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盆底肌肉功能训练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409-411
目的:评价盆底肌肉功能训练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方法:初次分娩产妇60例随机分成两组,训练组30例于产后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训练,对照组30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两组患者于新产后(产后3日内)、产后3个月及12个月采用问卷调查、尿垫试验及盆底肌力评分,评价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恢复效果。结果:训练组产后3个月及12个月排尿状况评分和尿垫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新产后并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评分显著高于新产后并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早期行盆底肌肉功能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漏尿症状,提高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后第1周与第7周开始Kegel训练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在提高盆底肌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汉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68例足月阴道分娩的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34例.研究组于产后第1周开始Kegel训练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对照组则于产后第7周开始进行锻炼,均锻炼1个月.对比两组产后3个月、6个月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后3个月、6个月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t=3.53~4.65,均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6个月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法0度比例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13、4.19,均P<0.05),而Ⅰ度比例、Ⅱ度比例低于对照组(Ⅰ度:χ2值分别为3.89、3.97,均P<0.05;Ⅱ度:χ2值分别为3.75、3.69,均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6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96、6.25,均P<0.05).结论 产后第1周开始Kegel训练进行早期盆底肌肉锻炼有助于改善盆底肌力,从而能够明显减轻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盆底肌功能训练、生物反馈加电刺激及阴道圆锥训练治疗女性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80名正常分娩妇女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和1个对照组,3个治疗组分别接受盆底肌功能训练、生物反馈加电刺激、阴道圆锥训练,对照组只接受一般的产后康复教育。治疗6个月后对4组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盆腔器官脱垂量化系统(POP-Q)、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和主观反应评估。结果:从客观数据来看,3个治疗组的盆底肌功能、POP-Q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观评估结果可见,盆底肌功能训练组、生物反馈加电刺激组、阴道圆锥训练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58%、55%、54%及21%的产妇对治疗满意。结论:盆底肌功能训练法、生物反馈加电刺激及阴道圆锥训练法对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一样,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盆底肌功能训练法对改善盆底肌力的疗效好于另两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妍  黄丽  白淑秋  薛月清 《现代保健》2012,(12):144-145
目的:探讨Kegel盆底肌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16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实验组于产后第2天开始进行产后健康教育和Kegel盆底肌训练,对照组仅给予产后健康教育,两组均于产后3、6个月进行检查,通过两组排尿状况评分、盆底肌力测定及尿垫试验评价其排尿情况。结果:产后3、6个月两组排尿状况评分、盆底肌力评分、尿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Kegel盆底肌训练能有效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对于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产检及分娩的正常孕妇4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8例,对照组予常规保健,观察组则予盆底肌肉锻炼,疗程12周,比较两组孕妇在妊娠32~36周期间出现的尿、粪失禁情况以及产后6周盆底肌力。结果在妊娠32~36周期间,观察组孕妇尿失禁发生率为1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粪失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观察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降低孕晚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改善盆底肌肌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248例分娩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电刺激治疗,一组加用盆底肌康复训练,包括自主性收缩训练和阴道哑铃训练.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电刺激组PC肌肌力分别为(4.2±0.7)、(3.3±0.5),尿失禁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 %、71.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改善产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就诊的孕妇,分为妊娠28周开始锻炼组157人(产前锻炼组),产后开始锻炼组192人(产后锻炼组)。选择同期未参加孕妇学校课程学习并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131人。产后42 d、6个月对比三组盆底肌肉肌力、阴道前/后壁膨出、尿失禁、阴道脱垂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锻炼组盆底肌肉张力在产后42 d、6个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锻炼组盆底肌肉张力在产后42 d、6个月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锻炼组压力性尿失禁在产后42 d、6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锻炼组压力性尿失禁在产后42 d、6个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产前锻炼组效果优于产后锻炼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锻炼对盆底功能障碍有防治作用,有利于产后康复,产前妊娠28周开始锻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盆底肌功能训练在预防和治疗女性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156例住院自然初次分娩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2例由专人指导于产后进行8周盆底肌功能训练,对照组74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分别于产后16周及12月随访,通过问卷调查、盆底肌张力测定和尿垫试验,评价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16周与12月排尿状况评分、尿垫试验阳性率、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12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女性产后尿失禁,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围产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围产门诊定期孕检并住院分娩女性9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0例和观察组55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及产后3、6个月进行ICI-Q-SF评分测定,盆底肌力,调查尿失禁发生及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产后3、6个月观察组ICI-Q-SF评分及盆底肌力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效果好,疗效优于单纯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5,(7):829-830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Kegel训练对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0月收治的SUI初产妇98例,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两组均在产后康复护理门诊给予产后健康训练指导,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与Kegel训练治疗12周,两组分别于产后6个月及12个月通过评分问卷、尿垫试验、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和治愈率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12个月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护理门诊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SUI)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杨云  