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急性和亚急性高原低氧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急性和亚急性高原低氧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探讨神经细胞在机体对低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平原SD大鼠运至高原地区(4100m),在第7天和第30天,取大鼠海马用常规电镜方法进行染色,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电镜下急性和亚急性组高原低氧大鼠海马CA.区和CA,区神经细胞的形态、胞浆内的细胞器有明显变化。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揭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学习和记忆的减退是机体应激反应异常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海拔下大鼠海马区NCAM的表达变化,探讨NCAM在机体对低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在低氧条件下NCAM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平原SD大鼠运至海拔(4100米)地区,在第7天取大鼠海马,用常规电镜方法进行染色,观察高原环境下NCAM的表达变化。结果NCAM在不同海拔大鼠海马CA2区和CA3区神经细胞的胞膜上的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对大鼠海马区NCAM的表达有一定影响,揭示NCAM是参与高原低氧应激反应的重要生理和病理体液因子,提出在高原环境下NCAM对神经系统细胞的发育以及功能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高原低氧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平原组、急性高原组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研究,探讨高原低氧对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两组大鼠海马BDNF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急性高原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BDNF阳性表达含量比平原组大鼠分别增高23.5%、24.1%。结论急性高原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BDNF阳性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其含量升高,提示BDNF在避免急性高原低氧对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应激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平原对照组(山东菏泽,海拔50米),高原实验Ⅰ组(青海玉树结古镇,海拔3700米),高原实验Ⅱ组(青海玉树治多县,海拔4950 m)。在不同海拔高度生活4天后,取大鼠海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暴露于高原组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且随海拔的增加而明显升高。结论高原低氧应激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平原对照组(山东菏泽,海拔50 m)、高原实验Ⅰ组(青海玉树结古镇,海拔3 700 m)、高原实验Ⅱ组(青海玉树治多县,海拔4 950 m),在不同海拔高度生活4 h后,取大鼠海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暴露于高原后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且随海拔的增加而明显升高.结论:高原低氧应激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通脉益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探讨其防治VAD的作用.方法:应用高脂血症大鼠,采用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建立VAD动物模型,利用Y型电迷宫检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使用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分析海马CA1区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电迷宫实验表明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而给予通脉益智胶囊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形态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紊乱、数目减少,部分神经细胞核深染、固缩.电镜下神经细胞核膜皱褶内陷,核固缩,染色质凝集、边集,细胞器排列紊乱.通脉益智胶囊组的神经细胞形态与模型组相比在光镜、电镜下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通脉益智胶囊对VAD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从而提高了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在低氧下藏药八味沉香散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MOR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动物模型来观测藏药八味沉香散对低氧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通过电镜图像分析和细胞形态计量研究藏药八味沉香散对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 各低氧组大鼠均出现空间学习记忆障碍,表现为MORRIS水迷宫测试潜伏期延长(P<0.05),各低氧组第1天潜伏期均明显延长,而低氧Rg1药物组和低氧BCP药物组与低氧对照组相比潜伏期逐渐缩短(P<0.05),但潜伏期都长于常氧下各组.电镜下观察到各低氧组的海马CA3区PSD厚度变薄、突触间隙增宽、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与各常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氧Rg1药物组和低氧BCP药物组与低氧对照组相比PSD厚度较厚、突触间隙较窄.结论 在低氧下海马CA3区突触形态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形态学基础,八味沉香散对低氧下大鼠海马CA3区突触形态结构的维持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针刺预处理来保护急性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腺苷A1受体的表达。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常氧对照组、低氧组、针刺组。低氧组、针刺组(放入低氧舱之前先针刺30min)动物置于低氧舱,吸入15%的O2,30min后处死;对照组动物于常氧下处死。三组均测定海马腺苷A1受体表达水平,并对不同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低氧组海马组织形态学显示神经元有明显的胞浆空染、核固缩现象,针刺组与正常对照组神经元无明显的胞浆空染现象;腺苷A1受体表达水平在低氧组明显降低,在针刺组显著增多,与低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具有保护急性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与脑组织中腺苷A1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洪财  王波定  陈海  陈茂送  孙成丰  沈罡  马延斌 《浙江医学》2015,37(13):1129-1132,1135
目的 应用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大鼠模型,探讨低氧血症对轻型颅脑损伤(mTBI)后海马神经元及轴索组织结构的二 次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 只)、单纯mTBI 组(10 只)、单纯低氧血症组(10只)及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组(10只)。在自制旋转装置致大鼠mTBI基础上,利用动物呼吸机获得控制性低氧血症,从而构建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模型。脑损伤后1 周,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β-APP 染色及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病理学变化。结果 HE 染色发现单纯低氧血症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完整、排列有序、神经组织结构致密、未见明显神经元丢失及神经组织结构疏松等病理变化,单纯mTBI组及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组大鼠均出现海马神经元肿胀、胞质淡染、密度降低、排列不规则及神经组织结构疏松等损伤表现,但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组较单纯mTBI组明显。免疫组化β-APP 染色及电镜观察到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组大鼠海马存在轴索肿胀扭曲变形、髓鞘板层分 离及轴索球形成等轴索损伤表现。结论 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可明显加重mTBI后海马神经元及轴索组织结构的损伤,及早预防、发现和治疗低氧血症对改善mTBI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DSP)对高原低氧多器官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平原大鼠运入高原(海拔5000m),随机分为DSP干预组(7只)和对照组(7只),实验20天后全部处死,取出心、肝、脾、肺、肾、脑组织用光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SP干预组大鼠的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微。结论DSP能预防、改善细胞的低氧性水肿、变性、坏死等损伤,是高原自然环境条件下比较特异的低氧性器官组织损伤的保护剂。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对缺氧新生大鼠脑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损伤后脑超微结构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30h的Wistar大鼠制作缺氧性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缺氧后24h组、9d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海马区超微结构.