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Vaso-hibin基因mRNA表达与临床特征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用RT-PCR检测1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8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30例卵巢癌组织中VasohibinmRNA表达;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方法(MSP)检测Vasohibin启动子甲基化。结果各组标本中都有VasohibinmRNA表达,3组Vasohib-in表达的相对值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为0.65±0.11,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为0.47±0.13,卵巢癌为0.34±0.14。卵巢癌组织中Vasohibin的表达量较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显著降低,t=2.479,P=0.029;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的表达量较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显著下降,t=3.198,P=0.006。在卵巢癌组织中,Vasohibin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未发现Vasohib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2例发生启动子甲基化,卵巢癌中11例发生启动子甲基化,甲基化率36.7%。卵巢癌中启动子甲基化组织较未甲基化组织VasohibinmRNA表达显著降低,t=4.671,P=0.000。结论Vasohibin与卵巢癌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Vasohibin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抑制密切相关,可能是Vasohibin在卵巢癌中低表达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肿瘤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62例上皮性卵巢癌、21例交界性囊腺瘤及30例良性囊腺瘤的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标本中RASSF1A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卵巢交界性囊腺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58.06%、42.85%)显著高于卵巢良性囊腺瘤组织(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组织类型和患者年龄及绝经与否无相关性(P>0.05);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下降一致。结论:卵巢癌组织中存在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可能和该蛋白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导致该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TGFBI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CyclinD1蛋白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关系,探讨TGFBI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卵巢上皮性癌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甲基化PCR的方法对20例正常卵巢上皮性组织(A组),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B组),3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C组)中TGFBI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进行检测,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的情况。结果:1)C组TGFBI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高于B组及A组(P<0.05);2)CyclinD1蛋白在卵巢上皮组织中的表达为:C组>B组>A组,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3)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表达增高与TGFBI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有关(r=0.505,P<0.05)。结论:TGFBI基因DNA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可能上调CyclinD1蛋白的表达,刺激细胞异常增殖。该机制可能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WOX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WWOX基因的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方法检测48例上皮性卵巢癌、18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26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33例正常卵巢组织中WWOX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上皮性卵巢癌、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WWOX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分别为43.75%、26.32%、3.84%,正常卵巢组织中未检测到WWOX基因CpG岛甲基化。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WOX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其他卵巢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Ⅲ期、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WOX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率高于早期(Ⅰ期、Ⅱ期)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广泛存在着WWOX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可能是导致WWOX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WWOX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能成为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肿瘤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62例上皮性卵巢癌、21例交界性囊腺瘤及30例良性囊腺瘤的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标本中RASSF1A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卵巢交界性囊腺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58.06%、42.85%)显著高于卵巢良性囊腺瘤组织(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组织类型和患者年龄及绝经与否无相关性(P〉0.05);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下降一致。结论:卵巢癌组织中存在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可能和该蛋白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导致该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7.
宫颈癌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o XL  Meng ZY  Qiao YH  Zhang HL 《癌症》2008,27(9):919-923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DNA异常甲基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组织中DAPK(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启动子甲基化与基因失活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52例宫颈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2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DAPK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分析DAPK启动子甲基化和基因失活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不存在DAPK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而CIN和宫颈癌中的DAPK甲基化率分别为18.3%(11/60)、65.4%(34/52),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的DAPK甲基化率明显高于腺癌(分别为80.0%和1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APK启动子甲基化和DAPK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849,P<0.001).结论:DAPK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导致基因失活,并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红兵  陈卫昌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3):1423-1426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0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完全甲基化率为46.7%(14/30),部分甲基化率为30.0%(9/30),总甲基化率为76.7%(23/30),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0例正常胃组织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甲基化(0/10)。