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3例经超声检查和左心室造影诊断为室壁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其并发附壁血栓情况,将其分成合并附壁血栓组(39例)与非合并附壁血栓组(84例)。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比较法,对比2组患者的疾病特征、临床症状和医学影像结果。结果检测出附壁血栓的例数为39例,占总数的31.71%。合并附壁血栓组CKD 6例,左侧主干病变17例,完全或次全闭塞9例,平均年龄(59.48±4.6)岁;非合并附壁血栓组CKD 3例,左侧主干病变6例,完全或次全闭塞2例,平均年龄(62.35±11.4)岁。左侧主干病变、CKD、完全或次全闭塞为AMI后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方面2组患者相关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单因素分析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证实,CKD、左侧主干病变和完全或次全闭塞为AMI后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侧主干病变,CKD,完全或次全闭塞为AMI后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全面预防上述因素对疾病治疗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总结其特点。结果超声心动图可显示3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的部位、形态、大小、回声情况。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具有特异性,且简便、准确、重复性强,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虹 《中外医疗》2014,(14):80-81
目的研究分析心肌梗死合并左室附壁血栓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和临床诊治措施,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6例心肌梗死合并左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并发左室附壁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结果 7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左室附壁血栓死亡,占同期AMI患者人数的8.4%,经研究分析高龄、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会增加患者发生附壁血栓的可能,研究中50~70岁的患者居多。结论左室附壁血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具有较大的威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检查、治疗和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左心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并发症之一。为提高急性AMI的远期生存率,减少急性AMI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心脏多普勒超声(UCG)检查证实有左室附壁血栓的同时观察在心电图上有否特异性的表现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拥军  都军 《医学综述》1996,2(11):577-578
<正>左心室附壁血栓是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常见的继发症.尸检证明,在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例中,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为30~40%,患前壁有Q波急性心肌梗塞并伴发室壁瘤的死亡病例,其附壁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50~95%.存活者中,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①心肌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的大小.②检测手段的敏感性.在急性有Q波前壁心肌梗塞并发室壁瘤的存活者,室壁瘤切除术中所见,附壁血栓的发生率高于50%,在未并发室壁瘤的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出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为20~30%,在大面积有Q波前壁心肌梗塞伴心尖部运动不协调者,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为30~50%,而下壁心梗和无Q波心梗附壁血栓的发生率小于10%.  相似文献   

6.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06-01/2007-06因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30(男22,女8)例,年龄35—65岁,其中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者20例,左回旋支者3例,右冠脉者7例.全部患者的冠脉造影均显示冠脉内血栓影或提示有冠脉内血栓的形态特征并符合以下条件:①病变位于冠状动脉近段或近中段;②病变近端血管无明显弯曲;③梗死相关血管直径≥3mm;④病变部位为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⑤冠脉内有大量血栓影或提示有冠脉内血栓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室壁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室壁瘤16例病例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NYHA分级Ⅲ~Ⅳ级,年龄(55±12)岁,16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安返ICU,其中15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术后第6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33.24±3.1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D):(58.36±6.57)mm,NYHA分级:Ⅲ~Ⅳ级,术后3月复查LVEF:(50.46 ±5.96)%,LVEDD:(40.79±5.68)mm,NYHA分级Ⅰ~Ⅱ级,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 综合室壁瘤的大小和患者循环状况采取适宜的手术策略治疗急性心梗并发左室室壁瘤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伴室壁瘤形成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34例初次伴室壁瘤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2~3周内分别进行PTCA治疗.全部病例梗死相关血管均为完全或次全闭塞病变.经过左心室造影计算室壁瘤面积,梗死区室壁运动百分率,左心室舒张未容积指数(EDVI),Cortm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PTCA6个月后,本组病例表现出室壁瘤面积缩小(8.8cm2±1.2cm2vs14.3cm2±1.1cm2),左心室重构导致的扩张受到了限制(EDVI在术后无增加),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明显改善(LVEF53.3%±9.6%vs45.4%±10.3%,P<0.01;梗死区收缩百分率9.8%±3.7%vs8.2%±4.1%,P<0.05).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下降(8.7±3.3vs10.8±3.1,P<0.01).[结论]伴室壁瘤的初发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延迟的PTCA再血管化治疗可改善左心室重构,有益于患者左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左室室壁瘤是透壁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附壁血栓及心脏破裂等并发症,确诊需依赖于左室造影和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检查,早期诊断和准确判断室壁瘤的大小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治疗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对37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提出对本病早期诊断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12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超声心动图检出心肌梗死112例,并发症27例(室壁瘤10例,左室附壁血栓2例,室间隔穿孔2例,中、重度二尖瓣返流13例);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广泛前壁和前壁心肌梗死部位及范围的估测高度一致;超声心动图估测心肌梗死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血管供血区域基本相符;非单一部位心肌梗死时,超声心动图较易漏诊下壁或右室梗死.[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敏感而准确的方法,可与心电图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超声心动图是检出室壁瘤、左室附壁血栓、室间隔穿孔及二尖瓣返流等并发症的首选方法;对于疑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查中应特别注意并存下壁或右室梗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CRBBB)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收住我院的AM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为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270例,为同期收住院的无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心肌梗死部位、心肌酶水平、心功能情况、并发症、临床经过及住院病死率比较。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经过及住院病死率比较,观察组中的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预示病情严重、并发症发生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陈宝贵 《当代医学》2013,(28):43-44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J)后室壁瘤(LVA)及抗凝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0月一2012年1o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诊断LVA及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00例A川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为室壁瘤15例,异常室壁为前壁及左室心尖部有10例,占67%,其次为侧壁3例,占20%,下壁2例,占13%。