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骨骨折及脱位的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华 《中国骨伤》1997,10(3):46-47
距骨骨折是踝关节中较严重的骨折,应及时满意复位,处理不当则后果较严重。本院自1980~1995年共手法复位治疗1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9例中,男16例,女3冽;年龄5~51岁。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开放伤2例,距骨体粉碎骨折2冽。合并内、外踝骨折4例,内、外、后、前踝及下肢脏关节分离1例,合并跟骨骨折2例,聪骨骨折1例。按Gilbost’‘’分类:I”距骨颈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1例,11”距骨颈骨折合并距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11例,Ill”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完全脱位7例。治疗方法全部先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2例开放伤则先行…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始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开放性复杂关节内骨折32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2例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2~61岁;肱骨髁间骨折8例,股骨髁间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6例,三踝骨折13例;全部为粉碎性,程度严重,移位明显;13例合并关节脱位(其中肘关节脱位3例,踝关节脱位10例),神经损伤6例(桡神经4例,腓总神经1例,尺神经1例),11例合并休克,18例合并其它部位的骨折和损伤;车祸12例,高处坠落15例,重物压砸3例,棍棒击打2例;伤后就诊时间从20分钟至8小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脱位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体会。方法手术治疗合并距骨脱位的踝关节骨折52例,入院后均即刻手法牵引整复骨折及脱位,然后根据软组织损伤肿胀状况,即刻行手术治疗28例,延期手术(伤后10~14d后)24例。结果 37例获平均19个月(7~27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3周(10~16周)。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5%。结论对于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人,早期闭合复位脱位和骨折对临床结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按照不同类型骨折脱位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结果参照Weber评定结果,根据患者的手术恢复状况分为优、良、可、差;其中优27例,良19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达82%。结论在开放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过程中,重视外踝及后踝的复位和内固定,整复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及正确处理踝关节韧带是手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矩形弹性髓内钉对于治疗胫骨中段或中下1/3部位骨折获得了较好疗效[1]。但是过去一般认为胫骨远端距踝关节面5~7cm骨折不宜采用内固定,治疗上比较困难,我们应用矩形钉治疗这种胫骨远端骨折(胫骨距离踝关节面5~7cm但不波及踝关节面)16例17个肢体获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17个肢体,男9例,女7例;年龄36~68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主要有高处坠落伤、车祸和砸伤;闭合骨折7例,开放骨折9例。按Gustilo氏分类法:Ⅰ型,伤口不足1cm,轻度污染的…  相似文献   

6.
王文伯 《中国骨伤》2000,13(8):485-485
自 198 3年 10月~ 1993年 10月 ,我院共收治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 36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中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16~ 6 8岁。本组均属开放性损伤 ,伤口长度除 1例约 1cm左右 ,余为 3~ 12cm不等 ,2例创缘组织擦挫伤面积约 6cm× 4cm。单踝骨折 8例 ,双踝骨折 18例 ,三踝骨折 10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折移位 ,伴下胫腓联合分离 2 4例 ,距骨半脱位 2 2例 ,完全脱位6例 ,合并其它部位骨折 6例。伤后至清创时间 1~ 12小时35例 ,13小时以上 1例。2 治疗方法2 1 早期清创 本组 36例 ,均在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踝关节脱位的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伴踝关节脱位Pilon骨折患者67例,5例为双侧损伤;骨折AO分型:B3型11例,C2型21例,C3型35例;开放骨折15例:GustiloⅠ型10例,GustiloⅡ型5例,早期踝关节固定24例。结果:根据Tornetta等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术后12个月踩关节综合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B型92.6%,C型75.3%。结论:注意Pilon骨折并发踝关节脱位的个体化处理,根据骨折及脱位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徐蔚蔚  季峰  吉勇 《骨科》2022,13(6):551-554
踝关节骨折是四肢骨折中常见损伤,但Bosworth骨折脱位在踝关节骨折中较为罕见,其由Bosworth在1947年首先描述报道并以此命名,特点是腓骨骨折近端嵌入胫骨腓切迹后方,导致脱位难以闭合复位,常需要切开复位。因其损伤机制及特点,容易出现漏诊,如未及时诊治,或按照一般踝关节骨折处理,可能导致围手术期相关严重并发症,如骨筋膜室综合征、距骨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等。Bartonicek将此类损伤分为三型,其中报道较多的为Ⅲ型,合并腓骨远端骨折。我院近期收治了一例踝关节Bosworth骨折脱位患者,腓骨全长无骨折,为较罕见的Ⅱ型。该患者经过及时闭合复位、二期内固定手术,未出现不良事件,预后良好,本文通过该病例结合文献复习Bosworth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分析BartonicekⅡ型Bosworth骨折脱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跟骨骨折合并距下关节外侧脱位较少见,通常为闭合性损伤,由高能量损伤比如高处坠落伤或车祸伤引起。我们成功救治了1例距下关节完全脱位合并跟骨骨折、舟状骨骨折、踝关节脱位、距下关节向外侧脱位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超关节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林国兵  李平生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9):580-581,I003
应用80-I型多功能外固定器跨踝关节超关节外固定治疗15例胫腓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踝关节骨折或脱位,结合软组织处理,预后优良率达90%以上,本治疗方式解决了胫腓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的固定困难,可使肢体恢复近下沉长度,另外对踝关节起到弹性固定作用,有利于踝关节骨折、关节周围韧带听凭的功能重建。故作者认为该治疗方式是治疗伴有踝关节稳定系统破坏的胫腓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的可采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骨折脱位是踝关节损伤中较严重类型,骨折不稳定,常伴有韧带和关节事囊损伤.我们于1987~1994年手术治疗重度踝关节骨折脱位4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钟正仁 《中国骨伤》1996,9(4):40-41
