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标本不同程度溶血对国产两步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HBsAg阴性和阳性已确定的血液标本各3例,并将其分别作为HBsAg阴性组和阳性组.标本人为处理为无、轻、中、重度溶血,用3种国产HBsAg ELISA试剂对其进行重新检测,分析溶血后标本吸光度值与临界值的比值(S/CO值)的变化.结果 在HBsAg阴性标本中,不同浓度的溶血标本未检出阳性,S/CO值无明显改变(P〉0.05);在HBsAg阳性标本中,不同浓度的溶血标本和无溶血的标本比较,S/CO值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国产两步法HBsAg ELISA试剂可用于溶血标本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2.
一种国产HBsAg确认试剂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一种国产HBsAg确认试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43份经HBsAgELISA初筛吸光度值/临界值(S/CO)10.7的血清标本,用国产HBsAg确认试剂盒进行确认,在双份待确定标本中分别加入特异性抗-HBs试剂和对照试剂,保温后按常规HBsAg ELISA法测定吸光压(A)值,按公式求得加抗-HBs孔的抑制率,如抑制率≥50%即表示该标本被确认为HBsAg阳性.对HBsAg弱阳性的标本进行"延长确认试验",即延长酶反应时间,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随机挑选39份弱阳性标本用美国雅培公司Murex HBsAg确认试验进行比对.结果 对543份标本进行确认试验,其中504份初筛HBsAg阳性的标本中,被确认为阴性的有89份(17.7%),按初筛不同S/CO值分区的阴性份数/检测份数分别为:S/CO≤5.0有87/143(60.8%),5.0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血液HBsAg灰区区间的设置。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12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6日新余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BsAg,结果 S/CO值在0.5~4范围内的标本,用相同试剂、方法再检,同时进行HBV-DNA检测。结果 ELISA法HBsAg检测结果 S/CO值在0.5~4范围内的标本195例,初检阳性结果 S/CO值在0.5S/C≤0.8之间的标本13例,核酸检测阳性1例;结果在0.8S/C≤1.0之间的标本45例,再检阳性7例,核酸检测阳性8例;结果在1.0S/C≤4.0之间的标本137例,再检阳性33例,核酸检测阳性4例,新创、万泰两种试剂检测S/CO值均小于0.5的HBV-DNA阳性有4例。结论采用国产ELISA法检测HBsAg,且没有开展核酸检测的,结果设置一定范围的灰区可以减少低浓度标本的漏检,最大限度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由于ELISA法的局限性,在进行相关抗原或抗体检测时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对于血站来说,假阴性的危害远大于假阳性,为最大程度减少假阴性的发生,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在进行检测时对阈值,即吸光度值/临界值(S/CO)进行设置,对吸光度值虽处于CO值以下但很接近的标本进行阳性剔除,这一范围就是灰区,这种设置就是灰区设置[1].实际运用中有的实验室将这一范围设为CO值的10%以下[2],有的将这一范围设为CO值的20%以下[3],还有的是将CO-2s的范围设为灰区[4].为摸索出最适合本站实验室的灰区设置,笔者将本站2007~2010年抗-HCV抗体ELISA检测比值处于CO值30%以内的183例灰区标本进行HCV RNA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广州献血人群抗-HCV ELISA检测试验S/CO值与确证试验(NAT和RIB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进口(Abbot或Ortho)和国产(科华)抗-HCV ELISA试剂对2009年2月~2012年4月广州血液中心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浆标本作抗-HCV检测,从中随机收集664份双试剂呈反应性的血浆标本进一步作确证试验;使用ROC曲线分析3种ELISA试剂的S/CO值与确证试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3种ELISA试剂检测的S/CO值与确证试验结果具有相关性:以Youden指数最大时的S/CO值为最佳阈值,Abbot、Ortho及科华试剂分别为3.234、4.460和6.976,均可预测>95%的确证试验阳性结果。结论不同试剂具有各自的最佳S/CO阈值,可以通过S/CO值预测HCV感染确证试验的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6.
