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呼吸道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 514例,观察感染患者病原菌培养及鉴定结果,将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呼吸道感染者作为呼吸道感染组,其他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对比两组一般情况,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道感染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 51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查住院期间呼吸道感染71例(4.69%)。分离出病原菌102株,包括67株革兰阴性菌,35株革兰阳性菌,未检出真菌。革兰阴性菌主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主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高龄、病程长、心功能分级高、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有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均可能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高龄、病程长、心功能分级高、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可能是导致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这类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感染防控,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老年住院患者914例,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疾病,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种类、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感染部位,性别,长期卧床,住院时间≥30 d,白蛋白<30 g/L,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放置尿管、是否吞咽困难、是否有创性操作。对患者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制定基本因素的评估分界点。结果 914例患者院内感染率10.83%(99例),其中呼吸道感染57例,胃肠道感染17例,泌尿系感染21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4例;将其血样送病原学检查,共检出微生物1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革兰阴性菌65株,真菌45株。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占全部院内感染的57.58%,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21.21%),胃肠道感染占17.17%,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占4.04%;根据患者血液病原学检测发现,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检出株数较高。选取性别、是否长期卧床、是否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是否超过30 d、是否放置尿管、血浆白蛋白是否<30 g/L、是否吞咽困难、是否有创性操作为院内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长期卧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吞咽困难、是否有创性操作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长期卧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吞咽困难、是否有创性操作作为参数,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长期卧床、吞咽困难、有创性操作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其中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为多发院内感染类型,而院内感染的发生与长期卧床、吞咽困难,有创性操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性,以期为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住院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2510例的临床资料,选取发生感染者感染部位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产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分析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和使用抗菌药物间的关系。结果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2510例中发生感染122例,感染率为4.86%;重型肝炎与肝硬化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和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27.05%(33/122)。122例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5株,占68.35%;革兰阳性球菌30株,占21.58%;真菌14株,占10.07%,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对氨苄西林、派拉西林及诺氟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克雷伯杆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也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无耐药菌株出现,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及使用抗菌药物等是影响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广泛,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医院干部病区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方法对该院干部病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86%,主要发生在呼吸道、泌尿道及血液感染,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住院天数有关,配合中医治疗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在住院过程中除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外,应规范无菌操作,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天数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老年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探讨其控制措施.方法 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综合性监测方法,对该院老年病房2007年至2010年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51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69例,总感染率为6.75%;医院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最为常见(53.25%),其次为上呼吸道(22.49%);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激素应用等均构成老年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住院时间、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增强机体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中心静脉置管(CVCs)的老年患者450例,发生CRI 47例,收集患者流行病学及住院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插管前抗生素应用情况、穿刺次数、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基础疾病及原发疾病类型等方面资料。怀疑患者出现CRI时,做病原菌定量培养。结果行CVCs的老年患者450例,发生CRI者47例(10.44%),其中导管出口感染11例,隧道感染15例,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21例。平均置管后发生感染的时间为6~35〔平均(16±9)〕d,将47例CRI患者样本送本行病原学检查,共检出病原菌52株,革兰阴性菌14株,革兰阳性菌35株,真菌3株。选取性别、年龄、插管前是否用抗生素、插管次数、置管时间、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穿刺部位作为CRI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提示不同年龄、插管次数、置管时间、是否有基础疾病、血浆白蛋白是否低于35 g/L方面感染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插管次数、置管时间、是否有基础疾病、血浆白蛋白是否低于35 g/L作为参数,行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患者白蛋白水平低、插管次数多、置管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是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室老年住院患者是CRI发生率较高群体,经病原菌检测可见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而CRI的发生与白蛋白水平低,插管次数多,置管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离培养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且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多因素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0例,发生术后医院感染患者73例,发生率为14.60%;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占73.97%。