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全程优质服务,一流服务是创建现代化新型医院的窗口。急诊服务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和声誉。热情礼仪的服务,在工作中以优质服务为依托,以病人为中心,实行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是急诊护理势在必行的趋势。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一般说病人在遭受疾病的折磨时,往往"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护士的语言和  相似文献   

2.
曙光医院作为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医院.几年来,在如何突出一个“急”字,融中西医急诊护理为一体,即在西医护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急诊护理的特长的中医急诊护理模式的新课题上,作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120"、"110"等呼救网络的形成以及人们急救意识的增强,送至医院急诊抢救的"三无"病人也日益增多."三无"病人是指病人就诊时无身份证明、无家人和亲威朋友陪护且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病人[1].其急诊抢救治疗、护理全过程均由医务人员协助完成.故其接诊、治疗、处理和转归具有特殊性.我院作为无锡地区最大的一家公立医院,在2007年12月组建运行后,对"三无"病人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实施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地处川中腹地遂宁东南侧,任隆镇繁华地段,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心卫生院,主要担负任隆镇辖区以及周边地区10多个乡镇约20多万人口的医疗、健康服务。近年来,医院抓住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农"字上下功夫,立足于农村,着眼于农民,服务于农民。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狠抓职工素质教育和医院制度建设,建立完善质控体系,注重人才培养,严格财务管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得到了社会和患者的信任。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时期,国家卫生部已制定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其中把电子病历和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作为重点进行建设.在当前传染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突发疫情频发的态势下,传染病医院门诊部作为患者首诊的窗口,面临着接诊传染病病种多、病人数量大的工作环境.为了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标,在尽快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强化院内管理,完善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现针对传染病医院门诊部工作的实际,在护理工作数字化建设上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6.
急危重症绿色通道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效提高医院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急救死亡率,加强医院的急危重症绿色通道建设对于医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建设急危重症绿色通道的相关概念和实践经验,探讨了完善具体的流程管理办法和制度规范的建设、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和新型人才培养、利用信息化先进技术有效提升急救水平、确保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无缝衔接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医院的安全管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急诊部分.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推进,老年病人在看病人群中占有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加强老年病人的急诊安全管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而要加强急诊老年病人的安全管理,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影响老年病人安全管理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急诊是体现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在急诊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整体护理、树立医院形象、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需要。对急诊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不但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是病人的强烈需求。但是由于急诊不同于住院部,所以健康教育的实施往往被忽视或是实施过程中存在种种的问题。所以如何提高急诊健康教育的效果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记得有一次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在开场白中说:"中国人的健康,坏就坏在一个‘等’字。等什么?等不舒服,医学术语叫‘症状’。有了不舒服才上医院看病;医院也在等,等什么?等病人就诊。医院的传统模式是坐堂行医,医生是‘坐堂医生’。这两个‘等’,使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变得很无奈……"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与中医急诊是提高中医学术水平的重要方面,是树立医院形象的必要条件。在1995年11月28日召开的"湖南省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暨中医急诊工作研讨会"上,省卫生厅周绍明副厅长就中西医结合与中医急诊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特节选发表。  相似文献   

11.
1医德医风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1.1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管理的根基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否贯彻实施,除了政治、经济、纪律等手段的制约,最重要的是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支配。1.2良好的医德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是医德建设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与中医急诊是提高中医学术水平的重要方面,是树立医院形象的必要条件。在1995年11月28日召开的“湖南省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暨中医急诊工作研讨会”上,省卫生厅周绍明副厅长就中西医结合与中医急诊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特节选发表。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提高患者在急诊室中的抢救成功率.应制定规范科学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从绿色通道的三大要素(人员保证、设备保证、其他基本设备保证)入手,做好绿色通道的建设.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护士的急救意识和综合素质.绿色通道服务的目的:畅通、高效、规范.落实在急诊护理中,应突出一个"急"字;在护理管理中应突出一个"畅"字;在护理服务中就突出一个"效"字.  相似文献   

14.
以经营管理、技术协作为纽带的新疆建工医院集团自2001年3月29日成立以来,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加强"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服务理念,把抓好职业道德教育、端正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医院集团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不断优化人口资源、环境、措施、制度的基础上,使医院集团占有了较大的医疗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5.
孙新芳 《光明中医》2000,15(6):9-10
在我国 ,各中医院、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都设有急诊科 ,然而用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来治疗急诊的却很少。究其原因 ,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病人和群众普遍认为 :西药治疗急诊效果好 ,中药效果差 ,中药不能治疗急诊 ,急诊病人不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二是医务人员 (包括中医药人员 )也有同样的看法 ,西药处方简便 ,使用方便 ,重复验证好 ,中药辨证施治 ,因人而异 ,劳神费力。三是客观上存在并非每个病种都适应中药治疗。如有机磷农药中毒、Co中毒、过敏性休克、昏迷和呕吐病人等等。四是没有安排中医病房、中西医病房医师上急诊 ,中医病房、中…  相似文献   

16.
王雨来  杨林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51-2351
急诊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药学事业的重要体现,是医院对外的重要服务窗口,同时也是易引起病人投诉、引发药事纠纷的部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明显增强。特别是在患者经过就医后至急诊药房取药,由于药学人员相对滞后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不到位以致不能满足病人需求时,纠纷时有发生。显然,以往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医疗市场变化,需要引入新机制、新理念,使急诊管理向规范化、人性化、程序化方向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急诊特色之路。对此,笔者对我院急诊药房常见工…  相似文献   

17.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而急诊分诊工作是急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所有急诊病人均要先通过分诊护士分诊后,才能得到专科医生的诊治。如果分诊错误或不当,则会延误抢救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本文就急诊分诊中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急诊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医院急救水平和抢救成功率,密切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健康,影响着医院整体服务能力。提高急诊护理服务水平,是社会公众和医院发展的双重要求。文章认为:加强急诊护理工作,护士素质是核心,规章制度是保证,协调合作是手段,抢救成功是目的。  相似文献   

19.
急诊医学属于独立的医学学科,由于急诊医学属于新兴学科,其发展和定位尚处于探索之中。由于医院急诊科受到医院规模大小、辐射能力、技术实力、仪器设备等诸多软件因素和硬件因素的干扰,医院急诊科当前尚未形成固定、标准化的急诊医学模式。而如何因地制宜,将医院辐射能力、技术实力以及仪器设备能多方面因素进行结合,寻求最切合实际的急诊医学模式,并进一步对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十分重要。笔者就医院急诊科建设定位的相关问题、急诊医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急诊科的功能定位及工作要求、急诊科患者的救治流向及分诊、急诊科的分配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对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定位和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所谓“无助病人”是指病人来医院急诊时无家属、亲戚、朋友的陪伴,且当时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病人,急诊抢救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均由医护人员协助完成^[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无助病人急诊也越来越多。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人性化服务理念开始融入到每一个患者,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