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一种效应和调节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方面重要作用[1]。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十分清楚,但TNF-α在RA中起很关键的作用,RA患者关节中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TNF-α[2]。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是1个二聚体的融合蛋白,包含人75ku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p75)的细胞膜外配基结合部分与人IgG1的Fc片段。rhTNFR:Fc可特异性地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合,阻断其与细胞表面的TNF受体的结合[3]。对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治疗机…  相似文献   

2.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及时合理地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是改善RA预后的关键[1]。来氟米特作为一种常用的DMARD,已广泛用于RA的治疗,但单药治疗疗效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毒性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RA的免疫发病及炎症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TNF-α拮抗剂可减轻炎症及关节破坏[2]。本研究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关节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RA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子,其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的产生,并诱导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吸引白细胞到受累关节.TNF-α还刺激滑膜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并抑制软骨蛋白聚糖的合成,并可导致滑膜炎症和关节软骨的损伤.阻断TNF-α即在RA发病机制的上游阻断了炎症反应,达到治疗RA的目的.大量临床研究已表明TNF-α拮抗剂可有效缓解RA病情,减轻炎症及关节破坏[1].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是一种采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重组融合蛋白,它可以特异性结合TNF,阻断其与细胞表面TNF受体的相互作用,降低其活性.  相似文献   

4.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目前还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措施。沙立度胺(商品名:反应停)是谷氨酸衍生物,能有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1]多种炎性因子的表达,延缓RA的发展。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我科应用沙立度胺治疗RA患者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英夫利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参考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类风湿关节炎(RA)和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病因尚未清楚的炎性关节病。在其病理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多种TNF-α拮抗剂已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发病率高,引起75%的病人伤残,甚至缩短寿命。传统的治疗方法只能控制症状而不能改变致病的过程。在过去的10年中,有关RA病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在细胞因子作用方面。这些多肽介质在对系统免疫和炎症反应调节方面形成了一复杂的网络。在众多细胞因子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RA关系最为密切,TNF-α阻断疗法标志着RA治疗的重要进展。实验研究 TNF-α在RA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是因为发现了这一细胞因子在疾病关节中大量产生。因为它具有诱导滑膜细胞扩散和刺激其他细胞因子产生,…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宜龙  聂宇 《淮海医药》2004,22(6):532-532,F003,F004
以细胞因子为作用靶点的治疗措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表现为局部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具体表现为慢性滑膜炎、滑膜增生和纤维化。在RA炎症局部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网络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处于中心位置,近期还发现IL-17也参与了滑膜细胞的增生和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产生,从而加重关节软骨的破坏。本文就部分与RA相关的主要细胞因子的研究现状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是一种具有多效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能够引起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分化、促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等作用.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致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TNFα与TNF受体结合,能够引起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过复杂的级联反应和信号网络,激活转录因子核因子-κβ(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β)和活化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造成炎症反应和骨关节损伤.而以TNFα为靶位的药物已经被开发并应用于RA的临床治疗,通过阻断TNFα引起的信号传导来降低炎症反应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此文就TNFα在RA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及抗TNFα药物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可进行性损伤关节至最终丧失运动能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促炎细胞因子在RA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TNF-α拮抗剂为代表的生物制剂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血管活性肠肽 ( VIP)可能成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 RA)及其他炎症和自身免疫病的生物技术药物 ,因为它既具有抗炎特性 ,同时又对免疫系统起作用 ,它对 RA的免疫和炎症成分均产生影响 ,而不象 α肿瘤坏死因子 ( TNF- α)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 1 ( IL - 1 )仅对炎症成分起作用。  在胶原诱生的关节炎 ( CIA)小鼠模型中 ,与未治疗小鼠相比 ,VIP治疗 2周能延迟发病、降低发病率及减轻 CIA病情。每天或隔天给予 VIP能较好地预防疾病 ,而且发病时给予单剂 VIP就足以能显著改善关节炎体征。  治疗 2周后对关节分析显示 ,没有慢性滑膜…  相似文献   

