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精准肝切除术充分融合数字医学与微创外科的先进技术,体现人文医学、循证医学、个体化医疗等先进理念;是传统粗放外科模式向现代精准外科模式转变的标志,在21世纪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精准肝切除追求以最小手术创伤和最大肝脏保护获取最佳康复效果的理想目标,其关键技术包括:术前精准评估与规划、术中精细解剖与切除、术后精良管理,本文从这3个方面对精准肝切除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肝癌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切除术,观察组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术,回顾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水平(TB)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d及7d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以切口感染、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胆漏为主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7.5%,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合并肝硬化肝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缩短了术后康复进程,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012年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2组,其中17例患者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A组),13例患者接受选择性肝门半肝阻断术(B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转氨酶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B组在术后转氨酶恢复时间方面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B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术各具特色,其中选择性肝门半肝阻断术安全,对肝功能影响小,尤其适用于肝右叶的切除。  相似文献   

4.
孙昌勤  刘曙光  熊勇  王何斌  何清秀  董梅 《四川医学》2002,23(12):1252-1253
目的 比较肝切除不同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前、后对照研究 ,70例病人包含两组 :甲组 42例 ,肝切除时选择性肝门血流阻断法 ;乙组 2 8例 ,肝切除时入肝血流阻断法。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 ,术后谷丙转氨酶升高幅度及恢复正常时间 ,术后平均出血量及引流量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甲乙两组估计术中失血量分别为496 7± 895 3ml和 85 7± 12 0 8 4ml(P <0 .0 1) ,术后谷丙转氨酶升高幅度 5 0 7~ 830 3U/L和 12 7 0~ 12 61 8U/L(P <0 .0 5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0 %和 35 7% (P <0 .0 1)。结论 肝切除时选择性肝门血流阻断优于阻断入肝血流  相似文献   

5.
吴科伟  佟平  张洪华 《中外医疗》2013,32(10):47-48
目的探讨肝门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部切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之间采取肝门阻断技术的腹腔镜肝切除的56例患者按照阻断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8例患者采取间断性全入肝阻断技术治疗,而B组28例患者采取选择性入肝阻断技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输血量与住院的时间等。结果通过治疗的分析,其中A组和B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和住院的时间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部切除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具体采取何种阻断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医师手术习惯进行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李哲  刘凯  张博  杨家和 《当代医学》2011,17(27):18-19
目的探讨并总结不阻断肝门切除肝左外叶肿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分析138例不阻断肝门行肝左外叶肿瘤切除的病例与同期进行的210例第一肝门阻断切除肝左外叶肿瘤病例,比较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不阻断肝门切肝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Pringle’s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肝功能较Pringle’s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不阻断肝门切除肝左外叶肿瘤可明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右半肝叶切除手术复杂,术中需要阻断肝门血流,循环生理干扰较大,开放循环后肝脏断面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严重出血,急性循环虚脱、心肌缺血、以及急性肺水肿等致死的并发症。术中体温下降,低血压并有代谢性酸中毒应监测并需及时处理。我院1989~1995.10月在静脉复合麻醉与常温下,施行10例肝右叶肝段切、半肝切、超半肝切及肝右侧极量切(又称右三叶切),现就围麻醉期处理方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肝门阻断钳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1月60例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术中采用自制肝门阻断钳阻断肝门血流(观察组),30例术中采用传统腔镜下阻断钳阻断肝门血流(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阻断肝门操作时间为(3.2±2.1) s,对照组为(22.4±2.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去阻断操作时间为(2.6±0.9) s,对照组为(31.0±5.8)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2±1.9) d,对照组为(9.5±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制肝门阻断钳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操作简单,可优化手术流程,阻断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对肝脏手术的手术安全性差异.方法 60例肝切除术患者,按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分组,手术前均进行手术前评估.结果术后第1天Pringle’s法手肝功能ALT平均为(395.0±220.2)U/L,AST平均为(415.3±311.0)U/L;区域性肝脏血流阻断组ALT平均为(110.2士53.0)U/L,AST平均为(125.6±78.5)U/L;肝脏血流不阻断肝脏手术组ALT平均为(98.9士32.2)U/L,AST平均为(96.2±66.5)U/L.