给予华法林口服治疗.发生不稳定心绞痛1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3例出现出血。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LVA是临床首选,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the well documented benefit of echocardiograph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ts wide-scale use in the Caribbean is limited by access, health literacy and affordability. Because of the limited us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region, routine complication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re not fully appreciated and may go unrecognized, further contributing to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bring focus to this common clinical condition and highlight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echocardiography in facilitating timely and accurate diagnosis. We report here a case of large left ventricular (LV) thrombus in a patient with AMI. Coronary angiography showed completely occlude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with angiographically normal remaining vessels. Immediate anticoagulation was commenced with heparin and overlapped with warfarin. No Primary Angioplasty (PA) was done based on the evidence from occluded artery trial. LV thrombus was completely resolved on echocardiography at three months. No evidence of thrombo-embolism was found during the resolution of LV thrombus.  相似文献   

14.
张健  刘全 《吉林医学》2010,31(4):449-450
目的:观察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中的作用及重大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危重患者即时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9~82岁,除2例为前降支开口闭塞外,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入院时剧烈胸痛,有心源性休克或心功能不全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其中1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1例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例同时行临时起搏器安装术,仅1入院期间未行支架置入,6例行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结果:18例成功撤离IABP,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救治成功,5例死亡。抢救成功率=78.3%。结论: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7年6月我院住院的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41例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无室壁瘤患者39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第2周心电图ST段移位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体表心电图ST段移位与室壁瘤的关系。结果室壁瘤组在V2导联ST段抬高为(0.25±0.10)mV,V1-V6导联ST段抬高总值为(0.65±0.35)mV;非室壁瘤组心电图V2导联ST段抬高为(0.15±0.10)mV,V1-V6导联ST段抬高总值为(0.35±0.25)mV,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体表心电图可作为早期初步筛选诊断室壁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选择86例年龄>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高龄组,同期75岁以下的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梗死部位、合并症、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高龄组血运重建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合并疾病率、住院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高龄组、对照组前降支病变分别占62.8%、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对照组因并发症死亡分别占33.3%、66.7%,因合并症死亡分别占6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以前降支为罪犯血管;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与合并症发生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邹文淑  陈练 《西部医学》2006,18(4):404-40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冠心病(CHD)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97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的SCA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非CHD组)31例、CHD无侧支循环组136例、CHD有侧支循环组30例,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非CHD组相比,CHD组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明显增高(P<0.05);与CHD无侧支组相比,CHD有侧支组病变以3支、多支及次全闭塞为主(P<0.05),右冠脉病变最多;无侧支组以单支、前降支病变为主。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不稳定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的发生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CHD合并3支、多支病变及次全闭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探究miRNA-497在麝香保心丸治疗AMI后心室重构中作用。将SD大鼠9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iRNA-497激动剂+麝香保心丸组、麝香保心丸组、miRNA-497抑制剂+麝香保心丸组、miRNA-497抑制剂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仅分离前室间支,不结扎,其余各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AM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干预。6周后,miRNA-497激动剂+麝香保心丸组大鼠一般情况、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无明显改善,麝香保心丸组、miRNA-497抑制剂+麝香保心丸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麝香保心丸可能通过抑制miRNA-497表达而改善大鼠AMI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9.
何伟民  刘金来 《循证医学》2010,10(4):225-229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其可行性。方法根据患者临床情况提出问题,搜索PnbMed(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OVID(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EMBASE(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和CNKI(1994年至2009年7月)中文数据库中有关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加用抗凝药物(华法林)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评价。结果纳入评价了25篇相关文献,分析后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制订出三联疗法方案,经过10个月的随访证实该方案对患者安全有效。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在充分衡量获益及出血风险后.再按个体化原则给予三联疗法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免梗死心肌收缩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莹  唐红 《西部医学》2009,21(12):2030-2032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诊断局部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经外科手术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1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梗死节段室壁以及1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相对应心肌节段的二维应变值,记录其左室乳头肌短轴图像切面,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值,并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梗死组和对照组兔子相对应心肌节段收缩期的二维径向应变值。梗死组兔子的前间隔及左室前壁心肌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提供一种准确率高且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