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肠系膜上动脉阻断(SMAO)模型,观察抑肽酶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肠系膜上动脉(SMA)不作阻断;缺血-再灌注组(B组);抑肽酶治疗组(C组)。B、C两组采用家兔SMAO模型,阻断时间为45min。C组阻断前5min静注抑肽酶30000kIU/kg,随后以10000kIU·kg-1·h-1维持至实验结束。B、C两组在阻断前(I0)、阻断45min(I1)、再灌注1h(R1)、再灌注2h(R2)时观察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脂酶A2(PLA2)及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A组在相应时点取样检测上述指标。结果(1)C组MDA、TNF-α、PLA2在R2时均明显低于B组(P<0·05),而B组明显高于A组(P<0·05)。(2)C组SOD在R2时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抑肽酶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血清PLA2和TNF-α的产生和释放减少,可能减轻肠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远隔离器官的损害,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匹立尼酸(PA)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A组.在肾缺血60 min后再灌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S组操作同上但不阻断血管.缺血前30 min,PA组经腹腔注射PA 5 mg/kg,I/R组和S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4h后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 再灌注4h后,I/R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分别为(11.65±1.15) ng/L和(230.80 ±31.82) ng/L,PA组为(7.83±1.27) ng/L和(125.74±18.03) ng/L,PA组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 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预先给予PA可起到降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再灌注后不同时相中血清TNF-α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状态。结果再灌注后1、3、6h和24h血清TNF-α含量及肝细胞凋亡指数(HAI)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且均于6h达到高峰,再灌注后各时相TNF-α水平与HA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NF-α表达水平异常上调并可能对肝实质细胞凋亡起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综述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所处的位置、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表达增加,具有双向作用,不仅可促进炎症坏死和细胞凋亡,而且在缺血再灌注时具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促进肝脏的再生。进一步研究其双向作用的具体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AI)对压疮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I/R组、AI组各8只,均行10%水合氯醛麻醉后,对照组不作处理,其他两组均于压疮装置上受压(施加34.96kPa压强),给予3个循环的I/R;AI组给予等容积的AI注射液,其他两组以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以及髓过氧化酶。结果三组上述3个指标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R组高于对照组及AI组。结论 AI对压疮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I/R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 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肢体缺血-再灌注组(A组),丙泊酚组(B组)和对照组(C组).制备A组和B组的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NF-α和NF-κB的表达,并行图像分析予以半定量.结果 A、B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NF-κB的表达明显增高,A组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丙泊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TNF-α、NF-κB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 只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肝脏缺血+川芎嗪再灌注组(简称治疗组)3 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0 min、6 h及24 h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观察每组大鼠1周存活情况及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行肝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 治疗组术后1 周大鼠存活情况好于I/R组(P<0.05); 治疗组及I/R组血浆ALT、AST及LDH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治疗组低于I/R组(P<0.05)。光镜下见,缺血再灌注后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明显瘀血,肝细胞坏死I/R组重于治疗组。肝细胞凋亡指数I/R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对雄性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两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17-β-雌二醇处理组)。每组分别随机取6只于缺血前、肝脏再灌注后1h、2h、4h、1d、3d、5d、7d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除缺血前和再灌注7d外A组动物在相应时点ALT、AST、LDH、TNF-α水平均高于B组,且A组动物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与缺血前相比)迟于B组。结论 17-β-雌二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可缩短病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17-β-雌二醇降低肝脏I/R时血清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维拉帕米对大鼠脂肪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丙二醛、谷丙转氨酶、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以及维拉帕米对脂肪有趣 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脂肪肝动物模型,观察脂肪肝大鼠在 因前门静脉压力,缺血前、缺血15min和30min再灌注60min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1)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变化,以及维拉帕米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缺血前及I/R损伤后,脂肪肝组大鼠肝组织中MDA及血清ET-1、TNFα、ALT呈升高趋势,药物组则明显降低。