30例胃癌组织中ERCC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70.0%(21/30),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蛋白阴性表达率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均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发生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其ERCC1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中未发生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其ERCC1蛋白表达率。  结论  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人卵巢癌组织中PGRMC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1)基因表达情况,探讨PGRMC1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不同病变卵巢组织蜡块中PGRMC1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以TBP(TATA box binding protein)为内源性对照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10例正常新鲜卵巢组织和30例新鲜卵巢癌组织中PGRMC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采用免疫染色强度加着色面积的积分标准判断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正常卵巢(0.20±0.71)及卵巢良性肿瘤组(0.75±1.12)相比,卵巢交界性肿瘤中PGRMC1蛋白表达(3.60±1.14)和卵巢癌(7.30±2.12)显著增高(P < 0.01)。实时定量PCR方法证实卵巢癌组PGRMC1 mRNA表达(3.526±1.386)显著高于良性卵巢病变组(0.936±0.725)(P < 0.01),是良性卵巢病变组织表达的3.51倍。PGRMC1蛋白阳性表达的卵巢组织中,正常卵巢组MVD为(18.6±6.7)条;良性卵巢病变组MVD为(20.9±7.9)条;交界性卵巢肿瘤组MVD为(22.4±4.7)条;卵巢癌组MVD为(28.4±8.1)条,卵巢癌组与正常卵巢组、良性卵巢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PGRMC1高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能促进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R4A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卵巢上皮性癌、28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27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NR4A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例参数的关系。结果:NR4A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21/39)、25.0%(7/28)、7.4%(2/27)、5.9%(1/17)。NR4A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均<0.05)。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虽然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卵巢组,但两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NR4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手术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但与病理分级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来源无关(P>0.05)。结论: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转录因子NR4A2呈现明显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手术分期相关,提示NR4A2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PURPL(p53 upregulated regulator of p53 levels)在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选用开放医学数据库lncRNASNP2、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检索PURPL在EO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包括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20例、EOC组织6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不同卵巢组织中的PURPL表达情况,分析EOC组织中PURPL表达与EO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PURPL表达对EOC患者生存的影响。  结果  数据库检索显示,EOC组织中PURPL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URPL表达升高与EOC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缩短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晚期EOC组织中的PURPL表达为0.530±0.004,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0.029±0.001、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的0.135±0.001和早期EOC组织的0.488±0.006的表达(P<0.0001)。临床分期越晚(χ2=10.785,P=0.001)、有淋巴结转移(χ2=4.481,P=0.034)的EOC组织中的PURPL高表达。PURPL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EOC患者的OS和RFS,明显短于PURPL表达水平相对较低的患者(P<0.05)。  结论  PURPL高表达提示EOC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EOC预后监测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刘彩艳  曲芃芃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8):1337-1341
  目的  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 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5月间诊治的卵巢癌35例, 交界性肿瘤31例, 良性肿瘤30例, 正常卵巢组织2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Ⅰ及TGF-β1的表达与MVD。  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中IGF-Ⅰ及TGF-β1的表达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 < 0.05);1GF-Ⅰ与卵巢癌组织学分级及腹水形成相关(P < 0.05), TGF-β1与腹水形成相关(P < 0.05);MVD与临床分期、组织分级、腹水形成相关(P < 0.05)。IGF-Ⅰ和TGF-β1在各组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68, P < 0.05);IGF-Ⅰ、TGF-β1的表达与MVD均值存在显著正相关(r=0.45, P=0.01;r=0.39, P=0.02);IGF-Ⅰ、TGF-β1阳性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有下降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中, IGF-Ⅰ、TGF-β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IGF-Ⅰ、TGF-β1和MVD形成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中血小板聚集功能与计数的变化及其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EOC组), 5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和80例健康查体患者(健康对照组), 应用血小板聚集测量仪以二磷酸腺苷(ADP)为诱导剂, 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 MAR)及聚集曲线坡度(Platelet Aggregation Slope, PtS), 全血细胞自动检测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 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24.59% EOC患者伴有血小板增多症, EOC组平均血小板计数及MAR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 < 0.05); EOC组Pt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EOC患者血小板增多及MAR水平升高与组织学高分级、FIGO分期晚期、术后残余灶≥1 cm及术前CA125升高显著相关(P < 0.05), 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PtS与E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量与聚集功能均明显增强, 并且血小板计数增多及MAR水平升高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术后残余灶以及CA125水平等卵巢癌不良预后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YY1(Yin Yang-1, YY1)的表达与E-cadherin甲基化状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乳腺癌原发病灶以及18例正常乳腺组织中YY1的表达情况,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MSP)进行E-cadherin基因甲基化检测。  结果  乳腺癌中E-cadherin甲基化率为57.1%(24/42), 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11.1%(2/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乳腺癌组织中阳性YY1的表达(22/42, 52.3%)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18, 1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YY1阳性乳腺癌组中E-cadherin甲基化者为20/22(90.9%), 而YY1阴性组的乳腺癌E-cadherin甲基化者为4/16(25%), YY1与E-cadherin甲基化状态之间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乳腺癌组织中YY1的高表达有可能是E-cadherin甲基化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