血液保养液与肝素抗凝剂对HBsAg 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血标本进行HBsAg检测时,分析血液保养液(CPD)与肝素抗凝剂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取4IU/mlHBsAg质控品,分别制备成不同的待检样本,即肝素抗凝剂组(对照组)和CPD保养液组(实验组);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样本HBsAg,将所得S/CO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对照组S/CO值为8.81,实验组S/CO值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P〈0.05)。结论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时,含CPD保养液的样本比肝素抗凝剂样本结果的S/CO值低,应引起采供血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电化学发光法HBsAg检测用于献血者HBsAg阳性确认的可行性,探索HBsAg ELISA的灰区设定条件和HBsAg阳性确认的替代方法,简化献血者归队的判定流程。方法以HBsAg电化学发光检测(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ssay,ECL)作为血液HBsAg常规筛查ELISA反应性的补充试验,并对HBsAg ECL反应性的标本进行中和试验(ECL)确证。联合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ECL、ELISA检测技术以及献血者的跟踪检测进行HBsAg的阳性确认。比较电化学发光中和试验和HBsAg ECL对HBsAg ELISA双试剂反应性(S/CO≥1)中的HBV DNA阳性的检出能力;比较不同检测流程在补充HBsAg ECL检测前后以及不同灰区界值的设定对HBsAg确认阳性检出的效果影响,以敏感度(Sensitivity,SEN)和阳性预期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表示;比较ELISA假反应性与确认阳性检出时S/CO值的分布差异。结果 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间,在本中心采集的192065份血液标本中检出HBsAg反应性821份,其中通过联合检测和献血者的跟踪检测估算出HBsAg确认阳性有160份。ECL对HBsAg ELISA双试剂反应性(S/CO≥1)标本的核酸检出显著高于电化学中和试验(P0.05);以HBsAg ECL作为HBsAg反应性的补充试验能够将各筛查流程的HBsAg确认阳性检出的PPV提高至92.6%-99.2%(P=0);2种HBsAg ELISA试剂各自假反应性与确认阳性检出时S/CO值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S/CO≤2可作为假反应性的简化判定标准;随着灰区界值的降低,2种ELISA试剂对HBsAg确认阳性检出的SEN和PPV变化均存在1个平台区,S/CO≤1时ELISA1的此2个指标即处于其平台区,ELISA2则为S/CO≤0.8。结论 HBsAg ECL能够作为血液HBsAg筛查的阳性确认试验。以该方法得到的HBsAg阳性确认数据为依据可以简化ELISA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的判定流程、合理地设定灰区。本研究采用的2种ELISA检测试剂其假反应性献血者的判定标准均可设定为S/CO≤2.0;ELISA1不宜设置灰区,ELISA2的灰区界值宜设为S/CO=0.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S/CO值与确证试验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用CLIA检测抗-HCV 样本测定值/临界值(S/CO)在0.9~12之间的标本124例,S/CO值〉12.0的标本25例。以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最终确认。结果抗-HCV S/CO值在0.9~1.0之间的共20例,RIBA法确证阳性的0例,阴性的15例(占75%),不确定的5(占15%)例;1.1~5.0之间的共92例,RIBA法确证阳性的5例(5.4%),阴性的65例(占70.7%),不确定的22(占23.9%)例;5.1~12.0之间的共12例,RIBA法确证阳性的3例(25%),阴性的5例(占41.7%),不确定的4(占33.3%)例。S/CO值〉12.0时,25例标本中RIBA法确证阳性的20例(80%),阴性的2例(占8%),不确定的3(占12%)例。 CLIA法检测HCV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16.53%。结论抗HCV用CLIA法检测 S/CO值时,RIBA确证的阳性率随着S/CO值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对CLIA法结果S/CO偏低的样本应慎重,综合分析,合理解释,不确定病例随访,必要时用RIBA法进一步验证,避免假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2种化学发光方法分别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并进行复检确认,确定2种方法(≥95%)真阳性结果的S/CO值。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术前、输血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雅培检测阳性(S/CO值1.02~39.29)145例,罗氏检测阳性(S/CO值1.4~33.07)24例,共169例。169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同时使用2种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并应用TPPA方法进行复检确认,将标本S/CO值排序分段统计阳性预测值,确定(≥95%)真阳性结果的S/CO值。结果 169例阳性标本经TPPA复检表明,雅培阳性符合率为78.7%,罗氏为81.3%。