结论 (1)肝脂肪变性可导致肝窦狭窄和不规则,门静脉压升高。(2)含大量 质的肝细胞对I/R损伤敏感性增高,通过产生过多的MDA,ET-1,TNFα,导致肝细胞破坏,血清ALT升高。(3)缺血前应用维拉帕米,对脂肪肝I/R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对肺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 方法  36只大白兔分为 3组 :对照组、I/R组和IPC组。通过阻断左肺门造成兔在体I/R损伤 ,观察IPC对肺I/R损伤的保护作用 ,指标为肺组织湿干重比、肺通透性指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分类计数 ;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含量。 结果 肺I/R损伤后 ,I/R组肺组织湿干重比、肺通透性指数及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 9 73± 1 1 4、(41 62± 5 77)× 1 0 - 4和 (58 1± 1 0 0 ) % ;IPC组分别为 6 2 3± 0 69、(2 0 31± 4 0 3)× 1 0 - 4和 (2 3 8± 5 2 ) % ,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I/R组血清TNFα、IL 6和IL 8含量分别为 (0 90 78± 0 1 0 6 2 )、(0 2 1 3 7± 0 0 598)和 (0 72 1 1± 0 0 979)ng/ml,IPC组分别为 (0 7478± 0 0 843)、(0 1 2 71± 0 0 0 89)和 (0 590 3± 0 0 746)ng/ml,较I/R组显著降低 (P <0 0 1 )。 结论 IPC对I/R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机理可能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 6和IL 8的合成和释放 ,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与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兔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变化及机制。方法:大耳白兔55只,分为肠部分 I/R 组、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自行设计的血流阻断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50%,维持4h,制作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操作动物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 双染法)测定外周血 PMN 凋亡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 IL-6和 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外周血 PMN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观察脏器功能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肠部分 I/R 组,在肠道缺血期血浆 IL-6T 和TNF-α水平及外周血 PMN 凋亡比例均明显升高;在肠道再灌注期至术后1d 外周血 PMN 凋亡比例骤然减少,而血浆 IL-6和 TNF-α在肠道再注期处于较高水平:外周血 PMN caspase-3蛋白在肠道缺血期呈现高表达,而在再灌注期后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肠道 I/R 全过程中 PMN 的凋亡与多种信号启动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正相关。在肠道缺血期,IL-6及 TNF-α可能是外周血 PMN 的凋亡过程的诱导分子或促进分子:而在肠道再灌注期,外周血 PMN 凋亡锐减可能是导致 TNF-α、IL-6等细胞因子进一步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低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后损伤及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低氧预处理(HPC)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缺血后5 d的认知功能(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探讨HPC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20只,体重300~350 g,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HPC24组(脑缺血前24 h低氧),HPC48组(脑缺血前48 h低氧).在术后5 d进行运动功能实验、被动躲避实验和水迷宫测定其认知功能并对脑海马病理检测.再灌注后1 h和4 h免疫组化分析海马CA1、CA3区TNF-α蛋白含量.结果 运动功能实验、被动躲避实验和水迷宫测定显示缺血-再灌注能损害认知功能,HPC24组和HPC48组认知功能得到湿著改善,且HPC48组认知改善更显著(P<0.05).HPC24组和HPC48组神经细胞的坏死程度减轻,并且在HPC48组更显著(P<0.05).与I/R组比,HPC24组和HPC48组在伞脑缺血-再灌注后1、4 h海马CA1和CA3区的TNF-α蛋白表达最明显降低,HPC48组TNF-a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全脑缺血 10 min再灌注可以导敛神经细胞的坏死并引发缺血-再灌注后短期内(5 d)的认知障碍,低氧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能改善缺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缺血前48 h低氧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更强.低氧预处理可以抑制TNF-α在海马CA1和CA3区的表达,这也町能是低氧预处理脑保护和改善认知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七氟醚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3h分别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I/R组和S组血清BUN、Cr水平显著增加(P<0.05),但S组BUN、Cr低于I/R组(P<0.05)。与I/R组比较,S组SOD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P<0.05)。S组肾组织病理损伤分级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七氟醚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皮瓣TNF-α和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R)期间,皮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1CAM-1)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抑制剂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I/R组(B组)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处理组(C组)。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C组于再灌注前及早期,各静脉注射PDTC 300mg/kg。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皮瓣再灌注2、6h TNFα、ICAM-1 mRNA表达。测定再灌注12h皮瓣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B组再灌注2、6h TNF—α、ICAM-1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P〈0.01)。C组再灌注2、6hTNF—α、ICAM-1表达明显低于B组(P〈0.01,P〈0.05);再灌注12h,组织MPO活性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水肿情况明显减轻。结论再灌注早期炎症介质表达增加在皮瓣I/R损伤中起重要作用。NF—κB抑制剂可下调TNF—α和ICAM-1转录表达,明显减轻皮瓣I/R损伤。