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中心127例肝移植病例,分为ARF组(n = 26)和非ARF组(n = 101),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血清肌酐水平,观察是否存在肾脏结构性病变、休克、消化道出血,是否大量放腹水、行血浆置换治疗,是否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术中是否应用静脉静脉转流,术中输血量情况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种类等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早期发生ARF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高血清肌酐水平和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是肝移植术后发生ARF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ARF发病率较高,术前高血清肌酐和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是肝移植术后早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情是渐进性发展的,但在某一阶段受某些因素影响可致肾功能的急剧恶化甚至死亡。若能及时发现并消除其恶化的危险因素、控制病情的发展,往往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有助于延长病人的寿命。现将我院1992~1997年间收治3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恶化...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分析体外循环术后肾功能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术后有无肾功能异常,将6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了体外循环诸多因素与肾功能不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肾功能异常组在体外循环时间、低灌注发生率、升压药用量、输血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与正常组对照有显著差别。结论 心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长、围术期低血压、大量应用升压药和血制品以及术前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是术后引发肾衰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慢性肾功能损伤(CR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科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治疗且术后生存时间满3 a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RD分为CRD组和非CRD组。对所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共20例(14.80%)患者出现CRD。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年龄、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尿酸(UA)、肾小球滤过率(GF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后1周血糖、术后1周他克莫司浓度、术后1周BUN、术后1周GFR为肝移植术后CRD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UA、MELD评分、术后1周血糖、术后1周他克莫司浓度是肝移植术后CR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2、1.008、1.127、1.210、1.303,均P<0.05),ROC曲线界值分别为55.5岁、187.5μmol·L~(-1)、16.6分、8.9 mmol·L~(-1)、7.5μg·L~(-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8、0.712、0.731、0.604、0.680。结论年龄、UA、MELD评分、术后1周血糖和他克莫司浓度对肝移植术后CRD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acute renal dysfuncton,AR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11月~2006年8月实施的107例次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术后ARD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筛选相关临床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MELD评分、术前RD、术中低血压累计时间、术中输血量与术后早期ARD成正相关,而与术中总尿量呈负相关。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肝功能MELD评分(P=0.30)和术中输血量(P=0.40)是术后早期A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早期ARD是一种后果严重的肝移植并发症,常导致受体死亡。影响术后早期ARD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术前肝功能MELD评分和术中输血量是术后早期AR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恶化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观察108例CRF恶化的可逆性因素及其非透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危险因素中,感染54例(50%),高血压未控制和原发病加重各16例(14.8%),水电解质紊乱12例(11.1%),心衰4例(3.7%),肾毒性药物6例(5.5%)。经非透析性治疗好转58例(53.7%),无变化24例(22.2%),恶化26例(24%)。结论 早期发现并及时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可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患者156例,ARF诊断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病组织标准。依据是否发生术后ARF分为ARF组和无ARF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F的危险因素。结果 156例患者中男性111例(71.2%)、女性45例(28.8%),年龄19~65岁,平均(40.4±10.9)岁。其中主动脉夹层者130例(83.3%)、动脉瘤者22例(14.1%)、假性动脉瘤者4例(2.6%),合并马凡综合征58例(37.2%),CrawfordⅠ型者6例(3.8%)、CrawfordⅡ型者128例(82.1%)、CrawfordⅢ型者20例(12.8%)、CrawfordⅣ型者2例(1.3%),主动脉破裂者3例(1.9%),急诊手术6例(3.8%)。术后30 d死亡9例(5.8%),永久脊髓损伤8例(5.1%)。术后36例(23.1%)发生ARF,18例(11.5%)需要透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37,95%CI=1.113~6.250,P=0.... 相似文献
8.
