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时快速输注琥珀酰明胶扩容联合麻黄碱静脉滴注预防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在展-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20例。三组均于腰麻前10min开始快速输液,30min内备输入液体量10ml/kg,Ⅰ组液体为乳酸林格氏液,Ⅱ组、Ⅲ组为琥珀酰明胶。且Ⅲ组于麻醉成功孕妇平卧后即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对比观察三组麻醉手术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三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Ⅲ组麻醉前后血压心率交化小;血流动力学比Ⅰ、Ⅱ组稳定(P<0.01或0.05),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Ⅱ组血压下降程度及低血压发生率虽小于Ⅰ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快速输注琥珀酰明胶扩容联合麻黄碱静脉滴注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麻醉诱导前扩容对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麻醉诱导前20 min内,静脉输注15 mL/kg乳酸林格氏液;Ⅱ组则给予2 mL/kg的乳酸林格氏液;诱导后两组病人输液管理相同.分别记录两组病人术前、诱导时和手术开始后1、5、10 min以及术毕时血压,比较补液量、麻醉药用量和麻醉时间,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诱导时两组病人收缩压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且以Ⅱ组更为显著 (P<0.05);Ⅰ组诱导前补液量明显多于Ⅱ组 (P<0.05);病人PONV发生率Ⅰ组(22.5%)显著低于Ⅱ组(45%)(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扩容是一种降低PONV发生率的安全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麻醉诱导前扩容对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麻醉诱导前扩容对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麻醉诱导前20min内,静脉输注15mL/kg乳酸林格氏液;Ⅱ组则给予2mL/kg的乳酸林格氏液;诱导后两组病人输液管理相同。分别记录两组病人术前、诱导时和手术开始后1、5、10min以及术毕时血压,比较补液量、麻醉药用量和麻醉时间,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诱导时两组病人收缩压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且以Ⅱ组更为显著(P<0.05);Ⅰ组诱导前补液量明显多于Ⅱ组(P<0.05);病人PONV发生率Ⅰ组(22.5%)显著低于Ⅱ组(45%)(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扩容是一种降低PONV发生率的安全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输注不同晶体、胶体液高容血液稀释对门脉高压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门脉高压行脾切除(断流或分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贺斯组(组Ⅰ,n=12)、血定安组(组Ⅱ,n=10)及乳酸钠林格液组(组Ⅲ,n=10).麻醉前用药物改善凝血功能,各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ln分别输入上述三种液体1 h行扩容治疗,扩容速度为15 mL·kg-1·h-1.于麻醉前、诱导后10 min、扩容开始后1h和4h分别采集静脉血2 mL,用凝血弹性仪(TEG)测定凝血功能.桡动脉采血,分析电解质、Hb、HCT、乳酸、血糖等生化指标及酸碱度.结果病人术前血气检查值基本正常.扩容后三组pH值、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变化.扩容后l h,组I、Ⅱ的Hb及HCT均显著下降(P<0.05),三组乳酸浓度均呈升高趋势(P<0.05),但组Ⅰ、Ⅱ明显低于组Ⅲ,且组Ⅰ显著低于组Ⅱ(P<0.05);三组血糖水平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HCO3的变化趋势为:扩容后组Ⅰ、Ⅱ的HCO3浓度呈上升趋势,而同时相的组ⅢHCO3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麻醉诱导扩容后,R、K值随扩容时间的延长逐渐缩小,alpha角度、MA和G值逐渐增大(P<0.05),但仍低于正常值范围,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CI30值逐步得到改善,三组均恢复到大于或等于95%水平(P<0.05),扩容后4 h时,组Ⅰ、Ⅱ的G值显著高于组Ⅲ(P<0.05).结论在麻醉前应用药物调整凝血功能后,以15 mL·kg-1·h-1的速度输注贺斯、血定安1 h进行血液稀释,达到轻度扩容的效果,同时不干扰患者的凝血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异氟烷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期间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的液体动力学特点,并比较呋塞米、多巴胺对其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组Ⅰ、组Ⅱ、组Ⅲ.3组麻醉诱导后均使用异氟烷维持麻醉,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维持于1.0.并予乳酸钠林格液25 mL/kg,1 h内匀速静脉滴注;组Ⅱ同时采用微泵静脉注射呋塞米0.1 mg·kg-1·h-1×1 h,组Ⅲ予静脉注射多巴胺2μg·kg-1·min-1×1 h.将血红蛋白作为血浆稀释度的检测指标,并记录整个麻醉手术期间血液动力学指标、胸阻抗、动脉血氧分压、血电解质、血清醛固酮、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肌酐(Cr)的动态变化.结果 组Ⅰ的液体清除速率常数(k)仅为7.4 mL/min.随补液的进行.组I胸阻抗值逐渐减小,血清醛固酮、尿β2-MG/Cr校正值逐渐增加,手术开始后与基础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Ⅱ、Ⅲ的液体排泄率、胸阻抗值均较组Ⅰ显著增加(P值均<0.05),血管外液体转移量显著减小(P<0.05);但3组间血浆稀释曲线、液体潴留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Ⅱ术后尿β2-MG/Cr校正值均显著低于组Ⅰ、组Ⅲ(P值均<0.05).结论 麻醉期间尿液排泄减少,手术操作使液体倾向于在组织间隙潴留.从而造成血管外肺水增加和肾小管功能损伤.利尿剂可在不影响血浆扩容量的情况下增加尿液排泄,改善组织水肿.而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注射不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补液方案对腰麻下剖宫产术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组,分别在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5 mL/kg后即刻输注5、15和25 mL/kg。