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连续治疗8周.运用徒手肌力量表(MMT)、简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简易平衡评定系统mini-BESTest,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MMT、FMA和mini-BESTe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下肢功能评定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镜像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在急性期得到控制后,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易出现关节疼痛,僵硬及肌肉费用性萎缩等症状。在临床中,通过对56例偏瘫患者进行早期运用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康复病区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镜像疗法。比较2组训练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训练后2周、4周、6周观察组FMA-U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2周、4周、6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镜像疗法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还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高飞 《中国实用医药》2014,(23):183-18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9.15±3.9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4.20±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4%明显优于对照组79.6%(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由于其良好的药理作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用Carrol...  相似文献   

7.
8.
张云  黄炜  王颖  熊久兰  李晓丽  张鸽 《安徽医药》2017,21(7):1190-1193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药理作用机制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阳性组给予静脉注射尤瑞克林,实验组给予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均为每日1次,连续7 d.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活动情况,HE染色病理组织变化及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神经肽Y(NPY)、强啡肽(Dy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阳性组和实验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TC、TG、LDL-C水平低于阳性组,而HDL-C高于阳性组(P<0.05);阳性组和实验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低于阳性组(P<0.05);阳性组和实验组血浆NPY、Dyn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血浆NPY、Dyn水平低于阳性组(P<0.05);阳性组和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阳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降低血浆NPY、Dyn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SV、EDV、P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T、vWF、VEC水平低于对照组,FD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AIS可以提高疗效,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和减轻血管内皮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级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三级康复训练,对照分析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除却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组间对比无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级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效果好,应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Bmnnstm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治疗1、3个月时下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下肢Bmnnstmm分期、FMA积分、FCA行走功能评分均较综合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 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 持续时间超过24 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运动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其中脑卒中患者在康复阶段需要进行下肢功能的训练, 目的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最终保证患者能够独立行走。由于治疗师的数量难以满足患者需求, 机器人在90年代被应用于康复领域, 以减少治疗师的体力劳动和保证治疗效果的稳定。下肢机器人作为新型医疗器具在多种联合治疗方案中取得一定成果。本文研究下肢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时的治疗效果, 以向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东光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 FMA)、Barthel指数( B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与常规治疗相比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局部振动对脑卒中后偏瘫(HAS)病人53例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HAS病人,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tDCS组(n=53,tDCS治疗)和联合组(n=53,tDCS+局部振动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对两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评估表(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对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两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S100-β蛋白(S100-β)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CSS评分、血清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CSS评分[(7.21±1.76)分比(9.47±2.13)分]、血清S-100β水平[(0.67±0.22)μg/L比(0.93±0.28)μg/L]均明显较tDCS组低(P<0.05);两组FMA、WMFT、MBI评分及血清NGF、NT-3水平均较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4例,均予常规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d,和丹参注射液20 ml/d,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血肌酐,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1.8%,对照组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股动脉、腘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足背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较治疗前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扩张下肢血管,有助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高晓平  冯小军  陈冲  鲍文 《安徽医药》2015,(6):1115-1118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病程为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MA-L评分量表)和步行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智能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刘英姣  陈爱连 《天津医药》2021,49(8):878-882
目的 尝试采用悬吊疗法神经肌肉激活(Neurac)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并作为新型康复方 案。方法 选择初次诊断脑卒中偏瘫(Brunnstrom分期Ⅳ~Ⅴ期)患者共8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 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应用Neurac技术,2组康复训练时间均为每次 50 min,每周 5 次,疗程 4 周。采用 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 (FTHUE-HK)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Berg 平衡量表(BBS)、躯干控制能力评定量表(TCT)以及三维步态训练系统进行步态时空和时相参数分析,评价下肢功 能。结果 治疗后2组FMA-UE、FTHUE-HK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 组(P<0.01)。下肢功能比较发现,治疗后2组FMA-LE、BBS和TCT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明显 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步态时空参数中步速、步频和步长均增加,步宽降低,时相参数中双支撑相、健侧 支撑相、患侧支撑相百分比以及健患侧支撑相比值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eurac 技术能够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肢功能,提高肢体平衡和控制能力,改善步态,增强康复质量和生活能 力,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麦国钊  任醒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20+22-20,22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3例患者,使用运动想象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FMA评分、MBI评分以及STEF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FMA评分、MBI评分以及STEF评分均明显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此次实验进行研究观察,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实施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T、PT、APTT以及Fbg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5.45%,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对老年脑卒中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早期认知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住院脑卒中患者37例,随机分为认知康复组(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研究组:益智治疗(双益平)+认知康复治疗;对照组:益智治疗(双益平)。所有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运动康复治疗,疗程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fe,ADL)。分析认知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0.001;研究组治疗后定向、记忆、注意力、计算力、回忆和语言能力各认知项目均有提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在定向、注意力、计算力和回忆能力提高明显,P均<0.05,而记忆、语言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01,研究组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结论:认知康复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早期介入认知康复对患者功能状态的良好转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