多项课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名优中成药特点,从拆方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提取分离方法、效应物质基础的确认、效应物质基础的成分分离解析及确定、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效应物质体内过程的构成变化及其作用靶点、复方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以及重组现代化复方中药的系统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当前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德敏 《四川中医》2006,24(2):47-49
散剂作为中药的传统剂型,与现代中成药采用各种手段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不同,不改变药材的理化性质,完整保留了原中药方剂的方旨。作者对在剂型和疗效上有着独特优势的中药散剂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成药创新方面,散剂必将展示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的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开展国家863计划“通塞脉微丸的研究与开发”等多项课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名优中成药特点,从拆方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提取分离方法、效应物质基础的确认、效应物质基础的成分分离解析及确定、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效应物质体内过程的构成变化及其作用靶点、复方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以及重组现代化复方中药的系统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当前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秉南 《世界中医药》2009,4(4):230-231
本文就药材、饮片、中成药三大环节提出,中成药的开发研究应与饮片炮制、药材采制及品种研究相结合,并对中成药的开发提出了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爱华 《中医研究》2008,21(3):9-10
“中西医结合中成药”是指按照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围绕一种疾病(西医病名),以专家讨论统一制定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或者以专家经验拟定的证型而生产的“中西医双重理论相通”的中成药,其既对证,又对病,病证兼顾,标本兼治,是具有专病专证特征的中西医结合中成药,也是中西医结合在中成药领域中的成果体现。本文所论述以中药为复方的中西医结合中成药的开发及意义,不包括中药加西药的复方药。1中西医结合中成药的开发中西医结合工作在临床及基础实验领域中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中西医结合的中成药研究和开发还不是很多,表现在适应中医临床多种证型的中西医结合中成药并不多见,它还不能很好的为中西医结合临床服务,因此急待开发利用。1.1整理既有的中成药首先可对目前临床已有的中成药进行归纳分类,以病为纲,以证为目,形成现有的系列化中西医结合中成药群,并整理成册,推荐给临床运用,这是一条快速简便的方法。如:从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之中,可整理出通心络胶囊、养心氏片、生脉饮、利脑心胶囊、心可舒片、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临床运用时:气虚血瘀型,可选用通心络胶囊、养心氏片;气阴两虚型,可选用生脉饮;气滞血瘀,痰浊阻络型,可选用利脑心胶...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药企业肩负着中成药开发及新药研究的重任,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解决方法问题。一般说来,西药必须遵循先药化、药理,后临床这一研究途径,而中药则不同。故目前对中药的研究往往先临床,后药理、药化研究,或者同步进行。 那么,现代中药企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中成药新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呢?中药企业前景如何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 1 单味药的研究方法 单味药主要指单验方。单验方是中医方剂的重要源泉和基础,就其来源分析,绝大多数是植物药。同一植物药的成分受品种、产地、气候、采集、…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药动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喜智聪  刘昌林 《中成药》1998,20(11):54-55
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对新药筛选、剂量控制、用药安全有效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化学药物药动学研究较多,但中药,尤其是中成药因成分复杂,对其进行药动学研究则困难较多。近几年来对中成药的药动学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得到逐步发展,实验方法也逐步建立,就目前已经实行的、以药动学的基本理论用于研究中成药体内动态过程的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一种或几种已知的有效成分研究中成药药动学对中成药所含已知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同化学药物无明显的不同,主要是运用先进的分析设备和仪器进行血药浓度的测定,常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抗衰老中药,中成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承吉 《中成药》1992,14(3):38-41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具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药、中成药研究的情况做了综述。对今后抗衰老中药、中成药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