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预防腹腔内恶性肿瘤种植性转移,提高胃癌根治术后生存率.方法术中行腹腔内5-氟脲嘧啶及丝裂霉素灌洗,术后早期大剂量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腹腔联合化疗,持续静脉化疗.结果全组实行一疗程腹腔化疗后,无严重毒副作用,无肝、肾及血液功能损害,无严重的腹腔并发症.随访4~18个月,无1例腹腔及切口种植性转移.结论大剂量腹腔内化疗,安全、简便、易行,适合于基层医院,对预防腹腔种植性转移疗效满意,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50例中晚期胃癌病人手术后经腹腔给予大剂量5-Fu进行早期腹腔化疗,全部病例均完成疗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胃癌术后腹腔化疗,方法简易易行,无明显毒副反应及并发症,效果肯定,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辅助化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1995年3月~1997年8月,我院对手术切除后的中晚期消化系癌患者术后采用丝裂霉素(MMc)+5氟脲嘧啶(5-Fu)行腹腔化疗,并对该治疗方法在减少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方面的近期效果及相关毒副作用、并发症进行观察,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提高胃癌术后惠者的治愈率及生存时间。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2000-2004年58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实施情况及疗效结果。结果 58例均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无明显毒副作用,总有效率达83%。结论 早期腹腔化疗是目前胃癌术后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胃癌术后早期5-氟尿嘧啶腹腔化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早期5-氟尿嘧啶(5-Fu)腹腔化疗(EPIC)可行性.方法151例胃癌术后患者分为EPIC、早期静脉化疗(EPVC)、对照3组.EPIC组胃癌切除术后2~3 d给予5-Fu腹腔注射;EPVC组胃癌切除术后2~3 d 5-Fu静脉化疗;对照组术后早期不用任何方式化疗.分别观察:EPIC组和EPVC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损害等毒副反应;EPIC组和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或裂开、吻合口漏、腹腔脓肿或出血、化学性腹膜炎和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近期生存率.结果EPIC组和EPVC组比较,前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损害等毒副反应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比较,各项并发症无明显增加(P>0.05).近期1年至1.5年生存率EPIC组高于另外2组.结论5-Fu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是安全可行的,较静脉化疗毒副反应小,有着较大活疗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行腹腔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当日给予生理盐水500mL加5-Fu 1.0g、DDP60mg行腹腔化疗。术后7-10d开始给予生理盐水1500mL、地塞米松10mg、5-Fu1.0g、DDP60mg注入腹腔化疗,每周1次,共4—8周。结果:40例患者出现腹胀,很快缓解。5例出现血象轻度下降,无1例出现吻合口瘘、腹膜炎、肠梗阻。1年生存率93.5%,3年生存率51.7%。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将会减少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提高生活质量,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疗效。方法:将2001年1月-2005年1月我科收治的胃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390例,分成实验组(行腹腔化疗)190例与对照组(未做腹腔化疗)200例。分析两组各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差别。结果:术后腹腔早期化疗能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提高17.6%和22.6%,中位生存期延长24个月,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是胃癌根治术后的有效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晚期胃癌是一种相当严重的临床病理状态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其治疗措施。胃癌术后腹腔灌注化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胃癌术后的辅助治疗 ,腹腔灌注化疗疗效明确而且费用少 ,能明显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并延长寿命。我科对 67例胃癌术后病人施行腹腔灌注化疗。现将护理过程及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胃癌病人 ,手术后有 67例行腹腔灌注化疗。其中男性 40例 ,女性 2 7例 ,年龄最小 3 2岁 ,最大 76岁 ,平均 5 5岁。病理分型 :胃低分化腺癌3 9例、中分化腺癌 16例、高…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大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病人5年生存率仅10%,其主要致死原因是术后腹腔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和肝转移,防止复发和转移对改善大肠癌病人预后有极其重要意义。本组笔者对42例中晚期肠癌病人术后早期采用大剂量、大溶积5-FU腹腔化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结肠癌病人,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1岁(22~70岁),其中盲肠癌3例,升结肠癌6例,结肠肝曲癌4例,降结肠癌3例,乙状结肠癌12例,直肠癌14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病理类型:管状腺癌30例,乳头状腺癌4例,粘液腺癌4例,类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手术方… 相似文献
12.