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对大鼠肝I/R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脏I/R动物模型。在肝脏I/R开始时和1 h后对实验组大鼠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0,2,4 h测定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物(LPO)浓度和肝脏酶学指标及TNF-α和E-selectin的mRNA,并行两组肝脏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2,4 h实验组大鼠肝脏LPO反应程度和肝脏酶指标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2 h肝TNF-αmRNA和E-selectin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2 h实验组大鼠肝脏切片的E-selectin免疫反应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肝I/R损伤;并显著减少炎性细胞和黏附分子的产生,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影响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TNF-α的表达情况,探讨依达拉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编号,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前40为一组,后40为一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开始前1 h和开始时对实验组大鼠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10 ml,对照组则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再灌注后0、1、2及4 h测定肝脏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和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应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mRNA含量,并测定肝组织和血清中TNF-α水平;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缺血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后1、2及4 h,实验组大鼠肝脏LPO及AST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再灌注后1 h时肝组织TNF-αmRNA表达量、肝组织和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且达峰值,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后各时相实验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显著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产生,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减少肝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κB/I-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Ⅰ—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部分肝血供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1、2、4h等时点。用凝胶滞留电泳方法测定NF—κB的结合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量。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2h NF—κB结合活性增高,4h后开始降低。肝组织中TNF—α、ICAM—1 mRNA表达在再灌注2h后升高。讨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激活并进入细胞核内,与一些炎症因子基因启动子区特异序列结合,上调TNF—α、ICAM—1 mRNA表达,从而引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rmic reperfusion,I/R)后大鼠肾脏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96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48),通过夹闭双肾动脉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于术后2h、6 h、12 h、24 h、48 h、72 h每时点随机选取8只大鼠,分别取血及肾皮质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TNF-α、Kirm-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NF-α、Kim-1表达。结果与Sham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50.8±6.8)μmol/L、(4.7±0.5)mmol/L]比较,I/R组均于I/R损伤后6 h开始升高[血清肌酐I/R 6 h时为(79.6±8.8)μmol/L、尿素氮I/R 6 h时为(9.3±1.6)mmol/L,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血清TNF-α(843.0±60.5)、Kim-1(453.7±56.4)水平比较,I/R组均于I/R 2 h开始升高[I/R 2 h时血清TNF-α为(944.2±68.3)、Kim-1为(1081.3±126.2),均P0.05],48 h达高峰,但TNF-α于72 h明显下降(3 094.4±230.5),血清Kim-1水平48~72 h保持高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I/R损伤后TNF-α、Kim-1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且均在12 h表达最多。结论血清TNF-α与Kim-1能较早提示急性肾脏损伤,但Kim-1优于TNF-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机制及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α-LA)对其的防治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I/R组、α-LA处理组(LA组),建立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电子显微镜观察胆小管变化;FITC-Phal-loidin显示胆小管F-actin微丝的分布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并定量分析.结果:I/R组血清ALT、AST、GGT和TBIL水平与N组相比明显升高(P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匹立尼酸(Wy14643)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体重220~280 g,随机均分为五组:W1、W2、W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假手术组(S组).阻断左、中侧肝动脉及其门静脉(缺血约70 %)90 min后再灌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操作同前但不阻断血管.缺血前1h,W1、W2、W3组分别经腹腔注射Wy14643 1、5、10mg/kg,I-R组和S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4h后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 再灌注4h后,S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低于其它四组(P<0.05);W2、W3组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 预先给予匹立尼酸可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