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 4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组(DLT组)和支气管封堵组(BOD组),每组20例。DLT组常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听诊器听诊确定导管位置并固定;BOD组先常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气道压(PAW)、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后声音嘶哑、咽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盲插DLT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及术后声音嘶哑、咽痛的发生率较BOD组显著升高(P<0.05);BOD组单肺通气(OLV)30 min、60 min患者气道压比DLT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侧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相比更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且可减少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盲插支气管封堵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单肺通气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封堵器(BB)定位在单肺通气(OLV)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OLV手术患者166例,按照定位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气道峰压(Ppeak)差值变化定位]81例和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定位)85例,比较2组定位效果.结果 观察组定位成功率、插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位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确认套囊位置正确行双肺通气(T1)、确认套囊位置正确行OLV(T2)、套囊插入到支气管深处呈置管过深状态行OLV(T3)、套囊退回到支气管开口处呈置管偏浅状态行OLV(T4)时,观察组Ppeak、平台压(Pplat)低于对照组,肺顺应性(Cdy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纤维支气管定位比较,BB定位应用于OLV手术患者能够使定位更快、安全性更高,可有效减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外放置支气管封堵器在2岁以下儿童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50例2岁以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方法将其分为气管外放置支气管封堵器组(A组)和小潮气量双肺通气组(B组),各25例。比较2组患儿一般资料、麻醉不同时间的肺萎陷情况、临床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和通气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的插管时间较B组长(P <0.05),进胸操作5 min和20 min肺萎陷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也较B组高(P均<0.05)。2组患儿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A组患儿在插管成功后5 min、进胸操作5 min、进胸操作20 min时的气道压力低于B组(P均<0.05)。2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声音嘶哑以及咽喉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气管导管外放置支气管封堵器在2岁以下儿童胸腔镜手术麻醉中有一定的应用优势,能够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的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方法,但导管放置和定位耗时较长,支气管、声带、咽喉等受损害的并发症较多.目的:比较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及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咽喉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1/2007-10在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完成.对象:选择需单肺通气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封堵器组和双腔支气管组各50例.方法:封堵器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生完成.主要观察指标:①完成插管所用时间.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③治疗后24,48,72h采用标准化问题对声音嘶哑和咽喉痛进行评估,术后立即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和声带损伤的检查.结果:①双腔支气管组的插管时间明显较封堵器组长(P<0.05).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在两组问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双腔支气管组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封堵器组显著升高(P<0.05).⑤两组支气管损伤的发生率基本一致(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如支气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和封堵支气管导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应用封堵器可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首先选用封堵支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5.
6.
改良法行支气管肺灌洗术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通气下危重症病人进行支气管肺灌洗术(BAL)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保持人工机械通气的同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经气管导管外侧旁路插入气管内行BAL治疗。术中比较治疗前,中和后6h的血气结果以及疗效。结果:8例病人共9次行BAL,均获成功,BAL前与中比较PaO2,SaO2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而BAL后6h与BAL前比较PaO2,SaO2均显著升高(P<0.01和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结论:改良法行BA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对开胸前肺萎陷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电视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 = 24):DLT常规萎陷组(DLT组)、DLT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DLT组)和BB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BB组)。其中,PTLCT-DLT组和PTLCT-BB组中分别有2例和1例发生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 < 90%],被剔除,最终DLT组24例、PTLCT-DLT组22例、PTLCT-BB组23例完成该项研究。DLT组右侧卧位前左通道被夹闭并向空气开放,PTLCT-DLT组双肺纯氧通气并在侧卧位前夹闭左通道,PTLCT-BB组在侧卧位前封堵左支气管,排气管被故意堵塞。比较3组患者侧卧位即时(T1)、单肺通气8 min(T2)、单肺通气10 min(T3)和开胸后2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记录3组患者在胸腔镜置入即刻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 与DLT组比较,PTLCT-DLT组和PTLCT-BB组的LCS明显升高(P < 0.05),PTLCT-DLT组与PTLCT-B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T3时点,PTLCT-DLT组和PTLCT-BB组SpO2较DLT组明显降低(P < 0.05),PTLCT-DLT组和PTLCT-BB组在T2和T3时点PaO2较DLT组明显降低(P < 0.05),在T4时点较DLT组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开胸前肺萎陷技术有助于BB和DLT完成开胸前肺萎陷,两者对开胸前肺萎陷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支气管封堵器方案)和对照组(25例,采用DLT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及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手术视野、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次数少于对照组,插管时间及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手术视野优于对照组,且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插管后,两组患者SBP、DBP及HR水平高于插管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单肺通气(OLV)后,两组患者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支气管封堵器的应用效果优于DLT...