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先师岳美中教授临床辨证“见之真,守之定”,治疗外感热病和急症有胆有识,对治内伤杂病通常达变,机圆法活,尤其对治疗血液病积有相当丰富之经验。爰举一二如下。一、发热首当判明是外感抑是内伤。岳老经验,外感发热,手背热,越扪越热,脉右大于左;内伤发热,手心发热,越扪越热,而手背不 相似文献
2.
3.
先父从医七十载,精于内科,重点研究温病和脾胃学说,对治疗时病、胃肠疾病有独到见解和经验。兹择其一鳞半爪,简介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张锡纯治疗血证组方用药特色,为临床辨治血证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血证方剂的用药与药对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和药对具体应用情况。结果 张锡纯治疗血证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中药是甘草、山药、三七、白芍、代赭石;常用特色药对有山药、甘草,白芍、山药,代赭石、白芍,三七、山药,代赭石、山药。结论 张锡纯治疗血证注重单味药应用,并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配伍,擅用药对相辅相成。针对所治血证之不同,张锡纯谨守病机,遵药性之所长,应病证之寒热虚实,灵活配伍,巧妙组方,值得深入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5.
6.
唐容川是为晚清著名医家,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中,《血证论》就是《五种》其中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本著作。血证,是指中医对人体一切出血性疾患及其合并症的总称。《血证论》对血证的诊断和治疗颇多创见,理法方药也很严谨,填补了此前中医在血证理论和临床诊治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唐容川血证用药:禁用吐法,可用下法,宜用和法,巧用补法。在补益脾肾之气的基础上,兼用活血化瘀,调气利水,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法。唐容川强调血证用药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以及用药的禁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出血症状方面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6例晚期恶性肿瘤并发出血患者的一般体力状况评分、出血类型、症状及舌脉、总生存期及治疗后生存期、止血药使用周期及止血治疗手段的使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36例患者合并有出血症状,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8.22%。2、对于出血量少、病情较轻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可应用中药口服止血,对于出血量多、不能进食且病情较重者则应用西医止血治疗,介于两种情况间的患者在应用中药口服止血的同时可结合西医止血手段。3、消化系统出血者的预后不良。[结论]肿瘤血证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来应用中医药止血治疗;止血中药给药途径的改进是今后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血证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中血证的中医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和药对组合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等。结果:纳入处方238条,高频次药物包括茯神、茯苓、生地黄、甘草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人参,甘草”“熟地黄,五味子”“麦冬,茯神”“麦冬,生地黄”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芡实→熟地黄”“芡实,莲子→熟地黄”“五味子,茯神→熟地黄”等;新处方包括“韭菜,橘红,白蒺藜,桔梗,瓜蒌”“龟甲,黄柏,人中白,淡菜,墨旱莲”“白芍,陈皮,白术,木瓜,炮姜”等。结论:叶天士治疗血证的用药广泛而灵活,但仍宗“治火”“治气”“治血”之道,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理法方药一体,注重五脏的调理,其中以心肝脾为要,兼顾先后天之本,尤重胃阴的顾护。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1982,(8)
<正> 天津市中药三厂产品介绍夏令必备药品冰霜梅苏丸自1980年恢复生产以来,产量逐年增加,颇受群众欢迎。该药是明代寿世保元方,以乌梅、薄荷、冰片等中药加工提炼并加入白糖,制成球粒,具有生津去暑之功能。适用于受暑受热、头晕心烦、口渴思饮、舌燥咽干等症。既防暑又助消化,为适应需要,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产量40%。开胃健脾、安神益智的良药人参归脾丸为适应江南各省气候自然条件,已将原来蜜丸改为水蜜丸。人参归脾九为宋严用和剂生方。有人参、当归、黄芪、白术、枣仁、木香、远志、获苓等十味药组成。具有开胃健脾、安神益智的功能,治疗身体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贪睡、心悸不眠、腰痠腿软、气血两 相似文献
12.
13.
14.
《血证论》是清·唐容川所撰,其中提出血证用药宜忌,即:"汗吐攻和,为治杂病四大法,而失血之证,则有宜与不宜"。纵观全书,其遣方用药可归纳为四个原则:忌汗、禁吐、宜下慎下、主和。具体阐述如下。1忌汗失血之人,因肺之气阴两伤,导致卫气虚弱,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不可以常规汗法解表。一则吐血既伤阴血又伤水津,发汗必更伤肺津;二则吐血之人,气最难敛,发汗解表药乃辛散疏泄之品,用后气更难敛,往往血随气溢而吐血不止; 相似文献
15.
16.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