11.
李冰  刘军  肖瑜  等. 《天津医药》2016,44(8):1053-1056
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疾病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抗炎症因子 (AIC) 作为一种保护性因子, 和促炎症因子 (PIC) 共同在 RA 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RA 中 AIC 水平降低, PIC 水平升高, 全身和局部炎症反应加重, 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加速, 促进 RA 进一步进展的理念已经被广大学者接受, 以 AIC 为靶点的新一代 RA 生物学治疗方兴未艾。因此深入了解各种 AIC 在 RA 发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 AIC 与 RA 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入手, 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 RA 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荷兰研究员利用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基因疗法可用于肿瘤坏死因子阻断剂关节内给药。该发现表明将包被有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一种新型病毒注入炎症关节中的基因疗法可能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全且易行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及效果。方法:通过4种不同厂家生产的TNF-α抑制剂药物,在临床中应用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NF-α抑制剂治疗RA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特别是对常规治疗无效的关节强硬性脊髓炎患者有利。结论:随着TNF-α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为R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南药学》2015,(5):502-505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SH)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滑膜增殖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SH 130 mg·kg-1组、SH 260 mg·kg-1组、SH 520 mg·kg-1组。建立大鼠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CIA)模型,计数方法测定大鼠关节炎指数(AI),称重法比较大鼠的体重变化,HE染色法光镜观察关节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KA、c AMP水平及免疫组化检测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H干预组关节炎指数较模型组低,体重降低不明显,关节破坏较模型组轻,细胞因子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低,滑膜细胞凋亡较模型组明显(P<0.01)。结论 SH可以增加RA滑膜细胞的凋亡,降低CIA大鼠的AI及炎症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增生及软骨破坏引起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这种慢性炎症反应会引起关节滑膜增厚最终导致骨关节的破坏[1],大多数患者在医院就诊时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关节损害。患者血清中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此类抗体的检测已成为RA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RA的男女患病比例约1∶3,尤以中老年女性多发,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作用机制、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参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肿瘤坏死因子除了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起着重要作用,还有其他的生物学作用,包括介导感染和败血症,参与肿瘤监视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对治疗RA、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有效,但是它可能会导致结核感染的增加。结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以明显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RA7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DFP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关节症状的变化情况,检测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d类风湿因子、血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7d肿胀和压痛关节数目较治疗前减少,治疗后1、3、7 d 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下降,且治疗后7d较治疗后1d下降明显(P<0.05).结论 DFPP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RA可降低患者IL-6、TNF-o的表达水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免疫调节和有效抗炎作用,对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定的支持。方法将10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辛伐他汀20mg/d+甲氨蝶呤6mg/周+氯喹250mg/d;对照组:甲氨蝶呤6mg/周+氯喹250mg/d,每组5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记录RA患者的肿胀关节指数(SJI)、DAS28指数;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浓度,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治疗组RA患者的DAS28指数显著改善,肿胀关节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清中的IL-6、TNF-α、MMP-3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RA患者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同时降低RA活动性,从而控制RA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D)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动物模型CIA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2,-9,MMP-1,-2,-9)表达的影响,及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THD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Ⅱ型胶原建立CIA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大鼠关节滑膜血管新生(微血管密度,MVD)情况;THD治疗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1β、TNF-α、VEGF、MMP-1,-2,-9表达,并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正常大鼠及CIA大鼠原代FLS;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HD处理后的CIA大鼠FLS中ERK和p-ERK表达情况。结果:CIA大鼠造模成功,通过THD治疗能降低CIA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较造模组分别降低了56%,48%;并能降低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MMP-1,-2,-9表达,较造模组分别降低了52%,52%,13%,33%。并减轻了CIA大鼠的关节炎症及关节滑膜的血管新生;在原代培养CIA大鼠滑膜细胞中THD对FLS中ERK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的THD作用于FLS,可使p-ERK表达降低(P<0.05),低、中、高浓度的THD组p-ERK分别降低了54%,70%,84%。结论:THD能够调节炎症因子和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及抗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ER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白细胞介素(IL)-37是2000年发现的IL-1家族的新成员,并在2001年根据其前体肽命名为IL家族的第七因子IL-1F。其功能为一个基本的先天炎症免疫抑制剂。目前,关于IL-37与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RA)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处于空白。RA是一种以炎症反应造成的肉芽组织和纤维增生,使得关节腔内的血供严重受损的免疫系统疾病。严重的缺血使得局部出现坏死,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RA的滑膜组织中有大量的CD4+T细胞及其分泌的IL-2、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