观察并记录各时点的MAP、HR及CVP,术毕母体Lac、Hct等,采集脐带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B、C组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及Lac、Hct较A组稳定(P〈0.01),且B组产妇CVP较C组稳定(P〈0.01),B组脐动、静脉血的pH、PO2值均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预输注后即刻输注乳酸林格氏液15 mL/kg用于腰麻下剖宫产手术,对母亲和胎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用于麻醉前预扩容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林格液组(Ⅰ组)和羟乙基淀粉组(Ⅱ组)各30例,分别在硬膜外麻醉前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各500 ml预扩容.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前、麻醉后15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SBP、DBP、HR...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输注万汶(130/0.4,6%羟乙基淀粉)/乳酸林格氏液时对血液动力学和动脉血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万汶组(V组,n=25)和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n=25),分别经静脉20min内快速输注万汶或乳酸林格氏液10ml/kg,随后两组均按2ml/kg·h的速度输注乳酸林格氏液。记录静脉输注开始时及开始后20、40、60min各时间点SBp、DBp、HR、CVP及部分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H、BE、Hb、Lac^-1、Cl^-1)。结果与基础值相比,CVP在输注开始后两组均显著上升(P〈0.05),且V组CVP升高显著(P〈0.05);在观察各时间点上SBp、DBp和HR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H、BE和Hb在输注开始后即轻度下降(P〈0.05),但L组的pH在扩容后60min、Hb在扩容后40min基本恢复至基础值;V组Cl^-1和I,组Lac^-1在扩容后显著上升(P〈0.05),但V组Cr在扩容后60min基本恢复至基础值。结论快速输注万汶或乳酸林格氏液均可有效扩容,两者相比万汶扩容效果更好更持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体液预输注对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手术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40)、羟乙基淀粉组(Ⅱ组,n=40)。Ⅰ组平衡液10 ml/kg,Ⅱ组6%羟乙基淀粉(200/0.5)10 ml/kg,均以20 ml/(kg·h)的速度于全身麻醉诱导前30 min快速静脉滴入。观察并记录患者入室时(T_0)、诱导前(T_1)和诱导插管后(T_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两组患者HR无明显变化,Ⅱ组的MAP在T_1有所提高,与T_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明显高于Ⅰ组的T_1时MAP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两组的MAP均下降,与T_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P0.01,Ⅱ组P0.05),但Ⅱ组下降的程度轻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组病例的CVP基础值正常但偏低,在输液后逐渐增高,Ⅱ组较Ⅰ组上升得更高,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且组间各相应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前给予胶体液6%羟乙基淀粉(200/0.5)10 ml/kg静脉输注可以预防诱导期循环系统波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术患者应用不同晶体液对血清晶体渗透压、电解质、乳酸及血糖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n=20):乳酸钠林格氏液组(L组)、生理盐水组(N组)、醋酸钠林格氏液组(P组)。三组患者诱导前按照体质量×3 mL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诱导后以每小时生理需要量分别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生理盐水、醋酸钠林格氏液至麻醉结束,以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指导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剪硬膜即刻(T2)、术毕(T3)测定动脉血气、电解质、乳酸、血糖、ALT、AST、肌酐及尿素,计算血清晶体渗透压值。记录上述不同时点血液动力学指标、术中液体出入情况、患者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液体总量、晶体液量、胶体液量、失血量、尿量、乳酸、AST、ALT、肌酐及尿素、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L组比较,N组和P组T2时点Na+浓度、血清晶体渗透压升高(P<0.05);P组T2、T3时点血糖较N组和L组降低(P<0.05);与N组比较,P组T2、T3时点氯离子的浓度降低(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氏液可避免生理盐水导致的氯离子浓度升高和乳酸钠林格氏液导致的血清晶体渗透压降低,且不升高血糖,更适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输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腰麻(CS)、硬膜外麻醉(EA)、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3种给药方式的麻醉效果,指导临床合理制订麻醉方案。方法 150例产妇随机分为CS组、EA组和CSEA组各50例,并分别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麻醉过程、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作为指标。结果 CS和CSEA组的麻醉效果好,具体表现为术中疼痛少,肌肉松弛情况好,CS组和CSEA组与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A组相比,且CS组和CSEA组具有起效快的优点;三组给药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值均〉8分。