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7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97例普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与普通支原体肺炎相比,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更大、热程更长,肺部大片实变影合并胸腔积液的比例更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更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像学表现为合并胸腔积液、是否早期运用激素、CRP升高为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实变影合并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对早期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需早期运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急性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儿童患者(观察组),同期选取48例轻症支原体肺炎患者(对照组),并将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获得的数据进行相比较。结果:经过分析可知,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儿童发病年龄以及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开始的时间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时间、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升高与重症支原体肺炎有密切关系,以C-反应蛋白(CRP)值判断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哮喘患儿血清CD40L、V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9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以55例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MP-Ig M患儿阳性率和血清CD40L、VCAM-1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哮喘合并MP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MP-Ig M阳性率为54.2%(32/59)、16.4%(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1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未合并MP及合并MP的哮喘患儿的CD40L、VCAM-1水平均升高(P<0.05),且合并MP哮喘患儿的CD40L、VCAM-1水平高于未合并MP的哮喘患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40L、VCAM-1为哮喘合并M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CD40L、VCAM-1水平升高与MP感染的哮喘患儿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 分析60例重症MPP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2岁、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史、生活环境不良、特应性体质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与难治性MPP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难治性MPP危险因素为年龄≤2岁、RRI史和CRP≥60 mg/L.结论 年龄≤2岁、合并RRI病史和CRP≥60 mg/L是儿童难治性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3,(10):795-797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分析。结果: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并发症83例(69.2%),有并发症37例(30.8%)。除1例较重到上级医院进行肺泡灌洗治疗外,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增多,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为主,早确诊、早治疗、足疗程,可避免肺部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细胞因子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 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MPP 急性患儿166 例设为MPP 组急性期;选取同期处于MPP 恢复期患儿90 例设为MPP 组恢复期;选择同期有发热、咳嗽症状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0 例设为病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儿科门诊体检为健康的儿童90 例设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比较4 组儿童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血清CysLTs 水平,MPP 组急性期>MPP 组恢复期>病例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30.780,P<0.05);血清IL-10 水平,健康对照组>MPP 组恢复期>病例对照组>MPP 组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79.245,P<0.05);4 组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644,P>0.05)。结论:CysLTs、IL-10 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异常表达,免疫学治疗以细胞因子为靶点,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方法本次选取7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依据年龄划分:10例为<1岁组;15例为1~3岁组;30例为3~5岁组;20例>5岁组。依据病情划分:大叶性肺炎35例,支气管肺炎40例,行血清学检查,对比临床资料。结果发病高峰为3~5岁,胸腔积液和大叶性肺炎更易发生的为≥5岁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1岁患儿呈增高表现,相较其他年龄组,≥5岁患儿中性粒细胞比较居较高水平,各年龄组血沉(ESR)和发热持续时间无差异(P>0.05)。35例大叶性肺炎,合并胸腔积液7例,且伴C反应蛋白(CRP)和ESP升高,淋巴细胞和白细胞计数下降。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血清学假阳性存在,阳转率较高,确诊中双份血清学检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01~2014-01以来收治的5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及X线胸片检查,观察检查症状,给予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中16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7.59%)、10例外周血白细胞降低(17.24%)、24例血沉增快(41.38%)、8例心肌酶谱增高(13.79%)。经过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8.28%(56/58)。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气促、肺部湿口罗音的临床表现,但临床发病不明显,无典型临床特征。采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儿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7.8d,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学龄儿童,支原体感染可引起重症肺炎、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9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患儿,对照组患儿予以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患儿予以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5.1%,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9%,组间比较(χ~2=4.919,P<0.05),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长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组间比较(χ~2=0.344,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效的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践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各种症状、发病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探讨如何能够及时快速的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定性,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根据本院近期接诊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程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平均发病年龄为7岁3个月,其中2~7岁的有53例,7~16岁的有47例,有发热症状的为82例,平均发热症状持续6d,有15例超过一周,有刺激性咳嗽症状的共74例,平均持续时间20d,喘息的48例,有其他并发症的为65例,对多有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效果较佳,没有出现耐药性的情况,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2d。