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静脉输液的前提是静脉血管的评估。2013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以下简称规范)中指出,头皮钢针主要用于单次、<4 h的输液或静脉采血,《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2])明确提出不建议将头皮钢针作为普通输液的工具,需输液治疗且治疗时间不超过6 d的患者,应首选留置针代替头皮钢针作为输液工具。但实际临床在刚推广时的  相似文献   

2.
<正>静脉留置针,是将带有套管的针刺入静脉后将内芯(针头)退出,将导管留在血管内的方法~([1])。因其利于血管保护、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得到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广泛好评~([2])。调查显示,住院患者的平均输液率为73.35%~([3]),静脉输液已成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操作技术~([4])。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患儿疼痛感受~([5]),减少由于反复穿刺引起感染机会,并有效地防止了护患纠纷的发生~([6])。2014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定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96 h。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据统计,约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1])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有创性介入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护理纠纷~([2])。因此静脉穿刺水平也就成为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指标~([3])。我国静脉输液护理虽然近10余年已经取得了一个质的飞跃,但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模式及怎样有效提高穿刺水平,减少静脉输液的纠纷、投诉,却没有固定答案。2015年3月我院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作了一次全院的静脉输液基线调查,通过调查内分泌科的几项指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液工具的合理使用、患者对静脉输液穿刺满意度)均低于平均值。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同年4月我们引进Hagle~([4])等研究的血管评级标准(见表1),对患者血管进行评估,将预穿刺血管分为0,Ⅰ,Ⅱ,Ⅲ级,应用静脉血管分级使用的理念,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得出了一些体会,现分享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静脉留置针以其操作简单、对血管伤害小、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1]),它可有效避免反复穿刺而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但由于患儿是一类特殊群体,在静脉输液时配合性差,常常用手抓穿刺针,且极易产生恐慌、烦躁不安等情绪,导致穿刺针脱落,液体外渗,局部肿胀疼痛等不良后果,从而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影响了治疗效果~([2])。PDCA循环法又称戴明环,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5.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是整个输液成功的一半,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固定则是成功输液的另一半,它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所谓固定,狭义的是指穿刺后如何用胶布或输液敷贴固定穿刺针,而广义上的固定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当中,包括穿刺前患儿的固定、穿刺时的固定、穿刺后的固定、固定后的守护。根据在儿科门诊的几年来工作观察,体会到了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的重要性,下面浅谈对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有关固定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小儿头皮针输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成年人静脉穿刺相比,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有较高的难度及技巧。现将我们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对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留置针套管柔软,易于固定,留置时间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能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畅通,减少普通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对浅表静脉的损伤,不易外渗,容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是临床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患者家长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静脉穿刺技术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应纯熟控制的基本功。由于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易于固定,便于患儿肢体的活动、保温,所以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护士要做到一针见血既能  相似文献   

9.
王玉梅 《黑龙江医药》2011,24(1):147-147
儿科头皮针输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成年人静脉穿刺相比,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要求有较高的难度和技巧,现将我从事护理专业二十几年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小儿头皮针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健康管理》2016,(4):91-92
正儿科临床治疗中,经静脉输液或者静脉给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和途经,众所周知,我国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占很大比例。头皮静脉很适用周岁以内的婴幼儿,以便于固定,穿刺的成功率高,故常被采用。但是小儿静脉输液时,选择头皮静脉输液也有弊端,并不是穿刺首选。之所以想到了这个话题,是看到了一个图片:其实,一直以来,在国内儿科临床一线,患儿的头皮静脉是最受医患双方输液时受欢迎的。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及血管的选择三岁以内的婴幼儿,头皮静脉显露明显。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小儿动脉  相似文献   

11.
<正>静脉留针作为避免反复穿刺的一种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小儿或特殊疾病的输液,能最大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和护理工作量,提升治疗依从性,也为临床抢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对于小儿输液来说,其优势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小儿血管脆、短等生理特点,以及手术操作、留置过程中护理管理等因素,也容易因此诱发静脉炎,延缓后续治疗,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1])。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引发静脉炎的原因较多,如何有效护理干预对于减少静脉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优化改进式护理模式作为研究视角,探讨其对于降低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主要环节是选择静脉、穿刺操作、固定针头。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操作方法。但是,由于小儿血管较细,静脉穿刺不容易,尤其是烧伤等患儿,需要持续输液就更为困难了。为此,我们采用保留小儿头皮针输液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用物同一般小儿头皮针输液法,另加吸有0.1~0.125%枸橼酸钠5毫升注射器一个。有玻璃球的胶管一个(以下简称针栓塞,见图)。  相似文献   

14.
头皮静脉输液是一周岁左右患儿疾病治疗和抢救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应用广泛。为提高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率,要求操作者除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过硬的穿刺技能,还必须掌握技巧性的固定方法。根据小儿输液的特点,过硬的穿刺技能,还必须掌握技巧性的固定方法。根据小儿输液的特点,结合临床实际,我科护理人员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将儿科护理学中的传统的固定方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由于婴幼儿头皮血管较丰富,成网状分布,头皮脂肪少,浅表易见,且静脉窦较少,头皮静脉易于固定,患儿体位舒适,既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和保暖,也不影响诊疗和护理.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儿科护士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小儿.现在的患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爱子心切"使得许多家属对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更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儿科护士的要求更高,所以提高儿科静脉输液合格率是儿科治疗工作的基础.以下内容是我从事多年儿科护士对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是目前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周岁左右的小儿输液治疗时,一般多采用头皮静脉,如:颞浅静脉,前额静脉,耳后静脉等。因为具有解剖位置表浅,明确,固定无活动性关节等特点,便于治疗及护理。头皮静脉穿刺,是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看似简单的操作,其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粘绷带固定对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2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透明敷贴常规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粘绷带环形固定,对两种方法的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自粘绷带固定可以延长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论采用自粘绷带固定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由于婴幼儿头皮血管较丰富,成网状分布,头皮脂肪少,浅表易见,且静脉窦较少,头皮静脉易于固定,患儿体位舒适,既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和保暖,也不影响诊疗和护理。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儿科护士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小儿。现在的患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爱子心切"使得  相似文献   

19.
<正>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监护重症小儿中治疗疾病和补充体液中最重要的护理操作之一,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需要必须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这些检查都离不开静脉采血。所以,重症监护患儿静脉采血和静脉输液都是必不可少的,临床上,婴幼儿常采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股静脉采血。患儿住院后至少要接受2次静脉穿刺,这不但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加重了护士的工作量。近年来,在小儿重症监护中,采用小儿头皮静脉采血血并输液,配合积极的临床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是儿科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进行了叙述,包括静脉的选择、液体的悬挂、进针及固定的方法等,以供临床护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