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年来,皮肤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SC)已成为国内外在创伤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组织工程皮肤和皮肤创面的干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已充分说明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治疗的潜能.如何更好地阐明信号通路在调控干细胞促进组织修复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表皮干细胞:实现创面由解剖修复到功能修复飞跃的新策略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在基本完成加速受创皮肤解剖修复之后 ,如何重建和恢复受创皮肤的功能已成为组织修复领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皮肤组织工程学概念的引入 ,使得组织修复由解剖修复模式飞跃为功能修复模式成为可能。近来研究表明 ,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关键性源泉 ,深入开展以表皮干细胞为核心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如修复细胞的增殖、迁移、胞外基质的合成与分泌、生长因子与基质信号的传递等 ,对于促进皮肤功能和结构的生理性修复意义重大。国外在有关表皮干细胞的分离鉴定、特…  相似文献   

3.
表皮干细胞在皮肤自我更新、创面修复、再上皮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单细胞测序、基因敲除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进一步揭示了表皮干细胞维持表皮自我更新、参与创面修复的新机制, 为创面修复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的机制, 通过对表皮干细胞异质性与可塑性相关研究的分析, 进一步加深对表皮干细胞生理功能的理解;结合表皮干细胞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为从事创面修复相关工作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皮肤扩张过程中p63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观察皮肤扩张术对表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iWstar大鼠制作扩张动物模型,将72个扩张器埋于36只wistar鼠背部浅筋膜下,利用表皮干细胞特异表达p63和角蛋白19及短暂扩充细胞表达角蛋白14的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owervision M二步法检测扩张过程中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差异。结果:扩张皮肤表皮层增厚,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在棘层和颗粒层可见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的阳性表达。结论:皮肤扩张术能诱导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表皮干细胞在扩张过程中对机械应力和创伤修复的响应机制可能是其主要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覆盖于人体的外表,是医学美学美容研究的主要组织器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皮肤表皮细胞的自我更新、再生修复以及衰老退变是由来自毛囊或表皮基底层的成体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所决定的。对于表皮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将对烧创伤创面修复机制、皮肤年轻化医学美容提供强有力的实验依据及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维持表皮的自我更新,保持皮肤正常的表皮结构与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已发现的干细胞中,研究较多以及较深入的还是表皮干细胞.本文对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为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基础研究的深入与临床治疗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本文概述近年来以基因工程技术、干细胞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创伤修复领域的应用和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一、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基础研究创伤修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这个复杂网络的关键环节如果发生异常将导致不同愈合结局或我们称之为创伤修复“失控”(溃疡发生或瘢痕形成)。通过对胎儿无瘢痕愈合、胎儿与成体组织修复的差异以及人与动物不同修复结局的对比性研究,发现各种生长因子在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已经证明表皮细…  相似文献   

8.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是皮肤组织最重要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皮肤创伤愈合的各个阶段均发挥作用。了解ESCs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临床皮肤创伤的修复,我们就ESCs在创伤愈合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前临床上虽然基本解决了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的创面覆盖问题 ,但仍存在局部皮肤薄弱、抗拉及磨擦能力差等不足 ,特别是无皮肤附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来研究表明 ,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发生、修复、改建的关键性源泉[1] ,了解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 ,对于促进皮肤功能和结构的生理性修复意义重大。一、表皮干细胞的定位表皮干细胞为组织特异性干细胞 ,在胎儿期主要集中于初级表皮嵴 ,至成人时呈片状分布在表皮基底层。毛囊隆突部亦含有丰富的干细胞[1,2 ] ,基于Michael等[3] 对角膜表皮干细胞与短暂扩充细胞的研究 ,T…  相似文献   

10.