雅培S/CO≥8时,罗氏S/CO≥14时,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雅培检测结果 S/CO≥8,罗氏S/CO≥14时,可作为(≥95%)真阳性结果的S/CO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阳性判断值(Cut-off)“灰区”在献血员血液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503份抗-HCV ELISA测定为阴性的献血员血清(浆)标本的HCV RNA。如HCV RNA检测为阳性,则使用重组免疫印迹(RIBA)方法进一步检测抗HCV。结果在503份抗-HCV ELISA阴性献血员血清(浆)标本中,发现有5份HCV RNA阳性,其中2份标本抗HCV ELISA测定S/CO比值小于0.5,RIBA结果均为阴性。另外3份抗HCV阴性(ELISA检测的S/CO值在0.8-0.9之间)但HCV RNA为阳性的献血员血标本,进一步进行RIBA检测,发现其中2份为抗核心区(C22)单独阳性,另外1份为抗NS3单独阳性。阳性标本HCV RNA的含量测定均约为10^4拷贝/ml。结论为尽可能减少输血后HCV感染的发生,有必要将抗-HCV ELISA测定的Cut-off值下移20%,因为S/CO比值接近Cut-off值的血液有很大可能为HC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酶免法(ELISA)及胶体金法检测抗-HCV和核酸(NAT)检测HCVRNA,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实际效果,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2种ELISA法检测均为阳性的献血者标本,同时进行核酸和胶体金法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抗-HCV反应性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7.8%,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率为77.8%。NAT显示,在酶免试剂1和试剂2的S/CO值均≤10.00时,核酸均未检出;在S/CO值均10.00时,核酸检出率分别为70.8%和62.9%。胶体金法检测显示,在酶免1和2的S/CO值为1.00~5.00时,检出率分别为46.1%和40%;在S/CO值为5.01~10.00时,检出率均为75%;在S/CO值10.00时,检出率分别为95.8%和77.8%.结论随着S/CO值升高,NAT和胶体金检测法的检出率也随之升高;核酸检测法无法替代ELISA法检测HCV,ELISA法检测抗-HCV联合核酸检测法检测HCVRNA检测可提高丙肝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某核酸检测系统混检和单检2种模式对ELISA法HBsAg检测S/CO值在0.25~0.90的献血者血液标本的结果,为重新评估此类标本的核酸检测安全性和优化检测流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站2020年2~10月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2遍ELISA法HBsAg检测均为无反应性且任1种试剂S/CO值在0.25~0.90(定义为"高S/CO值阴性")的标本共30例,分别进行核酸6人份混检和单检;对其中混检阴性而单检阳性的11例标本再次进行多次重复的核酸混检,记录和分析各检测结果。结果 30例标本在2种ELISA试剂的S/CO值中位数分别为:0.565和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首次核酸混检阳性率为13.33%(4/30),核酸单检的阳性率为76.67%(23/30),2种模式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核酸混检阴性而单检阳性的标本再次进行多次重复混检,有1例重复10次混检均为阴性结果,有10(90.91%)例标本能重现至少1次阳性结果,重复阳性率范围是5.88%(1/17)~70.00%(7/10);核酸检测的Ct值在首次混检时范围是34.4~38.5(中位数36.76),在单检的Ct值范围29.6~42.8(中位数36.50),而在多次重复混检的Ct值范围36.1~56.0(中位数37.75),重复混检Ct值与首次混检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单检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酶免检测HBsAg高阴性值标本进行核酸混检的阳性检出率低,而单检的阳性检出率高,多次重复核酸混检能重现出一定比例阳性检出率;因此,以核酸混检模式为主的血站应重新评估HBsAg高阴性值标本的核酸检测安全性,在没有其他更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作为辅助诊断时,建议此类标本直接采用核酸单检模式,以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前端漏检单采血小板献血员标本结果,分析快速检测筛查漏检原因。方法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再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前端筛查阴性、采集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反应性的31例单采血小板献血员标本,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1例前端漏检标本ELIS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再次用胶体金法检测有16例阴性,15例阳性,总的一致性为48.4%。