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斌 《医学综述》2007,13(9):692-694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发生于胃肠道黏膜下的一种肿瘤,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是原癌基因c-kit的突变。临床特点为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但多发于胃和小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对判断生物学行为、结构特征等形态学方面有很高价值。免疫组织化学多数表达为CD34、CD117阳性。诊断需要将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综合应用。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而近年来在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袁宁  李强  吴淑金 《医学综述》2008,14(24):3719-3722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存在频发c-kit基因突变的间叶源性肿瘤。影像学检查被广泛用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结构特征等方面。GIST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综合应用。GIST对化学药物治疗不敏感,手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多数会复发。分子靶向治疗与外科治疗有机结合、联合应用是未来治疗GIST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1例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光镜检查:梭形,卵圆形的肿瘤细胞排列成束状,巢片状;肿瘤细胞间见较多的淋巴细胞,肿瘤内见凝固性坏死.肿瘤细胞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细胞浆丰富,细胞边界不清,呈合体状.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CD21、CD68、灶状表达CD36和S-100,而D2-40、CD1a、CD31、CD34、EBV、Hepa-1和AFP均阴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过程:肿瘤首先表现为肝脏肿块,经过手术及辅助治疗后,肿瘤反复复发,转移.结论 肝脏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中度恶性肿瘤,术后容易复发甚至转移,应予以完整切除,并辅以合适的化疗和(或)放疗.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eal small cell ofcarcinomas, PES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恶性肿瘤, 其胃镜、影像学、临床表现等与食管鳞癌、腺癌相似, 但其生物学行为、组织来源及治疗等不同于食管鳞癌及腺癌, 具有症状出现早、生长速度快、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就可发生转移的特点。虽然PESC在国外罕见, 但是由于食管癌在我国高发, 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究其原因发病率升高也许是绝对原因, 而免疫组织化学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诊断率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玲玲  昌红  周琦 《重庆医学》2015,(33):4699-4701
目的:探讨 Merkel 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来源、发病原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2例 Merkel 细胞癌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肿瘤主要位于皮肤真皮层,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大小形态较一致,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癌细胞排列呈巢索状或弥漫片状,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CK20和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其组织来源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结论 Merkel 细胞癌是一种皮肤原发的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掌握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其生物学行为的最新研究可能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种增殖能力较强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特性的细胞.它能通过分化成多种细胞表型、提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抑制免疫反应、增强组织的再生从而来治疗各种疾病,因此在疾病的临床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干细胞体内移植后的归巢、迁移、分布、增殖及分化等生物学行为仍无法客观的动态监测.传统的研究通过病理组织切片来进行评估,这种方法不适用于细胞在活体内的生物学行为监测.近年来,分子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干细胞移植提供无创、活体实时的评价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细胞示踪领域,从而有利于客观动态评价干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行为.对干细胞示踪及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4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14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手术0.1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波形蛋白及细胞角蛋白(AE1/AE3)均为阳性呈双相表达,第八因子相关抗原为阴性.结论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子宫为常见部位,其生物学行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C)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至今仍缺乏标准诊治策略。免疫组织化学是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目前尚无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应用于临床诊断,而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在SCNECC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优于目前临床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SCNECC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不理想,需行诊断性影像学检查以全面评估病情。SCNECC的临床治疗多参照宫颈癌的分期治疗原则并借鉴肺小细胞癌的一些治疗经验形成以综合治疗为主的治疗模式。精准治疗是SCNECC治疗的发展要求,免疫和靶向治疗是SCNECC治疗的发展方向,未来期待通过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探索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垂体癌诊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分析1例垂体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结合文献,综合阐述垂体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诊断。结果本例患者具有典型的垂体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通过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完成诊断,经术后放疗4个月仍发生全身多处转移,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垂体癌可依照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来确诊,早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针对内分泌紊乱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食管燕麦细胞癌4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大体为溃疡型及蕈伞型,组织学形态与肺燕麦细胞癌形态一致,组织化学染色Grimelium嗜银染色3例阳性;Fontant-Masson染色均为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SE4例阳性;CEA3例阳性,Keratin4例弱阳性;Sc6、S—100、NF、LCA均为阴性,支持该类肿瘤起源于食管全能性未分化细胞假说。一例电镜检查发现癌细胞内有神经分泌颗粒。该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辅以临床排除肺癌转移及特殊生物学行为。该肿瘤高度恶性,对细胞毒性药物及放射治疗敏感。不主张采取手术治疗,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性,探讨其诊断标准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光镜对GI STs进行观察,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等系列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 .结果 :GISTs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基本细胞成份,有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和混合型 3种组织类型,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种分化,并有单项或多项分化能力.本组45例GIST s中有良性8 例,潜在恶性12例,恶性25例.肿瘤组织Vimentin全部阳性,CD34有36例阳性(阳性率80.0%),部分病例呈现灶片状或个别细胞的肌动蛋白和/或S-100阳性.在形态上GISTs与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难以区别,应用CD34等多种免疫组化标记物是非常必要的. 结论:GISTs是消化道一组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多种分化和形态,在诊断时需依靠免疫组化标记方可与其它非上皮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2.
