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建立起一套记录系统,利用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耳蜗直流电位(EP)的同时,可记录不同频率和强度下的微音电位(CM)、总和电位(SP)和复合动作电位(CAP)。将计算机系统的接口与微电极放大器联结起来,对信号进行实时采样和事后处理,使实验操作方便,测量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观察了活体豚鼠耳蜗第三回(低频区域)支持细胞内交流电位在白噪声暴露前后的变化,对连续纯音诱发的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支持细胞内电位进行分析,并与中阶记录的耳蜗微音电位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在暴露前后的变化趋势很相似,提示支持细胞内交流电位与中阶记录的电位来源相同,且细胞膜不存在频率选择性,可反应毛细胞输出电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应用耳蜗微电极技术和电反应测听技术观察了暂时性缺氧致聋豚鼠耳蜗内淋巴电位(EP)、微音电位CM)、总和电位(SP)和动作电位(AP)的变化。发现缺氧初始EP、SP、C几AP振幅迅速减小,SP极性可倒转。恢复呼吸后,EP开始回升,并超过缺氧前水平,SP也回转成一SP,超过初始水平,CM恢复较慢,且无超射现象:AP振幅随缺氧消失而恢复,有超射现象,在呼吸恢复10-20min后4项指标均恢复至初始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各项主、客观听力学检测结果,评估1~7岁聋儿的听力损失程度,为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提供保障。方法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200名患儿,通过各项听力学检查,利用微音电位及主观行为测听等检测,使检查结果更全面、准确。结果主、客观听力学检测的综合分析,互相之间可弥补不足,有利于评估患儿的听力损失程度及性质。结论综合分析各项听力学结果,可以准确的掌握患儿的听力学及全身状况,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为术后疗效及听力言语康复提供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0只豚鼠,在接受强噪声(125dB LP)前、接受噪声同时及噪声后的耳蜗内电位(EP)及耳蜗动作电位(AP)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强噪声对EP值影响较小,对AP参量影响较大。提示:在强噪声作用下,蜗内电位(EP)参量对噪声性声损伤的作用不敏感;噪声对耳蜗损伤的靶器官并不是在血管纹,而是直接损伤毛细胞和神经末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耳科临床检查和听觉生理功能的研究中由于采用了电子计算技术,得到了不少有价值的新资料。采用叠加平均技术(即叠加仪)记录的人的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ECochG)对于听觉功能的客观测定、耳聋和耳病的鉴别诊断、治疗耳聋疗效的估计与内耳手术即时效果的了解等,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我们使用的全部仪器、设备和所需的物品都为国产或自制。现将引导人耳蜗电位的方法及所记录到的耳蜗电图,作一初步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耳蜗血管纹对内淋巴电位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利红  唐安洲 《广西医学》2004,26(4):528-530
血管纹是耳蜗内代谢活跃的组织,对维持内淋巴液的高钾低钠状态及耳蜗内淋巴电位有重要的作用,耳蜗内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内淋巴电位是听觉产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内耳必须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内耳螺旋韧带解剖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以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蒙古沙鼠内侧橄榄耳蜗 (MOC)纤维在耳蜗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理意义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耳蜗铺片技术对耳蜗不同部位MOC纤维和末梢的分布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MOC纤维末梢的粗细和分布密度依耳蜗的部位而异 ,以沙鼠耳蜗底回的远端和第二回最粗大且分布最密集 ,提示沙鼠MOC传出神经纤维和末梢的形态特征与耳蜗频率分析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声音传入内耳,引起基底膜的振动,致使毛细胞兴奋,听神经开始向中枢传入冲动,同时产生耳蜗电位。此电位可反映耳蜗的机能状态。自1930年Wever及Bray发现动物耳蜗电位以后,人们利用动物做了大量实验,收集了许多资料。其后,也有一些医务工作者试图记录病人的耳蜗电位,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如不经过手术将电极放于园窗或其附近,就不能收到效果。近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技术被引用到医  相似文献   

10.
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耳蜗是为重度、极重度聋以及全聋患者重新获得听觉的电子仿生装置。它的研制工作经历了大约150多年的历史,在临床中使用的历史有20多年。人工耳蜗技术引进中国在临床中应用有11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约有4000耳聋患者接受了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其中澳大利亚Cochlear人工耳蜗2900例,占72%,奥地利Med-el人工耳蜗800例,占20%,美国Bionice人工耳蜗300例,占8%(2006年1月各人工耳蜗厂家汇报数字)。1人工耳蜗的临床应用基础1.1人工耳蜗装置与工作原理人工耳蜗装置由两个部分组成:(1)体内部分(植入体);(2)体外部分(言语处理器和发射线…  相似文献   

11.
