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的15年里,作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对贝尔氏麻痹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贝尔氏麻痹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的概念。根据这一概念,肥大细胞的脱粒作用导致释放作用于血管的胺,引起神经及周围组织水肿,面神经管内压力增加,最后引致麻痹。同时激活的肥大细胞继续脱粒,而呈恶性循环。用肥大细胞脱粒抑制剂Cromolyn,阻止恶性循环,可预防神经损伤,经临床应用获得成功。为欲获得满意效果,需遵守下列常规:(1)只应用于发病仅4~5天的患者。(2)必须是合作的患者,不分昼夜每2小时吸入20mg,经气管和支气管内吸收,因Cromolyn半存留期短。(3)cromolyn主要控制神经水肿,比用其他任何药物都恢复的早。(4)中断用药可导致返跳性水肿及随后的神经损伤。(5)Cromolyn在成年人组效果  相似文献   

2.
神经鞘瘤是神经源性肿瘤之代表性的良性肿瘤,在头颈部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的25%~45%,术后容易出现原发灶神经脱离症状和合并神经麻痹。文章对26例头颈部神经源性肿瘤术后神经症状、手术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男12例,女14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50.2岁。组织型神经鞘瘤25例,咽旁神经节瘤1例。肿瘤发生于右咽旁间隙和左侧颈部各7例,右颈部、鼻腔、口腔内各2例,左右颌下部、左咽旁间隙、有耳廓、右腮腺内、右面神经各1例。术前主诉除2例咽旁间隙肿瘤咽痛,1例声嘶外,全部为局部肿胀。术前2例咽旁间隙肿…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3岁,农民,因右耳听力下降10天,双眼不能闭合、说话不清、喝水外溢2天,于1980年4月21日就诊。检查:左耳鼓膜萎缩、变薄与内壁粘连。右耳鼓室积液。双侧完全性面瘫。诊断:(1)双侧贝尔氏麻痹;(2)渗出性中耳炎(右);(3)粘连性中  相似文献   

4.
Brown(1982)认为贝尔氏麻痹主要是一种周围性损害病变。Adour(1978)提出这一病症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伴随继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为了寻找累及脑干的体征,作者采用脑干反应(ABR)和中潜伏期反应(MLR)检查了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人。共选择30名患者(女21人,男9人),年  相似文献   

5.
贝尔氏麻痹与Hunt氏综合征较难鉴别。继Aitken氏(1933)以后,已有许多学者报告,不仅Hunt氏综合征起因于带状疱疹感染,连贝尔氏麻痹也可发现此种感染,因而无论从症状学或病因学上都无法明确鉴别这两种疾患。本文就22例发病在14天以内的贝尔氏麻痹和14例Hunt氏综合征检查其听力和平衡功能,并用血清补体结合反应测定病毒血清抗体效价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病毒感染情况:日本学者用血清补体结合反应测定病毒抗体效价,贝尔氏麻痹中约30~40%有病毒感染,其中约20%乃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本文22例贝尔氏麻痹中,有10例即45.5%乃病毒感染,其中6例为与带状疱疹病毒有关的所谓单纯性带状疱疹,占贝尔氏麻痹的27.3%。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法的引进,尤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的广泛应用,许多报道证实贝尔氏麻痹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有密切关系,该文对贝尔氏麻痹患者泪液和唾液HSV分泌及其动态进行了研究。 血清中抗HSV IgG抗体阳性,偶血清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价无明显变动,以发病16……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法的引进 ,尤其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的广泛应用 ,许多报道证实贝尔氏麻痹与单纯疱疹病毒 (HSV)有密切关系。该文对贝尔氏麻痹患者泪液和唾液 HSV分泌及其动态进行了研究。血清中抗 HSV Ig G抗体阳性 ,偶血清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Ig G抗体价无明显变动 ,以发病 16天以内未治疗贝尔氏麻痹患者 16例为对象 ,2次以上分别采集双侧泪液、腮腺液、颌下腺液 ,共计 2 4 4个样本 ,行 DNA提取处理后 ,采用 PCR法及显微胶板杂交法行 HSV DNA检查 ,健康者 6例样本作为对照。结果 :HSV DNA查出率 ,对照 6…  相似文献   