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人群多为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儿童,该疾病病情比较严重,容易反复发病,症状多样化,通过综合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苏伟 《中国医药科学》2011,(21):179+185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了解其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8月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6例,对其病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患儿均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44例发热,16例喘憋,18例气促,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表现。实验室检查:MP-IgM均为阳性,咽拭子培养均为阳性。其中婴儿病史相对较短,病情较理,以咳嗽为主,表现为顽固性刺激性干咳,发热多为弛张热,病情相对较轻。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需结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IgM的检测情况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各有500例,分别列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对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对不同季节发病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明显更高;于1~2月发病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相对更高,于3~4月发病的患儿相对更低;3~7岁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相对更高,7岁以上患儿相对更低。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IgM的检测可对患儿是否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早做出较准确的判断,以利于病情的及时控制,降低患儿发生临床意外的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小儿临床反复肺炎和单次肺炎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出小儿临床反复肺炎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小儿临床肺炎反复发生次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临床反复肺炎患者60例设为病例组和单次小儿肺炎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患者食物药物过敏史、喘息史、湿疹史、粒细胞减少症等危险因素,通过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查反复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χ2检验分析,病例组患儿有被动吸烟史、喘息病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湿疹病史及一过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早产史、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支原体抗体阳性两组患儿差异不显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喘息病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及一过性粒细胞减少症、被动吸烟是儿童反复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喘息病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一过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被动吸烟史能显著增加儿童反复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周家仍 《安徽医药》2014,18(2):277-279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激素治疗。方法选择6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析进展组与非进展组的临床表现、胸片表现及血液化验结果,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进展组患儿喘息、呼吸困难、胸痛、ESR升高、CRP升高、大片状阴影、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根据危险评分系统,把患儿分为高危进展组、中危进展组、低危进展组,三组患儿病情进展性发展发生率分别为76.9%、15.4%、7.7%。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指导激素治疗的应用,合理应用激素以缓解症状,避免病情加重,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环丙沙星治疗儿童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使用环丙沙星治疗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基本信息、用药信息、症状体征(体温、咳嗽)、影像学、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78例使用环丙沙星治疗儿童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例,患儿平均年龄(4.99±2.41)岁;环丙沙星治疗的平均用药疗程为(8.91±3.44)d,用药剂量为10 mg·kg-1?q12h。77例(98.7%)患儿用药后平均(3.04±2.13)d体温降至正常,77例(98.7%)患儿用药后咳嗽症状较前好转,平均时间(6.84±3.36)d; 67例(85.9%)患儿肺部影像学明显吸收;CRP、PCT、LDH等炎症指标较前明显降低;用药期间出现4例不良反应,其中3例为皮肤过敏反应,1例为肌肉骨骼疼痛。出院随访期间,1例患儿出现膝关节疼痛。结论:环丙沙星治疗儿童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的疗效,发生肌肉骨骼相关的不良反应低,临床医生可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患儿依据诊断结果分为两组: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5例(MPP组)以及非肺炎支原体肺炎组65例(n MPP组)并选取健康儿童60例(对照组)。测定三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Ig E)以及补体(C3、C4)。结果 MPP组患儿的血清Ig A和Ig G水平显著高于n MPP组患儿(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1)。三组间血清Ig M无统计学差异。MPP组患儿的血清Ig E水平显著高于n MPP组患儿(P<0.01)和对照组(P<0.01)。MPP组患儿血清C3显著高于n MPP组(P<0.0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三组间血清C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体液免疫参与了MPP的发病,MPP患儿Ig G、Ig A、Ig E、C3水平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佐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呼吸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住院患儿77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甲泼尼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χ2=5.22,P<0.025),观察组患儿在咳嗽、发热和胸部炎症消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的治疗,可加速症状和体征的缓解,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后遗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34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急性期后2个月胸部X线平片或肺部CT表现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儿为遗留肺部后遗症患儿,对照组为无后遗症的患儿,分析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热程、症状、体征、肺部病变部位、病变类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抗生素、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肺不张30例、支气管扩张3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热程>10d、胸腔积液、病变部位位于右上肺、X线显示有大片阴影、患儿存在肺外并发症者发生肺部后遗症的危险性较高,其中胸腔积液是患儿出现肺部后遗症较强的危险因素(OR =7.684,P<0.01).结论 患儿热程>10 d、胸腔积液、病变部位位于右上肺、X线显示有大片阴影、患儿存在肺外并发症者发生肺部后遗症的危险性较高,临床治疗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增加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治疗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寻甸县功山卫生院收治的28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发病年龄多为学龄期儿童,6~12岁者有132例(46.15%);临床上主要为持续性的发热和咳嗽的症状;29.37%的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67.48%的患儿血沉升高;X线检查的表现多样,176例(61.54%)患者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以及斑片状渗出,47例患者呈大片状阴影;63例(22.02%)患者肺门增浓并模糊;并发症中,43例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心肌受损者有136例,肠炎者有13例,尿路感染者有17例,荨麻疹者有6例;经过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治疗,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红霉素、阿奇霉素对其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