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水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结核患者胸水中CD45+CD3+CD4+、CD45+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结核性胸水中淋巴细胞及CD4+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D3+T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79.9±4.9)%;CD4±T细胞占总T细胞的(56.7±4.6)%;CD8+T细胞占总T细胞的(23.2±5.2)%.结论 结核性胸水中存在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集聚,CD4+、CD8+T细胞均参与结核的特异性免疫,其中CD4+T细胞起中心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化疗前后的变化,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之间的联系和病情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所有患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患者比非急性患者更低.在治疗后,4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TBNK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得到了缓解.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D3、CD4+、CD3+/CD8+、D16+CD56+指标较低,治疗后明显提高,通过指标的变化分析患者免疫功能和病情的变化.结论 化疗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TBNK各项指标异常,化疗后得到有效的缓解,表明通过检测TBNK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病情的变化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各类胸腹水中淋巴细胞分布水平及其对胸腹水性质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核性(30例)和癌性患者(31例)外周血及胸腹水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ELISA法检测辅助T淋巴细胞(Th)1和Th2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IL-12和IL-4的含量.结果 结核性和癌性胸腹水中CD3+CD4+T淋巴细胞含量[(73±6)%与(67±20)%]均高于外周血[(51±19)%与(48±14)%](均P<0.05).尽管结核性胸腹水中CD3+T淋巴细胞数量高于癌性胸腹水(P<0.05),但两者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胸腹水中Th1与Th2类细胞因子比值(IFN-γ/IL-4与IL-12/IL-4)为54±24与82±19,明显高于癌性胸腹水的8±6与19±10(t值分别为10.34和16.28,均P<0.01).结论 结核性和癌性胸腹水中均存在CD3^+CD+T淋巴细胞聚集,仅靠CD3^+CD4^+和(或)CD3^+CD8^+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不足以鉴别炎性与恶性胸腹水,而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测定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自体瘤苗应用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应用自体瘤苗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1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治疗组:20例,术后行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同时行常规化疗。实验对照组:21例,术后行常规化疗。并以正常人群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实验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细胞百分率、CD4 /CD8 比值及NK细胞活性。结果:41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实验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 细胞百分率、CD4 /CD8 比值显著性下降,CD8 细胞百分率显著性升高(与正常人群比较)。实验治疗组治疗后CD3 、CD4 细胞百分率、CD4 /CD8 比值显著性升高,NK细胞活性显著性增加,CD8 细胞百分率显著性下降;实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自身比较)。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是低下的,自体瘤苗治疗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自体瘤苗治疗与化疗有协同作用,并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恶性胸水中的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T lymphocyte,TIL)的细胞成分,探究其对 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收集17例肺腺癌患者的胸水,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恶性胸水中的单个 核细胞,流式细胞检测仪分析TIL细胞成分,贴壁培养法分离肿瘤细胞和TIL,裸鼠成瘤实验明确贴壁细胞为肿瘤 细胞,MTT法检测培养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恶性胸水TIL中T细胞占60.6%~79.3%,辅助性T细 胞占比显著高于细胞毒性T细胞(36.63%±1.90% vs 24.64%±2.32%,P<0.001),同时还含有少量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和NK T细胞;采用贴壁培养法成功分离培养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杀伤活性为 39.14%±12.04%,且体外高增殖组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低增殖组(50.51%±3.80% vs 29.04%±5.77%, P<0.001)。结论:肺腺癌恶性胸水中TIL主要以T细胞为主,辅助性T细胞多于细胞毒性T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的TIL 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增殖能力弱者,恶性胸水可能为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析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中晚期结直肠癌免疫功能及中医症候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确诊为中晚期结直肠癌的病例为肿瘤组,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分别测定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并进行统计比较;再将肿瘤组随机分为两组,联合化疗组为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单纯化疗组则单纯化疗,治疗2个疗程后抽取外周血,复查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及观察记录中医相关症候变化、卡氏(KPS)评分、毒副反应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正常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的水平高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外周血CD8+细胞与肿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而CD8+、NK细胞水平治疗前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化疗组中医症候改善率及卡氏评分改善率高于单纯化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2.31%,单纯化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可提高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力,对肿瘤病人免疫机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及亚群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进行检测计数。结果200例肿瘤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的数量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其中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细胞转移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较无淋巴细胞转移组明显下降,CD8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含量以及CD4/CD8比值化疗后较化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CD8均值变化不大(P〉0.05)。结论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与病情发展、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化疗可明显抑制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CD3单抗和IL-2联合诱导、活化的TIL治疗恶性胸腹水的最佳培养时间和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患者胸腹水分离TIL,用含rIL-2、CD3单抗的1640完全培养液培养,扩增4周以上,收获细胞局部注入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共15例.结果TIL培养至30 d时扩增倍数最高、杀伤活力最强;治疗后完全缓解(CR)9例,占60%,部分缓解(PR)4例,占27%.总有效率87%.结论TIL体外诱导、培养30d,用于治疗恶性胸腹水,效果明显,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富新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750-3751
