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在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中的含量,评价糖皮质激素对SCF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4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治疗前后的血清SCF水平,同时测定25例正常对照血清SCF水平。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血清中SCF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中SCF的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缓解后患者血清中SCF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SCF的表达,SCF在哮喘发病及病情判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气道炎性细胞因子以及炎性介质的特性,明确二者的不同气道炎症特性的潜在机理.方法 EB组16例患者,CVA组16例患者、哮喘组15例患者以及对照组15名正常体检者,检测这4组人员诱导痰中的嗜酸粒细胞即EOS比例;流式检测IL-5和γ-IFN刺激的EOS表面CD69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PGE2、LTC4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EB组、CVA组、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EOS表面CD69蛋白的表达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组与对照组、CVA组、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PGE2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VA组患者、EB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的诱导痰中LTC4浓度显著增高(P<0.05),EB组患者的LTC4的蛋白表达量和CVA组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组患者的诱导痰中PGE2的表达水平增高,CVA组患者的LTC4/PGE2比值与EB组患者相比也是明显升高,推测这2个因素是EB缺乏气道反应性的潜在炎症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细胞因子(SCF)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哮喘患者发作期及治疗缓解后血清SCF水平,同时测定20例正常对照血清SCF水平。结果发作期患者血清中SCF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156.8±82.6)pmol/L比(61.5±15.4)pmol/L,P〈0.001];治疗缓解后患者血清中SCF的含量[(66.2±15.8)pmol/L]显著低于发作期患者(P〈0.001)。治疗缓解后患者血清中SCF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0)。结论发作期患者血清中SCF的含量高于治疗缓解后患者及正常组,SCF在哮喘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0名健康对照。通过对观察组用药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所采集的血清以及诱导痰液上清中的嗜酸性粒细胞中趋化因子进行检测,并与哮喘患者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以及诱导痰液中eotax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后,eotaxin显著性下降,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哮喘发作组血清eotaxin浓度与FEV1%相关系数为r=-0.51127,两者呈现负相关。痰液eotaxin浓度与FEV1%相关系数为r=-0.4276,两者呈现负相关。结论: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哮喘患者eotaxin指标明显下降,eotaxin与FEV1%呈负相关,说明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与eotaxin下降有关,从而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新发哮喘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TGF-β1、IL-17、IL-23及其他气道炎症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比较吸入激素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以明确哮喘患者TGF-β1、IL-17、IL-23表达的意义及气道炎症的变化。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12月新发哮喘患者25例,同期选取2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TGF-β1、IL-17、IL-23的表达水平及ACT评分、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给予哮喘患者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 200 μg bid)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血清TGF-β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L-17、IL-23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血清TGF-β1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血清IL-17、IL-2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痰上清中TGF-β1、IL-17、IL-23的表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CT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后FEV1%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FENO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1) TGF-β1在新发哮喘中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CS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表明TGF-β1是重要的气道炎症指标。(2) FENO是无创监测气道炎症的重要指标,ICS治疗后FEN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卵蛋白致敏诱导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采用逆转录半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支气管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阴性对照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0.05);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0.05)。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且其表达的水平受地塞米松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及诱导痰C反应蛋白(CRP)是否可以作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判断的敏感指标。方法:检测本科收治的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同期血清和诱导痰中CRP的浓度,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RP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的血清CRP、诱导痰CRP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且治疗后的血清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CRP和诱导痰CRP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907、0.743,P0.01)。结论:血清及诱导痰CRP可作为一种动态监测气道炎症以及评估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实用及无创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活性变化。方法选取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0例,按哮喘防治指南常规分级治疗6周,比较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γ-GCS、GSH、丙二醛(MDA)及血清中GSH、MDA和活性氧(ROS)的变化,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测和哮喘症状评分。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哮喘患者治疗前血清及诱导痰中GSH低于对照组(P〈0.01)、MDA高于对照组(P〈0.01),诱导痰中γ-GCS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周后,哮喘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GSH均较治疗前增高(P均〈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及诱导痰中MDA、诱导痰中γ-GCS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患者血清中GSH水平与哮喘症状评分、MDA、ROS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01、-0.901和-0.878,P值分别〈0.05、〈0.01和〈0.01),与FEV1%pred呈正相关(r=0.854,P〈0.01)。哮喘患者诱导痰中γ-GCS活性与哮喘症状记分、MDA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4和0.926,P值分别〈0.05和〈0.01)。结论γ-GCS、GSH参与哮喘患者的氧化/抗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茶碱治疗前后哮喘患者诱导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变化,探讨MMPs/TIMPs比例失衡与哮喘的关系以及茶碱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茶碱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早餐及睡前各服缓释茶碱100 mg,吸入沙丁胺醇200 μg,每日3次;对照组吸入沙丁胺醇200 μ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以诱导痰法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液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痰中MMP-9、TIMP-1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中MMP-9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茶碱治疗组治疗前TIMP-1为(654.10±21.50) ng/mL,治疗2月后为(986.50±27.40) ng/mL,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茶碱治疗组的MMP-9/TIMP-1的比例在治疗2月后即明显下降,为0.67±0.08,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茶碱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3.3%,对照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s/TIMPs失调在哮喘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茶碱对哮喘患者痰中MMP-9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加TIMP-1水平,此可能为茶碱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CP水平及其与气管炎症的关系。方法:测定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舒利迭治疗前后诱导痰ECP水平。结果:哮喘老人在急性期痰液中ECP水平显著增高(P<0.05);急性期痰液ECP含量与PEF(%)呈一种负相关趋势;治疗前后痰液中ECP水平的变化幅度较之血清ECP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痰液ECP水平升高,痰液中ECP的测试为哮喘病的体外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及其与炎症细胞和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分别选择16例慢性持续期重度哮喘患者(哮喘组)、14例稳定期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和12例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对其进行肺功能的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IL-17、IL-6和IL-8的水平 .结果: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与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和IL-8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和0.71,P<0.05),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呈负相关(r=-0.65,P<0.05).哮喘组和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IL-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和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0.64,P<0.05),与FEV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3、-0.58,P<0.05).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6水平与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持续期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增高的IL-17水平与其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且可能是通过IL-8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陈新  郑妮  郑晶晶  许睿 《当代医学》2011,17(33):1-3