术后医院感染73例患者分离病原菌95株,包括61株革兰阴性菌、32株革兰阳性菌以及2株真菌。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性别、合并基础疾病、TNM分期、病理分型、体质指数和术中出血量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感染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h、住院时间30d和侵入性操作为影响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利于合理防治。方法回顾性调查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210例,对69例并发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组)与141例未并发医院感染病例(非感染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10例老年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69例,感染率32.9%。患者营养状况、体力状况、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与发生医院感染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性别、贫血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为主,分别占55.1%、40.6%和4.3%。菌群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4.6%。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与患者营养状况、体力状况、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有关,应重视危险因素,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52例,未感染49例。检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部位及感染病原菌种类;收集患者的年龄、基础性疾病、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其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PC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BN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例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共例37,占71.15%;分离出病原菌1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2株(77.55%),革兰阳性菌44株(22.45%)。单因素分析显示,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住院时间≥15d,心功能等级≥Ⅲ,患有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操作及血清白蛋白30g/L等有关(P0.05)。检测hs-CRP、PCT、BNP水平,感染组分别为(35.74±6.30)mg/L、(3.69±0.20)μg/L和(127.62±15.07)ng/L,对照组分别为(5.59±0.93)mg/L、(1.82±0.37)μg/L和(71.50±8.2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92,31.84和22.991,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院内感染的发生与高龄、住院时间长、心功能等级高、有基础疾病、侵入操作及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同时患者炎症因子及BNP水平升高,可为该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获得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探究化疗晚期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363例医院晚期肺癌化疗后85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系统感染部位及分泌物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解剖学分型以及年龄、性别等18个因素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联系,确定肺癌晚期化疗患者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5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45例(52.94%)、消化系统20例(23.53%)和口腔14例(16.47%);共分离病原菌85株,革兰阴性菌50株占58.8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4株(28.24%),肺炎克雷伯菌14株(16.47%),鲍曼氏不动杆菌12株(14.12%),革兰阳性菌35株占41.1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24.71%),粪肠球菌6株(7.06%),真菌8株占9.41%;肺癌病理类型中小细胞肺癌患者感染率高于非小细胞癌患者(P0.05);临床病理分期结果:小细胞肺癌中局限期肺癌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广泛期肺癌患者(P0.05);非小细胞型肺癌中晚期肺癌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早中期肺癌患者(P0.05);中央型肺癌患者感染率高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感染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住院时间、曾经侵入性操作、白细胞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CD~+_3、CD~+_4、CD~+_8百分比、抗生素使用、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晚期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具有一定病原学特征,控制慢性肺部疾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给予营养支持、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可降低晚期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延长肺癌晚期化疗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崇安  刘艳  李琳  刘殊  邢丽丽 《山东医药》2010,50(17):81-8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为减少医院感染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9429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4.3%;病原菌多为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和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7%,真菌占32.1%;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疾病分期、营养状态、贫血、低血清白蛋白、白细胞减少、使用激素、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手术、化疗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发生医院感染者不但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还增加患者的病死率。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感染的危险因素,规范抗肿瘤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防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重度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并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1.86%,感染部位主要为创面感染,其次是肺部感染和消化系统感染。与非感染组对比,感染组患者存在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3h、住院时间>30d、使用抗生素>2种、低蛋白血症所占比例及IL-23、IL-18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36例患者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4.59%;革兰阳性菌29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2.95%。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比呋喃妥因、哌拉西林/舒巴坦、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好。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情况以及免疫功能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n=55)和未感染组(n=305)。统计分析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IgG、补体3(complement 3,C3)、C4对患者的影响。结果360例脑卒中患者中男190例,女170例,年龄45~75岁,平均(60.12±4.89)岁。感染组以肺部感染为主,占比58.18%。55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7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55.26%(42/7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比31.58%(24/76),最后为真菌,占比13.16%(10/76)。