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柴伟  于代华  高昌俊  杨永慧  孙绪德 《医学争鸣》2002,23(15):1398-1400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15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静脉麻醉 .设定诱导时效应室目标浓度为 4 mg· L- 1 ,复合咪唑安定 2 mg,芬太尼 2 μg· kg- 1 ,维库溴铵 0 .1mg· kg- 1气管插管 ,术中维持异丙酚浓度为 2mg· L- 1 ,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2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 2min、切皮及气腹时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P)及停药后苏醒时间 ,苏醒时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结果 插管即刻 HR,SBP,DBP及 MAP均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气腹后 DBP,MAP也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 (P<0 .0 5 ) ,平均苏醒时间为 (8.6± 2 .7) min,相应效应室浓度为 (1.4 8± 0 .2 4 ) mg· L- 1 .结论 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相对较为稳定 ,术后苏醒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2.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静脉麻醉药输注模式,目前主要用于异丙酚输注。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药物输入以迅速达到并维持靶浓度,从而增加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TCI代表了静脉麻醉给药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华  杨桐伟 《吉林医学》2006,27(8):875-877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利用药室模型计算制定出的个体给药方案,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静脉用药个体化.近年来有许多关于TCI研究及应用的报道,本文对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副作用少等优点,广泛用于临床手术麻醉、镇静及辅助镇痛治疗.TCI系统以指定的靶浓度持续输注,更能准确地调节静脉药物血浆浓度及维持其稳定性 .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越  张炳熙 《中国医刊》1999,34(6):29-30
异丙酚作为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在国内已经应用于麻醉诱导、维持和ICU镇静。国内报道的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方法多采用静脉间断注射的方法,不易根据手术操作及时调整用药,往往造成麻醉不足使病人术中躁动或麻醉过深使病人苏醒延迟。本文采用靶浓度控制性输注异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人工控制输注(MCI)来模拟靶控输注(TCI)是否能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方法25例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全麻病人,设定初始诱导剂量为1mg·kg-1,插管后调定异丙酚恒输注速率12~15ml·h-1,输注15~20min后,下调输注速率为8~12ml·h-1,术毕前15min输注速率再减至6~8ml·h-1。结果诱导后3min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对稳定,20min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下降。结论MCI避免了TCI在诱导后3min血流动力学改变,但在输注20min后和术毕前15min下调输注速率,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恒  李晓宏  杨承祥  郭庆平 《广东医学》2004,25(9):1064-1066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异丙酚用于门诊口腔手术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口腔手术的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靶控输注 (TCI)组和手控输注 (MAN)组 ,每组 30例。记录两组异丙酚的总用量 ,意识消失的时间、停止输药至睁眼和定向 (说出自己的生日 )时间及效应室和血浆浓度 ,同时记录术前、给药 1min、2min、5min及术毕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及镇静深度。术后由手术医生评估麻醉质量。结果 MAN组在术中体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CI组 (P <0 0 1)。TCI组药物输注结束至呼之能睁眼的时间及恢复至定向力的时间明显短于MAN组 (P <0 0 1)。MAN组的血浆浓度波动大 ,带来的副作用多。整个手术过程异丙酚的平均用量TCI组明显低于MCI组 ,意识恢复时间TCI组也比MAN组缩短 (P <0 0 1)。MAN组的MAP及HR在手术过程中波动明显 ,与TCI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 (TCI)与手控输注 (MAN)相比 ,诱导迅速 ,苏醒快 ,麻醉维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对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ASAⅠ级,无药物过敏史。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6μg/mL ,术中连续监测MAP、HR、SpO2 、HRV。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开始后,LF、HF逐渐降低(与术前相比,P <0 .0 5 ) ,停药后,LF开始回升,而HF则在手术结束时开始回升,LF/HF逐渐增大。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可以一过性地抑制自主神经的功能,并且对迷走神经活性的抑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短小手术应用静脉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00例小儿短小手术.TCI靶控效应室异丙酚浓度达到6.5 μg/kg时开始手术.在手术主要步骤完成后停止麻醉.记录入室时、麻醉诱导毕、切皮后、及切皮后5、10、15 min和术毕的心率和呼吸变化,记录入室至开始消毒时间、入室至开始手术时间、术毕至离开手术室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在麻醉诱导后多个时间点呼吸频率和心率无明显变化,围术期无呼吸暂停、呛咳、屏气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短小手术应用静脉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围术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预防或减轻异丙酚麻醉诱导时低血压的有效方法,笔者于1997年7月~1997年12月对30例择期手术患者,对照比较了平衡盐液扩容和麻黄碱对异丙酷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三资料与方法将30例ASAI或且级、术前来服用任何血管活性药物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1,10例)、扩容组(组三,10例)和麻黄碱组(组皿,10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s和苯巴比安钠0.is。