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揭示杏仁体基底外侧核(BL)中的γ-氨基丁酸(GABA)能和乙酰胆碱能(ACh)2种中间神经元树突上的突触联系。方法:用抗GABA和抗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抗体对BL做光镜和电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光镜下,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多为圆形多极神经元;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多为双极神经元。两者数量比约为(7-9):1。电镜下,支配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突触52.7%为非对称性(兴奋性),47.3%为对称性(抑制性),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则分别为44.9%和55.1%。结论:在情绪性学习记忆的处理过程中,杏仁体GABA能中间神经元起主要的功能作用,可能为抑制作用;而ACh能中间神经元作为辅助的均衡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杏仁体中的多巴胺(DA)和γ -氨基丁酸(GABA)递质系统均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临床上一般用多巴胺II型受体(D2)阻断剂予以治疗。然而,目前尚不清楚GABA与D2受体是否共存,也不清楚DA能神经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本实验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和免疫电镜(IEM)研究了杏仁体关键性核团基底外侧核中GABA与D2受体的共存关系以及DA神经能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关系。CLSM显示由谷氨酸脱羧酶(GAD)标记的GABA能神经元全部对D2受体呈免疫阳性反应,表明GABA能神经元含有D2受体。IEM显示,在 980个DA能神经末梢形成的突触中,45%的突触是由D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末梢直接(36% )或间接(9% )与GAD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树突形成,另 55%是由D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末梢与未标记的神经元成分形成。DA GABA的直接性突触进而可区分为单突触 (16% )、汇聚突触 (14% )及轴 轴突触(6% )。而DA- GABA的间接性突触是个突触复合体。在该复合体中,DA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在一个未标记的末梢上形成对称性突触,而该未标记末梢又与GAD免疫反应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在DA与未标记神经元成分之间的突触中,AD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分别与未标记胞体(4% )、树突(42% )及轴突末梢(9% )形成突触。所有DA突触无一例外均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神经递质在癫痫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用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法研究了正常太鼠海马CA1区谷氨酸(Glu)神经元与GABA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先用DAB为呈色剂显示GA-BA免疫反应,然后以钼酸铵-TMB法显示Glu免疫反应,再进行免疫电镜包埋。观察发现,在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有许多Glu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在锥体细胞层,多形层和辐状层可见一些GABA免疫反应性神经元,胞体为锥体或多角形。在多形层  相似文献   

4.
小白蛋白 (PV)神经元作为杏仁核簇基底外侧核 (BL)中局部神经环路成分 ,对杏仁核的情绪、学习和记忆过程等机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 BL中 PV中间神经元的突触形成状态 ,本研究用抗 PV抗体标示 PV神经元 ,以抗多巴胺 (DA)抗体标示多巴胺能轴突及末梢作为传入纤维的标志 ,对大鼠杏仁核做了免疫电镜双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突触主要见于 PV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树突结构上 ,包括从树突干到中间及小型树突的各级分支。其中 68%的突触由未标记的轴突终末形成 ,3 2 %分别由 DA(2 1% )和 PV(11% )免疫阳性轴突末梢形成。 PV免疫阳性神经元与未标记末梢所形成的突触大多数是对称性的 ,仅少数为非对称性。这些非对称性突触见于 PV神经元的树突小棘和连续性突触 ,即一个未标记轴突末梢与另一个未标记轴突末梢形成对称性突触 ,后者又与 PV免疫阳性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 DA和 PV免疫阳性神经元轴突终末与 PV免疫阳性神经元树突之间的突触全部是对称性的。以上结果表明 ,大鼠杏仁核 BL 的 PV中间神经元受非对称性突触所构成的包括多巴胺系统在内的抑制性神经网络支配  相似文献   

