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中大体检查子宫肌层浸润的价值。方法:选取116例1998年1月~2004年2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术前经分段诊断性刮宫术证实为子宫内膜癌,且术前未予放疗、化疗或激素治疗。术中行子宫切除后,切开子宫标本,再沿病灶切下肌层,观察并记录癌灶浸润肌层小于1/2(浅肌层)还是大于1/2(深肌层),术后与病理检查比较,计算出敏感度,假阴性(漏诊)率,特异度,假阳性(误诊)率,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术中大体检查子宫肌层浸润的准确率(AC)91.4%,敏感度(SN)78.9%,假阴性(漏诊)率21.1%,特异度(SP)93.8%,假阳性(误诊)率6.2%,阳性预测值(PPV)71.4%,阴性预测值(NPV)95.8%。结论:子宫内膜癌术中大体检查子宫肌层浸润是一种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手术医师决定是否进一步扩大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前盆腔的核磁共振(MRI)图像特点,判断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78例子宫内膜癌,MRI均检出。MRI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不符合12例。  相似文献   

3.
超声检查估计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和宫颈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子宫浸润程度的精确性。方法 对经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活检等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89例患者,术前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描述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及宫颈管程度,在超声检查后4天内进行手术,将超声检查所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检查描述的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程度与病理学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阴道超声检查能较正确地显示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程度和子宫颈的累及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EEC)合并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2例完整病历的低级别EE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有LVSI组和非LVSI组,分析低级别EEC患者中LVSI组与非LVSI组的临床病理因素差异,并分析低级别EEC患者中发生LVSI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中,10例(9.80%)患者出现LVSI。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LVSI组的EEC患者相比,LVSI组患者CA125≥35 U/L的比例更高(50.00%vs.15.22%),CA199≥35 U/L的比例较高(50.00%vs.17.39%),子宫内膜厚度≥1.334 cm的比例较高(80.00%vs.36.96%),浸润深肌层(浸润肌层≥1/2)阳性率较高(70.00%vs.18.49%),体重指数较低[(25.15±3.18) kg/m2vs.(28.75±5.20) kg/m2],糖尿病持续时间更长[(1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 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判定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价宫腔镜对肌层浸润程度的判断价值.同时结合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浸润深度.结果 宫腔镜下病灶范围与手术病理肌层浸润深度有明显的相关性,KaPpa系数为0.486(P=0.000).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判定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5%、92.9%、86.3%、62.5%和90.7%;对深肌层的判定为70.4%、83.3%、76.5%、82.6%和71.4%;对宫颈浸润的判定均为100%.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使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1.2%和85.4%.结论 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以进一步提高经阴道超声检查判断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8岁.因白带增多,色黄、臭、偶带少量血丝,伴下腹坠痛、乏力3个月,在当地医院做宫颈及宫腔组织诊刮.病理提示:宫腔内及官颈恶性黑色素瘤.绝经10年.妇科检查:外阴皮肤色泽正常,阴道黏膜光滑,有中等量脓性白带;宫颈萎缩,充血明显,中度糜烂;宫体4月孕大小,质韧,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压痛;双侧附件未扪及肿块.彩超示子宫明显增大,见分布紊乱的稍强回声,10cm×7cm×10 cm大小,无包膜.以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行次全子宫切除 双侧附件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108例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阐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2 0 0 2年门诊和住院手术的子宫内膜癌 10 8例 ,观察患者的发病年龄 ,症状特点 ,尤对 90例手术病例的病理特点、肿瘤的浸润转移情况作详细观察。结果 :发病年龄比以往文献报道略宽 ,阴道不规则出血占 97.2 % ,≤ 45岁确诊前平均流血时间 3 8.1个月 ,>45岁者为 7.8个月。就子宫颈受累情况而言 ,诊刮结果与全子宫切除标本符合率为 61.90 % ,假阳性率 3 9.71% ,假阴性率 3 1.3 %。浆乳癌和透明细胞癌子宫旁浸润率为 10 0 % ,卵巢、肠道、大网膜、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率均为 66.7% ,明显高于内膜样腺癌 ,P <0 .0 5。腺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普通内膜样腺癌 ,P <0 .0 5 ,病理分级越高 ,深肌层浸润率和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G3明显高于G1和G2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重视阴道不规则出血 ,及时诊断性刮宫是子宫内膜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前提。颈管诊刮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均较高 ,是今后医疗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子宫内膜癌旁浸润和卵巢转移率较高 ,术中须注意子宫旁组织和卵巢的处理。浆乳癌和透明细胞癌生物学行为最为恶劣 ,易子宫外浸润和盆外转移 ,手术范围宜广、宜彻底。  相似文献   

8.
