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力衰竭(简称心梗心衰)患者血浆中肌钙蛋白I(cardiac trooping 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的变化,探讨心脉隆对急性心梗心衰患者干预的疗效.方法 选取3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42例急性心梗心衰患者为心梗组,并随机将其中21例患者分为心脉隆组,21例为常规治疗组,两组均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进行处置,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抗凝、降脂、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衰等方面治疗,心脉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隆静脉滴注;心脉隆的使用方法为5%的葡萄糖中加入6mL心脉隆2次/d,疗程为14d.结果 与正常健康人比较,急性心梗心衰患者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均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显著下降(P<0.01).治疗14d后,常规治疗组和心脉隆组患者血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及LVESV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心脉隆组治疗后血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NP及LVESVI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 急性心梗心衰患者按常规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提高,cTnl、hs-CRP、NT-proBNP和CK-MB显著下降;而加用心脉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心功能,使hs-CRP和NT-proBNP进一步下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程中的相关性,从而为基层医院快速准确地确诊早期心肌梗死,以便临床尽早实施溶栓治疗,为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提供临床检验学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29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病后1、3、6、12h和溶栓后1h、6h、12h、24h、48h、72h、1周、2周分别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和CK-MB、肌钙蛋白的血清学检验,来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和CK-MB、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敏感程度和演变规律。结果高敏C-反应蛋白比肌钙蛋白和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出现阳性更早,阳性率更高,峰值变化更明显。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医学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实用、准确、经济的临床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 peptide BNP)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103例AMI患者入院时血浆cTnI、BNP和CRP含量,与同期9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cTnI、BNP和CRP进行对照.结果 (1)AMI患者和对照组血浆中cTnIc,BNP和CRP水平性别间无差异;(2)AMI患者的cTnIc,BNP和CRP均明显高于正常组;(3)AMI导致总心脏事件发生的病人cTnI和BNP明显高于治愈者.结论 cTnI、BNP与CRP是AMI的敏感指标,这些指标的水平与心血管病变程度,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脉隆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心脉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hs-CRP、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hs-CRP、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隆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下调血浆hs-CRP、NT-proBNP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崔杰西  程训民  马燕  王广川 《吉林医学》2012,33(19):4052-405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Ⅰ(cT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BNP、cTnⅠ、Hs-CRP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分析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①AMI组血浆BNP、cTnⅠ、Hs-CRP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AMI组BNP、cTnⅠ、Hs-C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BNP、cTnⅠ、Hs-CRP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结论:血浆BNP和cTnⅠ、Hs-CRP水平在AMI患者中显著升高,联合检测血浆BNP、cTnⅠ、hs-CRP水平对AMI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方法 (1)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专家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0例,正常对照组(Nor)78例.(2)对AMI组病人分别于梗死后4h,6h,12h,18h,24h,30h,48h,1周,2周抽取静脉血2~3ml,用酶法测定CK-MB,化学发光法测定肌钙蛋白I(TnI),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而UAP,Nor组病人分别于入院即刻,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得CK-MB,肌钙蛋白I,CRP值.结果 (1)在Nor,UAP,AMI各组CRP比较:各组间相比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2)在AMI组,CRP浓度随时间呈动态变化,约于10.4h达高峰,此后又逐渐下降.结论 CRP随着冠心病(CHD)的发展而增高,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影响了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且对其发展和预后有判断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肌坏死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AMI患者和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记录患者入院时Killip分级、心肌肌钙蛋白T(cTnT)峰值,计算患者发病后5~7d的心电图QRS积分,同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结果AMI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经对数转换后为2.51±0.63,较对照组(1.89±0.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QRS积分独立相关(r=0.0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150ng/ml是AMI患者发病6个月再发心肌梗死(OR=2.421,95%CI:1.155~5.700,P<0.05)和心力衰竭(OR=2.114,95%CI:1.501~6.105,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58例ACS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与血清BNP浓度。结果ACS各组hs-CRP、BNP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心肌梗组hs-CRP、BNP值又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hs-CRP、BNP血清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临床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不同梗死部位和相应病变血管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和N氨基酸末端脑鈉肽前体的变化。方法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及冠脉造影分为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37例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32例。于发病24h内抽取静脉血,行血浆cTnI、NT-proBNP检测。