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运用黏附实验将人表皮干细胞分选出来后大量培养,将成纤维细胞和表皮干细胞转移到真皮底物上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并将之移植于裸鼠皮肤缺损模型,于术后第1、2、4周处死动物,收集标本,进行组织学、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4周具备完整的表皮层和真皮层,表皮层中具备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表皮细胞间还可以看到有桥粒、半桥粒、角质透明颗粒和粗张力微丝柬。表、真皮层间有连续的、完整的基底膜。真皮网架破坏明显,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学形态和超微结构上已接近于正常的皮肤,从而为临床修复皮肤缺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成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定位与表达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14,10(K19,K14,K10)的特征与规律,探讨两种组织表皮干细胞表达特征的差异与烧伤后瘢痕愈合的关系.方法分别取成年人健康皮肤6例和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瘢痕组织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K14和K10.结果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表达β1整合素与K19的阳性细胞数较健康皮肤明显减少,阳性强度降低.瘢痕组织表皮中表达K14的阳性细胞仅位于表皮底部2~3层,明显少于健康皮肤,而K10表达阳性细胞则较健康皮肤分布广泛.结论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明显少于健康皮肤,且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与健康皮肤不同,处于有丝分裂后分化阶段的细胞比例降低,而终末分化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提示瘢痕组织表皮的修复能力下降,细胞的分化行为紊乱,这可能是瘢痕组织表皮结构与功能改变、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皮肤干细胞增殖分化角度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加速受创皮肤再生的机制。方法:8例经EGF治疗创面于治疗后8天及14天对创面边缘部进行活检取材。用常规病理与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β1整合素、角蛋白19(K19)、角蛋白14(K14)以及角蛋白10(K10)在不同修复阶段修复表皮的表达特征。另选研究β1整合素、角蛋白19(K19)、角蛋白14(K14)以及角蛋白10(K10)在不同修复阶段修复表皮的表达特征。另选7例同期未经EGF治疗创面为对照。结果:常规病理学检查与对照创面相比,EGF治疗创面后8天可见表皮层增厚,表皮脚增粗,治疗后14天以上特征更为明显。SP免疫组织化学对β1整合素与K19染色表明,EGF治疗8天的创面表皮干细胞与短暂扩充细胞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增大,治疗后14天创面面生表皮的棘细胞层中有干细胞岛出现。对照治疗后8天与14天创面除有一定数量的β1整合素与K19阳性染色细胞外,未见干细胞岛出现,在EGF治疗和对照治疗创面,治疗后8天及14天,K16、K10表达均见于再生上皮的表层,即那些已失去增殖能力与终末分化细胞。结论:EGF促进损伤皮肤再生的主要机制之一可能与它能诱导皮肤干细胞快速定向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创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化学因子和多种类型细胞的交互作用。这一过程的失调可导致许多问题,如过度愈合(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慢性不愈合伤VI。全球范围都面临这些问题。干细胞有巨大的增强损伤后的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的潜能。干细胞生物学和皮肤组织工程学领域的迅速发展为新型的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创伤修复治疗的转变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4.
<正>表皮角朊细胞(keratinocyte,KC)是皮肤创伤后"再上皮化"过程中的主要功能细胞,其增殖和移行是创缘皮肤早期修复的重要生物学过程[1,2]。在体内外环境下探索和检测各种分子类药物、纳米颗粒材料等对KC增殖、移行和分化的功效以及创伤后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快速修复,是微创治疗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3]。KC的培养作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前提,因其在体外环境贴壁性差,细胞活力低,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纳米微囊的新型组织工程皮肤对裸鼠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及特点.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一溶剂挥发法及低温干燥法,制备KGF纳米微囊,并构建KGF-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分离培养和鉴定人表皮干细胞群和成纤维细胞;接种表皮干细胞群于KGF-ADM之上,观察其生长情况;将荷载KGF纳米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裸鼠皮肤缺损处,以无KGF纳米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为空白组,以其自体皮肤移植作对照组.于术后2,6周时分别观察修复区组织学愈合及皮片挛缩情况,并应用抗人角蛋白10及β1-整合素免疫荧光检测修复区表皮和真皮层细胞来源、分化及生长情况.结果 表皮干细胞群在KGF-ADM表面生长良好,粘贴紧密,可见到多角形的终末表皮细胞及小圆形的表皮干细胞,活性良好,有连接成片的趋势,部分形成克隆团块.以荷载KGF纳米微囊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2、6周时修复效果均优于空白组及对照组,移植的组织工程皮肤边缘可与邻近皮肤完全融合,但存在一定的挛缩.