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柜车司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货柜车司机艾滋病知识水平,探索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货柜车司机257人进行调查。结果货柜车司机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只有65.19%的司机知道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有97.28%的司机希望了解更多的AIDS相关知识。货柜车司机性伴关系较复杂,但其中只有61.44%司机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虽未检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但乙肝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3.62%和0.78%,提示货柜车司机普遍存在高危行为。结论货柜车司机高危行为普遍,是感染HIV的高危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使其改变高危行为或采取安全性行为,控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辽宁省2002-2012年城市居民各类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变化趋势特征,为交通事故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辽宁省城市居民2002-2012年期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资料,计算不同年代、性别和年龄别各类交通事故死亡率和变化情况。结果 10余年间,城市居民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由3.99/10万升至5.25/10万,标化死亡率由3.36/10万升至4.00/10万,升高了19.05%;青少年和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增幅最大,分别为54.32%和55.26%,15~44岁组略有下降(-2.46%)。步行、小汽车和摩托车为主要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方式,小汽车、三轮机动车和轻型货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增幅最大,分别为166.67%、166.67%和100.00%,公共汽车降幅达50.00%。结论应针对步行、摩托车、小汽车、轻型货车及重型运输车驾乘人员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河南省新安县居民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2年河南省新安县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的伤害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国家推荐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安县居民伤害死亡居全死因的第4位,死亡率62.53/10万,标化死亡率59.30/10万,占全死因的9.54%。伤害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淹死,占伤害死亡的84.02%。婴儿主要死因为机械性窒息;幼儿主要死因为淹死;青少年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40.00%,第2位为淹死,占30.00%;青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52.94%,第2位为自杀,占9.66%;中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53.21%,第2位为意外跌落,占14.44%;老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46.67%,第2位为自杀,占16.92%,第3位为意外跌落,占14.87%。结论伤害严重威胁新安县居民的生命健康,特别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和死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意外伤害人群特点,为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从珠海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获取近4 a的交通意外伤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交通意外伤害中,男性的死伤百分比是女性的2~3倍;16~40岁之间的5个年龄组段,车祸死伤百分比较高,超过了10%;机动车司机死伤人员中,二轮摩拖车司机占的百分比最高;非机动车驾驶者死伤人员中,以骑自行车所占百分比最高;在交通事故中,马路上步行者比乘车者更易引起死亡;以外来工为主的外地人在交通事故中的死伤百分比和死伤率(每10万)均高于本地人.结论应根据珠海市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人群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公交车行车安全现状 ,分析公交车司机驾驶习惯与事故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广州市有 36 .9%的公交车司机在近五年来曾出过事故 ,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人本身 (81.7% ) ,其中 4 2 .5 %的责任在于公交车驾驶员 ,14 .2 %的责任在于违章的行人 ,2 5 .0 %的责任在于违章的其他车辆 (摩托车等 ) ,而不安全的驾驶习惯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结论 加强对司机、市民的安全教育和交通管理 ,可以有效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伤害4752宗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高危车种和高发时间,以揭示车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原理对番禺市1997年发生的4 752宗交通事故(车祸)伤害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4 752宗,造成268人死亡,3 202人受伤,死亡率为20.94/10万.高发年龄是20~49岁的青壮年,男性车祸死亡率(29.45/10万)是女性死亡率(12.46/10万)的2.36倍;骑自行车者和行人特别是老年人是车祸的高危人群,共死亡12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7.46%;摩托车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高危车种,全年摩托车发生车祸101宗,死亡105人,占总死亡宗数的40.40%,车辆死亡率为5.84/万辆.而交通事故的高发时间是夜间(17:00~24:00),共发生车祸1 709宗,死亡116人,占总死亡人数43.28%.结论预防和控制车祸的对策是加强群众性的交通安全教育,改善道路安全设施和限制摩托车上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2-2017年阆中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制定综合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报告的阆中市2012-2017年伤害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7年阆中市居民伤害平均粗死亡率为55.25/10万(标化率为49.27/10万),占全死因8.33%,居全死因顺序第4位,男性死亡率为69.72/10万(标化率为62.6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0.11/10万(标化率为41.75/10万);前5位主要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淹死、意外中毒,占伤害总死亡80.07%。因伤害造成减寿年数最多的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2015年,平均减寿年数最多的是意外的机械性窒息,为57.44年。