何炜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3,1(1):33-34
目的 探讨突破浆膜面的胃癌术后腹腔化疗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75例突破浆膜面的胃癌术后静脉化疗期间应用腹腔化疗与术后单纯静脉化疗的随机分组比较证实前者有重要意义。结果 突破浆膜面的胃癌术后腹腔化疗期间应用腹腔化疗可明显提高术后3年生存率,亦可提高4年、5年生存率。结论 术中、术后应用腹腔化疗可提高胃癌,尤其是突破浆膜面的胃癌的术后生存率,降低腹膜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5一FU静脉、腹腔化疗诱导小鼠腹水瘤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5-Fu静脉和腹腔给药途径诱导小鼠腹水瘤细胞凋亡的规律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将45只腹腔内接种H22细胞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静脉和腹腔内化疗3组。各组于注药后第3、5、7d分别收集腹水细胞行细胞形态观察、DNA电泳分析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化疗组腹水细胞均呈现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同时可见细胞坏死。细胞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P<0.01),且腹腔内化疗组细胞凋亡率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静脉组(P<0.01),提示5-Fu抗肿瘤作用机制是引起肿瘤细胞死亡和诱导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共同作用的结果:腹腔内化疗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4.
5 -氟尿嘧啶 ( 5-FU)腹腔化疗 (IPC)是将高浓度化疗药灌注于腹腔内 ,由于其对中晚期直肠癌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我院自1 997~ 1 999年曾对 30例中晚期直肠癌病人在术后早期进行了大剂量大容积IPC ,共 1 0 7疗程 ,535次IPC ,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也总结了一定的护理经验 ,现介绍如下。1 化疗方法简介术后 7~ 1 2天开始IPC ,首先由医生采用静脉穿刺导管针在右或左侧中下腹部穿刺 ,置一硅胶导管入腹腔 ,然后由护士将 1克 5-Fu稀释在 1 50 0毫升生理盐水中 ,加热后用输液法将化疗液经腹腔导管一次快速灌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进展期胃癌患术后5年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化疗肝肾功能情况及5年生存率。结果:5年生存率43%,对肝肾功能无影响。结论:腹腔化疗提高了局部抗癌药物的浓度,预防胃癌的肝和腹膜按期转移,是治疗胃癌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探讨用腹腔热灌注化疗 (IPHP)方法 ,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内复发及转移。方法 18例胃癌患者行规范根治术后早期用氟尿嘧啶 (5—FU)和丝裂霉素 (MMC)行腹腔内连续热灌注化疗 ,并观察患者肝、肾功能、体温、血细胞计数改变及其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 灌注前后肝、肾功能正常 ;患者体温升高 (38℃左右 )持续10 .9± 3.1天后恢复正常 ;红、白细胞计数在灌注后第 2周略下降 (P >0 .0 5 ,与术前比较 ) ,而血小板计数则下降明显 (P <0 .0 5 ) ,至第 3周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随访 2年 ,18例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者。结论 该疗法对胃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转移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5—Fu腹腔化疗预防裸鼠腹腔内癌细胞的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内恶性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内的种植扩散和肝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腹腔化疗具有明显的药理学优点,抗癌药物在腹腔内浓度较身体其他部位高4~1800倍,而且可使抗癌药物在腹腔内停留很长时间,并得到充分利用。通过腹腔化疗来杀灭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残留在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灶,预防复发和 相似文献
目的 分析胃癌术后腹腔联合静脉化疗(腹腔组)与单纯静脉化疗(静脉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肿瘤内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病例108例(腹腔组56例,静脉组52例).所用化疗药物均为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