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9例预激综合征和3例房室结双径路所致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9例预激综合征共9条旁道,左前壁2条,左侧壁3条,左后间隔、右前壁、右后间隔、右前间隔各1 条.除1例右前壁旁道外,其余8条旁道均消融成功.3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2例阻断慢径路,1例阻断快径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5例多折返径路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5例多折返径路心动过速病例的电生理结果及消融过程。结果 5例中具有2条房室旁路3例(右后侧壁 右前壁1例,左前游离壁 左后游离壁1例,左中间隔 左后游离壁1例,1条旁路(左前游离壁或右前壁)伴房室结双径路2例,5例全部消融成功,随访7~18个月无复发。结论 对多折返径路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前,应行标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提高多折返径路心动过速检出率,有时术前不能全部揭示存在的折返径路,射频消融后应详细电生理检查,不仅看是否诱发心动过速,更重要是观察心房、心室激动顺序,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在老年患者应用穿间隔 (transseptal,TS)技术进行左侧后间隔及位置较高的外侧游离壁旁道的消融是安全、易行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患者 ,年龄 (6 5± 6 )岁(6 0~ 85 )岁 ,14例经常规方法消融未成功 ,改用穿间隔的方法 ,另外 8例中 3例经判断为左后间隔旁道及 5例高位外侧游离壁旁路后直接应用穿间隔技术。将直接穿间隔患者分为一组 ,其余病例分为另一组。应用Dag 8F鞘或Mullin鞘和Brockenbrough穿刺针 ,取正位影像在左房影下缘上一个椎体水平与脊椎右中 1/ 3垂线交点处 (冠状窦口上一个椎体 ) ,右前斜位 4 5°在房室沟与心外缘正中间 ,在卵圆窝处进行房间隔穿刺 ,术中应用肝素 30 0 0~ 5 0 0 0U。选用Cordis普通射频大头或EPTTMP大头 ,通过房间隔进行消融。消融术后行电生理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有无差别。结果 标测穿刺间隔后房室瓣环 ,划分内中外上四个区。 15例为左后间隔旁路 (内区 ) ,7例为位置较高的外侧游离壁旁路 (上区 )。消融术后电生理检查旁路前传逆传阻断 ,未诱发SVT ,消融成功。输出功率 18~ 30W ,放电 (10 0± 2 0 )s ,改用穿间隔组X线透视时间为 (5 5± 8.2 )min ,直接穿间隔透视时间为 (30± 6 .5 )min ,后者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1992年6月~1993年12月对快速心律失常25例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总有效率达94%以上,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情况25例患者中预激房室旁道(AP)19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20~73岁。17例反复发作呈上性心动过速3~ZO年,2例反复发作旁道下传快速心房纤颤3~6年。体检均未发现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曾多年使用多种药物治疗,但不能控制心动过速发作。19例共有房室旁道对条(2例存在双分路),左侧旁路11条,其中显性游离壁6条,后间隔1条,隐匿性游离壁4条。右侧房室旁道IO条,其中显性游离壁5条,后间隔2条,中间隔1条…  相似文献   

5.
对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54 例致心律失常性右侧显性房室旁道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部位旁道的消融参数发现,游离壁和前间隔旁道组心室波提前度多、AV 比值较小、房性早搏较多和消融能量较大,中和后间隔旁道组心房波振幅较高、AV 比值较大、导管较稳定和能量较小;比较试消融成功和不成功的放电参数发现,试消融成功者心室波的提前度、心房波的振幅、导管的稳定性和消融能量均优于消融不成功者,而且旁道阻断时间越短者其心室波提前度越大、心房波振幅越高、AV 比值越大、导管越稳定。我们认为影响右侧显性房室旁道消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导管操作经验和对靶点图的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施行射频消融术的19例快速心律失常病例的电生理特性、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19例快速心律失常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0例,隐性旁道7例,显性旁道3例;左侧旁道8例,右侧旁道2例;双旁道1例;房速1例。经射频消融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高,且安全可靠,为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显性旁道定位的准确性 ,缩短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时间。方法 对 5 0例右侧显性旁道在射频消融术前采集了头胸导联与常规Wilson右胸导联体表心电图 ,结合射频消融术的靶点进行分析 ,比较其两两的符合率。结果 右前间隔、右前游离壁、右后游离壁及右后间隔的符合率分别为 10 0 %、10 0 %、95 45 %和 90 91% ,常规导联的符合率为 5 8 3 3 % ,68 75 % ,61 90 % ,81 81%。头胸导联对右后间隔显性旁道的定位与常规Wilson导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对右侧游离壁及右前间隔显性旁道的定位诊断明显优于常规Wilson导联 (P <0 .0 1)。结论 头胸导联心电图对右侧显性旁道的定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视下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成功地阻断了3 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右侧游离壁房室旁道。导管标测和消融在体外循环前进行,3 条旁道均一次消融成功,旁道阻断时间1~2 s,总操作时间10~20 m in,消融能量10~15 W,未发生心房穿孔或损伤右冠状动脉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 个月旁道无复发。讨论了直视下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特点以及对透视下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椎旁软组织转移瘤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应用1500X型多极温控射频发生器,对3例椎旁转移瘤患者予以RFA治疗.在DSA引导下,穿刺入椎旁转移瘤内,插入射频电极针,射频功率设定为30~80 W.消融温度设定为60~90℃,消融治疗时间8~15 min.结果 3例患者术前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无感染、针道转移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RFA具有安全、微创、操作简便的特点,为治疗椎旁软组织转移性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罗惠兰  卢才义 《人民军医》1999,42(6):334-335
随着导管射频消融术应用的增加,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的病例也随之增多[1]。为探讨避免术中并发症和减少术后复发的方法,我们对试消融法和消融法治疗室上速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前者无复发和心脏传导阻滞并发症。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均为药物治疗无效的室上速72例,男4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3岁。其中房室旁道折返62例,房室结双径路折返10例。分为试消融法和消融法各36例。两组中旁道和双径路折返分别均为31例和5例。1.2 方法1.2.1 消融法 术中电生理检查和消融导管操作参照吴宁[2]方法。旁道消融时,均不采用试消融即在电生理对侧旁道定位后…  相似文献   

11.
