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在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及活检病理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符合率。结果 3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发现患者疾病类型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等,经病理组织活检证实,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最高符合率为92.3%,诊出率较高。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诊治提供系统、全面的信息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06-2008年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应用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164例,术中定位取材或诊刮。结果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1例,符合率63%子宫内膜息肉36例,符合率94%,子宫黏膜下肌瘤21例,子宫内膜癌2例,符合率50%。结论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对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以更详细地观察形态学变化,对子宫内膜癌可以直视下活检,阳性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及宫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9例女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经妇科检查后结合B超、病理诊断和官腔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结果 宫腔镜检查联合B超及活检病理诊断宫内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为98.6%.其中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内膜息肉是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病因,占56.7%.其次为子宫肌瘤(包括宫颈肌瘤)、子宫内膜炎.发病年龄以育龄妇女为主.结论 宫腔镜是检查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方法 之一,可了解宫腔病变与子宫出血的关系,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并能明确各病种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术中定位取材或刮宫.结果 经宫腔镜检查后诊断为子宫内膜增厚17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宫颈管息肉6例,子宫内膜炎14例,疑似子宫内膜癌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宫腔机化组织6例及宫内节育器30例.其中,经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2例患者中,5例刮宫后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余7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18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其病理诊断符合者8例.结论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准确率高,其敏感性优于B超检查,采用宫腔镜检查以及对子宫内膜异常部位行定位活检可提高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B超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560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B超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42%。宫腔镜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86.78%,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66例,符合率为65.06%,子宫内膜息肉152例,符合率98.68%,慢性子宫内膜炎96例,符合率89.58%,子宫内胚物残留74例,符合率100.0%,子宫粘膜下肌瘤60例,符合率为96.66%,子宫内膜癌12例,符合率83.33%。结论对各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尽管有一定误诊率,因镜下可以定位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道B超联合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子宫内膜息肉病例。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88例为异常子宫出血,月经无明显改变32例。阴道B超显示不均质宫腔内占位96例,子宫内膜增厚14例。伴有子宫黏膜下肌瘤30例,合并不孕症33例。手术时间(16.11±5.87)min,灌洗液用量(981.23±722.14)mL,术中出血(12.44±5.27)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71%。术后成功怀孕占36.4%,月经恢复正常患者占4.43%。结论阴道B超结合宫腔镜可以有效的诊断、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对子宫内膜异常出血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刘红贤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246-247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科收治的8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炔诺酮口服,观察组则行子宫内膜消融术进行治疗,治疗半年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适合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马红霞  安利红  颜橙红 《海峡药学》2011,23(11):134-135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及给药方法。方法对124例异常子宫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70例,合并宫颈息肉1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子宫内膜炎3例;胚物残留2例。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最好的方法,对病因和程度不同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顺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取200例已绝经发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妇女给予阴道B超及宫腔镜检查,其中30例同时行病灶摘除,取下的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宫内膜炎47例(23.50%),子宫内膜息肉39例(19.50%),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37例(18.50%),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27例(13.50%),子宫黏膜下肌瘤21例(10.50%),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6例(8.00%),宫内节育器(IUD)嵌顿7例(3.50%),子宫内膜癌6例(3.00%)。结论宫腔镜直视下诊断宫内病变准确、有效,可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田琼 《临床医药实践》2009,(2X):107-108
目的:分析宫腔镜\B超与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息肉的准确性,从而分析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10月~2009年10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745例,其中84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全部病例在宫腔镜检查前均行B超检查,并对全部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诊刮和电切术,术后送病检。报告子宫内膜息肉74例,诊断符合率达88%,宫腔镜检查及电切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检查较B超及诊断性刮宫更准确、直观,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自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自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临床价值。方法自凝刀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00例,在B超监测下诊刮子宫内膜功能层,将自凝刀消融型送入宫腔底纵行顺时针消融宫腔1周,再逆时针消融宫腔1周。术后1、3、6、12、24个月随防患者月经的变化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6±3)min,治疗近期月经减少有效率100%。远期有效率91%。结论消融刀切除子宫内膜术治疗无生育要求的良性子宫异常出血安全,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明显低于子宫切除的患者,疗效好,可使绝大部分非器质性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免受切除子宫之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宫腔镜用于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均能耐受,顺利完成宫腔镜检查,2例患者术中出现恶心,腹坠痛,勉强配合完成检查,无放弃检查者。术后常规应用口服抗生素。本组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可为宫腔镜检查提示导向,观察子宫形态及盆腔情况,宫腔镜直接窥视内膜形态及宫内占位病变,并能定位活检及诊刮,提高了异常子宫出血疾病诊断的准确性,B超下行宫腔镜检查可减少子宫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加熨烫术联合应用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5月~2003年6月有手术指征的异常子宫出血病人53例,其中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6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0例,子宫内膜息肉7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子宫内膜电切术加熨烫术,B组仅行子宫内膜电切术。结果53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A组患者月经改善满意度为90%,B组仅为78.2%;A组痛经改善满意度为76.9%,B组对痛经改善满意度为72.7%。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加熨烫术治疗因子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近期疗效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技术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B超检查未发现宫腔占位性病变、行宫腔镜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腔镜术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6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9例;子宫内膜增生28例,节育器异常9例,剖宫产瘢痕憩室12例;镜下未发现结构异常78例。结论:宫腔镜诊治技术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集检查、诊断及治疗于一体,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艳梅  亓晶 《云南医药》2011,(3):337-339
异常子宫出血是生育期、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症状,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有与妊娠相关的疾病、子宫的良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的病变以及宫内节育器等。以往常采用B超联合诊刮术来协助诊断,其漏诊、误诊率高。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宫腔镜直视下的活检或诊刮成为明确异常子宫出血原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官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初诊为异常子宫出血并进行电子官腔镜检查的92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检查官腔内异常发生率为33.7%,官腔镜检查官内占位病变及形态异常发生率为64.1%,取子宫内膜行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异常率为72.8%.结论:官腔镜检查结合B超并与定位组织活检、诊刮相结合,能提高对官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李莉 《河北医药》2012,34(23):3576-3577
目的探讨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异常子宫出血患者526例,分为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A)组250例,单纯分段诊刮术(B)组276例,比较2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A组分别为100%、82.81%、90.91%,B组分别为54.09%、77.92%、62.50%,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的诊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并可准确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宫颈受累情况,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单纯分段诊刮术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宫腔镜辅助及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对淄博市博山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36例术前已排除恶性病变的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辅助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5~30min。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3个月有效率94.44%。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辅助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良性子宫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具有疗效好、微创、操作简单、时间短、安全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宫腔镜用于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诊断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异常子宫出血患者56例,进行宫腔镜检查,同后续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宫腔镜检查宫腔粘连、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三项结果准确度最高,分别为100%、100%、94.44%,各项诊断结果综合准确率为83.93%。对比B超诊断结果,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与子宫黏膜下肌瘤三项结果准确度最高,分别为100%、88.89%、83.33%,各项诊断结果综合准确率为82.14%。结论宫腔镜诊断宫腔粘连、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准确可靠,可考虑应用与上述三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及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阴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探索子宫出血的原因。方法对172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做阴道B超及宫腔镜检查,并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TVS联合纤维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86%,远远高于TVS。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先行经阴B超进行筛查,子宫内膜厚<5mm的患者,可以不行宫腔镜检查及诊刮。对于子宫内膜厚度≥5 mm者需作宫腔镜检查,同时直视下活检或诊断性刮宫,进行病理学检查,避免漏诊、误诊,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