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通气功能情况与正常人有何异同。方法 选择病程小于 3年的老年哮喘缓解期患者 2 1例 (A组 )、青壮年哮喘缓解期患者 2 0例 (B组 ) ,健康青壮年 15例 (C组 ) ,比较三组之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 VC %、FEV1/FVC、FEV1% :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VC %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MMF %、V75 %、V5 0 %、V2 5 % :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小气道通气功能仍不正常 ,存在气流受限 ,需维持缓解期治疗 ,定期复查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8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BPD将其分为BPD组(23例)和非BPD组(75例)。对BPD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为23.47%;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胎膜早破史、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感染、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总吸氧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平均气道压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最高氧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静脉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是机械通气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及控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能有效预防NICU机械通气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进行肺癌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进行麻醉的方法,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显效67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5.3%。对进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的方法进行麻醉,是一种效果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Univent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Univent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DLT)在择期胸外科手术中用于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72例,术中均需行OLV,随机分为两组:Univent组(U组)和DLT组(D组).观察并记录:(1)完成插管和定位时间;(2)术中导管移位次数;(3)肺塌陷质量;(4)OLV期间气道峰压增加率;(5)气道损伤评分;(6)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在完成插管和定位时间、术中导管移动次数及肺塌陷质量上无显著差异:D组单肺通气期间的气道峰压值增加率明显高于U组(P<0.05);U组气道损伤评分和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Univent导管用于OLV时效果确切,与DLT相比可明显减少气遗损伤,降低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通过对单肺通气中肺保护策略研究进展的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减少单肺通气术中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应用计算机在Pubmed上检索2007年1月~ 2012年5月有关单肺通气的文章,检索词为:one lung ventilation,hypoxemia,lungprotec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单肺通气的实验及临床研究;②有关肺保护的试验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共收集到200多篇有关单肺通气方面的文献,纳入14篇.结果 纳入的14篇文章中有关单肺通气术中管理方面的文献12篇,有关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方面的文献2篇.通过对入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将单肺通气术中管理从通气模式选择、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设置、PEEP及CPAP的运用、吸入氧浓度及液体管理等5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目前在单肺通气时的肺保护策略和麻醉管理进展.结论 随着对单肺通气中肺保护的深入研究,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将更加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7.
食道癌是胸外科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以往的麻醉均使用单腔气管导管,术中术侧肺部不萎陷,使术野不清,术中需暴露视野而使术侧肺被挤压、揉搓,造成术侧肺充血水肿,影响患者术后复苏.单肺通气技术是现代胸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可选择性地进行单肺通气,防止患侧肺的血液、分泌物等进入健侧肺,使术侧肺萎陷,为施术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单肺通气技术用于开胸手术中,不但为手术提供了理想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1],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能有效地分隔双肺通气,减少因外力挤压造成的肺充血水肿.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是胸外科手术实现单肺通气麻醉的传统方法[2].近年来,各种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3-4].本科自2011年将单肺通气技术应于食道癌根治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和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通气功能。方法用肺功能仪逐项对二者进行分析。结果二者的肺容积、分钟通气量及小气道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者的肺通气功能具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体位对肺力学的影响.方法:12例胸科手术病人,分别于仰卧位双肺通气后、仰卧位单肺通气后、侧卧位双肺通气后及侧卧位单肺通气后,记录病人的肺力学参数及动脉血气.结果:从仰卧位转为侧卧位后,最大吸气压(PIP)明显上升,动态肺顺应性(Cdyn)明显下降,加上单肺通气后,上述参数变化更为明显.仰卧双通时,PEEPi未测出,而仰卧位单通时,PEEPi约为1 cm H2O,侧卧单通时,上升为3 cm H2O.体位对动脉血气无明显影响.结论:侧卧位后,PIP及Cdyn明显改变,侧卧单通时出现PEEPi,对于原本就可能存在有PEEPi的病人,加上PIP升高,有引起肺泡破裂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分析慢阻肺治疗中,予以患者支气管扩张剂的临床意义,并探析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选入70例慢阻肺患者。分组形式执行抽签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参照组联合常规治疗、布地奈德;试验组联合常规治疗、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对各组肺功能指标;炎性指标;血气指标;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肺功能指标;症状积分等均比参照组优异,P<0.05。结论:慢阻肺疾病治疗,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予以患者支气管扩张剂,临床有效性值得肯定,既能够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还可减轻炎性指标,有利于加快患者血气指标恢复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