8.
贝尔麻痹的发病诱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贝尔麻痹发病的诱因,对防治该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5年2~5月对在我科就诊的262例贝尔麻痹患者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一项可能性诱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262例患者发病时平均年龄39±17岁。患者男女比率和左右侧患病比率都为48%比52%。48名患者否认发病前存在问卷所列诱因,其余214例存在问卷表中诱因,占患者总数的81.7%。其中发病前有明确受凉史139例,占53.5%;过度疲劳者59例,占22.5%;上感49例,占18.7%;前次发病史(复发)31例,占11.8%;心理压力30例,占11.5%;有明确家族史20例,占7.6%;妊娠4例,占1.5%;患侧牙龈感染4例占1.5%。结论贝尔麻痹可能是一组面瘫疾病,大部分患者存在可能性诱因,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对贝尔氏麻痹的命名、诊断及治疗产生细分作用。对受凉、疲劳等可能性诱因的预防和处理有可能减少贝尔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贝尔氏面瘫诊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sir charls氏首次报告贝尔氏面瘫(简称BP)以来已过去一个半世纪,但因其发病原因和病理改变不清,所以一直称之为特发性面瘫,至今还没有人能改变固有观念,确立一个新的病名。不仅如此,在治疗原则上也有争议,尤其对面神经减压术意义的争议更大,这是因为对面神经骨管内的病理缺乏正确认识。到七十年代,对BP虽仍无突破性的认识,但对其病因、病理、而神经变性程度的判断及预后诊断,有不少学者作了深入研究,在治疗上也百家争鸣,治愈率有了提高。一、病因诊断:多数学者认为,面神经水肿和骨管限制面神经肿胀的范围,使面神经受骨管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贝尔面瘫是否需采取手术治疗,至今尚有争议。作者主张有选择地为本病患者进行面神经减压术。术中应用诱发肌电描记法证实94%的患者病变在面神经管内并位于耳道孔(meatal foramen,位于内耳道底)处,该处有纤维韧带的约束,成为整个面神经管中最细的一段。当面神经因病变而水肿时,耳道孔处神经纤维最易受压,并致内耳道段神经的明显肿胀。因此通过去除骨质,切开神经鞘膜,对面神经进行减压,将有利于面瘫的恢复。经神经元电检查法测定,证明发生面瘫后3周内,若面神经变性少于90%时,不经治疗,面神经功能也多能自行恢复,但若在起病后2周内神经变性达95~100%时,仅有50%患者能恢复功能。因此作者建议,在发生贝尔氏面瘴后2周内,如神经变化已达90%时,宜即行手  相似文献   

11.
贝尔氏面瘫的病因学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2.
贝尔氏面瘫的时间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面瘫时间过程的数量学特征及其间面神经电图与面肌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对32例贝尔氏面瘫患者进行连续双侧面神经电图测量及应用面肌运动的H-B(H0useBrackmann)标准对面肌功能评估,并将两者加以比较,提出面瘫时间过程及功能恢复的理论模型,讨论了不同时间过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2例患者均为单侧性贝尔氏面瘫,年龄5~85岁,平均为356岁。面神经电图测试,刺激强度从0%逐渐加大到100%,与正常侧对照;H-B标准面肌运动分级:互级:正常(100%);对级:轻度功能障碍(80%);巨级:中度功能障碍(6O%);IV级:中重…  相似文献   

13.
14.
贝尔氏面瘫是一种常见病。本文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贝尔氏面瘫61例,取得明显效果。1临床资料61例患者,男性39例,女性22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14天内就诊46例。就诊检查完全性面瘫47例,不完全性面瘫14例。门例中合并糖尿病5例(其中2例伴高血压),单纯高血压病Z例,肺结核病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5例(对合并上述疾病同时采取相应治疗)。2治疗方法2.1抗病毒药物:使用无环身着200mg,4次/日。聚肌胞Zing肌肉注射,2~3次/周。或病毒华0.Zg,3次’口。2.2扩张血管、营养神经药物:菸酸100mg…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检查了1984·9~1985·10问的20名贝尔氏面瘫患者急性期及康复期外周血中的T 细胞,T 辅助细胞(Th)及 T 抑制细胞(Ts)。所有患者初次检查均在患病14天内,均为单侧面瘫,无反复发作史,未经激素治疗。对照组为30名正常人。采取外周血作常规检查。并将外周血加肝素后分离出淋巴细胞,固定、染色,以单克隆抗体检测总 T 细胞,Ts 细胞和 T_h 细胞。结果:9例不全面瘫完全恢复,11例完全面瘫6例完全恢复,4例为 HouseⅡ级,1例为Ⅲ级。9例不全面瘫平均恢复时间为4.5周,6例  相似文献   

16.
几位研究者利用眼震电图(ENG)证明贝尔氏面瘫病人存在前庭异常。Philipzoon(1962)和Jonkees等(1964)率先提出贝尔氏面瘫病人的自发性眼震和温度反应减退与面神经乳突段血管紊乱有关,因此段血管紊乱有干扰水平半规管的血液供应。但前庭功能异常与面神经功能恢复无关。Adour等(1973)发现面瘫病人的对侧前庭反应减退(RVR)现象,因而反对上述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的提法。嗣后的许多报告发现,前庭反应减退均见于病  相似文献   

17.
贝尔氏面瘫的病源学,多年来均为讨论课题,一般认为病毒感染乃其病源,但尚缺乏可信服的证据。 Doig(1963—1969)观察了104例面瘫病例,无一例具有头部外伤、胆脂瘤、或腮腺肿瘤等病史。本文作者(1976)将104例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施行甲状腺外科手术时经常出现喉返神经麻痹,人们在实验、临床和解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著者报导Hashimoto氏甲状腺炎伴有声带麻痹一例,甲状腺术后麻痹的喉返神经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对连续30例急性单侧外周性面瘫病人观察三叉神经功能。于起病后5周内进行电生理学检查,三叉诱发电位(TEP)检查发现47%的病人有三叉神经功能障碍,60%的病人电刺激引起瞬目反射(BR)结果表明有三叉神经病变,其中6例有脑干受累表现,2例TEP不正常,BR正常。25例所作ABR检查者中7例异常,只有3例TEP、BR和ABR均异常。作者从而认  相似文献   

20.
异时性双侧Bell氏麻痹1例马玉起患者女,27岁,因左侧面神经麻痹2天于1988年12月4日诊断为左Bell氏麻痹。经用药物治疗30天面肌运动恢复正常,治愈。1994年10月29日突感右侧面部表情肌麻痹而就诊。既往无中耳炎及外伤史。检查面肌右侧完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