ELISA阳性标本中S/CO值小于10前端筛查漏检再次用胶体金法检测为阳性结果的有3例,阴性14例,一致性为9.7%;S/CO值在10~30时用胶体金法检测为阳性的标本总共有14例,阴性为2例,一致性为45.2%;S/CO值大于30的9例标本再次用胶体金法检测全部检出,一致性为100.0%。结论试剂检测方法不同所致的分析灵敏度差异和检测过程中操作不当是 HBsAg漏检的主要原因,胶体金试剂与ELISA试剂包被片段不同以及观察时间不够也是单采血小板 HBsAg漏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血液保养液对ELISA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PD血液保养液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方法用CPD血液保养液和小牛血清分别将1ng/ml HBsAg阳性物稀释成不同浓度,每个浓度用ELISA方法进行一次平行对照实验(双孔检测取均值),共检测20次,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1)两组不同的HBsAg阳性混合物的S/CO值均随着HBsAg阳性物的浓度降低而降低,但降低趋势不同;(2)在HBsAg阳性物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两组不同的HBsAg阳性混合物的S/CO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LISA检测系统对CPD血液保养液稀释的HBsAg阳性混合物的变化敏感;(2)CPD血液保养液对ELISA实验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ELISA法不同S/CO值与金标法HBsAg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以科学方式指导血液采集,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4月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37966例。经采血车初筛合格后,对前3个月无偿献血者ELISA法检测阳性标本在实验室内再使用金标法进行复测,对ELISA和金标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4年11月~2015年1月共检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标本102例,阳性率为0.52%,其中科华和万泰检出率分别为90.19%和8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而金标法检出率较低为51.96%,分别与科华、万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33,P0.01;χ~2=25.47,P0.01);两种酶免试剂检测S/CO值20以下的标本再用金标法检测,漏检率均为100.00%,科华和万泰S/CO值20以上的标本再用金标法检测,漏检率分别为12.69%和11.29%;2014年11月~2015年4月各月HBsAg阳性报废率呈逐渐降低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P0.05)。结论改善金标法检测环境、使用血清加样,以及提高血液初筛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是降低血液HBsAg阳性报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抗-HIV抗体的结果,探讨抗-HIV抗体ELISA法筛查阳性标本的平均值S/CO值与确认实验结果的关系,并阐述ELISA可能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及WB法不确定的原因。方法对54例经ELISA法筛查抗-HIV抗体阳性的标本采用WB法确认,并分别统计不同S/CO水平标本的确认结果和不同确认结果标本的S/CO值间的差异,分析确认阳性和不确定标本的WB反应条带。结果 54例初筛阳性标本经WB确认30例为阳性,两者符合率为55.56%。确认阳性标本的S/CO平均值为13.448。确认阴性与不确定标本S/CO平均值分别为3.550和4.490。WB法不确定标本最常见的反应条带为gp160,其次依次为p24、p66和p51。结论筛查实验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抗-HIV抗体报告必须以确认结果为准。初筛实验高S/CO(≥6.0)预示抗-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大,但低S/CO值的标本也可能确认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统计分析安庆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情况,为指导血站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庆地区2007~2010年无偿献血者ELISA抗-HIV初筛阳性结果和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不同试剂ELISA抗-HIV初筛阳性结果及S/CO值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安庆地区2007~2010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05 255例(次),ELISA抗-HIV初筛阳性108例,确证阳性6例;6例确证阳性标本,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检测均为初筛阳性,且S/CO值均≥9.1。