目的: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的变化,观察细胞免疫状态并探讨免疫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5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并进行分析。结果25例化疗前与1,2个周期化疗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化疗有效组12例,化疗后免疫功能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化疗无效组13例,与化疗前T细胞亚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晚期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可能降低,但化疗无论有无疗效,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提示化疗过程中免疫治疗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晚期肿瘤患者应用薄芝糖肽注射液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进一步探讨其抗肿瘤活性。方法:60例确诊为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绝对数值。结果:2组患者对比结果表明,测定治疗后1月、2月、3月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绝对值,同时测定患者功能状态(KPS)评分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薄芝糖肽注射液能够明显促进晚期癌症患者CD3、CD4细胞及NK细胞增殖,CD8下降,CD4/CD8比值升高,从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收集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2240例胸腹心包腔积液中查见470例恶性细胞分析,探讨积液常规检查的细胞形态学诊断价值。方法: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制片采用推片法,涂片染色采用瑞吉复合染色法,通过有经验的细胞学学者鉴定细胞性质。结果:在2240例胸腹心包腔积液常规检查细胞形态学分析中检出恶性细胞342例,与临床最终诊断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98.8%;检出44例可疑恶性细胞中与临床最终诊断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88.6%;122例核异质细胞中确诊为恶性肿瘤71例,与临床确诊符合率为58.2%;检出恶性淋巴瘤细胞14例、白血病细胞5例、骨髓瘤细胞1例、恶性间皮瘤2例,与临床终诊符合率为100%;并对448例胸腹心包腔积液恶性细胞分型:其中腺癌398例、鳞癌33例、未分化癌17例。结论:在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中,开展细胞形态学检查十分重要,特别要重视积液涂片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在积液常规检查中提高恶性细胞(包括肿瘤细胞、白血病细胞、淋巴瘤细胞、骨髓瘤细胞等)的检出率,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恶性胸腔积液由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或恶性胸膜间皮瘤引起,预后极差,肿瘤细胞浸润到胸膜腔可能同时受到肿瘤细胞特性和肺癌患者宿主因素的影响。恶性胸腔积液中有淋巴细胞聚集,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 Treg)增多,Treg细胞属于“职业抑制性T细胞”,该文就Treg细胞的研究近况及其在恶性胸腔积液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赛宁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腔内注射顺铂组(A组,27例)与腔内注射康赛宁组(B组,28例)。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癌细胞阴转率、健康状况、外周血免疫指标变化和副反应。结果B组的近期疗效及癌细胞阴转率、健康状况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A组(P<0.01),B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A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测定值无显著差异。结论康赛宁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恶性肿瘤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选取42例恶性肿瘤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组,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研究组胸腔积液和外周血、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CD4~+比例、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研究组胸腔积液及外周血中CD4~+CD25~+/CD4~+比例及TGF-β1、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胸腔积液高于外周血(P<0.01),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胸腔积液低于外周血(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TGF-β1、IL-10和IFN-γ水平进行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恶性、结核性胸腔积液(PE)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型及比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3例为结核性胸腔积液(PE)、62例为恶性积液患者和17例单纯性漏出液的胸水中的T淋巴细胞亚型及比例.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淋巴细胞总数高于恶性胸腔积液或单纯漏出性胸腔积液患者(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型分析表明主要为T淋巴细胞,其中结核性和单纯漏出性胸腔积液的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均为P<0.05),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CD8+T细胞则明显高于结核性和单纯漏出性胸腔积液的患者(P=0.006).不同细胞亚型在结核性、恶性和单纯漏出性胸腔积液中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结核性和单纯漏出性PE中CD4+T细胞和D4+/CD8+比值高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迪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 6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艾迪+顺铂、单纯顺铂胸腔注射化疗。结果治疗组CR+PR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提高+稳定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2周起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及各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联合顺铂能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全身及病灶局部氧化抗氧化状态及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方法 对28例MPE患者采用菲罗啉比色法检测胸水及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C);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胸水肿瘤伴随淋巴细胞(TALs)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DNA损伤情况.结果 MPE患者血浆TA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胸水TAC显著低于自身血浆TAC(P<0.01),血浆MDA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PBMCs的彗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ALs的彗星率显著高于自身PBMCs彗星率(P<0.01).MPE患者血浆TAc与MDA之间呈负相关(r=-0.516,P<0.01),胸水TAC与TALs彗星率之间呈负相关(r=-0.538,P<0.01),血浆TAC与PBMCs彗星率之间呈负相关(r=-0.426,P<0.05),血浆MDA与PBMCs彗星率之间呈正相关(r=0.467,P<0.05).结论 MPE患者全身及肿瘤局部存在氧化应激,以肿瘤局部氧化应激更加明显,氧化应激造成的TALs的DNA氧化损伤可能与TALs的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双路化疗免疫序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综合观察双路化疗免疫序贯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42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1例。两组均予以GP方案化疗2个周期,在化疗第15天开始尽量排净胸水,观察组予以胸腔内注射IL-2,每3d1次,连续4次;对照组仅间断放胸水以缓解症状,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胸水中T淋巴细胞数量;治疗1个月后观察胸水缓解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有效率达85.7%,与对照组57.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水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双路化疗免疫序贯疗法在增加免疫细胞数量的同时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