术后肝功能损伤比较,Pringle’s组明显大于区域性肝脏血流阻断或肝脏血流不阻断肝脏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肝脏血流阻断或肝脏血流不阻断可以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适当地扩大了肝切除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肝静脉阻断技术切除复杂肝肿瘤。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应用肝静脉阻断技术切除复杂肝肿瘤13例。结果 13例治愈,第一肝门阻断加全部肝静脉阻断2例,阻断时间11、17min,出血分别为100、350mL;第一肝门阻断加右肝静脉或左右共干(半肝静脉血流阻断)一次性阻断7例,平均15.1min(9~27min),出血量平均为510mL(170~860mL);2例第一肝门半肝血流阻断加右肝静脉或左右共干(半肝静脉血流阻断)阻断时间9、22min,出血分别为420、850mL;2例被迫进行阻断,阻断时间分别5、7min,出血分别为820、1700mL。肝静脉破裂出血2例,未发生继发性出血及感染。术后胆漏1例、膈下积液3例、胸水8例,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继发性大出血、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静脉转流对肝硬化大鼠耐受人肝血流阻断时限的影响。方法:观测门静脉转流与非门静脉转流条件下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动物存活率及肝脏能量代谢的变化,包括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动脉血酮体比值(AKBR)。结果:①术后两周存活率:肝硬化大鼠门静脉转流下入肝血流阻断(PBB)-30min组和PBB-45min组为100%,单纯入肝血流阻断(PTC)-30min组、PBB-60min组分别为65%和75%。②肝脏能量代谢:缺血后肝组织ATP、RCR及AKBR均明显下降。再灌注后上述指标逐渐恢复,但随缺血时间延长,升高幅度明显降低,甚至难以恢复。结论:门静脉转流能显著提高肝硬化大鼠常温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时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肝切除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对46例半肝血流阻断联合绕肝提拉法的肝切除术中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切除患者血流阻断时间13~47min,术中出血量140~910mL,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半肝血流阻断联合绕肝提拉法在肝切除术中有省时、安全、出血少、解剖清晰、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该方法对于肝脏外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patic venous occlusion for hepatectomy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Background Most liver resections require clamping of the hepatic pedicle (Pringle maneuver) to avoid excessive blood loss. But Pringle maneuver can not control backflow bleeding of hepatic vein. Resection of liver tumors involving hepatic veins may cause massive hemorrhage or air embolism from the injuries of the hepatic veins. Although total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can prevent bleeding of the hepatic veins effectively, it also may result in systemic hemodynamic disturbance because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being clamped. Hepatic venous occlusion, a new technique, can control the inflow and outflow of the liver without clamping the vena cava. Methods A total of 71 cases of liver tumors underwent resection with occlusion of more than one of the main hepatic veins. All tumors involved the second porta hepatis and at least one main hepatic vein. Ligation or occlusion with serreflnes, tourniquets and auricular clamps were used in hepatic venous occlusion. Results Of the 71 patients, ligation of the hepatic veins was used in 28 cases, occlusion with a tourniquet in 26, and occlusion with a serrefine in 17. Right hepatic veins were occluded in 38 cases, both right and middle hepatic veins in 2, the common trunk of the left and middle hepatic veins in 24, branches of the left and middle hepatic veins in 2, and all three hepatic veins in 5. Thirty-five cases underwent hemihepatic vascular occlusion, 4 alternate hemihepatic vascular occlusion, 23 portal triad clamping plus selective hepatic vein occlusion, and 9 portal triad clamping plus total hepatic vein occlusion. The third porta hepatis was isolated in 26 cases.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veraged (540±2.83) (range 100 to 1000) ml in the group of total hemihepatic vascular occlusion and in the group of alternate hemihepatic vascular occlusion, (620±317) (range 200-6000) ml in the group of portal triad clamping plus selective or total hepatic vein occlusion. All tumors were completely removed. Conclusions Hepatic venous occlus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一肝门阻断与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优点与缺点,为临床行肝切除术选择血流阻断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n=35)及半肝血流阻断组(HVC,n=24),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4、7天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Pringle组与HVC组比较,Pringle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白蛋白明显低于HVC组(P〈0.05),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HVC组(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较第一肝门阻断操作相对复杂,但肝功能损伤较轻,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门阻断患者围术期血浆SDF-1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右美托咪定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年龄42~71岁,体质量指数(BMI)18.5~26.0 kg/m2,ASA分级Ⅱ~Ⅲ级]分为对照组及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25例.