结果脑细胞凋亡率缺氧后24h和第9天分别为3.21%和1.3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16%)和经高压氧治疗9d组(0.57%).缺氧后24h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脊断裂、高尔基体囊泡扩张,神经毡水肿明显;缺氧后9~18d,神经细胞固缩改变、双核仁,胞浆致密,线粒体肿胀,脑组织点状溶解灶,周围髓鞘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微血管腔受压变形.经高压氧治疗9~18d后,海马脑组织除胶质细胞和突起轻微肿胀外,神经元和突触无明显异常.结论高压氧治疗可减轻缺氧所致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及海马形态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抑郁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及海马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孤养加21d慢性不可预见性的温和应激(CUMS)。采用Open-Field、糖水消耗量及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光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测试显示其直立活动得分及水平活动得分均减少、糖水摄入百分比减少及学习记忆力下降;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层变薄,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紊乱,疏松,细胞结构不完整,甚至有大量细胞缺失;透射电镜下,模型组海马神经元较少,细胞核呈现皱缩改变,核膜凹凸不整模糊不清,并有局部断裂;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变性,嵴消失。结论孤养加21d CUMS可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力下降可能与应激造成海马形态结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去卵巢大鼠作为雌性更年期的动物模型,探讨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对血清抗氧化能力、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与凋亡的关系.方法用H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用生化法和RIA测定血清中MDA、SOD和E2等指标.结果未补E2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出现损伤,补充大剂量E2组,其形态基本正常;血清中MDA、SOD与E2浓度呈负相关;未补充E2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明显,随着补充剂量增加,凋亡逐渐减少.结论外源性E2对海马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血清抗氧化能力提高,减少线粒体损伤和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脑低氧处理后髓鞘的变化情况。方法 3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低氧组。正常组不予处理,低氧组大鼠入封闭容器,充以8%O2+92%N2的混合气体,时间为90min。造模后28d分别取大脑皮质、海马以及侧脑室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并行髓鞘计量分析。结果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的大脑皮质、海马以及侧脑室组织均出现神经元胞核固缩、碎裂;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的大脑皮质、海马以及侧脑室组织的髓鞘化轴突在比例上明显降低。结论单纯脑低氧的造模方法可以成功造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脱髓鞘的病理变化,为后期的动物实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GLPP对Alzheimer样大鼠记忆能力和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S组、GLPP组(250mg/kg);除正常对照组(正常昼夜节律)外,其余各组连续光照(光照度400Lux,24h),其间GLPP组igGLPP,每天1次;NS组培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光照30d后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和突触结构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GLPP组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GLPP组大鼠海马线粒体神经轴突和神经突触基本正常;模型组、NS组大鼠海马线粒体肿胀、结构紊乱,膜结构破坏,嵴模糊、消失;神经髓鞘内神经细丝稀少,神经突触缺失、减少,突触密度降低,突触间隙不清,突触小泡减少。结论GLPP可增强Alzheimer样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减轻持续光照对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哮喘动物模型海马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在低氧干预后的改变。方法 复制慢性哮喘动物模型,分为低压低氧(低压舱)治疗组、常压低氧吸人治疗组及不治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电镜下慢性哮喘豚鼠海马神经元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脊断裂、模糊,突触小泡减少、突触后膜稍肿胀;星状、小胶质细胞增生、胞浆肿胀、空泡形成;血管周围间隙增宽、基底膜肿胀、模糊、管腔狭窄。低氧干预后海马神经元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粗面内网轻度扩张,突触小泡较丰富,突触后膜较致密,突触间隙略显增宽,胶质细胞及血管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反复发作的慢性哮喘可因缺氧致海马超微结构发生变化,经低压低氧及常压低氧治疗后因哮喘所致的海马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日龄SD大鼠分成HIBD模型组(n=11)、rh-EPO治疗组(n=11)、假手术对照组(n=10)。用电镜观察缺氧缺血后24h三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特征;比较缺氧缺血后0、6、12、24h模型组和治疗组动物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夹尾尖叫发生率;利用跳台试验观察三组大鼠生后75天学习、记忆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大量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治疗组较模型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缺氧后0h,两组动物均出现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夹尾尖叫现象(治疗组10/10,模型组9/9),缺氧后24h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现象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组1/10、模型组6/9,P=0.0198)。跳台试验发现模型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学习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均<0.01),记忆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均<0.01),治疗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rh-EPO可抑制HIBD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损伤,改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rh-EPO有望成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通路角度,探讨长托宁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n=3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2)、长托宁干预组(P组,n=32),3组按再灌注时间再分为4个亚组,即缺血10 min后分别再灌注3,12,24,48 h,每个亚组动物均为8只。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制造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动态观察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细胞色素C(CytC)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电镜和光镜观察再灌注24 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CytC在再灌注3 h即有明显表达,于再灌注12h达高峰,以后表达逐渐降低;Caspase-3在再灌注3 h开始表达,12 h明显升高,24 h达高峰,48 h仍有较高表达。②与S组比较,IR组和P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的Cyt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再灌注24 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和线粒体形态结构受损明显;③与IR组比较,P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的Cyt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再灌注24 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和线粒体形态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长托宁对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干预作用,通过保护线粒体的形态功能、稳定线粒体膜、抑制CytC和Caspase-3的释放和激活,从而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脑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