5.
6.
郑芳  郑则慧 《解剖学报》1997,28(4):359-363,I005
用HRP逆行标记结合GAB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电镜下观察大鼠运动皮层胼胝体起源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与GABA能终末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鼠运动皮层内的轴突终末与胶胝体起源细胞胞体仅形成对称型突触,与近端树突梗也形成少量的对称型突触,而一其树突棘则形成非对称型突触。与胞体和近端树突形成对称型突触的轴突终末主要是GABA能终末。由这些GAB能终末形成轴-体突触数量占胞体表面总对称性突触数的85.6  相似文献   

7.
以大鼠和树作为研究材料,在脑桥下缘切断一侧锥体束,用HRP逆行标记和计算机三维重构观察锥体束神经元在皮层的分布,以及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锥体束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的关系。逆行标记的锥体来神经元主要分布于皮层的运动区和体感区,在枕区、扣带区、颞区和屏状皮层中都有少量分布。树锥体束神经元的总数是大鼠的1.5倍,用计算机重构显示HRP标记的锥体束神经元在脑内吻尾方向上的分布跨度比大鼠小,故其分布范围较大鼠集中,密度较高,且其中大细胞也较多.树的锥体来神经元长径在15μm以上者占74.0%;大鼠则占62.9%。在电镜下观察这些锥体束神经元的胞体上全分布着对称型的突触,其中既有GABA能,也有非GA-BA能者。不同胞体上接受GABA能和非GABA能突触的比例不同,一种较大的胞体上GABA与non-GABA阳性终末相比,前者数量大(13:3)而较小的胞体上则相反,两者的数量相比,为7:18。大鼠和树的锥体束神经元胞体的单位周长上接受的突触数目也不同,树锥体束神经元胞体的10μm单位周长上分布有4.4个突触。大鼠则为3.4个。随着动物进化锥体束神经元接受突触的数目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突触调控机制和P物质(SP)神经元与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技术,研究了大鼠弓状核内SP和GABA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分布。先以DAB为呈色剂显示SP的免疫反应,然后用钢酸铵-TMB法显示GABA免疫反应,再经DAB-氧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研究。结果观察到,在弓状核内有大量含DAB和TMB免疫反应产物的神经元结构,DAB反应产物为颗粒状或絮状沉淀,电子密度高,弥漫分布;TMB反应产物呈针状或块状,散在分布。含DAB免疫反应的结构有SP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和轴突。含TMB免疫反应的结构有GABA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均为中、小型细胞,在弓状核内混杂分布。含SP的轴突接受免疫反应阴性轴突的非对称性突触连接;含SP的树突与含GABA的轴突形成对称性的轴一树突触。含GABA的树突接受免疫反应用性轴突的非对称性突触连接,也接受含SP轴突的非对称性突触连接。本研究不仅在超微水平进一步证实了大鼠弓状核内存在着SP和GABA神经元及其末梢,而且首次在形态学上为下丘脑氨基酸能神经元与肽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调控提供了超微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记技术,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内的神经紧张素(NT)和神经肽Y(NPY)的分布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先用DAB法显示NPY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铵-TMB法显示NT免疫反应,再经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埋。结果:在弓状核内,NPY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或絮状沉淀,弥漫分布于核周质的细胞器和基质、树突的微管周围、轴突的小透亮囊泡周围。NT免疫反应产物则为致密的针状或块状,散在分布于核周质、树突和轴突内。两者极易分辨。NPY能和NT能神经结构在弓状核内呈交错分布,彼此关系密切。含NPY的树突和轴突与免疫反应阴性轴突形成突触连接;含NT的胞体和树突与免疫反应阴性轴突形成突触连接。此外,NPY阳性轴突末梢还与NT阳性树突形成对称性轴-树突触。本研究结果为下丘脑NT能神经元的肽能突触调节提供了又一新的超微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包埋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包埋后免疫金电镜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内P物质受体(SPR)免疫反应神经元与GABA能终末的突触联系。SPR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胞膜下。双重标记电镜结果表明,约有46%的SPR阳性树突和胞体与GABA能终末形成对称性突触。其中绝大部分为轴树突触,个别为轴体突触。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SPR阳性神经元可能接受GABA能终末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大白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内突触的类型和突触亚显微结构的形态特征。共观察了1005个突触,其中轴-树突触占96.6%;轴-体突触占2.8%;轴-轴突触占0.5%。在下丘脑腹内侧核中还观察到1例嵴突触,以往未见报道。嵴突触的突触后成分来自树突,呈杵指状突起。突触后膜明显增厚,具有突触下致密小体。两个内含圆形清亮小泡的轴突并列于嵴的两侧壁上,构成嵴突触。在轴-体、轴-树突触中尚观察到并联突触(包括突触复合体)、切线突触及串联突触等复杂的联接形式。本文对某些复合突触的机能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记技术研究大鼠下丘脑内的神经紧张素(NT)和P物质(SP)分布的超微结构。证实在弓状核内存在NT样和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胞体、树突和轴突。NT样和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树突和轴突均可接受免疫反应阴性结构的非对称性传入突触。SP样免疫反应阳性轴突终末除可与免疫反应阴性的树突和胞体形成对称性传出突触外, 还可与NT样免疫反应阳性胞体形成对称性轴-体突触。本研究首次直接证实大鼠弓状核内的NT能神经元接受SP能神经的支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神经垂体内后叶加压素(VP)释放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调控,本研究用包埋前ABC法结合免疫电镜双标技术,研究了大鼠神经垂体内VP能神经和GABA能神经的超微结构分布及其相互联系。先用DAB法显示GABA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铵-TMB法显示VP免疫反应,再用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埋。电镜观察发现:在神经垂体内GABA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沉淀,定位于神经末梢内的小清亮羹泡周围和线粒体膜上;VP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不规则形块状或针状散在于神经分泌末梢内。GABA样神经末梢分布于神经分泌末梢之间或紧贴毛细血管和垂体细胞,可与神经分泌末梢紧密接触甚至形成突触。VP样神经分泌末梢内含小透亮囊泡和大颗粒囊泡,并可与GABA样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在这种情况下,GABA样轴突为突触前成分,突触前、后膜呈对称性,突触间隙宽度小于20nm,内含电子致密物质。以上结果证实,在大鼠神经垂体内VP释放受到GABA神经的直接突触调控。  相似文献   