刘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04-3106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女性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9例初产妇为观察对象,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74例,产后早期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85例,产后进行产科常规健康指导,两组患者产后6周及12周进行随访,评价盆底肌张力评分及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6周时两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周时观察组较6周时比较,尿失禁发生率降低,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增加(P<0.01);12周时对照组较6周时比较,两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12周时观察组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PUI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鼓励孕妇在产后早期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尿失禁的比率,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危险因素及盆底功能锻炼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产后SUI产妇(失禁组)和同期分娩未发生SUI的80例健康产妇(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其年龄、孕龄、孕次、流产次数、体重指数(BMI)、经产情况、胎数、分娩方式、孕前或孕期合并尿失禁情况、吸烟情况、产后增加腹压、新生儿体重、产后盆底功能锻炼情况、孕期运动量、孕期泌尿系感染情况、新生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间等因素差异,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产妇产后SUI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照实际治疗情况将88例失禁组产妇分为盆底功能锻炼组(38例)和未接受盆底功能锻炼组(50例),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即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流率(Qmax)、尿流时间(VT)等。结果:两组产妇年龄、孕龄、孕次、BMI、吸烟情况、孕期泌尿系感染情况、新生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阴道分娩、孕前或孕期合并尿失禁、产后未予以盆底功能锻炼及新生儿体重≥4000g是影响产妇产后SU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失禁组中锻炼组产妇Qmax、MU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高于同期非锻炼组产妇(P<0.05);VT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同期非锻炼组产妇(P均<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后未行盆底功能锻炼、巨大儿及孕前或孕期合并尿失禁均同产后SUI的发生关系密切,建议产妇产后尽早接受盆底功能锻炼,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0例足月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盆底肌张力评分及尿失禁程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盆底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痔疮及腰骶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后倾后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膀胱膨出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利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能有效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恢复效果。方法取80例初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产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基础健康知识宣教,实验组40例产妇则接受积极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并在产后接受专业系统的康复训练。产后随访三月,对比两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经术后随访发现,实验组产妇肌力测定级别不低于3级者比对照组更多,且在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等方面更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孕妇产后接受系统性、专业化盆底肌康复治疗以及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盆底肌力的提高,产妇既往存在的尿失禁状况也可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有利于预防产妇盆底功能发生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结合盆底生物反馈评估,对产后3天、6周初产妇按标准进行调查和评估。将138例自愿接受盆底康复训练者,配对分为kegel、盆底生物反馈和对照组进行训练,每疗程8周,训练前后均进行评估,并评价训练疗效。结果:各组产后6周SUI发生率较孕期明显降低(P<0.05);Kegel训练组、盆底生物反馈组训练后产后SUI发生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1);各训练组训练后SUI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训练组训练后盆底肌电收缩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生物反馈组与其它2组比较亦明显增强(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Kegel训练对产后SUI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电值及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分娩方式分为A组(自然分娩组,50例)和B组(剖宫产组,5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周、3个月及6个月的盆底肌电值、Ⅰ类及Ⅱ类肌力情况。结果 B组产妇产后6周、3个月及6个月的盆底肌电值、Ⅰ类及Ⅱ类肌力评估结果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电值及肌力影响差异较大,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早期盆底肌电值及肌力应给予充分重视与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减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发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至12月汉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45例,A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B组在A组基础上行肌电刺激治疗,并对比两组治疗后其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 B组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及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3.95、2.86、2.86,均P<0.05);B组治疗后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法(POP-Q)0度比例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P<0.05),而Ⅰ度、Ⅱ度比例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5、5.89,均P<0.05),B组尿失禁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P<0.05);治疗3个月、9个月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法(PFDI-20)评分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96,均P<0.05).结论 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进而有助于提高其生活水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Kegel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60例足月、初产、头位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以产后42天评价两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张力强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中药口服联合Kegel训练可以有效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