徐平 《黑龙江医学》2005,29(5):321-322
在过去人们常常用铁树开花,哑巴说话来形容不可能做到的事,如今却变成了现实。目前全世界约有7万聋哑人通过植入人工耳蜗获得了昕力,开口说话。像普通人一样学习和生活。1人工耳蜗研究历史对听力正常的人来说,声音由空气传到鼓膜经听小骨传至内耳,引起基底膜的震动。基底膜上的纤毛产生了扭曲引起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从而释放出神经介质。并使位于毛细胞底部的听神经末梢纤维产生了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经螺旋神经节细胞传至中枢,产生听觉。从耳蜗至中枢传导路任何部位的病变引起的耳聋称为感音性聋。然而,感音性聋绝大部分是毛细胞的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V1(TRPV1)在正常小鼠耳蜗中的定位观察.方法 选择10只健康成年BALB/c小鼠,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TRPV1在耳蜗中的定位与表达,同时结合电生理指标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小鼠的听力.结果 TRPV1在小鼠耳蜗螺旋器的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和血管纹边缘细胞等都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膜;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亦显示小鼠耳蜗中有TRPV1的表达.结论 TRPV1在正常BALB/c小鼠耳蜗的多种细胞中均有表达,这为深入TRPV1在内耳听觉生理和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梅尼埃病耳蜗电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特征及其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52例梅尼埃病患者,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34~71岁,平均(51.2±10.6)岁.患者根据其治疗前纯音听力水平被分成临床早期组和临床中晚期组,所有患者其患耳和健耳均接受耳蜗电图检查,以-SP/AP≥40%判定其耳蜗电图异常,分析其耳蜗电图特征及其在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因2例系患有双侧梅尼埃病,故共计患耳54耳,健耳50耳.50只健耳中,未能引出耳蜗电图者6耳(12.0%),但在可引出耳蜗电图之健耳的耳蜗电图异常率为0.54只患耳中,未引出耳蜗电图者16耳,其未引出率(29.6%)明显高于健耳耳蜗电图未引出率(12.0%),P< 0.05;耳蜗电图正常者18耳(33.3%);而耳蜗电图异常者20耳,异常率为37.0%,其中临床早期组患者的耳蜗电图异常率(9/19,47.4%)高于临床中晚期组患者(11/35,3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临床早期组患者的耳蜗电图未引出率(1/19,5.3%)明显低于临床中晚期组患者(15/35,42.9%),P<0.05.结论 耳蜗电图可作为诊断梅尼埃病尤其是早期患者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介经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电图(Ecoch G)检查确定为耳蜗病变的地方性克汀病患者的耳蜗形态改变,对耳蜗异常者及听力正常的地克病患者以及正常人进行了耳蜗高分辨率 CT 检查。结果:三组间耳蜗形态一致,耳蜗大小及耳蜗骨迷路 CT 值间均无差异。地克病人骨迷路内壁不光整,但与听力无关,考虑为地克病人骨骼改变在骨迷路的表现。同意耳蜗的主要病变发生在耳蜗膜迷路部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对语前聋儿童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30例在我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开机至少6个月的语前聋患者的术前检查资料,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结合术后听觉康复疗效进行分析.对全部患者均采用回顾临床资料和进行自由声场测试纯音、言语察觉率和开放式、闭合式言语分辨率的方法及噪音中语言辨别率的测定及其电话测听,评价人工耳蜗补偿听力的效果.结果:23例已上正常幼儿园及小学,全部患者声场测听均低于40 dB,言语均明显提高,3例能接听电话.结论:颞骨高分辨率CT、MRI耳蜗水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纯音测听和听觉诱发电位(ABR)、声导抗、耳声发射(DPOAE)、40Hz相关电位(40HzAERP)40HzAERP和耳镜检查对手术的成功性,预防并发症以及患者听觉康复的可能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术中NRT、电阻检测评估手术的成功性及术后程序编程处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电位,为临床低频听力检测提供适宜指标.方法:将球形电极置于豚鼠圆窗膜上,引导出两种听觉诱发电位,即耳蜗电图慢成分(SWC-EcochG)和听觉早潜伏期40 Hz相关电位(40 Hz AERP-ELR).结果:两种电位的共同特点是频率响应好,波形稳定,易辨认,反应阈值低;40 Hz AERP-ELR的振幅与声强始终成正比.阈值时略高于SWC-EcochG,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这两种电位为临床及科研的低频听力检测提供良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豚鼠听觉系统的分析机能非常精确,是研究听觉机能最常使用的动物。过去应用豚鼠做了大量的形态及机能的研究。但是在听觉机能的研究上多数是急性实验,这样在收集资料的范围上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在研究耳聋动物听觉机能方面迫切需要建立耳蜗电位的慢性引导方法,以便能对同一动物进行长期连续的观察。因此,我们应用电子计算技术研究了豚鼠耳蜗电位慢性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A1(TRPA1)和V1(TRPV1)在正常小鼠耳蜗中的定位与表达.方法 选择12只健康成年BALB/c小鼠,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TRPA1和TRPV1在耳蜗中的定位与表达,同时结合电生理指标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小鼠的听力.结果 TRPA1和TRPV1在小鼠耳蜗螺旋器的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和血管纹边缘细胞等都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膜;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亦显示小鼠耳蜗中有TRPA1和TRPV1的表达.结论 TRPA1和TRPV1在正常BALB/c小鼠耳蜗的多种细胞中均有表达,这为深入研究二者在内耳听觉生理和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了13位气功师的耳蜗电位图,以观察外周感受器和外周神经在气功态中的变化。结果表明,EcochG各波电位在气功态升高,与功前和收功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气功师进入气功态,使自身耳蜗的毛细胞和基底膜兴奋性升高,使听神经中的同步活动神经元数量增加,同步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佩戴人工耳蜗装置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佩戴人工耳蜗装置前以及佩戴6个月后,通过听觉能力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