胃肠间质瘤(GISTs)是最常见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传统放化疗无效,手术完整切除是可能治愈该病的唯一方法。虽然GISTs靶向治疗效果显著,但KIT或PDGFRA基因多位点突变和/或二次突变导致靶向治疗耐药及复发率逐年升高,因此寻找新方法成为治疗GISTs研究热点。GISTs内部存在大量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和复杂免疫微环境,多种免疫细胞参与GISTs发生、发展,且在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GISTs免疫治疗基础及临床试验结果均证实GISTs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本文系统总结了GISTs免疫治疗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肿瘤,可能起源于胃肠壁的Cajal间质细胞或向Cajal细胞分化的干细胞。GIST中c-kit基因突变,导致KIT酪氨酸激酶持续活化,细胞增殖分化失控,最终形成肿瘤,与疾病的复发和预后相关。内镜检查是发现GIST的主要方法,最终确诊需要病理学诊断。肿瘤的大小和有丝分裂指数是评价良恶性或危险度的最主要指标。联合检测CD117(KIT蛋白)和CD34的表达,对GIS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KI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手术为治疗的首选方法。STI571(imatinib)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应用于手术无法切除或已发生转移的GIST患者,已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2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T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6例胃肠道间质瘤,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肿物直径1.5~14cm不等,发生于胃壁18例,小肠6例,大肠2例;肿瘤直径大于5cm者常出现囊性变、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RIST表达CD117(96.2%),Vimentin阳性(100%),CD34(65.4%),SMA(19.2%),S-100(3.8%)。26例胃肠道间质瘤中极低、低度、中度及高度危险病例数分别为2例、13例、8例及3例。侵袭行为危险程度与发生部位相关(P〈0.05)。结论GRI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性肿瘤,CD117是其特征性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必须依据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林慧  陈远钦  邱建龙 《医学综述》2012,(20):3393-3396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目前靶向治疗最为成功的实体肿瘤之一,其生物学行为非常复杂,准确判断其良恶性及恶性程度,对于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目前已有研究发现较多具有预后判断价值的分子标志物,综合分析这些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网络将有助于GISTs发生发展机制的探索,同时对GISTs的分子分类以及个体化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5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价值,讨论肿瘤的组织来源、治疗和预后.方法:对51例GISTs进行光镜观察,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kit)、CD34、波形蛋白、actin、s-100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1例GISTs,其中40例以梭形细胞为主;17例伴有上皮样细胞,4例单纯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阳性率分别为CD117 95.0%(48/51),CD34 80.0%(41/51).结论: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光镜形态与真性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极为相似,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对其做作出正确诊断,GISTs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间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 stromaltumors,GISTs)组织中MMP-13与CD117、Ki67表达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对69例GISTs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制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13蛋白表达与GISTs生物学行为呈正相关,(rs=0.23,P<0.05);MMP-13蛋白表达与CD117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7,P<0.05),与Ki67表达亦呈正相关(rs=0.29,P<0.01)。结论:MMP-13可作为诊断GISTs及判断其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Wu XH  Hou YY  Xu C  Liu YL  Shi Y  Tan YS  Zhu XZ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1,124(13):1964-1969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nsensus criteria,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 smaller than 2 cm in diameter with less than 5 mitotic figures per 50 high-power fields are considered very-low-risk GISTs, but these two indices alone cannot reliably predict a benign outcome during long-term follow-ups. Therefore, identification of additional parameters for predicting the clinical behavior of GISTs is necessary.
Methods  Eighty-eight patients with tumors that meet the very-low-risk GIST criteria wer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and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of tumors associated with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very-low-risk GISTs were evalu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Kaplan-Meier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Results  Eighty-on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to 16.3 years. Five cases of relaps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patients. Distinctive infiltrative growth patterns such as muscularis propria, muscularis mucosa, or nerve infiltration were identified by microscopy in 4 patients with the relapse, including three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multiple recurrences. The infiltrative growth features became more obvious in multiple recurrent tumors compared to the single recurrent tumor, while only one developed relapse in 76 patients without infiltration (P <0.0001).
Conclusion  Microscopic infiltrative growth patterns of the tumor may ha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very-low-risk GISTs.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35例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 (GISTs)的临床与病理方面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 1997年 2月至 2 0 0 3年 1月 3 5例手术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 ,对其临床、病理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GISTs成人多见 ,≥ 40岁占 85 .7%( 3 0 /3 5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发生于胃和小肠者占 94.3 %( 3 3 /3 5 ) ,临床以消化道出血、疼痛多见 ;光镜下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成分 ,免疫标记CD3 4 、CD1 1 7在GISTs中有较高表达 ,分别为 77.8%和 72 .7%。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 ,常规组织学与平滑肌 (肉 )瘤、神经鞘瘤有时易混淆 ,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手术切除肿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荷人卵巢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腹腔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荷人卵巢癌细胞株 SKOV3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SCID)动物模型。方法 :SCID鼠腹腔注射人 SKOV3卵巢癌细胞 1× 10 7个 /只 ,饲养在无特定病原体环境中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实验组 3只 SCID小鼠腹腔内均见肿瘤生长 ,并形成以横膈、肠系膜、肝周、腹膜为主的转移灶 ,其中 1只肺部有镜下转移灶。移植后肿瘤细胞在形态、生长、分泌 CA12 5功能方面均与原细胞株保持一致。结论 :建立的荷人 SKOV3卵巢癌 SCID鼠腹腔移植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人卵巢癌腹腔播散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