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125I粒子植入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9例中晚期肿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联合热疗的方法和经验。采用手术或B超、CT引导下植入0.4~0.7mCi^125I粒子,41处病灶共710个粒子。术后进行热疗,随访观察血象、免疫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影像学改变等,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肿瘤学指标显著下降。全组患者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5例,无变化(NC)3例,疾病进展(PD)4例,客观有效率为75.9%(22/29),局部病灶控制率93.1%(27/29)。1例肺癌植入粒子过程中出现气胸。2例出现粒子移位(肺内)。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热疗治疗中晚期肿瘤近期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综合治疗中晚期肿瘤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8月84例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84例患者共植入粒子3 630粒,其中肿瘤≤3.5 cm患者平均17粒;肿瘤>3.5 cm患者平均46粒,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植入成功。患者植入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达完全缓解(CR)者为40例,部分缓解(PR)36例,疾病稳定(SD)8例,总有效率(CR+PR)为90.5%。术后随访3~45个月,患者平均生存率期为16.5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3%、31.0%。 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转移性肝癌的一种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放疗治疗局部复发性晚期肺癌效果。方法32例在CT引导下经皮行125I粒子植入术。术前经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110~140Gy,治疗靶体积(PTV)包括临床靶体积(CTV)外周1cm,每个粒子活度为0.7mCi。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粒子植入术后3~7d内同步或分期进行化疗或化、放疗,化疗方案选用EP(依托泊苷和顺铂)、NP(长春瑞滨和顺铂)或TP(紫杉醇和顺铂)。结果植入后2~4个月CR46.9%(15/32),PR37.5%(12/32),NC15.6%(5/32),总局部控制率(CR+PR)84.4%。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8.6%(22/28)、66.7%(10/15),4例生存超过3年。并发症:气胸11例(34.4%),其中3例大量气胸急诊置管引流治愈;出血9例(28.1%),其中肺内渗血5例、咯血4例;粒子脱靶3例(9.4%),其中2例落入胸腔膈肌,1例偏离靶区,未发生粒子迁移与放射性肺损伤。结论”’I粒子植入联合化、放疗治疗局部复发性肺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125I粒子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无严重操作技术相关及放射性损伤并发症。植入通道及使用粒子数与术前放疗计划一致者为87.50%(21/24)。术后2个月,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缩小达50%以上者占75.00%(18/24);术后6个月累计生存率均为91.67%(22/24)。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是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肿瘤大小、分期、植入粒子与术前放疗计划吻合程度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碘油化疗栓塞(TACE)联合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巨块型肝癌患者共35例,17例经过TACE治疗后2~4周行CT扫描,采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所需粒子数目及预计放射剂量,B超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复查CT,计算并调整放射剂量。粒子植入术后定期复查CT及AFP等指标。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ACE联合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全部病例术后无局部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毒性不良反应少。术后4 d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3个月后复查CT,肝内病灶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4例;6个月复查,肝内病灶CR 3例,PR 10例,SD 2例,疾病进展(PD)2例,其中PR、CR患者中有3例出现肺转移。随访1年,1年生存率58.82%。结论 TACE联合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巨块型肝癌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 结果 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 W 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 125 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18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2个月复查CT一次,随访6个月. 结果 全组18例18个病灶共植入粒子812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粒子45.1粒.2个月后采用CT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0例,无变化(NC)1例,总有效率(CR PR)为94%(17/18). 结论 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为一种近期疗效满意、微创、低毒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术中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无法切除胰腺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2年4月~2005年2月,我院行开腹^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21例。术前根据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活度和种植粒子个数,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65~110Gy,每颗粒子活度为0.4~0.5mCi。超声引导下插入粒子种植针,Mick粒子植入器植入^125Ⅰ粒子,粒子植入数10~75颗。8例粒子植入前或后行胃肠或胆肠吻合术。2例术后行外放疗联合单药吉西他滨化疗。1例术前置入支架,1例术后置入支架。结果 15例腹痛中,14例术后1~3d疼痛即开始缓解,其中7例疼痛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有效率93.3%(14/15);除2例失访外,CR5例,PR7例,PD5例,NC2例。19例中位生存期5个月,1年生存率26.3%。1例出现乳糜漏,3例粒子移位到肝脏。无胰漏和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 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胰腺癌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补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 125 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2个月复查CT一次,随访6个月。结果全组18例18个病灶共植入粒子812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粒子45.1粒。2个月后采用CT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0例,无变化(NC)1例,总有效率(CR PR)为94%(17/18)。结论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为一种近期疗效满意、微创、低毒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头癌的价值。方法2005年10月~2012年8月,16例胰头癌在CT引导下采用经皮经胃(10例)或经皮经肝经文氏孔(6例)穿刺胰头癌植入^125I粒子,术后1、3个月进行cT随访。结果16例^125I粒子植人全部成功,植入粒子12~38颗,平均23.5颗,放射性粒子分布良好,间距均〈1.5cm。穿刺过程中无一例并发症发生。6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120~195U/L(正常值为25~100U/L)),未经特殊处理2—3d后转为正常,无胰漏发生。术后发热4例,体温均〈38.0℃,未经处理第2天恢复正常。未发生胃肠道漏,经肝脏穿刺患者未出现肝功能异常,穿刺针道无肿瘤种植性转移。右上腹和腰背部疼痛缓解(术后VAS评分3~7分,平均4.5分),患者食欲增加。术后3个月患者均生存;术后1、3个月行上腹部增强扫描,3个月时肿瘤CR2例(12.5%),PR10例(62.5%),SD3例(18.8%),PD1例(6.2%)。