影响原位肝移植术后肾功能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肝移植术(OLT)术后肾功能异常,特别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衰竭和终末期肾病会明显增加OLT术后患者病死率,造成OLT术后肾功能障碍的原因复杂,本文试从肝移植术前、术中、术后等方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12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 30例,发生率为2.96%。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心功能、心脏射血分数、肾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氧血症、感染以及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属二次手术等与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有关(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肾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心功能、肾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必须认真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间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8260例次血液透析间期中发生心力衰竭316例次(3.83%),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透析不充分(44.94%)、感染(40.51%)、高血压控制不良(37、97%)、贫血未纠正(27.85%)和水钠未控制(12.66%)。结论透析不充分、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未纠正、水钠未控制等是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以透析不充分为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CVVH和SLED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衰竭中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模式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对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资料均来源于上海市卫生局《急性肾衰竭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研究课题数据库。2004年1月~2005年12月,原位经典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并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共26例,其中6例行SLED(SLED组),6例行滤过液剂量为35~40mL·kg-1·h-1的CVVH(CVVH-A组),14例行滤过液剂量为50~60mL·kg-1·h-1的CVVH(CVVH-B组)。观察各组患者透析前后肾、肝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于治疗前、治疗第4天和治疗终止后,采用APACHEⅡ评分评估疾病严重性,比较各组患者存活和肾脏存活情况。结果单次治疗后各组肾、肝功能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4天时各组间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止后,CVVH-A组与CVVH-B组之间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4.6vs20.7±10.4,P=0.025)。SLED组、CVVH-A组和CVVH-B组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33.3%、66.7%和50.0%;肾脏存活率分别为66.7%、83.3%和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CRRT和SLED均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赛尼哌诱导治疗对肝移植相关性肾衰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照研究非诱导组、诱导组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透析时间、感染性并发症、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诱导组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非诱导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诱导组;围手术期透析时间显著低于非诱导组;术后血清肌酐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非诱导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转氨酶变化与非诱导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肝移植相关性肾衰患者中应用赛尼哌诱导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它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4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2检验分别比较在不同情况下肝衰竭AP发病率的差异,经单因素分析后选取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呕吐症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CB/TB)、血清钠、血脂、胆石症、并发症个数、糖皮质激素、人工肝治疗存在统计学差畀(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呕吐症状、胆石症、并发症个数、糖皮质激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呕吐症状、胆石症、并发症个数、应用糖皮质激素是肝衰竭患者发生A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对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术中应用乌司他丁是否能减少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方法 31例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的重型肝炎患者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均未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5例)和对照组(C组,n=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β_2-微球蛋白(β_2-MG)值、肌酐、尿素氮及留取新鲜尿液测定尿β_2-MG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转归等情况.结果术后24 h乌司他丁组有4例而对照组有10例发生肝移植相关性肾衰(P<0.05).术后24 h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患者乌司他丁组4例均不需要血透治疗,治愈出院;而对照组ARF有4例需要进行血透,2例死亡,3例病情未愈但自动出院,5例治愈出院;两组术后24 h血、尿β_2MG、肌酐、尿素氮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和P<0.01),两组间比较,对照组术后24 h血、尿β_2MG、尿素氮值均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对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术期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肝移植相关性肾衰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患者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1,42(4):664-671
目的 通过分析肝移植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同特征以寻找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行肝移植手术并具有CMV实验室检查结果的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1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2±10)岁。根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有CMV感染分为感染组(n=24)和对照组(n=110)。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对定量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5)、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P=0.001)、Child-Pugh评分(P=0.048)、总胆红素(P=0.002)、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P=0.002)、血氨(P=0.040)、腹水(P=0.042);术中术式(P=0.023)、失血量(P=0.006)、输血量(P=0.004);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时间(P=0.016)等因素是肝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MELD评分(P=0.007,95% CI:1.027~1.187)可能为肝移植术后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 CNI)、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以及多克隆抗体的使用与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CMV感染不相关。结论 MELD评分高可能是肝移植术后患者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抑制剂不是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CM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生存情况和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连续施行的318例肝移植资料(随访至2005年12月),根据UNOS肝功能分级标准,对受体的术前状态进行评估,其中包括54例急性肝功能衰竭(UNOS1和2A)和264例慢性肝病肝硬化(UNOS2B和3),并统计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再移植率、再移植原因和死亡原因。结果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再移植率1.1%,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和86,4%。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l和2A的肝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再移植率18.5%,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68,5%。结论肝移植效果主要取决于肝外器官功能和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而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1和2A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则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对肝功能衰竭(肝衰)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家猪配对开展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分两组。A组:受体肝脏保持原状,其肝动脉结扎、门静脉缩窄;供肝植入受体右肝下,仅建立门静脉血供。B组:供肝动脉和门静脉血供均建立,其它手术内容与A组相同。监测各组受体存活情况、肝功能情况、病理及供肝胆汁分泌情况。结果:B组受体3d以上成活率显著高于A组。B组手术前后胆红素无显著改变,A组术后胆红素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2天A组胆红素显著高于B组。B组供肝胆汁分泌良好,肝细胞存活并有活跃的代偿性增生;A组供肝无或仅有少量胆汁分泌,肝细胞大片坏死。两组受体均有术后白蛋白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结论: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足以纠正肝衰,在临床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治疗急性或暴发性肝衰患者。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调查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0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有80%患者术后早期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多部位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真菌、金葡茵、铜绿假单胞茵、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茵等共28种137株,而感染主要与免疫抑制药物、反复多次介入操作、手术创伤以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是肾移植术后感染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综合性预防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确保移植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VVH对该院的22例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肾、肝功能,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凝血象,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观察其病死率,以评价CVVH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CVVH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平稳(P<0.05),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明显下降,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明显下降;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纠正(P<0.05);治疗前、后患者凝血象、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病死率有所下降。CVVH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VVH是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