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开始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诱导后泵注速度改为0.4 μ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前15 min;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静脉持续输注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 h(T0)、术后1h(T1)、1 d(T2)、3 d(T3)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时间点血浆中SDF-1的表这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肝脏切除范围、出血量、第一肝门血管阻断时间、麻醉时间及术前血浆SDF-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T1、T2、T3时间点血浆SDF-1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T1、T2、T3时间点SDF-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DF-1在肝门阻断患者围术期表达明显增高,术中持续给予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降低其表达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聚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5月~2012年6月54例肝胆疾病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准肝切除31例(精准组),Pringle法阻断切除23例(Pringle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改变、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精准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改变、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Pringle组(P<0.05).结论 精准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手术麻醉管理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手术临床麻醉资料,其中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10例。采用气管内全麻45例,气管内全麻+连续硬膜外麻醉43例,连续硬膜外麻醉2例。结果:除1例术终广泛渗血,血压不稳,带气管导管回病房外,其余87例均于手术结束30 min内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术后一侧声带麻痹1例,保守治疗后声嘶症状消失;术终并发张力性气胸1例,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无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全麻者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麻醉前应正确评估,合理选择麻醉方案,重视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程度,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门阻断联合逆行肝切除治疗巨大肝癌对健侧肝组织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2月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巨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选择性肝门阻断联合逆行肝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健侧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钙离子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凋亡指数及术后7d血清前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丙二醛、钙离子浓度及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肝功能指标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肝门阻断联合逆行肝切除治疗巨大肝癌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健侧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健侧肝脏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蔡茂红  温尔刚 《四川医学》2012,33(7):1201-1203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1年3月对48例肝胆疾病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准肝切除28例(精准组),Pringle法阻断切除20例(Pringle组),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术后肝脏功能的损害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精准肝切除组与Pringle法肝切除组术后肝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好,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肝叶切除最适合行精准肝切除。  相似文献   

20.
叶春华  刘浔阳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3):232-235,239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的效果.方法40只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造模成功SD大鼠,全部雄性,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4只(实验组Ⅰ,n=12;实验组Ⅱ,n=12),对照组16只(对照组Ⅰ,n=8;对照组Ⅱ,n=8).其中,Ⅰ组以VEGF 1μg/mL加肝素50 U或生理盐水10mL加肝素50 U每天经尾静脉注射,共用7 d,Ⅱ组同法应用14 d.于治疗后8 d和15 d两个时间点分别检测门静脉压力、肝功能及血液细胞;并处死动物取下肝脏标本,免疫组织学化学法(SABC)检测肝组织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8d实验Ⅰ与对照组Ⅰ比较,实验组有较高的微血管计数及VEGF表达,门静脉压力下降,肝功能改善及血液细胞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5d实验组Ⅱ与对照组Ⅱ比较,实验组有更高的微血管计数及VEGF表达,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肝功能改善及血液细胞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Ⅰ、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门静脉应用VEGF 14d能够促进肝微血管形成,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明显改善肝功能并使血液细胞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