诱导剂均为异丙酚(2·5mg·kg1)、芬太尼(4ug·kg一句和晓相胆碱(1,5mg·kg’)。组!诱导开始前15min内快速输往平衡盐液12ml·kg‘,组匾使用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在ICU危重病患者镇静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ICU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A组采用异丙酚恒速静脉输注,先静脉注射异丙酚1.5 mg/kg行镇静诱导,然后以1 mg/(kg.h)静脉输注;B组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以血浆室为靶控目标,初始靶控血药浓度设定为0.3μg/mL.每30 min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深度,若Ramsay镇静评分小于或大于4级,A组则输注速率增加或减少0.3 mg/(kg.h),B组则调整靶浓度增加或减少0.1μg/mL.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Bp)、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及心率(HR),比较两种异丙酚输注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镇静效果及用药量.结果两组异丙酚输注方法,均在镇静诱导后MBp、SV、CO和CI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HR)无明显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均无明显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过程中B组Ramsay镇静评分4级所占比例(59%)高于A组(43%)(P〈0.05),B组用药量(459±186)mg少于A组(781±225)mg(P〈0.05).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重症患者能够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与传统的恒速输注相比,镇静效果更好,用药量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婴幼儿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探索最佳的异丙酚靶控剂量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50例患儿随机分为5组,异丙酚非靶控组(Ⅰ组);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1mg/L组(Ⅱ组);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2mg/L组(Ⅲ组);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3mg/L组(Ⅳ组);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4mg/L组(Ⅴ组)。于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记录各组患儿的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及体动。结果:Ⅰ组患儿呼吸好,但有肢动;Ⅱ组、Ⅲ组患儿效果尚可,偶有肢动;Ⅳ组患儿效果好,呼吸抑制不明显无体动;Ⅴ组患儿效果好,但有呼吸抑制。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在短小手术中谨慎应用于婴幼儿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是可行的。其中以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3mg/L用于婴幼儿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刘朝文  邓莉  王恒  刘春  李有长 《重庆医学》2008,37(5):522-523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手控输注组(M组)和异丙酚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患者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M组手控给予异丙酚2.0mg/kg,扩张宫颈管时再追加异丙酚20~30mg,术中根据患者的反应每次酌情追加异丙酚20~30mg左右至手术结束时停止给药,T组采用Diprifuor TCI系统给药,初始靶浓度设为2μg/mL,扩张宫颈管时靶浓度增加到4.5~5.0μg/mL,而后以3.0~3.5μg/mL的靶浓度维持至手术结束。结果T组异丙酚用量>M组异丙酚用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T组,而苏醒时间及自动坐起时间明显长于T组。M组MAP、HR和SpO2与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肢体不自主扭动M组与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TCI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较异丙酚MCI有苏醒快、恢复质量好、麻醉效能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梁健华 《河北医学》2013,19(3):402-404
目的:对比分析熵指数和Narcotrend(NT)在临床中,通过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对患者实施深度麻醉的效能。方法:检测患者诱导前,诱导中靶浓度(Ce)由1mg/L升至6mg/L过程各阶段,和患者在气管插管前、时、后(1、2、3、4、5、10min点)的状态熵(SE)、反应熵(RE)、NT数值、NT分级、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在对患者实施异丙酚TCI诱导期间,随着Ce浓度的逐步提升,患者的SE、RE、NT数值和MAP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NT分级逐渐由A级向F级移动;HR和SpO2数值并未出现显着变化。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时,SE、RE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后又恢复为插管前水平;MAP在插管1和2min点上,出现了明显提升;HR在插管后有所增加,10min点上恢复为插管前水平;NT数值和分级相对稳定。结论:熵指数和NT都可以及时准确的反应患者在异丙酚TCI诱导期间的意识水平变化情况,且熵指数和NT都与靶浓度具有紧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控制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我们对此作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靶控制输注(TCI)异丙酚在ICU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入住我科ICU病房,APACHE Ⅱ评分≥1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A组)使用咪达唑仑(Midazolam)+芬太尼(Fendanyl)进行镇静、镇痛治疗:试验组(B、C组),其中B组使用异丙酚(Propofol)+芬太尼按传统方法进行镇静、镇痛治疗:C组使用TCI泵输注异丙酚+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使患者Ramsay评分控制在(2~5)分.