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2007年,我们对收治的需留置胃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12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5~2007年,我们对收治的需留置胃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留置胃管患者123例,其中男79例、女44例,年龄21~89(68.3±8.4)岁。脑卒中77例,重症脑炎8例,癫痫持续状态12例,重症肌无力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5例,帕金森病9例,老年性痴呆6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86例的年龄、性别、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等相关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并发外伤性脑梗死8例,恢复良好5例,轻残1例,中残1例,死亡1例。结论年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是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肿清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肿清除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颅脑外伤患者血肿清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一2008年4月,我们对7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观察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6例,男51例,女25例,年龄4—69岁,平均38.3岁。其中交通事故伤40例,击打伤26例,其他10例。多发性脑挫裂伤30例,硬膜外血肿21例,硬膜下血肿19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颅脑损伤患者(PHI组49例,非PHI组7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计分、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时间、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因素对PHI发生的影响.结果 PHI组首次CT时间(1.39±1.27)h,非PHI组(2.91±1.85)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PHI组发生tSAH 35例,非PHI组发生37例,2组tSAH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伤后首次行头颅CT检查的时间以及伴有tSAH与脑外伤后PHI的发生有密切关系(OR值0.558,95%CI 0.329~0.946,OR值13.000,95%CI1.187~142.354,P均<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首次CT检查的时间以及tSAH可以作为PHI发生的预判指标.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8例住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出现再出血者40例,对再出血者有关危险因素水平与对照组无再出血的1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关危险因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40例,再出血率23.8%;病例组在发病年龄〉60岁、高血压、动脉瘤、入院时间〉24h、饮酒等危险因素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动脉瘤、高血压、饮酒;而吸烟、性别、糖尿病、高血脂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发病年龄〉60岁、高血压、动脉瘤、未手术治疗、入院时间〉24h及饮酒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更正启事     
我院于2001-2005年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128例,现将其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28例,男84例,女44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8岁,其中硬膜外血肿36例,硬膜下血肿20例,脑挫裂伤12例,混合损伤26例,颅底骨折14例,其它20例,治愈110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9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钻孔术腔冲洗持续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急性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 16年7月~20 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 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急性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1例。观察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钻孔术腔冲洗持续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指标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与置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颅内残余血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术前与术后各阶段,两组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与钻孔术腔冲洗持续引流术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急性出血,可有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颅内残余血肿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05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305例全部经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者占5639%,不良者4361%,总死亡率为426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C·S、瞳孔变化、合并脑损伤范围、年龄、术中有无脑膨出、术中是否需要去骨瓣减压和术后有无高热7项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其中G·C·S和瞳孔变化最重要。结合分析结果和临床经验,作者提出:应尽量争取在伤员意识较好,双瞳孔等大和光反射存在时即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CT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对4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病人首次CT表现及复查CT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2例迟发性脑内血肿首次主要CT表现为:1、脑内出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3、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4、硬膜下血肿。结论:脑外伤后CT检查时,如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占位效应及硬膜下血肿,应做CT复查。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98年7月-2004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2例,男87例,女45例;年龄4-72岁.交通事故98例,跌落伤28例,击打伤12例,其他4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硬膜外血肿38例,硬膜下血肿16例,脑挫裂伤49例,脑干损伤29例.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的急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本院从2005年9月~2006年8月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106例,其中男86例,女28例,年龄4~72岁,平均38岁,均经头颅CT检查,结果示:颅底骨折3例,颅骨骨折62例,脑挫裂伤24例,硬膜外血肿10例脑内或硬膜下血肿7例。受伤原因:主要是车祸,其次是摔伤或击伤,手术治疗32例,死亡2例,好转18例,痊愈86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薄层硬膜下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时机,通过不同时机的手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对106例合并薄层硬膜下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其不同的临床征象结合头颅CT检查,其中95例分别在伤后6h内、24h内进行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手术,11例未进行手术治疗。结果67例伤后6h内手术患者中术中发生脑膨出26例,再次手术15例,死亡16例。28例伤后24h内手术患者中无脑膨出发生,未再次手术,无患者死亡。非手术治疗患者全部恢复良好。结论同等救治条件下,患者的预后取决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于该类患者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42例经头颅CT确诊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脑脊液置换术及常规治疗,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死亡率下降。结论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措施积极,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脑挫裂伤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观察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脑挫裂伤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治愈37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密切观察脑挫裂伤患者的瞳孔变化、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新的神经系统体征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CT复查,是提高该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颅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CT和经颅多普勒分析崔尧元①张晓彪朱卫余勇俞永新黄振杰②熊治礼③本文对118例颅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了CT和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查,探讨颅脑外伤蛛网膜出血是否引起脑血管痉挛(CVS)与延迟性缺血性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脑创伤后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39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对年龄、性别、受伤当时GCS评分、昏迷时间、颅内出血的部位和时间、去骨瓣减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腰椎持续外引流与脑积水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逐步回归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19.42%的患者发生了脑积水。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从9个因素中筛选出年龄(P=0.010)、去骨瓣减压(P=0.033)、蛛网膜下腔出血(P=0.000)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P=0.000)为影响脑脊液发生的相关因素,其中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增大、去骨瓣减压、蛛网膜下腔出血促使创伤后脑积水产生的重要因素,而外伤后早期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可明显减少脑积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是动脉瘤患者致残及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术前积极地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对患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本文将对可能导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指出当前争论焦点,分析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Logistic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8例,分析2组年龄、血压、手术时期等基本资料,并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预后良好60例,预后不良38例。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50岁、血压等级、Hunt-Hess分级、APACHEⅡ评分、再次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脑血管痉挛、Hunt-Hess分级、再次出血及年龄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Ⅱ评分、脑血管痉挛、Hunt-Hess分级、再次出血及年龄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