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镇痛镇静治疗用于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6例ICU脓毒血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8例,实施盐酸吗啡注射液治疗)和研究组(18例,实施枸橼酸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镇静效果、疼痛状态评分、治疗有效率。结果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的心率、血压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达到镇静水平时间及停药后唤醒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疼痛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ICU脓毒血症患者实施枸橼酸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规律镇静镇痛治疗法对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0例,其中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规律镇静镇痛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S评分、治疗后Ramsay评分、镇痛后患者谵妄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满意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PS评分、Ramsay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镇痛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症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规律镇静镇痛治疗法,患者可得到有效的镇静、镇痛效果,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ICU重症脓毒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镇痛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ICU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镇痛镇静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镇静治疗,观察组给予程序性镇痛镇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更短,谵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在ICU重症脓毒血症镇痛镇静治疗中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云浮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0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护理时间,观察干预前、干预3 d后的镇静镇痛状态,记录ICU治疗结束时的肌力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谵妄、跌倒、坠床、非计划拔管、血氧饱和度下降)。结果 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镇静镇痛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的镇静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U治疗结束时的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评分、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5.
徐力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244-245
目的观察牛蒡提取物镇痛、镇静作用。方法考察牛蒡提取物的镇静作用。结果牛蒡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内针对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舒芬太尼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开展机械通气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普鲁泊福,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芬太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样本的镇痛镇静效果,并开展分析与讨论。结果观察组样本的临床镇静镇痛效果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样本的镇静起效时间为(16.8±4.0)s,达满意镇静效果时间为(98.6±13.1)s,用药后清醒时间为(23.2±2.6)min,辅助普鲁泊福剂量为(9482.4±984.2)mg,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舒芬太尼药物,可有效起到镇静镇痛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该院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需使用镇静、镇痛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43例。右美托咪定组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进行治疗,咪达唑仑组使用咪达唑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进行治疗。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顺行性遗忘及呼吸频率下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但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但能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顺行性遗忘等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予咪达唑仑+芬太尼镇痛镇静;B组予丙泊酚+芬太尼镇痛镇静。比较2组的Ramsay镇静评分、NRS镇痛评分、唤醒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RS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唤醒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瞻望、躁动以及人机对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静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在术后ICU患者镇静镇痛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术后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注射液镇静镇痛,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注射液镇静镇痛.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60 min、6h、12 h、24 h、48 h的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至观察结束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镇痛24 h、48 h PaO2/FiO2、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术后ICU患者镇静镇痛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张文霞  赵宁 《家庭医药》2021,(2):333-334
目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行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14d。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2组治疗14d后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为61.3%明显高于对照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赵红军  焦慧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01-2002
目的 评价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40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冶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其显效率。结果 总显效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注射剂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氧化应激、免疫功能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117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38例)和C组(3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每12 h给予乌司他丁10万U;B组每12 h给予20万U;C组每12 h给予40万U。治疗后10 d,观察3组氧化应激指标、免疫功能指标、颅内压差异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B,C组丙二醛(MDA)分别为(12.14±3.56),(8.65±3.41)和(5.03±1.94)nmol·L-1;髓过氧化物酶(MPO)分别为(6.35±1.45),(5.27±1.23)和(3.84±1.34)mg·L-1;脂质过氧化物(LPO)分别为(6.79±2.84),(5.35±2.13)和(4.21±1.39)mg·L-1。MPO、MDA、LPO水平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B,C组CD3^+分别为(54.34±8.24)%,(58.32±9.23)%,(63.06±9.76)%;CD4^+分别为(30.95±3.12)%,(34.53±3.87)%和(33.97±4.26)%;CD8^+分别为(24.45±4.05)%,(27.56±3.34)%和(28.37±4.53)%;CD4^+/CD8^+值分别为1.07±0.26,1.21±0.30和1.36±0.36。CD3^+、CD4^+、CD4^+/CD8^+水平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8^+水平在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7,11 d,A组颅内压分别为(23.42±3.15),(17.17±3.28)和(15.38±4.16)mmHg;B组分别为(21.25±2.83),(15.04±3.27)和(12.65±3.87)mmHg;C组分别为(18.16±3.12),(13.98±0.24)和(11.32±1.24)mmHg。3组颅内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白细胞下降、皮疹、皮肤瘙痒、血管疼痛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氧化应激、免疫功能及颅内压的影响显著不同,大剂量应用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与相关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治愈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85.7%)、死亡5例(14.3%),对照组治愈23例(65.7%)、死亡12例(3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99,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GOS评分(3.23±2.15)分低于对照组(5.03±0.96)分(t=3.52,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7.0%(6/35)低于对照组37.1%(13/35)(Χ^2=3.95,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查正江  吴霞  陈新生 《安徽医药》2008,12(8):706-707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d,平均(65.3±28.2)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38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明显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113-117
目的探讨IoC1与IoC2联动反馈指导麻醉用药在实施精确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4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监测组(J组)和常规对照组(C组)各200例。J组患者粘贴Narcotrend和Angel-6000电极片,C组患者仅粘贴Narcotrend电极片。J组患者先以舒芬太尼诱导,剂量为常规的80%,起效后给予丙泊酚静注,逐渐加量,当IoC2出现拐点时记录IoC1值为患者失去知觉值;术中以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根据IoC1与IoC2联动监测值进行调整,并参考Narcotrfed数值对照监测IoC1。C组患者按常规给药方法以舒芬太尼、丙泊酚诱导,以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根据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Narcotrfed数值进行调整。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联动指数和Narcotrfed数值,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剂量,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J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糖值较C组患者的更加平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3.06±1.38)min和(5.12±1.39)min,均明显低于C组患者的(5.68±2.56)min和(7.69±4.43)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C组患者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深度IoC1与IoC2联动指数因其兼顾镇静和镇痛双重监测的特点更接近或符合指导精确麻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各种治疗管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40例严重颅脑外伤患者1226条治疗管道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各种治疗管道中发生并发症27条次,占2.2%。结论熟练掌握各类管道的护理能大大减少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并发症,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疾病患者镇痛镇静中的疗效。方法90例重症疾病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与布托啡诺进行镇痛镇静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行为疼痛量表(BP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生命体征指标。结果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4.96±0.21)分、BPS评分(7.84±1.15)分高于常规组的(3.26±0.48)、(5.45±1.62)分,PSQI评分(2.21±0.43)分低于常规组的(6.39±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对重症疾病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治疗,用药后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生命体征波动,缓解患者疼痛感受,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疾病影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柳 《现代医药卫生》2014,(4):511-512,514
目的 观察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传统对照组,各30例.另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传统对照组行脑室外引流术和传统颅内压检测,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则采用无创颅内压检测,记录三组患者的颅内压值和患者的病死率,以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分析三组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结果 观察组与传统对照组颅内压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传统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0.0%(6/30)、23.3%(7/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传统对照组较健康对照组血压明显升高,而观察组和传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传统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率为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颅内压检测与有创颅内压检测差异不大,且操作简单、安全,可替代传统有创颅内压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伯恩 《淮海医药》2012,30(6):477-47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病因、发生机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转归,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出现高钠血症38例.高钠血症与GCS评分关系密切,并发高钠血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 下丘脑损害及医源性脱水过多致水电解质失衡是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密切监测血钠浓度、及时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