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胃切除术后病人机体的病理生理往往会发生明显改变,影响长期预后。全胃切除术岳病人的胃肠激素、B族维生素、骨骼代谢及味觉、嗅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及代谢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机体内的营养及代谢会发生明显改变,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QOL).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摄食调节、肠动力、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都发生了改变.常引起各种术后并发症,如早期倾倒综合征(EDS)、反流性食管炎、营养的消化吸收不良等.  相似文献   

3.
4.
保留胰脾的全胃切除术能有效保留患者的胰脾功能而不影响手术根治性 ,使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保留胰脾的研究结果 ,以帮助临床医生熟悉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高位脊髓损伤后早期心血管病理生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常发生心血管功能紊乱,特别是高位SCI(T6以上),发生率更高、出现更早、程度更重,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1]。同时,血液动力学失稳还会使脊髓血流量和脊髓动脉灌注压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6.
全胃切除术后胃肠道连续性的重建可以运用各式各样的手术完成 ,全胃切除后是否应该使用代胃进行重建、哪一类代胃最为理想迄今为止仍无定论的观点。本文对支持使用代胃和不支持使用代胃进行消化道重建的文献作一综述 ,并总结了如何选择代胃的类型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发现 Fas与其配体 Fas L相结合可以诱导细胞凋亡 ,并与体内多种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主要讨论 Fas/ Fas L介导细胞凋亡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对胃癌全胃切除术不同吻合术式间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收治的60例胃恶性肿瘤病人,应用三种不同术式施行了全胃切除术,对其手术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及营养指标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Moynihan式及Roux-Y式吻合术,术后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结论:Moynihan式及Roux-y式吻合术是胃癌病人施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理的术是选择。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形成的病理生理及预防: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防治在外科中仍是一难题,本文着重对细胞因子和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与粘连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粘连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全身使用成纤维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调节剂,纤维蛋白溶解以及应用屏障物质的效果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27例病例治愈出院,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所以说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病人多有营养不良,术后早期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又加剧了营养不良,因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本文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收治46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全胃切除和迷走神经干切断的模型,初步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所引起的进食减少、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的原因。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全胃切除组)和C组(迷走神经干切断组),观察B、C组手术后体质量比、进食量、血浆胆囊收缩素、胃动素含量、近段小肠上皮单糖转运体GLUT5和SGLT1的mRNA表达情况等指标,并和A组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后体质量比、进食量明显下降。家兔术后血浆胃动素含量变化不大,胆囊收缩素含量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14天升高(P〈0.05)。B组家兔十二指肠和空肠GLUT5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和〈0.01)。在十二指肠和空肠B组家兔SGLT1 mRNA表达均无变化(P〉0.05)。C组家兔术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与胃动素相关的消化间期小肠蠕动和食物排空速度可能未出现改变,而胆囊收缩素含量上升可能与中枢性摄食抑制?食欲下降有关;胃切除后家兔小肠近段GLUT5 mRNA表达明显下降,SGLT1 mRNA表达无变化。迷走神经干的切断在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日本Kitano等[1]实施了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以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切除范围从远端胃扩展到全胃,淋巴结清扫范围从D1、D1+发展到标准D2根治,手术指征从早期胃癌发展到局部进展期胃癌[2]。腹腔镜胃癌手术在技术上已日趋成熟。在全胃切除术方面,腹腔镜对食管下段暴露较完全、视野较清晰、游离较便捷。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是手术中的关键和难点,各种  相似文献   

14.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1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118例全胃切除术采用了3种不同的术式,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1年饮食状况、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结果: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和P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术后能有效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而前者操作较简单.结论: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对 1995~ 1999年经病理证实行全胃切除术胃癌 2 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 (FJI) 78例 (33 .2 % ) ,“P”型Roux -en -Y空肠代胃术 (PR) 15 7例 (6 6 .8% )。随访 2年 ,比较其术后的并发症、Visick指数、体重变化。结果  89%的FJI术后病人的Visick指数为Ⅰ -Ⅱ ;PR的Roux -en -Y滞留综合征 (RSS)发生率为 42 .7%。倾倒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分别为 16 .7%、2 6 .5 %。结论 FJI保持了重建消化道神经 -肌肉功能的连续性 ,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 ,对于减少全胃术的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6.
全胃切除术后五种消化道重建术的比较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Hao X  Yin J  Liu J  Li W  Li Q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8):475-477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 对75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分别行Braun、禅式空肠代胃改良I式(mBraunI)、Ⅱ式(mBraunⅡ)、Ⅲ式(mBraunⅢ)及顺行性 肠代胃术(AJI)5种消化道重建术。术后观察患者进食量、体重、血浆营养参数、全血细胞计工胃的储存及排空功能、预后营养指数(PNI)、Vsick指数等指标。结果 与Braun术式相比,行mBraun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始终是胃肠外科医生关注和难以割舍的话题,有关的纷争也一直未曾停息。迄今,文献报告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多达70余种,不同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即便如此目前仍未获得一种真正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争论的核心是如何在保证手术根治效果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其焦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1)维持十二指肠生理通道是否必要;(2)是否需要构建食物贮袋;(3)哪种贮袋最为理想。要使这些争议获得较为明确的结论,我们应该正确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以严谨的态度,增大研究的样本量,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胃肠吻合术是胃肠外科患者最常用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外科手术器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胃肠吻合已经从过去的单纯手工吻合发展为现在的手工吻合、胃肠腔内支架吻合和器械吻合的结合,广泛应用于外科治疗各种消化道疾病之中[1],如消化道肿瘤、消化道溃疡、肠梗阻、肝胆管结石、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疾病,切除肿物、病灶所在区段或无功能区后再行胃肠道的吻合成形术。消化道吻合术术式有很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手术部位所处的正常解剖、功能区域进行选择。临床常见的术式有BillrothⅠ、BillrothⅡ式手术,Roux-Y吻合手术,肠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外科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69例,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0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是接受同一组医师手术。结果69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辅助,无手术死亡。平均切口长度4.3cm,较开腹15.1Cm短;平均手术时间(305.0±60.2)min,较开腹组(263.6±30.6)min长;平均术中出血(142.3±82.-3)ml,较开腹组(35213±153.2)ml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4.2±1.5)d,较开腹组(9.4±3.5)d短,术后平均住院(10.22±2.5)d,较开腹组(13.1±4.6)d短,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24.3±12.2)枚,开腹组(25.1±10.9)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2%,开腹组12.9%,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中部癌安全可行,并能达到肿瘤根治的要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全胃切除术后不同代胃术式的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459例行全胃切除术并随访1年以上的胃癌(除外Ⅳ期)病人,以6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分别为襻式吻合、改良BraunⅠ式、改良BraunⅡ式、Roux鄄en鄄Y式、“P”型空肠间置和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式。对各组病人以术后并发症、体重、营养状况、预后营养指数(PNI)、血红蛋白水平、代胃半排空时间及Visick指数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各组比较以功能性空肠间置组在防反流方面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上明显优于其他组(P<0.01)。“P”型空肠间置与功能性空肠间置食糜流经十二指肠,其体重维持、各项营养参数(PNI)均高于不间置组(P<0.05)。结论:消化道重建保持食物流经十二指肠,又保护好代胃空肠神经,生理功能完整,是选择代胃方式的基本原则;功能性空肠间置是值得推荐的代胃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