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依据。方法:运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报道1例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平滑肌瘤间质中见到大量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浸润,不侵犯周围子宫肌壁。大部分浸润淋巴细胞呈CD43、CD45RO、CD3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标志物TIA-1、CD8阳性。电镜见浸润的淋巴细胞破坏邻近的平滑肌瘤细胞。结论: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要注意与淋巴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超声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术前应用经阴道超声(TVS)对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检查,测量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显示:21例可见内膜回声,其平均厚度为14.5±5.4mm(4.8~25mm)。TVS准确判断出85.2%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22例患者(81.5%)的超声分期正确。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或周围有血流,深肌层浸润者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低于无肌层浸润者。认为TVS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汗腺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45岁。右鼻背渐增性包块 1年余。查体 :右鼻背部包块 ,2cm× 2cm× 1cm大小 ,质硬 ,边界不清。病理检查 巨检 :软组织 1块 ,2 5cm× 2cm× 1cm ,似有包膜 ,切面实性 ,灰白 ,质中。镜检 :肿瘤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 ,浸润周边骨骼肌 ,瘤组织呈实性小巢状、索状 ,部分管腔形成 ,腺腔小、直、无分支 ,似可见双层细胞结构。瘤细胞圆形、卵圆形 ,中等大 ,胞质较少 ,嗜双色。细胞核卵圆形 ,核膜稍厚 ,染色质较细腻 ,部分细胞核仁突出。间质大量成熟淋巴细胞浸润 (图 1,2 )。病理诊断 :(右侧鼻背部 )汗腺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评价3.0T MRI常规序列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50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3.0T MRI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师分别采用T2加权成像(T2WI)、DWI、动态对比增强(DCE)、T2WI与DWI(T2WI-DWI)融合图像(b=1 000 s/mm2)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医师对T2WI-DWI融合图像的阅片一致性好(K=0.904),且在肌层浸润深度方面与病理检查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r=0.923,P<0.001).T2WI-DWI融合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肌层的判断明显优于T2WI、DCE、DWI图像(P均<0.05).T2WI-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判断均优于T2WI和DWI图像(P均<0.05).T2WI-DWI、DCE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97%、96%和100%、95%、95%,而两者判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0.92×10-3mm2/s,其与肿瘤侵犯肌层的深度间无明显相关性(r=-0.18,P=0.32).结论: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对于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能提供准确信息.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均可作为优选序列来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深肌层的浸润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在MRI影像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诊断子宫内膜癌Ⅰa期17例,Ⅰb期18例,Ⅱ期11例,Ⅲ期5例,Ⅳ期1例,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诊断Ⅱ,Ⅲ,Ⅳ期的特异度、敏感度均为100%,诊断Ⅰ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35%,77.78%;52例患者MRI显示子宫内膜不同程度增厚35例,结合带不完整24例,宫外转移4例;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MRI诊断符合率为82.69%(43/52)。结论 MRI可较好显示子宫内膜癌浸润情况,可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诊断、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3.