使用导管射频消融法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我科1993年2月至7月间运用此项技术,成功地治疗35例快速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35例患者均有3年以上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病史,且发作时均需1种至1种以上的抗心律失常药方可控制。除2例合并冠心病心脏扩大外,其余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19例为显性旁道(有前传及逆传者)。12例为隐匿性旁道(仅有逆传功能),其中1例合并房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和宽QRS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鉴别诊断和射频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85例患者 ,记录心动过速发作时 12导联心电图和或食道心电图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诱发的宽QRS心动过速 (WQRST)若室 房 1∶1传导 ,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 2 0~30mg ,观察有无室房分离 ,则明确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并确定心动过速的靶点位置进行消融。 结果  85例患者 ,其中 4 5例心电图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电轴左偏 ,食管心电图 5例室房 1∶1传导 ,心内电生理诊断为左室特发性室速 (ILVT) ,4 4例左室中后间隔消融成功。 6例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II、III、avF导联高大R波 ,心内电生理诊断右室流出道室速 3例 ,左室流出道室速 1例 ,消融成功 ;1例房性心动过速Maiham氏纤维前传 ,于右侧游离壁消融成功 ;1例疑为特发性心外膜左室流出道室速。 34心电图诊断为SVT并束支阻滞病例 33例电生理确诊为SVT ,1例为ILVT ,消融成功。结论 RFCA术前对WQRST图形 ,必要时结合食道心电图描记进行仔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前间隔旁路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右前间隔旁路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患者共 7例 ,显性者 4例 ,隐匿性旁路 3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为右前间隔旁路。用大头导管标测整个右前间隔区域 ,发现希氏束旁AV和 (或 )VA融合 ,2例可见旁路电位。在靶点部位以 15~ 30W进行消融 ,共放电 30~ 6 0s。结果 以上病例全部消融成功 ,靶点位于希氏束前 (0 .96 4±0 .4 0 )cm处 ,平均消融时间 (2 .5± 1.6 )h ,未发生并发症 ,随访 0 .5~ 2 .0年 ,无一例复发。结论 对右前间隔旁路所致AVRT进行射频消融的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术后并发心包积血易导致心包填塞 ,需立即外科手术处理 ,我们应用心包内置管引流的方法成功地救治了 1例射频消融术并发心包积血。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 ,6 1岁 ,因阵发性心悸、胸闷 2 0年 ,射频消融术后再发 3月余而入院。ECG示A型预激综合征 ,发作时ECG示阵发性室上速 ,3月前行射频消融术 ,成功消融左侧游离壁旁道。但术后 1月症状再发 ,查ECG示A型预激综合征并阵发性室上速。查体 :Bp 140 / 90mmHg ,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X线胸片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于入院后第 4天行射频消融术 ,手术中放置冠状窦电极时经10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部分持续性房颤患者中 ,在服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转复窦性心律过程中 ,房颤可以转变为典型性房扑。方法  14例患者 (男性 12例 ,女 2例 ) ,年龄 4 0~ 77岁 ,均为反复发作持续性房颤患者 ,10例服用普罗帕酮、4例服用胺碘酮后 ,持续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 12例表现为持续性典型性房扑 ,2例表现为典型性房扑和房颤交替出现 ,但以房扑为主。消融前常规行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经穿刺静脉放置 10极冠状静脉窦导管、2 0极Halo导管和尖端 8mm消融导管 ,峡部拖带标测明确此 14例患者均为峡部依赖性房扑 ,由三尖瓣隔环向下腔静脉 /欧氏嵴行线性消融 ,采用温控法 (5 5°C~ 6 0°C)发放射频电流 ,消融终点为峡部双向阻滞。术后通过症状、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随访。结果 所有 14例患者典型性房扑均消融成功 ,术后均服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治疗 ,在 4~ 32个月 ,平均 (12± 7)个月随访中 ,8例(5 7.1% )患者无房颤发作 ,5例 (35 .7% )患者房颤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较前明显减少而无 1例发生永久性房颤 ,1例患者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而植入双腔起搏器。