14.
影响大鼠胚胎多巴胺能神经元原代培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立南  徐群渊  吕捷  张进禄 《解剖学报》2000,31(4):307-312,I006
目的 试图通过方法改进获得高纯度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 ,并研究 Matrigel及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 l- lysine,PL L )等不同基质对于大鼠胚胎 13d中脑黑质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不同作用。 方法 无菌技术取得孕 13d SD大鼠胚胎 ,采用改进的取材方法 ,得到胎鼠腹侧中脑细胞 ,以较高密度 (1× 10 5 / cm2 )分别种入由 Matrigel及 PL L作为基质的塑料培养皿中。体外培养 5 d后 ,对培养物进行 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测量 TH免疫反应突起的长度并计算 TH免疫反应神经元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结果和结论  1.采用改进的方法 ,能够得到高纯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多巴胺神经元占培养细胞总数的比例为 15 % ) ;2 .与 PL L相比 ,Matrigel能有效地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但不能特异地促进中脑培养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15.
室旁核胆囊收缩素神经元的电镜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长庚  张喜京 《解剖学报》1990,21(3):248-252
  相似文献   

16.
神经垂体内5-羟色胺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神经垂体内5-HT的超微结构分布。结果表明:神经垂体内的5-HT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神经末梢的大颗粒囊泡内、小透亮囊泡表面和线粒体外膜。有时,垂体细胞胞浆也呈5-HT免疫反应阳性。5-HT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末梢分布于毛细血管周围和垂体细胞附迈。本文首次报道含5-HT的神经末梢可与非5-HT神经末梢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其中,5-HT末梢为突触前成分。本文结果提示:神经垂体内的5-HT不仅可通过非突触方式而且可通过突触方式释放,参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