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小儿肠套叠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以阵发性腹痛、呕吐、使血阳腹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复发性肠套叠较为少见.我院自2002年~2007年共收治12例复发性肠套叠,现就其病因和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小儿肠套叠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以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复发性肠套叠较为少见,我院自2002年~2007年共收治12例复发性肠套叠,现就其病因和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提高肠套叠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小儿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8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26例,手术治疗4例,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 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率,尽早使用空气灌注复位,可避免肠坏死、减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的资料.结果:小儿继发性肠套叠主要病因为肠道的先天畸形、肿瘤或炎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病例经B超及诊断性空气灌肠可明确诊断,但常需手术探查明确病理原因.  相似文献   

5.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进入邻近肠管内而引起的一种肠梗阻,本病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2岁以内的幼儿[1]。本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较快,而且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易哭闹体格检查不配合,如果贻误病情,被套叠部分的肠壁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使套入部的肠壁发生充血、水肿、坏死、穿孔,导致腹膜炎,甚至死亡[2]。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2月,门诊就诊,经B超诊断肠套叠,于上级医院治疗后回访病例32例。现将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但因早期临床症状有时可不典型或体征不明显,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自2001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78例小儿肠套叠中误诊的1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非典型肠套叠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赞模 《现代医院》2006,6(6):43-44
目的探讨小儿非典型肠套叠的临床诊断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小儿非典型肠套叠的临床资料,归纳临床特点。结果48例均因腹泻、发热等收入院,其中35例有阵发性哭吵,31例有呕吐,26例有果酱样大便,39例可扪及腹部包块。空气灌肠和腹部B超有助于确诊。结论阵发性哭吵、呕吐、果酱样大便和腹部包块是肠套叠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8.
彭娟  王军 《泰山卫生》2004,28(1):19-20
2002年11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进修期间用空气灌肠成功地诊疗小儿肠套叠10例,均全愈出院。现就其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介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肠套叠指一部分肠管及其附着的肠系膜蠕动紊乱,环肌持续痉挛而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1岁以内最多,占60%以上,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男女之比为2-3:1。我科自2007-2012年共收治急性肠套叠患儿824例。现将资料总结如下:1病因按有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分为原发性肠套叠和继发性肠套叠。原发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5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小儿肠套叠的病史、临床表现、超声图像特征、临床复位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56例超声诊断肠套叠的患儿全部经临床复位及手术证实,诊断率100%,超声像图上不同切面表现为"假肾征"、"同心圆靶环征"及"套筒状"等特点。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诊断率高、无痛、无创,并可多切面进行连续地动态观察、能测血流等特点,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疑似肠套叠的患儿行急诊超声检查,并将声像图与空气灌肠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41例,排除肠套叠19例,经空气灌肠与手术证实39例,阳性诊断符合率95.2%,阴性诊断符合率100%,误诊2例。结论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准确率高、特异性强,其安全简便成为急诊肠套叠患儿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临床疑诊肠套叠1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新朱 《现代医院》2010,10(2):50-51
目的分析肠套叠的腹痛、呕吐、腹部包块、果酱样血便四大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X线表现。评价它们对诊断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肠套叠的13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清洁洗肠后经肛门插管向结肠注气,结肠内出现套叠头部软组织块影诊断为肠套叠阳性。经肛门注气后,气体顺利通过结肠,进入小肠,注气全过程中结肠未见套叠头部软组织块影及梗阻现象为阴性。结果①腹痛、呕吐、腹部包块触诊不满意、无果酱样血便患者34例,仅11例阳性。②临床触诊有腹部包块而无果酱样血便58例,阳性33例。③有果酱样血便45例,肠套叠阳性41。④同时有果酱样血便及腹部包块45例,阳性45例。结论腹部包块加果酱样血便是诊断婴幼儿肠套叠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易感因素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0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及105例正常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12个可能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母亲孕期患病、被动吸烟和家庭有慢性病患者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三者的发病概率分别为0.6161,0.4326和0.4626,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1702,1.5062和1.7005  相似文献   

15.
罗光明 《现代医院》2010,10(6):76-77
目的分析34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2009年10月34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9例,治愈率87%,死亡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5例,其中并发硬肿症4例,肺炎3例,切口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吻合口漏2例。结论早期诊断和术式改进、术前术后良好监护是提高先天性肠闭锁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廖先华  许玉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50-4151,4155
[目的]分析儿童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为能尽早明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诊断的49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的143例典型川崎病进行比较。[结果]49例不典型川崎病均有发热,其中持续5d以上发热者47例(95.9%)。除发热外其他临床表现以眼结膜充血和口唇黏膜改变发生率最高,分别为89.8%和81.6%。实验指标中以血沉增快、外周血白细胞升高、CRP增高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9.9%、85.7%、81.1%,常伴有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降低,与典型川崎病具有一致性。[结论]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表现隐匿,临床医师应具有对本病的警惕性,进行周密的临床观察,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以求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的损伤。对不明原因的发热,实验检查血沉增快,CRP增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血浆白蛋白降低,血钾、血钠水平降低可作为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黄磊瑛  金雅 《现代医院》2013,13(7):54-55
目的通过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估脑脊液早期检查的临床意义和探索两种常用抗病毒药物的遴选取向。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14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确诊病例,分别就不同时段脑脊液检查结果与确诊时机的相关性和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与阿昔洛韦治疗的综合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入院≤24小时与〉24小时的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检查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提示入院≤24小时进行脑脊液检查不增加假阴性;②利巴韦林与阿昔洛韦两者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基于使用的便捷性和费用因素,利巴韦林优于阿昔洛韦。结论尽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可提前早期诊断的时间,以利于早期治疗、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抗病毒治疗宜首选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8.
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珍 《现代医院》2007,7(9):61-61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osma pneumonia,MP)是近年来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以咳嗽、发热为主要症状。由于婴幼儿MP临床表现与成人差异很大,肺部体征很不典型,最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病程长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对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临床诊治,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潘俊峰 《现代医院》2010,10(2):52-53
目的对常见儿童头痛病因临床分析,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52例头痛患儿,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脑TCD、脑电图及颅脑MRI/CT、脑脊液等检查,得出头痛病因诊断。结果儿童头痛分为颅内因素和颅外因素,52例头痛患儿的病因以颅内因素为多见。结论明确病因是头痛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广元地区1000例2月至10岁散居儿童进行了营养素摄入量分析,所有受检儿童均经体格检查,包括身长、体重的测定,OT与PHA皮肤试验、血红蛋白与血清碱性磷酸酶等测定,将受检儿童所摄入的食物中种类和量输入微机营养程序进行分析:结果:6月以内婴儿除铁质摄入不足外,其余如热能、蛋白质、钙、VB1、VB2、尼克酸,VC及磷等均摄入正常。6—12月时钙和磷摄入量开始下降,各占供给量的75%和73%。1岁以后蛋白质、钙和磷均逐渐下降,各年龄组除碳水化合物热能摄入量稍偏低外,蛋白质和脂肪热能均在标准范围内。必需氨基酸摄入量分析:3—4月时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苏氨酸摄入量稍偏低,2岁时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摄入量减少,随年龄增长多数氨基酸均有不同程度的摄入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