结论 CSEA具有镇痛完全、肌松满意、起效快、术后镇痛等优点,应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全麻与硬外麻醉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麻与硬外麻醉有相同的作用部位,但作用机制不同。近年临床上全麻与硬外麻醉的联合使用增多,笔者对两种麻醉方式对脊髓的复合作用及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腰麻-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河北医学》2005,11(11):1009-101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和下肢择期手术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于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和麻醉效果并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结果:CSEA 组最高阻滞平面与CEA相近,但术中麻醉效果比率大于CEA组.两组在注入局麻药后均出现血压下降.CSEA组术后无1例出现头痛,阻滞平面过高或全脊髓麻醉等并发症.结论: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可控性强以及副作用小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应用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6 0岁以上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 ,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上界阻滞平面、麻醉前后循环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CSEA组阻滞更完善 ,起效及阻滞完善时间早于EA组 ,上界平面及对BP、SPO2的影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病人应用CSEA ,只要调控好麻醉平面 ,还是较为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单点法与两点法在腰麻—硬膜外麻醉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点法与两点法在腰麻—硬膜外麻醉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者84例,分为单点法组与两点法组各4 2例,单点法组选L1~2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2 5G腰穿针,穿破蛛网膜,注入0 .5%布比卡因1 2mg而后退出腰穿针再置入硬膜外导管,两点法组选择L1~2 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然后经L2~3进行腰穿,方法同单点法组。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起始时间及硬膜外首次用药时间、血压下降幅度等情况,两组均无明显差别(P >0 .0 5)。腰麻及硬膜外阻滞平面上界、单点法比两点法略低,单点法置管较两点法困难为多。结论:选用两点法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和衔接,成功率高,单点法的腰麻平面的调节不如两点法随意,急诊手术选用单点法可相对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L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子宫切除手术患者30例,年龄、体重无显著差异经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该针导入腰麻针行腰麻注药,退出后留置硬膜外导管。结果 30例患者术中麻醉达到镇痛、肌松效果。术后无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SEA兼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适用于子宫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子宫切除手术患者30例,年龄、体重无显著差异经L2 ̄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该针导入腰麻针行腰麻注药,退出后留置硬膜外导管。结果30例患者术中麻醉达到镇痛、肌松效果。术后无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SEA兼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适用于子宫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全麻与异氟烷吸入全麻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4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法和药物。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所有患儿术中均辅助扁桃体局部麻醉。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清醒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全麻复合局麻更适合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2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铁军  李海红 《安徽医学》2011,32(6):765-767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中单纯硬膜外麻醉(EA)、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静脉麻醉(IA)的临床效果。方法急诊剖宫产手术18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B组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组为静脉麻醉。观察麻醉前、麻醉后(5,10,30 min)术毕、术后2 h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效果和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术中、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3组产妇在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满意率、麻醉起效时间和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用于剖宫产手术存在麻醉诱导时间长、骶神经阻滞不完善、特别是膀胱腹膜反折处疼痛以及肌松欠佳等缺点,新生儿Apgar评分与其他两组相比略有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用于剖宫产对新生儿安全无明显影响;选用CSEA较佳,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成功率高,且费用少,可视为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