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肝移植术后无活动性出血病人的影响。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26例血红蛋白<90g/L的肝移植术后无活动性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限制性输血组112例(血红蛋白维持在70~90g/L),另一组为开放性输血组114例(血红蛋白维持在100~120g/L)。比较两组病人30d病死率、入住ICU的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和输血量的差异。结果ICU入住时间(2.5d vs 2.3d)、30d病死率(2.7% vs 3.5%)、术后肝功能恢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限制组机械通气时间为(8.5±3.3)h,开放组为(9.1±4.2)h,(P>0.05)。30d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肝移植术后无活动性出血病人,限制性输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合并门静脉血栓(PVT)对原位肝移植(OLT)受者手术和术后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武警总医院836例成人OLT病人中71例术前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组)和765例无门静脉血栓(对照组)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输血量等手术参数以及ICU时间、住院时间、PVT复发、移植物功能、门静脉血流量、围手术期病死率和1、3、5年生存率等术后参数.结果 PVT组手术时间(min)和无肝期时间(min)明显长于对照组(分别为792.47±162.29和516.18±186.30,P<0.01;77.53±24.76和48.55±31.20;P<0.05).两组间术中输血量、平均ICU时间、住院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PVT组术后再栓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86%和1.44%,P<0.01).除90 d时PVT组门静脉血流(PVF,cm/s)较高(41.43±17.19和19.85±11.39,P<0.05)外,两组间各随访时段移植物功能和PVF没有显著性差异.PVT组围手术期病死率略高于对照组而1、3、5年生存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均没有显著性.结论 术前PVT可能会增加肝移植手术复杂程度,但并不影响肝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临床特点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施行的34例再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结果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8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6例)、肝炎复发(6例)以及肝动脉并发症(4例)。34例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全组无手术死亡。院内死亡9例(26.5%),明显高于首次肝移植的病死率(6.9%,46/671)(P<0.05)。死亡原因中感染占55.6%(5/9)。再次肝移植组术前感染率为32.4%(11/34),首次肝移植组为10.7%(72/6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再次肝移植组术后感染率为61.8%(21/34),首次肝移植组为46.3%(311/67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感染是再移植的主要死亡原因,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针对再次肝移植特点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提高再次肝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终末期肝硬化病人行肝移植手术的处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手术的152例终末期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32例合并PVT的病人作为PVT组,其中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8例、Ⅳ级1例。其余120例无PVT的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PV/T组术前脾切除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6.8%比1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T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无肝期时间[(72.5±25.3)min比(57.6±18.4)min,P0.05]和总手术时间[(622.4±183.5)min比(503.2±123.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病人在术中出血量、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1年及3年生存率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术后再栓塞率高于对照组(9.4%比1.7%,P0.05)。结论门静脉血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终末期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手术的难度,Ⅰ~Ⅲ级PVT不影响病人的预后,仍可通过肝移植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Ⅳ级PVT肝移植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会明显增加,应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和探讨肝移植术后近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间121例次肝移植病例术后近期(术后2周内)各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诊治资料.结果 在121肝移植病例中有30例(24.8%)病人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其中术后高血压11例(9.1%),心力衰竭9例(7.4%),心肌缺血性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7例(5.8%),心律失常12例(9.9%),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2.5%),室性心动过速3例(2.5%),严重窦性心动过缓6例(4.9%).由心血管并发症引起的死亡为4例(3.3%).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主要同既往有无心脏病史有明显关系(X2=20.56,P<0.01);与术后液体出入量亦有明显关系(X2=17.14,P<0.01).心肌缺血性疾病的可能原因为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术后循环状况不稳定有关.心律失常主要与终末期肝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QT间期延长;术后早期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Swan-Ganz导管刺激心内膜有关.术后早期高血压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术前的仔细评估.术后控制液体输入量及输液速度、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凝血功能稳定,对于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病人应加强监测和评估、并给予预防性用药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术后早期与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的36例再次肝移植的资料.