结论 在持续性房颤服用ⅠC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后转变为典型性房扑的患者中 ,消融典型性房扑及继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复发性小肝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第1次手术后复发的小肝癌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手术组和射频消融组,比较两组术后3年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再次手术组18例,均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射频消融组17例,均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再次手术组3年无瘤存活率(66.1%,11/18)高于射频消融者(47.1%,8/17)(P<0.05),手术切除肿瘤局部复发率(22.2%,4/18)低于射频消融(35.6%,5/17)(P<0.05),直径<3cm的肿瘤,采用手术或射频消融治疗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cm肿瘤采用手术治疗者3年生存率高于射频消融治疗,复发率低于射频消融治疗(均P>0.05)。结论对复发性小肝癌瘤体小于3mm者应根据患者情况并充分考虑患者意愿进行治疗,对肿瘤为者则以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浦肯野电位 (P电位 )在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LVT)的标测及导管消融中的地位。方法 连续 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ILVT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根据VT发作时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左偏 ,可大致判断起源点位于左室间隔部或心尖。右心室递增刺激或程序刺激 (包括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 )不能诱发VT ,则在左室记录到P电位处行刺激诱发。采用激动标测法 ,以VT发作时P电位较QRS波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以射频消融术后在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以及左室消融靶点处进行递增刺激和程序刺激均不能诱发VT为成功消融标准。结果  3例患者经右室刺激可诱发VT ,但另 3例患者经右室刺激不能诱发VT ,而在左室记录到P电位处刺激可诱发VT ;成功靶点P电位较VT时QRS波提前 2 5~ 4 8(32 .6 7± 8.0 4 )ms ,成功消融靶点均位于左室间隔后半部分 ;随访 3~ 2 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在左室记录到P电位处进行刺激可提高ILVT的诱发率 ,可缩短手术时间。成功消融的靶点处P电位较VT时QRS波提前≥ 2 5ms。  相似文献   

18.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方法及疗效。方法  39例房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 ,房速病史 (4 .5± 1.6 )年。合并房间隔缺损 2例 ,冠心病 1例 ,皮肌炎 1例 ,其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房速发作时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确定心房最早激动点(EAA)。结果  3例房速为房早诱发 ,其余均为心房电刺激诱发并可终止。有 9例同时伴发其他心动过速 ,其中 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房扑、2例旁道。房速时标测到EAA ,并消融成功的部位确定为房速起源部位 ,33例成功病例起源部位为冠状静脉窦口附近 9例 ,靠近希氏束部位 5例 ,沿终末嵴分布于右房侧壁 13例 ,上腔静脉 2例 ,房间隔 3例 ,右上肺静脉 1例。房速消融成功率 81% (33/39) ,9例合并的其他心动过速也均消融成功 ,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X线透视时间为 (16 .4± 2 .1)min。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可以根治房性心动过速 ,疗效好、安全性高 ;激动顺序标测是最有效的标测方法 ;房间隔及终末嵴是房速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种方法在三个不同时期对15例左侧房室旁道进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这三种方法是;(1)在三维透视下对接导管电极的立体定位消融法;(2)左房室环直接标测定位消融法;(3)单导管标测消融法。尽管15例病人均消融成功,但后两种方法的总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明显短于第一种方法(P<0.01)。因此,作者认为在左侧房室旁道的射频导管消融中,(1)以冠状窦导管精确标测后、或一律在旁道电位指引下以多平面透视良好对接冠状窦靶电极与大头消融电极进行消融的方法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长、无效消融次数多且标测和消融不直观,不宜推广使用;(2)在冠状窦大致定位方向的指引下,以大头电极直接精确标测定位左房室环旁道并进行消融的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直观、有效,可作为常规消融方法;(3)单导管标测和消融技术应限制在有丰富操作经验的导管班子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多次TACE治疗后仍有肿瘤残余的10例肝癌患者分别行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监测甲胎蛋白(AFP)的动态变化及肝脏CT表现来评价疗效。结果 RFA治疗后3~6个月,生存率为100%,其中9例患者AFP<400 ng/mL,CT检查无肿瘤复发征象者8例,有肿瘤复发征象者2例。9~12个月复查,8例患者AFP<400 ng/mL,CT增强扫描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有肿瘤复发征象的患者2例,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8例患者随访时间达到24个月,其中6例患者AFP<400 ng/mL,CT增强扫描未发现肿瘤复发者7例;1例患者死亡。结论多次TACE联合射频消融为中晚期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