笔者就本院10年来资料完整的8例手术病例进行分析。8例中年龄最大60岁,最小41岁,平均52.4岁;5例已绝经者均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术前妇科检查、B超、病理结果见表1。本组资料显示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上除临床医师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警惕性外,主要还是依...  相似文献   

14.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epithelioidcelltumor,PEComa)是由一种紧邻血管壁的独特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这些细胞通常表达黑色素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标志物。原发于妇科系统的PEComa十分罕见,目前中文文献仅见20余例报道,英文文献亦不足50例。本文报道3例妇科来源的PEComa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表现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表现与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方法46例子宫内膜癌术前均经阴道超声观测子宫三径之和、宫内膜厚度、彩色血流分布特点及血流阻力指数。根据病理检查肌层浸润深度分为Ⅰa期9例,Ib期22例,IC期15例。结果子宫三径之和为12.9~27.4cm,宫内膜厚度为4.7~65.0mm,在Ⅰa期、Ⅰb期、Ⅰc期的子宫三径之和、宫内膜厚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探及血流信号,血流显示率80.4%;Ⅰa、Ⅰb期、Ⅰc期血流显示率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越深,阻力指数越低,各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表现与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深度相关,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术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发生、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9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其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为37~60岁,平均年龄51.6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Ⅰ型EC 16例,占84.21%,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15例(Ⅰ级9例、Ⅱ级4例、Ⅲ级2例),黏液腺癌1例;ER(+)、PR(+)、VGFR高表达、Ki-67平均>20%肿瘤细胞(+)、p53(-)。Ⅱ型EC 3例,占15.79%,其中浆液性腺癌2例,病理组织学特点为具有复杂分支的乳头状结构,伴有较宽的纤维血管轴心,乳头由明显复层细胞被覆,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p53(+)、PR(-)、ER(-)、WT-1(-);子宫内膜癌肉瘤1例,癌成分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肉瘤成分为同源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癌成分PCK(+)、肉瘤成分CD10(+)、Vimentin癌和肉瘤成分(+),a-SMA(-)、Desmin(-)、a-ihibin(-)。结论Ⅰ型和Ⅱ型EC具有不同的组织学起源和免疫表型,免疫组织化学鉴别其组织学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梅 《中国临床医生》2010,38(12):33-34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再出现阴道流血是主要表现;肥胖、不孕、不规范激素替代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是发病的高危因素;确诊依靠阴道超声和诊刮;随肿瘤细胞分化级别的升高,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递减,细胞分化不良易于发生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结论 细胞分化不良术后应予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辅助治疗,以防术后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4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分为2组,A组:年龄小于49岁的11例,B组:年龄大于50岁的30例.结果 A组深肌层浸润率为9%,B组为33.33%.A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好于B组,淋巴结转移率及手术范围小于B组.结论 病人年龄、肿瘤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体内最强的一种血管生成因子[1],而在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中血管的新生起着重要的作用。[2]为了研究VEGF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情况,我们采用ELISA法对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22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的水平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1年6月至2005年3月在本院妇科住院的患者共67例。平均年龄45.1岁(15~61岁)。按国际妇科联盟(FIGO)1988年的标准进行手术病理分期及病理分级。其中I期35例,Ⅱ期10例(I、Ⅱ期为早期,病变局限于子宫),Ⅲ期18例,Ⅳ期4例(Ⅲ、Ⅳ期为晚期,病变超出子宫范围);G140例,G219例,G38例。所有病例均不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术前未接受化疗、药疗或免疫疗法。正常对照组22例,为我院女性健康查体者,排除合并肿瘤,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平均年龄41.7岁(17~65岁),均不在经期、怀孕期。1.2标本的采集空腹抽取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80℃保存备检。1.3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ESA法,在450nm处测得OD值,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现标本中VECTF浓度(pg/ml)。1.4试剂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48例。全部病例术前均应用3-DTVS多平面和血管成像技术以及体积测量功能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深度进行评估(3-DTVS组);45例经核磁共振(MRI)检查为对照组(MRI组),以手术后病理结果判断符合率,对比两组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情况。结果经3-DTVS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90.1%,判断肌层浸润的符合率为78.3%。应用3-DTVS与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准确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DTVS对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深度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