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者通过透视电镜观察了10例脑垂体腺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得出结论:垂体腺瘤细胞质内大小不等、多少不均、形态不一的分泌颗粒是垂体腺瘤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区分不同类型细胞的一个主要依据。根据观察,作者对10例垂体腺瘤病人作出了更为准确的诊断,同时奠定了垂体腺瘤功能性分类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16、hst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周期的改变与其肿瘤发生、瘤体大小、侵袭性生长方式等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70例垂体腺瘤,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8例垂体腺瘤,FCM技术检测40例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周期.结果垂体腺瘤中较广泛存在p16 mRNA和p16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分别为78.6% (55/70)和84.3%(59/70),两者成高度正相关(P<0.01).p16表达缺失或低下肿瘤的体积为2.21±0.72 cm3,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肿瘤的0.80±0.45 cm3 (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hst表达阳性率为55.6% (10/18),非侵袭性垂体腺瘤hst表达阳性率为13.3% (4/30),有显著性差异(P<0.01).hst表达阳性肿瘤体积为3.68±1.02 cm3,显著大于hst表达阴性肿瘤的体积2.16±1.12 cm3 (P<0.05).细胞增殖周期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DI、PI及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38±0.62、11.35±1.26和4.0±1.96,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7±0.31、7.28±0.80和1.95±1.02 (P<0.05).结论垂体腺瘤组织形态属良性,却存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学特性.这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与其瘤体大小、侵袭性生长方式等肿瘤特性相关,并为垂体腺瘤的个体化诊治及预后的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锋  俞文华  朱强  车志豪  王昊  董晓巧  许培源  张祖勇  傅林  杜权  陈军 《浙江医学》2011,33(11):1580-1582,1585
目的探讨肿瘤侵袭相关基因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将8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42例和非侵袭组38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N、VEGF蛋白的表达。检测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这些指标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组的OPN、VEGF表达均较非侵袭组增高(均P〈0.05),其MVD值也较非侵袭组增高(P〈0.01),但这些指标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P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2.P〈0.01)。结论OPN影响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改变可能与促使肿瘤血管形成有关。OPN、VEGF和MVD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三者联合检测有望更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4.
张小宁 《新疆医学》1997,27(4):203-204
作者通过透高电镜观察了10例脑垂体腺瘤细胞折超微结构,得出结论:垂体腺效率细胞质内大小不等,多少不均,形态不一的分泌颗粒是垂体腺瘤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区分不同类型细胞的一个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MRI表现与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蛋白水平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6例侵袭性和2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Bcl-2与Gal-3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与MRI表现上垂体腺瘤最大径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Bcl-2与Gal-3的蛋白表达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增高(P〈0.05)。Bcl-2、Gal-3的蛋白表达与侵袭性垂体腺瘤最大径线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与Bcl-2与Gal-3的表达增高有关。Bcl-2、Gal-3可用于临床对于垂体腺瘤进行诊断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Fascin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Fascin及MVD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4例侵袭性和21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水平,计数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Fasicn蛋白的表达、MVD计数的差异,以及侵袭性垂体腺瘤中Fascin的表达与MVD计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Fascin蛋白表达及MVD计数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增高。侵袭组中Fascin蛋白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Fascin的高表达以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判断垂体瘤侵袭性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微血管计数 (MVC)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4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计数肿瘤的微血管。 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VC明显高于非侵袭腺瘤 (P<0.01) ;侵袭性腺瘤中复发腺瘤的MVC明显高于非复发腺瘤(P<0.05)。结论 垂体腺瘤的MVC与生物学行为有关 ,有可能作为临床评价肿瘤侵袭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8例,泌乳素腺瘤10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垂体大腺瘤中PTTG表达。结合影像资料,分析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升高,PTTG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结论PTTG的表达与垂体大腺瘤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程度可用作垂体大腺瘤预后的评估指标,为大腺瘤术后复发以及相应的辅助治疗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文报道30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腺瘤。作者认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是界于良性垂体腺瘤和恶性垂体癌之间的肿瘤,共组织学形态属良性,但生物学特性却似恶性肿瘤。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根源在于此瘤的侵袭率高,术中不可能将其侵袭生长于硬膜、结缔组织内的腺瘤全部刮除;术后早期辅以放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垂体腺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侵袭性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而部分人垂体腺瘤也具有这一特征。本研究旨在观察该类腺瘤细胞DNA倍体特征和增殖活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细胞图像分析技术,对32例经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检测。结果:从细胞DNA倍体角度分析,发现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异常DNA倍体垂体腺瘤细胞比例密切相关。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恶性生长倾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垂体腺瘤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细胞增生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来探讨它们和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垂体腺瘤侵袭性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可能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临床资料完整、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肿瘤标本65例,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TTG、PCNA、bFGF 3者mRNA表达水平,3者间两两比较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PTTG和PC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GF的表达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G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P=0.038)。