各组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2、24小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A组病人24小时内,患者MAP和H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24小时内,病人MAP和HR与治疗前相比即出现下降,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病人4小时内,病人MAP和HR与治疗前相比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使用TCI技术输注进行镇静治疗与传统恒速输注方法相比,在提供更为稳定的血药浓度,提高镇静的可控性与灵活性的同时,能有效避免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邱树彬  黄选刁 《河北医学》2005,11(4):358-360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异丙酚在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靶控输注组(E组)和手控输注组(H组),每组45例。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的麻醉效能、术中呼吸循环的变化、双频脑电指数(BI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H组的异丙酚总用量显著高于E组(P<0.05),苏醒时间较长,但其诱导时间较短。在注药前、诱导时、术毕时和清醒时两组的心率、血压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H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在诱导时显著低于E组(P<0.05)。各时间点上两组的BIS值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H组的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率高于E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应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优于传统的手控输注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靶控输注在临床麻醉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丙酚 (propofol)这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 ,自 1977年发现其麻醉活性以来 ,因其具备比其他静脉麻醉药优良的特性 ,如起效快、血浆清除率高、血药浓度降低快、麻醉苏醒迅速、完全 ,无精神症状、术后恶心、呕吐 (PONV)发生率低、不产生急性耐受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1982年 ,异丙酚首次报道被应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1] 。随着广泛的临床应用 ,其对麻醉深度的良好控制及优越的恢复性已逐渐为人们所认同 ,同时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优点就是使麻醉医师避免职业性接触吸入麻药。如同吸入麻醉由使用“schimmelbusch”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有效地减少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间的严重低血压反应,观察预防性输注相同容量的胶体液6%贺斯(HES)和复方乳酸氯化钠溶液,比较两者对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预防作用。方法:40例择期上腹部和胸腔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HES组(S组)和复方乳酸氯化钠组(L组),行硬膜外麻醉后分别预输注6%HES和复方乳酸氯化钠溶液800 ml,然后分别行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观察两组病人诱导前、插管后1 min、5 min、1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变化。结果:HES(S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和麻黄碱的用药量明显低于复方乳酸氯化钠组(L组),P<0.05;而两组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实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时,预防性输注负荷剂量的6%HES 800 ml与输注等剂量复方乳酸氯化钠溶液比较,可以较好地避免诱导期间低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时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时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全麻患者84例,按芬太尼不同诱导剂量随机分成芬太尼2、4、6、8 μg/kg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不同剂量芬太尼,靶控输注异丙酚,当(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达到(45±5)时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 4 min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麻醉前(T0)、静注芬太尼4 min后(T1)、意识消失时(T2)、BIS数值降至(45±5)时(T3)、气管插管即刻(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时收缩压(SP)、心率(HR)、BIS值和T2、T3时异丙酚的靶控输注浓度(Ce)值和用药剂量.同时记录T1~T2(T1~2)、T1~T3(T1~3)的时间及麻醉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气管插管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T2、T3时芬太尼4、6、8 μg/kg组患者所需异丙酚Ce、用药剂量、所需时间均较芬太尼2 μg/kg组低(P<0.05);T2时,T1~2时间和用药剂量在6μg/kg组较4 μg/kg组减少(P<0.05);T3时,T1~3时间和用药剂量在6 μg/kg组和4 μg/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芬太尼2 μg/kg组较其它3组高(P<0.05),心动过缓/呛咳反应的发生率6、8 μg/kg组较2、4μg/kg组高(P<0.05).结论 4种剂量的芬太尼都能增强异丙酚的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诱导时间,其中4 μg/kg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的协同作用较为明显且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20.
何波  叶华  曾静贤  李楚强 《广东医学》2007,28(10):1638-1639
目的 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及复合瑞芬太尼在结肠镜检查监护麻醉中的静脉麻醉效能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药物的副作用.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组(A组)及单纯异丙酚靶控输注组(B组),记录诱导、插镜、苏醒及留现时间,记录各时点MAP,HR,SpO2,RR,记录术中肢动,呼吸暂停等副作用,随访患者满意度.结果 A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T1,T2点B组MAP低于A组(P<0.05),术中A组肢动明显少于B组(P<0.05),呼吸暂停A组多于B组(P<0.05),A组患者对镇静镇痛的满意度高于B组.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确切,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