结论无偿献血者中抗-HIV确证阳性人数近几年逐年上升,应进一步加强献血前的征询和实验室检测,确保血液安全;ELISA抗-HIV初筛阳性标本中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反应,在反馈献血者检测信息时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献血者HBsAg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探讨ECLIA常规应用于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本站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2种不同厂家ELISAHBsAg(试剂A和试剂B)和ECLIA(试剂C)进行检测,对部分ELISAHBsAg无反应性而核酸检测(NAT)HBV DNA有反应性的标本再进行ECLIA检测。以ELISA检测0≤S/CO0.3、0.3≤S/CO0.9和S/CO≥0.9进行分类统计ECLIA阳性数,并分析ECLIA与ELISA结果的一致性;以ECLIA为参考方法分析2种ELISA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HBsAg共检测11127人份,试剂A、B、C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642%、3.020%和2.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与2种ELISA试剂结果一致性均极高(К_(试剂A)=0.927、К_(试剂B)=0.900); ELISA检测无反应性的标本中,"0.3≤S/CO0.9"段ECLIA阳性率0.35%高于"0≤S/CO0.3"段的0.11%(P 0.05);以试剂C为参考方法,试剂A的灵敏度88.82%低于试剂B的灵敏度92.24%,试剂A的特异性99.93%略高于试剂B的99.64%;78例ELISAHBsAg无反应性而NAT反应性的标本ECLIA检测阳性有16例,阳性率15.5%。结论 2遍ELISA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阴性的标本仍有漏检几率,ECLIA能缩短ELISA检测的"窗口期",且与ELISA结果一致性高;现有血液检测方法增加一遍ECLIA可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核酸检测(NAT)技术检测咸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的差异,为探讨科学合理的血液检测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中心血站2010-2018年432 357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国产和进口ELISA两种试剂及一种进口NAT试剂进行HIV检测,对ELISA国产与进口试剂初筛结果、NAT结果及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LISA HIV初筛阳性率为11.75/10 000,确证阳性率为2.08/10 000;其中国产、进口ELISA试剂及进口NAT试剂初筛阳性率分别为9.71/10 000、4.76/10 000、2.08/10 00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试剂确证阳性率均为2.08/10 000;阳性符合率分别为21.43%、43.69%、100.0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检出率均为100.00%,假阳性率分别为78.57%、56.31%、0.0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其NA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国产ELISA试剂检测值S/CO≤1的标本、进口ELISA试剂检测值S/CO≤5.0的标本其NAT试剂及确证结果同时为阴性。结论该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ELISA HIV初筛阳性率大于NAT初筛阳性率及确证阳性率,国产试剂的假阳性率大于进口试剂,ELISA检出的确证阳性标本NAT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NAT试剂检出的阳性结果与其确证结果100%相符;进口ELISA试剂和进口NAT试剂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血液报废,提高血液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ELISA两步法用于献血者血液HBsAg、抗-HCV、抗-HIV、抗-TP筛检阳性标本与确证试验结果的符合性,探讨确证试验结果用于献血者管理、酶免试剂选择和ELISA灰区范围设置的理论依据。方法 HB-sAg采用电化学发光(ECLIA)中和试验、抗-HCV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抗-HIV采用蛋白质印迹(WB)法、抗-TP采用凝集法(TPPA)确证试验对ELISA两步法检测阳性及灰区标本456份进行检测,将2者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确认阳性率分别为41.18%、38.00%、18.52%和48.82%;抗-HIV、抗-TP灰区(S/CO值0.5~1.0)标本确证试验无阳性,HBsAg灰区(S/CO值0.8~1.0)、抗-HCV灰区(S/CO值0.7~1.0)均有阳性和不确定标本检出。结论为ELISA两步法应用于献血者酶免4项检验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为假阳性献血者检验结果的告知及ELISA灰区设立原则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