结论 PTTG和PCNA和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重要标志物;PTTG和bFGF的互相诱导表达可能促进了人垂体腺瘤的形成、发展,并参与侵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肌动蛋白细丝桥梁蛋白(Girdin)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无功能垂体瘤样本各2例,以及正常垂体样本1例.分别提取各样本组织蛋白,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样本中Girdin的表达水平,并用免疫荧光实验进一步验证.通过过表达和RNA干扰Girdin分别构建Girdin过表达和敲低的大鼠垂体瘤细胞系GH3细胞模型.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irdin过表达或敲低的GH3细胞中的Girdin和Akt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凋亡实验研究Girdin在垂体瘤中的功能和生物学行为.结果 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Girdin在无功能垂体瘤中表达最高,生长激素腺瘤次之;免疫荧光实验也验证了Girdin在无功能垂体瘤中的高表达.过表达和RNA干扰实验分别提高和敲低了GH3细胞中Girdin的表达水平,Akt的磷酸化水平也发生同样变化.此外,Girdin的过表达能够促进GH3细胞增殖.结论 Girdin在无功能垂体瘤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Akt磷酸化水平促进垂体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IPA)MRI特征,探讨其最大径、体积与其侵袭性的关系;研究垂体腺瘤(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IPA,并以4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NIPA)为对照,PA的性质由MRI表现和术中所见共同确定,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剂量为0.1mmol/kg。IPA的判断标准采用Knosp分级标准,3、4级视为MRI海绵窦侵袭;测量PA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最大径,用公式(长×宽×高×1/2)计算肿瘤体积;采用SP法检测80例PA组织标本MMP-9、MMP-14及VEGF的表达,分析肿瘤的侵袭性特征与3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PA多见于大腺瘤及巨大腺瘤,肿瘤的侵袭性与其最大径及体积呈正相关(P<0.05);IPA的MMP-9、MMP-14及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NIPA组(P<0.05)。结论:MRI评价IPA侵袭性的准确性较高,其诊断应综合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及病理学检查;MMP-9、MMP-14及VEGF可作为判断IPA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一种分离纯化的方法,经硫酸铵分级盐析和肝素亲和层析可得到高纯度的ECGF。经SDS—PAGE电泳分析其分子量为17000,等电点为4.8。肝素与ECGF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并可使已失活的(ECGF)恢复70%~80%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运用实时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了166例垂体腺瘤标本中VEGF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结合病理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资料特点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现肿瘤卒中的无功能腺瘤中VEGF和VEGF-3的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卒中有关(P<0.05);VEGF-1和VEGFR-2表达水平与肿瘤卒中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无功能垂体腺瘤的VEGF和VEGFR-3的表达下降与垂体腺瘤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17.
Ma WB  Ikeda H  Yoshimoto T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382-1387
目的探讨影响垂体泌乳素瘤生物学行为的因素。方法123例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其中男40例,女83例。将123例患者的肿瘤组织镜下标本经10%福尔马林或70%乙醇固定,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测定123例患者肿瘤切除前后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对26例女性患者肿瘤组织标本提取的DNA进行了HUMARA分析,确定肿瘤的克隆状态。结果123例患者中单激素分泌性61例(50%),多激素分泌性62例(50%)。患者年龄大小与血清泌乳素水平呈正相关(ρ=0.337,P<0.01),患者年龄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ρ=0.378,P<0.01),肿瘤体积与血清泌乳素水平呈正相关(ρ=0.670,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只有肿瘤体积与血清泌乳素水平存在明显相关。Mann-WhitneyU检验提示,泌乳素水平越高肿瘤体积越大,患者年龄越大,肿瘤侵袭海绵窦越明显。男性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同时肿瘤体积明显较大。11例患者多激素分泌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为单克隆起源。结论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除了分泌泌乳素外,还可以分泌多种垂体激素,而且绝大多数多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的起源是单克隆性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TBX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观察下调TBX3对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3例NSCLC组织中TBX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siRNA干扰肺癌细胞系A549和H157内TBX3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在93例NSCLC中,71例存在TBX3蛋白过表达(76.34%),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的p-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转染TBX3特异性干扰RNA后,肺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均受到显著抑制。 结论 TBX3在NSCLC中呈过表达,并与肺癌分期和转移显著相关,干扰TBX3表达可明显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病理明确诊断的乳腺分叶状肿瘤9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及误诊原因分析。结果确诊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各3例。术前主要误诊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青春期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结论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组从良性、交界性到恶性的谱系性疾病,组织学形态变化较大,生物学行为不定,容易复发和恶变。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术前临床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形态改变,免疫组化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和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他莫西芬在体外对胶质瘤C6细胞垂体瘤转化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1×10^-9、1×10^-2。和1×10^5mol/L)的TAM在体外作用于胶质瘤C6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半定量法检测PTTG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T-PCR显示PTTG mRNA在各组的表达分别为(1.872±0.135)、(1.363±0.138)、(0.973±0.121)、(0.667-4-0.08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显示PTTG蛋白在各组的表达分别为(1.961±0.140)、(1.525±0.120)、(0.977±0.116)、(0.6874±0.117),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AM可抑制PTTG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且这种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