结论 伤害是危害阆中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根据主要伤害死亡的类型、不同年龄组死亡特点制定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2004-2008年渠县14岁以下儿童步行者交通事故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渠县公安交警系统收集的2004-2008年0~14岁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儿童步行者伤害的特征。结果2004-2008年共144名儿童步行者发生交通事故,伤害年均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死率分别为17.63/10万、1.78/10万、9.72%。5~9岁组年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分别为26.80/10万、2.57/10万;0~4岁组致死率最高,为13.29%。男孩步行者伤害年发生率(20.98/10万)和死亡率(2.00/10万)均高于女孩(分别为13.83万/、1.52/10万)(P均0.05)。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最常见的部位是多部位(40.34%)、头部(26.75%)、下肢(21.53%)。死亡、重伤和轻伤所占比例分别为9.72%、66.53%和23.75%。伤害主要由机动车驾驶员(57.50%)和步行者(33.47%)过失造成。导致伤害事故的主要车辆是客车、两轮摩托车和货车,分别占40.14%、34.38%和22.15%。结论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在人、车、路系统中,司机和步行者过失是儿童步行者伤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益霞  叶红兵  孙良先 《现代预防医学》2014,(8):1522-1524,1529
目的了解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2年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Excel2010、SPSS19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5年间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4 142例,平均死亡率61.3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77/10万,占总死亡的10.14%,居全死因第4位。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溺水和意外中毒,占伤害构成比依次为38.36%、14.61%、13.13%、8.69%、8.11%,合计共占全部伤害死亡的82.91%。伤害死亡占全死因的比例略有下降,从2008年的11.06%到2012年8.89%(χ2=21.87,P0.001)。0岁组以机械意外窒息为主,占0岁组伤害死亡的67.53%,1~14岁组以溺水为主,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48.65%,15~34岁组和35~59岁组均以交通事故为主,分别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51.03%和43.79%,60岁以上年龄组意外跌落为首位,其次为交通事故,分别占该年龄段伤害死亡的26.66%和23.50%。结论伤害已经对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生命造成危害,已成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根据不同伤害特点及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国重大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1年1月1日—2008年10月31日期间死亡9人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共发生463起重大事故,死亡6819人,重伤2841人,轻伤2496人。道路、轮船、航空、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5271、1142、295、111人。各省按事故发生频次排序前5位是:贵州(37)、云南(35)、浙江、(34)、四川(33)、广东(30)。结论重大交通事故与司机、道路情况、车辆情况、违规驾驶、自然条件等多因素相关,交通事故频次、死伤人数增长很快,地区分布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诸城市居民车祸死亡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0年诸城市居民车祸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诸城市居民车祸死亡率为32.52/10万。车祸死亡率,男性为47.13/10万,女性为17.73/10万;0~19岁为6.96/10万,20~29岁为38.78/10万,30~39岁为42.32/10万,40~49岁为45.11/10万,50~59岁为35.52/10万,60~69岁为46.31/10万,≥70岁为30.07/10万。车祸死亡的354人中,骑摩托车的占30.79%,行走的占25.99%,骑电动车的占11.58%,驾驶其他机动车的占8.76%,乘坐机动车的占9.89%,骑自行车的占10.45%,坐电动车的占0.85%,不明占1.41%,坐自行车的占0.28%;第一季度死亡的占28.25%,第二季度死亡的占20.90%,第三季度死亡的占20.90%,第四季度死亡的占29.94%;城区死亡的占27.40%,农村死亡的占72.60%。[结论]诸城市车祸死亡率较高。青壮年、男性、摩托车驾驶员是车祸的主要受害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泰州市交通事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ICD-10分类法,收集整理2009—2015年泰州市居民交通事故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群分布及不同交通方式死亡人数构成比。结果 2009—2015年共报告交通事故死亡7 155例,平均死亡率21.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54/10万,占全部伤害死亡的47.19%,2009年以后呈下降趋势。男性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22.36/10万,女性为8.80/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2.54倍。随着年龄的增加,交通事故死亡率有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其中5~岁年龄组最低,之后缓慢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交通事故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85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最高。公路上行人与骑自行车和摩托车(包括电动助力车)死亡5 475人,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76.52%,机动车驾驶员死亡1 026人,占14.34%。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数占68.74%,高于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死亡数。结论居民意外伤害是泰州市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交通事故居意外伤害之首,应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对减少居民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和特点,为进一步开展伤害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2006—2012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7年间,伤害死亡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41.75/10万下降到2012年的28.64/10万,标化死亡率从2006年的20.47/10万下降到2012年的12.64/10万,下降了38.26%。男性标化伤害死亡率是女性的1.24倍。65岁以上老年人是伤害死亡的主要人群,占63.01%,而意外跌落又是老年人首位伤害死亡原因(死亡率为77.18/10万),而交通事故是65岁以下人群的首位伤害死亡原因(死亡率为4.87/10万)。