根据再次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内)的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常用的15项临床或实验室指标作为可能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术后早期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再次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为25%(9/36),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5例(55.6%),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22.2%),心肌梗死和脑出血各1例(各11.1%).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和存活组间术前肌酐水平、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感染、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ICU监护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是术后早期与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再次肝移植术前ICU监护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早期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肝移植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36例年龄≥60岁者接受肝移植治疗(老年组),术前其Child-Pugh评分为(7.86±2.06)分,其中34例采用非转流原位经典肝移植,2例为背驮式肝移植.术后采用他克莫司与糖皮质激素联用预防排斥反应,并辅以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以同期施行肝移植、年龄小于60岁的2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老年组女性比例以及术前合并丙型肝炎、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而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手术方式、供肝缺血时间以及术中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时间为(9.0±12.1)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8±6.8)h(P<0.05),36.1%的患者术后插管超过12 h,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8%(P<0.05).老年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和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3.9%和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P<0.01)和59.3%(P<0.05),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P<0.05).老年组患者术后1、2及3年存活率分别为77.8%、71.8 %和61.6 %,对照组分别为85.5 %、72.2 %和65.5 %,两组间各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中超出米兰标准者肝移植后的1、2及3年存活率分别为56.3%、56.3%和36.5%,对照组分别为78.0%、62.8%和62.8%,两组比较,各存活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死亡原因,肺部感染占第一位(4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9%(P<0.05).结论 老年患者肝移植术后易并发感染和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超出米兰标准的老年肝癌患者行肝移植需慎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吻合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2月至2017年10月共计381例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经血管造影证实血管并发症者15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无术后并发症病人25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3.9%;其中,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2.9%,门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为0.5%,下腔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为0.5%。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冷保存时间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术前血管病变及相关手术史11例(73.3%),对照组106例(4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病人与对照组相比,术中液入量增加[(8 168.0±914.2)ml和(6 458.0±157.6)ml],并经历较长的无肝期[(57.7±5.8)min和(50.8±0.7)min],且住院时间显著延长[(34.4±3.9)d和(20.1±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肝移植术后吻合血管并发症相对少见,主要与术前血管病变、相关手术史以及术中无肝期时间延长、液入量增加有关。一旦发生,将显著延长病人住院时间,需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PACHE(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II模式联合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如何准确地评估活体肝移植围手术期预后。方法总结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行活体肝移植术38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存活组与死亡组病人的APACHE II分值分别为13.03±3.47和23.67±3.27;死亡风险度分别为(7.05±3.70)%和(25.07±9.34)%。两组病人的APACHE II分值、死亡风险度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排除外科因素后APACHE II模式对预后的评估具有更好的准确性。MELD>25分与MELD<25分的病人预期病死率分别为(7.10±3.84)%和(15.11±11.9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评分和MELD评分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界值分别为20分和25分。结论应用APACHE模式对活体肝移植进行评估时应注意避免外科因素干扰;校正后APACHE II模式预测准确性更佳;APACHE II>20分或MELD>25分的病人预期病死率则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 CD25 T细胞联合应用CD154单抗在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Lewis大鼠脾脏CD4 _CD25 T细胞后与DA大鼠脾细胞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行体外激活。用"二袖套法"行DA到Lewis的原位肝移植48例。A组为对照组;B、C组单独术前回输体外激活的CD4 CD25 T细胞或术后腹腔注射抗CD154单抗;D组联合应用CD4 CD25 T细胞和CD154单抗。每组大鼠12对。术后7 d各组处死6只受体,检测移植肝内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余大鼠观察生存情况,死亡大鼠观察移植肝病理变化。结果D组受体生存期(52.00±10.64)d明显长于B、C组(P<0.01);移植肝内CD4 CD25 T细胞比例(16.43±4.28)%明显高于B、C组(P<0.05、P<0.01),而淋巴细胞浸润数量[(3.47±1.21)%×106]和(CD8 T细胞百分比(14.19±3.02)%明显低于B、C组(P<0.05、P<0.01);移植肝内白细胞介素- 2(IL-2)水平(6.44±1.83)ng/L低于B、C组(P<0.05),IL-10(43.72±7.55)ng/L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270.06±46.91)ng/L明显高于B、C组(P<0.05、P<0.01)。结论联合应用CD154单抗能明显增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