目的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吸入和静脉序贯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清及诱导痰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前后外周血清及诱导痰液中IL-4、IL-5和ECP水平。结果吸入激素(ICS)组和全身激素(SCS)组两组哮喘患者外周血清及诱导痰液中IL-4、IL-5和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ICS组与SCS组相比,三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静脉序贯口服糖皮质激素均可明显降低哮喘患者外周血清和诱导痰液中的IL-4、IL-5和ECP水平,大剂量吸入激素对IL-4、IL-5和ECP下调作用与全身激素给药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40例,以及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的健康志愿者40例,哮喘患者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为8周,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与对照组血清进行对比,比较时采用的是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然后筛选出并鉴定有差异的蛋白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血清蛋白质进行验证与检测,分析蛋白质在两组血清中的浓度变化,将这种浓度变化与EOS、NEUT以及FEV进行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后进行的鉴定中,一共鉴定出具有1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这些差异中的热休克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以及嗜酸粒细胞渠化蛋白在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蛋白丰度具有较大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HSP70与Eotax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VDB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之前。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变化具有较大的影响,能够为哮喘患者病症的治疗提供临床科学依据,是一种值得使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序惯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23例CVA患者口服强的松30mg,1次/d,7d;同时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200μg,早晚各1次,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变化及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并记录咳嗽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诱导痰中相关炎症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诱导痰中Eotax-in、ECP的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并且咳嗽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显著差异。结论糖皮质激素序惯治疗CVA可使患者气道相关炎症细胞数减少及Eotaxin、ECP浓度降低,从而达到减轻咳嗽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噻托溴铵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干预,明确其对哮喘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噻托溴铵吸入,分别于治疗前、8周时检测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均明显下降(P 〈0.01),观察组血清及诱导痰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噻托溴铵可降低哮喘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IL-13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干预的表达变化,探讨VEGF、MMP-9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呼吸道重塑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清VEGF、MMP-9水平变化及肺功能指标FEV1、PEF的变化;并选正常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VEGF、MMP-9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功能指标FEV1、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均降低;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儿血清VEGF、MMP-9水平均逐渐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而患儿肺功能指标FEV1、PEF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V1、PEF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其VEGF、MMP-9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524;r=-0.493,P<0.05);VEGF水平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17,P<0.05)。结论 VEGF、MMP-9水平变化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有重要的关系;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呼吸情况,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降低VEGF、MMP-9的水平而抑制气道重塑以及气道炎症,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炎性因子、趋化因子、T细胞亚群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过敏性哮喘患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接受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64例)接受临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诱导痰中炎性因子、趋化因子、T细胞亚群含量差异.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的诱导痰白介素-4(IL-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诱导痰白介素-16(IL-16)、RANTES、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诱导痰CD3+、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降低过敏性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炎性因子、趋化因子水平,优化T细胞亚群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广东省连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除支气管哮喘外与实验组儿童一般资料无差异的12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儿童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目及实验组儿童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结果对照组比实验组白细胞及血清C蛋白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实验组儿童白细胞和血清C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不仅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标志性物质,还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及EOS计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轻中度发作期哮喘患者20例为入选对象,给予糖皮质激素(辅舒酮,丙酸氟替卡松250μg,葛兰素史克公司)吸入,治疗前为A组,治疗后为B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肺功能,观察指标FVC、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V50和V25.并行诱导痰,痰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0,沉渣用HE染色计数嗜酸性细胞(EOS)数.结果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B组IL-10的水平较A组有明显的增加,P<0.005;EOS计数较A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B组肺功能指标中FVC、FEV1、FEV1%较A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FEV1/FVC、V50治疗前后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V25差异却无显著性,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能是通过增加IL-10的水平和减少EOS计数来减轻气道炎症,从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71例脑出血患者分为香丹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血清中IL-6、hs-CRP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35例)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香丹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IL-6、hs-CRP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香丹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间IL-6、hs-CR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用香丹注射液治疗后14天,常规治疗组与香丹治疗组IL-6、hs-CRP含量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香丹治疗组下降更明显,香丹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香丹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明显改善(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清中IL-6、hs-CRP含量明显升高,香丹可有效降低其含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