镜下可见修复区组织工程皮肤表皮细胞分层良好,与ADM紧密结合,能产生正常角质层.6周时实验组修复区组织工程皮肤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基底层仍存有少量β1-整合素阳性的表皮干细胞或短暂扩充细胞.结论 所构建的荷载KGF纳米微囊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效果,优于无KGF纳米微囊的普通组织工程皮肤及裸鼠自体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人胎儿期、少儿期、成年人期皮肤中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创面修复结局的关系.方法分别取因创伤等原因致流产的22~24周龄胎儿和4~12周岁少儿、35~53岁成年人3组全层皮肤.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细胞角蛋白19(K19).结果胎儿期皮肤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和K19染色均为强阳性.少儿期表皮基底层细胞中60%~80%的细胞表达β1整合素和K19.成年人表皮基底层中表达β1整合素和K19的细胞较少儿组进一步减少,且染色强度较弱.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胎儿期表皮基底层增殖细胞均为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而少儿期表皮基底层中部分细胞为于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成年人期干细胞与短暂扩充细胞所占的比例则进一步降低.这种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差异可能与三种不同发育阶段皮肤损伤的完全与不完全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表皮干细胞的快速高效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递高效分离组织工程化皮肤种子细胞-皮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成人手术切除之包皮,利用Ⅰ型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快速分离表皮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应用Ⅰ型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可在3小时内快速分离到表皮干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表皮细胞群体中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细胞即表皮干细胞约占18%,但是其体外短期扩增仍较困难.结论 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可在短期内高效分离到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种子细胞,这为快速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成人组织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或专能干细胞 ,终身存在于骨髓、骨骼肌、胃肠道、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脏器组织中。在一定条件下 ,这些细胞可按照发育途径通过分裂增殖产生分化细胞。其自身复制能力有限 ,但其子代细胞在形成终末分化细胞之前却具有非凡的繁殖能力。皮肤组织中也存在着特异性干细胞———表皮干细胞 (epidermalstemcells,ESC) ,具极强的增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皮肤表皮干细胞数量极少 ,仅占表皮基底层细胞的 1%~ 10 % ,其对于维持皮肤组织新陈代谢、创面修复及肿…  相似文献   

19.
创面愈合是一个既古老又新近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伤病员(尤其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已不仅仅满足于目前临床上常用消灭创面的治疗手段,而是要求修复后的创面在外观和功能等方面与正常皮肤相近,甚至含有各种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皮脂腺等).因此,在基本完成加速受创皮肤解剖修复之后,如何实现和恢复受创皮肤的功能已成为组织修复领域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皮肤组织工程学概念的引入,使得实现由继往的解剖修复到今后的功能修复飞跃的现代创面修复模式成为可能.近来研究表明,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关键性源泉.故深入开展以表皮干细胞为核心的修复细胞的增殖、迁移过程,胞外基质的合成与分泌,生长因子与基质信号的传递等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对于促进皮肤功能和结构的生理性修复意义重大,已成为当前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人表皮基底层干细胞。方法中性蛋白水解酶选择性的消化表皮与真皮之间的细胞连接,采用改良的Ⅳ型胶原铺板选择黏附法分离、培养表皮中的干细胞,观察培养第2、4、6天时a6、β1整合素、K19、K14、p63、Nestin、CD34、PCNA及K10在表皮干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改良过的Ⅳ型胶原铺板选择黏附法能够有效地促进表皮干细胞的贴壁和伸展。原代分离的表皮基底层干细胞a6、β1整合素,K19,K14,p63,Nestin,CD34及PCNA表达为强阳性而K10不表达。这些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点,可以形成克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表皮干细胞形态发生变化,a6、β1整合素、K19、K14,表达逐渐减弱,K10表达逐渐增强。此外,在原代分离的细胞中可见单个核样干细胞表达a6、β1整合素,K19,K14,p63,Nestin,CD34及PCNA,这些细胞形态相似体积较表皮基底层干细胞大,胞核为肾形,染色较深。结论中性蛋白水解酶消化合并改良过的Ⅳ型胶原铺板选择黏附法能够高效地分离表皮中的干细胞。分离的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点,可以形成集落。此外,原代分离培养的表皮干细胞中仍然可见单个核样干细胞,这些细胞形态相似,类似血液系统来源的单核细胞,胞质内均匀分布着粗大的阳性颗粒。单个核样干细胞可能与皮肤的发生、发育以及创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