年龄,性别,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吞咽困难,糖尿病,IgA、IgG、C3及C4水平下降与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性别,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吞咽困难,糖尿病,IgA、IgG、C3及C4水平下降等是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意识障碍,性别,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吞咽困难,糖尿病,IgA、IgG、C3及C4水平下降等是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功能降低与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应注重对患者免疫功能监测,适当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507例老年肺癌患者,确定感染患者,对感染老年肺癌患者痰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和鉴定,然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院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07例老年肺癌患者中感染88例,感染率17.36%,共分离出10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4株(72.55%),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23株)、鲍曼不动杆菌(18株)、铜绿假单胞菌(14株)、大肠埃希菌(12株)和变形杆菌(7株);革兰阳性菌18株(17.6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肺炎链球菌6株、肠球菌3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真菌为白色念珠菌,共10株。除了术中感染因素的手术方式指标在不同分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素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男性老年肺癌患者、接受放/化疗的老年肺癌患者感染几率较高(P0.05);而≥70岁、使用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患有糖尿病、每年吸烟数量≥5条(1 000支)、患有呼吸道疾病、接受侵入性操作、病理类型为小细胞型、解剖学部位在中央位置、术中出血量200ml、手术时间≥3h以上、机械通气时间≥12、引流时间≥7d或住院时间60d的老年肺癌患者,满足以上任一条件的老年肺癌患者感染几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均0.01)。结论老年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且感染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 方法 收集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肝硬化患者750例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Child-Pugh分级、是否伴随侵入性操作、是否合并有基础病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等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了解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及病原菌分布. 结果 在老年肝硬化患者750例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55例,感染率为20.7%;感染部位主要为自发性腹膜炎,共85例(54.8%),其次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皮肤;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6.1%(101/180),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与真菌;年龄大于70岁、住院时间超过28 d、Child-Pugh分级较高、伴随有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病以及使用抗菌药的患者更容易获得医院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2、16.3、49.46、55.2、20.95、26.24,P<0.05). 结论 年龄大于70岁、住院时间过长、肝损害程度较严重、伴随有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病以及使用抗菌药是肝硬化患者获得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及感染的特点,为预防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查阅于2012-01~2013-12共1 283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有142例次,例次感染发生率为11.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为首位,占78.2%,革兰阳性菌占16.4%,真菌占5.4%,分布前4种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昏迷程度、免疫功能低下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有关(P0.05)。结论神经外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及防控意识,可有效的减少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该院于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38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总结发现,共36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64%。发现年龄、糖尿病病程、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血糖水平以及侵入性操作均与医院感染发生具有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以及血糖水平为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其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减少侵入性操作进而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将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发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患者621例,调查患者基线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对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9.79%;共分离出病原菌198株,其中真菌61株(30.81%)、革兰阳性菌45株(22.73%),革兰阴性菌92株(46.46%);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中以下呼吸道最常见(70.27%),其次为泌尿道(10.81%)、胃肠道(8.11%)及血管内导管感染(7.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有无侵袭性操作、有无使用抗菌药物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性别、合并疾病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及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0例,查阅出院病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细菌培养阳性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感染,对影响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57例(20.4%),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8例(31.6%),呼吸道感染12例(21.1%),胃肠道感染10例(17.5%),泌尿系感染7例(12.3%)和败血症10例(17.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7.416,P=0.006)、住院时间(t=28.247,P0.001)、血清白蛋白(t=2.661,P=0.008)、CD4~+T淋巴细胞ATP值(t=8.122,P0.001)、Child-Pugh分级(x~2=10.577,P=0.005)、侵入性操作(x~2=29.214,P0.001)、腹水(x~2=25.776,P0.001)、消化道出血(x~2=111.434,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感染与患者性别和是否发生肝性脑病无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侵入性操作、腹水、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尤其是年龄较大、肝储备功能差、出现并发症和住院时间较长者。临床医生应该对这类患者给予特殊的关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病原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04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情况对其进行分组分析。记录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部位和病原学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04例患者中感染者28例(9.21%),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检出感染病原菌共47株,革兰阴性菌27株,革兰阳性菌16株,真菌4株。年龄较大、侵入操作、化疗周期长、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和肿瘤分期Ⅳ期是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侵入操作、化疗周期、血清白蛋白、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及肿瘤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