闭合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颈骨折广州市中医医院(510130)钟正仁作者自1979年至今治疗10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颈骨折,8例闭合复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13~64岁;喙突下脱位3例,盂下脱位5例,锁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伴踝关节脱位胫骨pilon骨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治58例伴踝关节脱位胫骨pilon骨折患者,男47例,女11例;年龄17~76岁,平均48.1岁.骨折按AO分型:B2型8例,B3型17例,C3型33例.按踝关节脱位类型:内侧脱位13例,外侧脱位9例,前侧脱位11例,后侧脱位14例,纵向脱位11例.通过X线片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脱位纠正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牢固程度,并定期接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4~ 27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58例患者中获解剖复位39例,占67.2%;良好复位13例,占22 4%;不佳复位6例,占10.4%.后期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获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按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优良率:B型84.0%,C型75.8%;内侧脱位76.9%,外侧脱位77.8%,前侧脱位81.8%,后侧脱位78.6%,纵向脱位81.8%. 结论 胫骨pilon骨折常伴有踝关节不同方向的脱位,治疗时应注意恢复原有解剖结构和力线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儿童桡神经损伤78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讨论儿童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儿童桡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伤因:66例为上肢骨折或脱位时合并神经损伤,其中肱骨下段骨折7例,肱骨髁上骨折37例,孟氏骨折或单纯桡骨头脱位18例,尺骨和/或桡骨骨折4例。12例为单纯神经损伤。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牵引18例,神经松解术38例,神经吻合术20例,肌腱转移功能重建术2例。结果42例随访2个月~26年,平均4年2个月。用Highet运动评定法评定,疗效为优者34例,优良率达81%。伤后3个月内治疗者优良率占96.5%,明显优于伤后6个月处理者的50%。结论儿童上肢骨折脱位易合并桡神经损伤,对开放性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者应尽快手术治疗。闭合性损伤在保守治疗1~3个月后功能无恢复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骨折临床较为常见,由于踝关节承受全身重量,需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处理不当易出现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而致踝关节功能受损。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手术治疗各种踝关节骨折脱位5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晓太 《中国骨伤》1998,11(5):49-49
近年来笔者采用手法整复、钳夹外固定治疗内、外踝骨折21例收到满意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7~58岁。内踝骨折8例,其中内踝骨折并踝关节半脱位3例;外踝骨折7例,其中外踝骨折并踝关节半脱位4例;内、外踝同时骨折6例。治疗方法:患者平卧于诊疗床上,患肢自小腿中上段至足趾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以0.5%利多卡因于血肿内及踝关节两侧钳夹夹持处浸润麻醉。助手双手把持患足,适量牵引,并据脱位情况将足内翻或外翻,同时术者以拇指顶压患处,使之复位。经X线透视满意后,以钳夹固定之。  相似文献   

17.
孙晓太 《中国骨伤》1998,11(5):49-49
近年来笔者采用手法整复、钳夹外固定治疗内、外踝骨折21例收到满意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7~58岁。内踝骨折8例,其中内踝骨折并踝关节半脱位3例;外踝骨折7例,其中外踝骨折并踝关节半脱位4例;内、外踝同时骨折6例。治疗方法患者平卧于诊疗床上,患肢自小腿中上段至足趾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以0.5%利多卡因于血肿内及踝关节两侧钳夹夹持处浸润麻醉。助手双手把持患足,适量牵引,并据脱位情况将足内翻或外翻,同时术者以拇指顶压患处,使之复位。经X线透视满意后,以钳夹固定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开放与闭合Logsplitter骨折患者预后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6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Logsplitter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开放骨折脱位(开放组),21例为闭合骨折脱位(闭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伤、受伤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等。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9个月;开放组和闭合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9,P=0.251)。开放组出现术后感染3例,骨折不愈合3例,创伤后骨关节炎5例;闭合组分别有1例出现上述并发症;两组除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1,P=0.056);开放组获良10例、一般5例,闭合组获良13例、一般8例,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96)。两组骨折愈合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或闭合Logsplitter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踝关节脱位常合并骨折,单纯踝关节脱位十分罕见。笔者于2014-06诊治1例不合并骨折的踝关节前脱位,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40岁,因骑摩托时不慎摔伤,致右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行走2 h就诊。查体:右踝关节肿胀、畸形严重,疼痛剧烈,拒按,查体不合作。右小腿下段前侧可见约2 cm×4 cm大小皮肤擦伤及1 cm的撕裂伤口,无骨质、肌腱裸露。足部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开放与闭合Logsplitter骨折患者预后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6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Logsplitter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开放骨折脱位(开放组),21例为闭合骨折脱位(闭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伤、受伤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等。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9个月;开放组和闭合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9,P=0.251)。开放组出现术后感染3例,骨折不愈合3例,创伤后骨关节炎5例;闭合组分别有1例出现上述并发症;两组除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1,P=0.056);开放组获良10例、一般5例,闭合组获良13例、一般8例,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96)。两组骨折愈合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或闭合Logsplitter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