结果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血浆cTnI、NT-proBNP均高于正常,且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的cTnI、NT-proBNP高于下壁心肌梗死组,两者比较,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NT-proBNP增高可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害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间的关系,并判断预后。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AMI患者血清hs—cRP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患者的预后。结果:本组血清hs—CRP浓度显著升高者为70例(占76.92%),24h达到峰值(60.80±4.30)mg/L;随访3个月正常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76%、28.57%,升高组分别为28.57%、6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AMI患者hs—CRP明显升高,且hs—CRP水平对AMI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同时选取6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清hs—CRP、cTnI、Myo及CK—M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1、10.25、14.19、4.35,P〈0.01或P〈0.05)。AMI患者的血清hs—CRP的敏感性较cTnI、Myo及CK—MB高,其中cTnI的特异性为最高。AMI患者2、4、8h血清hs—CRP、cTnI及CK—MB逐渐升高,而Myo于4h左右达到最高峰后逐渐降低。结论血清hs—CRP、cTnI、Myo及CK—MB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含量改变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194例,根据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I级-IV级4组,分别检测血浆NT-proBNP、cTnI及肾功能(肌酐),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F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心功能II、III、IV级组血浆cTnI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逐渐增高。结论血浆NT-proBNP及cTnI水平均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两者均对CHF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心梗后心衰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选择左西孟旦进行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BNP指标为352.7±11.2pg/mL,明显低于与对照组的473.8±12.2pg/mL;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选择左西孟旦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两种生化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胸痛发作后2~4h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量检测血清cTnI、Mb、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bc、TnI、CK、CK-MB明显升高;峰值时间:Mb,(8±2.2)h;CK-MB,(18.1±3.2)h;CK,(19.4±4.1)h;cTnI,(18.6±2.9)h。病情恶化时各项指标持续上升,病情好转时降至正常范围。对照组的cTnI、Mb、CK和CK-MB4项指标均正常。结论cTnI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较理想的指标,同时Mb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生化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变化及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酶联荧光分析法测定60例AMI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血浆NT-proBNP、MYO、cTnI含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MI组血浆NT—proBNP、MYO、cTnI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MYO、cTnI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715,r=0.805);AMI组NT—proBNP、MYO、cTnI单项及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6.67%、81.67%、83.33%和96.67%;特异性分别为89.58%、68.75%、95.83%和68.75%。结论NT—proBNP、MYO、cTnI在AMI患者中明显升高,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心导纳微分环(CADL)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心功能检查,以便确定AMI患者的CADL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对他们进行CADL的检测。[结果]30例AMI患者中有28例CADL的I相面积及总环面积减小;Ⅰ相离心支出现切迹、缺蚀或波浪状改变;Ⅴ相面积增大,环形变异率高达90%。[结论]CADL的环形变化可以较临床表现更早地发现心功能异常,对指导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无创BiPAP辅助呼吸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Killip分级2级到4级)患者32例,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17例)和常规治疗组(15例).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措施为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强心、利尿剂、急诊PCI等.BiPA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无创BiPAP治疗72h.于入院即刻和入院后24h分别记录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变化.于入院即刻、入院后24、72h分别抽静脉血测定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 BiPAP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4h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BiPAP治疗组收缩压、心率显著降低,心功能显著改善,呼吸频率减慢,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也比常规治疗组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其中在发病第24h最高,使用BiPAP治疗24h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72h后降低更明显.急性心肌梗塞患者Hs-CRP显著升高达72h以上无显著降低,而BiPAP治疗后72hHs-CRP出现显著降低.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患者,早期使用BiPAP辅助呼吸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而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是观察泵衰竭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发病初期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尿酸(UA)、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D-D、CRP、UA、CK-MB的含量和活性,并与冠心病(CHD)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M I组的CTnI、D-D、CRP、UA、CK-MB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CTnI、D-D、CRP、UA、CK-MB各自的特点不同,联合检测在AM 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超短作用β1受体阻断剂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4例Killip心功能Ⅱ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组除应用溶栓药、低分子肝素、硝酸酯、ACEI、辛伐他汀外,入院即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30 mg/5min,随后24 h以25~50 μg/(min·kg)速度泵入,停药前30 min开始口服倍他乐克.对照组入院第3天开始口服倍他乐克,观察30 d,第21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良好耐受艾司洛尔,观察期间两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死亡均无差别,研究组心衰加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心脏结构、功能均无显著差别,研究组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增加5%(P>0.05).结论 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