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血脂谱特点。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138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中青年组(32~59岁,38例)和老年组(60~89岁,10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血脂谱特点。结果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且中青年组患者的男性比例较老年组显著升高(P<0.01),中青年组的吸烟史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较中青年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青年组患者以高三酰甘油(TG)、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特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能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non-LDL-C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评估不亚于LDL-C。  相似文献   

2.
苏斌  秦勤  李杨 《天津医药》2015,(3):292-295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将283例女性按是否患CHD分CHD组154例,对照组129例;按绝经与否分绝经前组78例(绝经前CHD组34例,绝经前对照组44例),绝经后组205例(绝经后CHD组120例,绝经后对照组85例)。记录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基础病史和月经情况。检测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 LDL-C)、载脂蛋白(Apo)AI、Apo B、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结果 CHD组的年龄、CHO、TG、LDL-C、v LDL-C、Lpa、Apo B、hs CRP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绝经前、后CHD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例,CHO、TG、LDL-C、v LDL-C、Lpa、Apo B、hs CRP水平均分别高于其对照组;绝经后CHD组HDL-C低于绝经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LDL-C是绝经前CH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CHO是绝经后CH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绝经后CHD组高血压比例、CHO、LDL-C高于绝经前CHD组。结论绝经后女性CHD患者血压异常和血脂紊乱较绝经前更为普遍,应积极控制上述因素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在血脂方面糖尿病组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冠状动脉的弥漫性变化,应积极干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减轻冠状动脉损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血清尿酸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静文  刘博伟 《河北医药》2008,30(8):1149-115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UA)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2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50例为观察组,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尿酸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代、TG、L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及低HDL-C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2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以期为社区医疗机构有效控制临床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单位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高血压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ACS组)、3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本文研究资料;对比分析三组资料的血压、BMI(体重指数)、血糖、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高敏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尿酸等指标。同时,分别计算ICVD(缺血性心管病)10年发病风险得分。结果:三组一般情况及临床辅助检查结果中,合并ACS组、单纯高血压组患者传统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且合并ACS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且合并ACS组10年ICVD风险得分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将合并ACS组和单纯高血压患者均按hs-CRP水平进行分类;其中:hs-CRP1mg/L为低危组、hs-CRP为1~3mg/L为中危组;hs-CRP3mg/L为高危组;研究数据提示:高危组患者中合并ACS患者比例、吸烟患者比例、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危组、中危组,差异明显(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体重指数、血脂、血糖、hs-CRP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故其10ICVD风险评分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同时,除传统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因素之外,hs-CRP则是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合并ACS患者更易引发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40例在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行头颅CT或MRI检查者为研究对象,以头颅CT或MRI为标准,符合SCI诊断标准者设为SCI组,CT或MRI示无梗死灶者设为正常组。详细记录入选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体重指数( BMI),同时入选者均测量血压,禁食10 h以上采取肘静脉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S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40例中SCI组80例,发生率为57.14%;有多发病灶50例,单发病灶30例;脑梗死部位为基底节者55例,其他部位者25例。正常组60例,占42.86%。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BMI、颈动脉斑块、LDL-C、TG、FBG、HbA1c、Hcy与SCI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P<0.01),其中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动脉斑块、LDL-C、TG、HbA1c、Hcy是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临床应对SCI高危人群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防止进一步形成严重的症状性脑梗死,降低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3,(11):823-825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T2DM患者150例,其中单纯T2DM 60例(T2DM组),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90例(T2DM+HP组);选择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记录三组患者的病程、血压、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和T2DM+HP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BMI,HbA1C,FINS,HOMA-IR,TC,LDL-C,TG均升高,HDL-C下降(P<0.05);与T2DM组比较,T2DM+HP组糖尿病病程、BMI,TC和L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时SBP,DBP,BMI,HbA1C,FINS,HOMA-IR,TC,LDL-C,TG均升高,HDL-C下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BMI,TC和LDL-C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1年3月~2006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DM)合并AMI患者62例与同期的非糖尿病合并AMI 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AMI的临床表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AMI较非糖尿病合并心梗者相比有以下临床特点:(1)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及死亡率较高(P<0.01);(2)多部位梗死多见及梗死面更广;(3)2型糖尿病合并AMI组中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改善高脂血症等综合措施,对预防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发病主要危险因素及分布特点.方法 分析246例疑诊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HD)与各危险因素关系作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HD172例,非CHD 74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空腹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及血脂异常的比值比(OR)>1.0(P<0.05),CHD与上述因素正相关;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OR值<1.0(P<0.05),CHD与APOA1水平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OR值高低排列,糖尿病史、高LDL-C血症、年龄、APOA1水平入选回归方程,其中糖尿病、高LDL-C血症与年龄OR值>1.0(P<0.05),CHD与上述因素呈正相关;ApoAl水平OR值<1.0(P<0.05).另外,患者对高脂血症知晓率低,非CHD组实际血脂异常发生率也高,与CHD组血脂异常分布相似[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甘油三酯(TG)、高LDL-C].结论 糖尿病史、高LDL-C血症、年龄可看作CHD危险因素,ApoA1可视为CHD保护因素.非CHD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也高,防治工作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燕晓翔 《安徽医药》2013,17(3):419-42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取12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60例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为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合并的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糖尿病患者(P0.05);吸烟,无痛性心肌缺血及心梗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相比,冠状动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及弥漫性病变(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TC、TG和LDL-C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前者冠状动脉的病变也比后者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