结论对晚期胰头癌失去手术机会者,胰头癌合并有全身性疾病不能承受手术治疗者,以及不能承受化疗和体外放射治疗者,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或转移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0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疗后复发或转移患者。局部浸润麻醉,超声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粒子针平行排列,间距1-1.5cm,原发肿瘤边缘外放1cm,转移瘤为影像学边界。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粒子间距1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60Gy,每颗粒子活度0.40~0、70mCi,每个病灶植入3—84颗粒子,中位粒子数24颗。10例粒子剂量低于130Gy者,术后1周加外放疗,每次2Gy,总剂量45—50Gy。术后24h拍头颈正侧位和胸部x线片,了解粒子移位或游走。结果随访3~33个月,中位数12个月。全组局部控制率为93.3%(28/30),2例因局部复发死亡。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1.7%和19.4%,中位生存期12个月。无严重皮肤反应。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疗效确切,尤其是对那些手术后或放疗复发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和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对16例无法手术根治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实施CT引导下组织间永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量分布率,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治疗后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5d,术后1个月复查CT,总有效率为68.7%,术后3个月复查CT,总有效率为62.5%。CT引导下组织间永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5I粒子术中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区域性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穿刺或切取活检明确病理诊断。^125I粒子平铺于瘤床或瘤体内插植,动脉化疗泵经胃左动脉或胃网膜右动脉植入,远端置于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干,必要时行胆肠和(或)胃肠吻合术。术后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000mg/m^2)联合氟尿嘧啶(5-Fu)(500mg/m^2),每周1次,连续7周。结果所有7例患者平均植入放射性粒子42粒,平均剂量29.4mCi。平均随访245d[(123~332)d],疼痛缓解率100%,肿瘤缩小4例,转移灶缩小、减少2例。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全部降至正常。1例术后发生胰漏,行保守治疗而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联合动脉置管区域性灌注化疗适用于有手术指征的晚期胰腺癌,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103Pd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放射性^103Pd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超声或cT引导下^103Pd粒子植入。3例硬膜外麻醉,17例局部麻醉。中位肿瘤周边剂量为122.84Gy(97.31~182.78Gy)。^103Pd粒子活度为1.4~1.8mCi。原发肿瘤边缘植入靶区外放1cm,转移瘤边界以影像学为准。根据治疗计划实施粒子针插植,利用Mick植入器后退式植入粒子。6例术后3~4周加用外放疗,剂量45~50Gy,每次2Gy。术后行cT扫描,进行质量评估。术后24~48h拍x线片.观察是否粒子发生移位。结果20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肿瘤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前列腺癌术后PSA明显下降;局部控制率90%(18/20)。20例随访2~25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2例术后0.5、1年失访,12例死亡,6例生存。结论^103Pd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以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辅助内分泌配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2例T1-T24前列腺癌患者在采用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后,给予辅助内分泌治疗4—7(平均5.7)个月。术前2—4(平均3.2)个月,术后1—4(平均2.1)个月。结果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20(平均90)min,植入^125I粒子数40-75(平均56)枚,术后随访12—48个月,血PSA≤1ng/mL15例,1ng/mL≤PSA≤2ng/mL2例,PSA≥2ng/mL5例。结论辅助内分泌配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及转移性纵隔恶性肿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以提高纵隔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方法 对51例复发及转移性纵隔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纵隔病变采用胸骨旁入路直接穿刺和经胸骨共轴针法植入粒子,主动脉窗、主动脉弓旁病变采用左前胸骨旁入路,气管-上腔静脉间隙之间的病变采用右后经胸壁入路,隆突前病变采用经后胸壁入路或前胸壁入路,隆突下病变采用经右胸壁和脊柱入路.术后采用CT检查随访,以观察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 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有41例患者一次成功植入125Ⅰ粒子,粒子分布满意;7例术后3 d在CT引导下成功植入125Ⅰ粒子;3例125Ⅰ粒子植入失败.术后发生痰中带血6例,少量胸腔内出血3例,CT检查发现有少量气胸7例,经观察未做进一步处理自愈.完成125Ⅰ粒子植入的48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AC)5例,出现新的病灶(PD)3例,总有效率83.33%(40/48).随访51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中位随访期26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为93.75%(45/48). 结论 在CT引导下采用不同穿刺方法植入放射性125Ⅰ粒子治疗纵隔复发、转移性恶性肿瘤,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及转移性纵隔恶性肿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以提高纵隔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方法对51例复发及转移性纵隔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纵隔病变采用胸骨旁入路直接穿刺和经胸骨共轴针法植入粒子,主动脉窗、主动脉弓旁病变采用左前胸骨旁入路,气管-上腔静脉间隙之间的病变采用右后经胸壁入路,隆突前病变采用经后胸壁入路或前胸壁入路,隆突下病变采用经右胸壁和脊柱入路。术后采用CT检查随访,以观察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有41例患者一次成功植入125I粒子,粒子分布满意;7例术后3d在CT引导下成功植入125I粒子;3例125I粒子植入失败。术后发生痰中带血6例,少量胸腔内出血3例,CT检查发现有少量气胸7例,经观察未做进一步处理自愈。完成125I粒子植入的48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AC)5例,出现新的病灶(PD)3例,总有效率83.33%(40/48)。随访51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中位随访期26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为93.75%(45/48)。结论在CT引导下采用不同穿刺方法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纵隔复发、转移性恶性肿瘤,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舌癌4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舌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4例舌癌全麻下实施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Gy~110Gy,每颗粒子活度0.50mCi-0.60mCi,平均植入4颗-9颗。结果 随访3月—8月,1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有效率75%(3/4)。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舌癌可行、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进一步发展与完善[1-2],在肿瘤内和可能发生转移途径种植粒子,不仅可以用于局部控制肿瘤,还可以控制肿瘤的转移.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01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永久性种植治疗直肠恶性肿瘤3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