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皮单侧穿刺和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单节段PVP治疗的患者共95例,进行平均26.4个月术后随访,其中接受单侧穿刺PVP患者44例,失访2例,接受双侧穿刺PVP患者51例,失访4例.手术前后分别使用VAS疼痛评分和SF-36评分,评估两种术式对于患者中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单侧组和双侧组的VAS术后即时评分(2.69±0.55)分、(2.50±0.39)分,末次随访评分(2.63±0.46)分、(2.48±0.32)分,均明显低于术前评分(7.56±0.73)分、(7.45±0.54)分(t=1.895,1.801,均P<0.01),单侧组和双侧组的SF-36末次随访评分(84.92±2.88)分、(86.71±2.73)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58.35±2.69)分、(57.93±2.45)分(P<0.01),但单侧组和双侧组间各时间点的VAS评分以及SF-36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穿刺的手术时间、透射次数、骨水泥用量均明显低于双侧穿刺组(P<0.01);而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和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较于双侧穿刺,单侧穿刺PVP针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同样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中远期术后疗效,同时减少了手术时间,避免了术中过度的放射暴露.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侧及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侧及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灌注量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椎体高度、局部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更适宜中老年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官建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93-179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患者(平均年龄68岁)应用Kyphon球囊扩张器进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后凸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7.4±1.2)分,术后1d为(2.4±1.8)分,术后6个月为(1.4±0.8)分,有2例患者邻近节段椎体出现新鲜骨折,3例术椎出现进展性的高度下降,1例患者出现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疼痛缓解,7个椎体高度显著恢复.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微创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安全、近期疗效好,但会出现少量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172-176
目的探讨管状位穿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管状位穿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单侧)组和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双侧)组,各3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术中X线照射次数、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单侧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4.28%优于双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及术中X线照射次数均较双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单侧组下降幅度较双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侧组渗漏发生率为5.72%较双侧组(11.43%)低,但两组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位穿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确切,且手术时间短,骨水泥填充量少,术中X线照射次数少,患者放射暴露减少等优点,可作为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法与疗效。方法对4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48个椎体,采用手法整复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疼痛程度、高度恢复率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mm)、FIM评分、VAS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整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一种微创、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李鹏  陈是煌  郭志宏 《江苏医药》2012,38(8):960-96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9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0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椎体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8.0±0.9)分降至术后(2.8±1.4)分,椎体前缘高度提高,Cobb角改善.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48例(59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在C型臂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价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结果:48例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可靠,C臂实时监测下适量的骨水泥注入,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老年单纯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后凸矫正情况、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VAS评分和后凸畸形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95%vs 41.86%)(P<0.01)。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可有效减轻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程度,矫正后凸畸形,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48例患者60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在C臂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入椎体内并注入骨水泥,并对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进行分析。结果52节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型术,8节椎体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型术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注射骨水泥3~5 ml,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设置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 (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32.63±6.35)min、X线暴露时间(16.72±4.4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5.62±8.92)、(19.02±4.45)min,出血量(13.57±2.57)ml少于对照组的(22.52±6.73)ml(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相比,二者疗效与预后相当,治疗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少,且可...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SKY骨扩张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SKY骨扩张器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制定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及骨水泥注射,手术时间(45±5)min。术后24 h戴腰围下地活动。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为0~1分,自我评价优。平均住院时间(30±8)d。结论应用SKY骨扩张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细致、耐心地护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运用VAS评分法、ODI评分法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 患者手术前VAS评分为(7.22±1.44)分,手术后为(2.50±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ODI评分为(3.21±0.57)分,手术后为(1.88±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在操作时应严格执行规范标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PV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疗效判定腰背疼痛缓解程度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椎体无压缩,疼痛无复发或加重,11例部分缓解,29例疼痛完全缓解。40例本组患者无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及手术中死亡,失血量忽略不计,平均手术时间45min。结论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微创技术是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即时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96例(126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X线透视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价术后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结果 96例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15.
高建文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77-2278
目的 总结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31个椎体)的临床资料,年龄59-83岁,平均67岁.椎体骨折位于T6--L4,术前对20例患者均拍摄X线片、CT及磁共振成像,手术采用局部麻醉,经双侧入路球囊扩张注射骨水泥14例,单侧注射6例,手术前后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椎体矢状面指数测量,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VAS由术前平均8.5分降为术后2.2分(终末随访为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矢状面指数(SI)由术前平均55%恢复至术后89%(终末随访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4%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1例术中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体旁,经术后长期观察,未造成任何神经及血管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有患者均利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0年,平均1.3年,失访1例1椎,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从术前(8.07±0.76)分至术后第1天(3.20±0.80)分,术后1个月(2.77±0.83)分,随访期末(1.95±0.64)分(P〈0.05)。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量及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横断面CT,探讨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穿刺外展角的安全范围。方法选取2014年1~9月该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横断面CT(男、女各80例),首先确定半椎体平面(近似半圆形)的重心为穿刺终点,分别测量经椎弓根外缘(穿刺最大角)、内缘(穿刺最小角)至终点的连线与矢状线的夹角。结果男女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1的最大角、最小角及安全角度分别为(22.1±1.4)°、(7.5±2.1)°和(14.6±1.8)°;T12的最大角、最小角及安全角度分别为(37.5±1.1)°、(14.5±2.1)°和(23.0±1.5)°;L1的最大角、最小角及安全角度分别为(23.8±1.5)°、(9.8±2.2)°和(14.0±1.8)°;L2的最大角、最小角及安全角度分别为(19.5±1.8)°、(6.2±2.2)°和(13.3±2.1)°。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在行双侧PVP时,选择半椎体平面的重心为穿刺终点,根据不同椎体的安全角度进行穿刺,能降低穿刺风险,获取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8.
顾玲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66-266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前后整体心身护理,预防并发症,并进行康复锻炼指导等护理方法.结果:20例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100%,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改善了医、护、患的关系,提高了医护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好,时间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10年6月,选择性应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86例、126个椎体,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 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获得3~18月随访,其中21例术后胸背或腰背部疼痛消失,58例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分析其治疗特点,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8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测量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并采用视觉模拟数字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18~46个月,平均(20.6±1.5)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8.6±2.9)%恢复至术后的(49.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为(50.1±1.6)%,与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及ODI评分术前分别为(7.9±1.1)分、(89.3±2.4)分,术后分别为(2.5±0.6)分、(30.5±6.4)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3±0.4)分、(26.3±4.8)分,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4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2例引起一侧肢体的神经根症状。结论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舒适度增加,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其具有起效快、疗效佳、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