结论伤害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后应有的放矢地开展伤害干预工作,加强对意外跌落和交通事故的宣教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司机是以驾驶车辆运送人员及货物的职业,其行车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酒后驾车隐匿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已被人们所重视,所以规定严禁酒后驾车,并经常在公路的两旁显眼位置用路标文字给司机提醒,使酒后驾车现象大为减少,从而也大大地降低了因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儿童步行者交通事故伤害的流行特征,分析与步行者交通事故伤害相关的人、车、路因素。方法利用广州市公安交警系统收集的2000-2004年0~14岁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儿童步行者伤害的特征。结果2000-2004年共1440名儿童步行者发生交通事故,伤害年均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死率分别为17.63/10万、1.78/10万、10.07%。5~9岁组年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分别为26.80/10万、2.57/10万;0~4岁组致死率最高,为13.29%。男孩步行者伤害年发生率(20.98/10万)和死亡率(2.00/10万)均高于女孩(分别为13.83/10万、1.52/10万)(P值均<0.05)。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最常见的部位是多部位(40.34%)、头部(26.75%)、下肢(21.53%)。死亡、重伤和轻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07%、66.18%、23.75%。伤害主要由机动车驾驶员(57.50%)和步行者(33.47%)过失造成。导致伤害事故的主要车辆是客车、两轮摩托车和货车,分别占40.14%、34.38%、22.15%。结论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在人、车、路系统中,司机和步行者过失是儿童步行者伤害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对机动车司机的教育以及儿童的看护。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文登市居民交通事故死亡情况 ,按照健康促进死因监测系统一方案收集资料 ,采用国际疾病 ICD— 9分类标准对死因分类统计。以 1990年人口普查为标准人口构成 ,本市 1997~ 2 0 0 0年居民的交通事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1997~ 2 0 0 0年居民总死亡人数为 8415人 ,死亡率为45 9.75 / 10万 ,其中交通事故死亡 5 12人 ,死亡率为 17.33/10万 ,占全部死亡的 6 .0 8% ,为不容忽视的死亡原因。在交通事故死亡的 5 12人中 ,从职业分布看 :农民 416人 ,占 81.2 7%。工人 5 0人 ,占 9.80 %。干部 16人 ,占 3.17%。学生 2 3人 ,占4.32 %。学龄前儿…  相似文献   

17.
宜兴市2009年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明  杨婕  武鸣  沈洪兵  包青松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27-2229
目的调查道路安全法规或条例出台5年后的2009年宜兴市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及态度。方法在市区内选取4个观察点,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出租车、小轿车、面包车和"皮卡"4种车型的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009年共观察1816辆车辆和司机,以及661名前排乘车人。其中司机安全带佩戴率为31.1%,不佩戴率为68.9%;乘车人安全带佩戴率为6.1%,不佩戴率为93.9%。在调整了性别、车型等因素后,司机不佩戴安全带会增加前排乘车人不佩戴的风险(OR=2.19,P0.05)。调查了866名驾乘人员的认知态度,选择经常佩戴的占83.4%,有时佩戴的占10.5%,不佩戴的占6.2%;不佩戴的原因最多的是感到不舒服。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重金处罚和加强佩戴安全带者幸免于难的交通事故报道。结论目前该市驾乘人员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但实际佩戴率还比较低,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1997-2008年上海市闵行区交通事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1997-2008年闵行区所有户籍居民的交通事故死亡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分构成、圆分布、电子地图等方法描述交通事故死亡人群、时间、地区特征;利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早死指数等指标分析交通事故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交通事故死亡数据来自上海市死因监测系统,人口数据来自公安系统当年户籍人口资料。[结果]1997~2008年闵行区交通事故导致1198人死亡,年均交通事故死亡率为13.83/10万,标化死亡率9.90/10万,居伤害死因的第一位,男女性别比为2.06:1。死亡率、潜在减寿损失年、早死指数呈下降趋势。死亡人数中,行人、骑自行车者和骑摩托车(包括助动车)者占81.92%。60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于交通事故的比例不断提高。农村交通事故死亡数占全区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41.84%(农村人口仅占18.52%),靠近城区的占8.16%(其人口占16.25%)。交通事故有向12月9日和周日集中的趋势。[结论]老年人群、行人、骑自行车者和骑摩托车(包括助动车)者交通事故死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主要死因、死亡水平,探讨影响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1997%2012年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合计死亡3340例,粗死亡率为54.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71/10万。年均死亡率,男性为76.90/10万,女性为32.54/10万(P〈0.01),0~14岁、15~44岁、45~64岁、〉65岁分别为10.56/10万、46.94/10万、64.50/10万、122.78/10万(P〈0.01)。3340例中,交通事故死亡占60.15%,自杀占16.53%,意外中毒占5.63%;伤害死因前3位,男性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分别占64.76%、13.81%、5.68%,女性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跌倒,分别占49.03%、23.08%、8.07%。结论交通事故为寿光市伤害第一位死因;男性发生伤害的几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福建省长泰县居民意外死亡的分布特点及发生规律,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长泰县1995~2004年居民死亡原因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居民意外死亡率为66.79/10万,以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淹死为主,占总死亡数的79.07%(1 005/1 271);在年龄组方面,婴儿(<1岁)以窒息为主,占46.67%(7/15),少儿(1~14岁)以淹死为主,占65.75%(96/146),青壮年以上以车辆交通事故和自杀为主,占97.90%(791/808);在性别方面,男性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占33.42%(250/748),女性以自杀为主,占53.72%(281/523)。结论长泰县居民意外死亡以青壮年的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自杀为主。因此,应加强交通管理,采取社会、家庭心理教育等各方面措施,增强居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