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学生在外就餐的现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法,抽取某医科大学本科生71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学生(44.4%)的在外就餐频率为2~3次/月,其中女生在外就餐频率稍高于男生,生活费更高的学生在外就餐频率也更高。学生在外就餐的主要原因是朋友聚会,最受欢迎的就餐地点是火锅店。学生考虑在外就餐地点主要原因为食物的口味,较少学生考虑卫生条件和营养价值。大部分学生在外就餐时存在食用过量的现象,73.5%的学生在外就餐时喝饮料,肉类食物占在外就餐食物的一半以上。结论 大学生在外就餐现象比较普遍,86.2%的学生通过网络途径了解营养知识,学校应采取措施吸引大学生在校就餐。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早餐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其校医学生早餐就餐情况及早餐质量,为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资料. [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不同年级和专业抽取550人,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1周早餐情况. [结果]1周之内每天都吃早餐只有53.63%,男生就餐率高于女生.就餐学生早餐蛋白和总能量摄入平均水平都低于我国成人中等体力活动膳食蛋白和能量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RNIs) 30%. [结论]该校医学生早餐就餐率较低,早餐营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城市成年居民在外就餐行为。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在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4个城市选取17 234名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食物频率和就餐行为问卷,收集调查对象过去一周在不同地点就餐频率和次数信息,分析过去一周在外就餐状况,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在外就餐率和就餐地点的差异,使用秩和检验比较就餐次数差异。结果 2017年中国城市成年居民过去一周在外就餐率为55.6%,平均在外就餐2.8次,36.0%的人群在宾馆、饭店和酒店等地点就餐,19.8%的人群在单位、学校等处食堂就餐。男性、18~44岁、文化程度高和家庭年人均收入较高的人群,在外就餐率和就餐次数较高。学生在单位、学校等处食堂就餐的比例较高,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人员在宾馆、饭店、酒店等地点就餐的比例较高。结论 2017年中国城市成年居民在外就餐较为普遍,18~44岁的青年群体过去一周在外就餐率和次数较多。与其他场所相比,人群在宾馆、饭店、酒店等地点就餐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校外就餐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学生饮食行为和食堂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宁波市4所高校1 9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每周外出就餐次数在3次以上的学生占38.1%,男生在校外就餐的频率均高于女生,大二学生校外就餐频率高于大一、大三;80%以上的高校学生对饮食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女生对饮食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男生。接近50%的学生反映学校食堂的饭菜价格贵,难以承受。外出就餐的主要原因有食堂拥挤、食堂饭菜口味不好、食堂饭菜价格贵、食堂饭菜品种少、校外就餐无时间限制。结论加强学生饮食行为的引导,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规范学校食堂的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饮食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高校大学生就餐现状,预防传染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生命安全。[方法]选取某高校2004-2007级在校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问卷式调查。[结果]大学生一周内校内食堂就餐占就餐次数47.59%,校外就餐占一周内就餐次数52.41%。大学生外出就餐现象普遍。[结论]大学生校外就餐存在较大的卫生安全隐患。学校应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坚决取缔无证经营,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浙江某大学449名医学生早餐情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早餐就餐情况和早餐营养摄入情况,以便为高校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材料.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大学医学院不同年级和专业中抽取18个班级共496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1周内的早餐就餐情况资料.结果 1周内大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只有58.6%,女生就餐率高于男生(P<0.05).早餐就餐与起床时间有关.大学生早餐蛋白质和总能量的摄入量分别为11.0 g和1 397 kJ,低于我国成人中等体力活动的膳食能量和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NIs)的30%的水平.结论大学生早餐就餐率低,早餐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青少年学生的早餐现状,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重庆某学校大中专502名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中专学生每天早餐就餐率为52.2%,大专为65.5%,大中专学生就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2,P<0.01).其中男生就餐率为51.5%,女生为65.8%,男女生就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0,P<0.01). 结论 青少年学生营养知识匮乏,早餐质量不高.应加强营养教育,强调早餐的重要性,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我国成年居民的在外就餐行为,为开展相关干预和宣传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44799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过去一周在外就餐行为的情况(三餐是否在外就餐、在外就餐次数和就餐地点),通过SAS9.3进行复杂抽样的加权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我国成年居民过去一周在外就餐的比例为20.2%,其中在外就餐1~6次和7次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8%和10.4%,平均次数是每周1.5次;早餐、午餐、晚餐在外就餐的比例分别为10.7%、14.8%、9.6%;在餐馆、单位/学校食堂就餐的比例分别为15.3%和7.9%。男女、城乡、年龄均存在差异。结论我国居民在外就餐比例增加,男性、18~44岁人群是在外就餐的重点人群,应通过宣教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学报,2019,41(1):10-14]  相似文献   

9.
目前,小学生午间就餐已成为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在学校周围和居民社区应运而生,小学生午间就餐经营场所,俗称小饭桌,它主要为学生们提供午间的就餐、休息场所及晚间放学学生的学习场所,其经营规模少则十余人,多则几十人,已逐渐成为学生午间就餐的主要形式。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小饭桌的食品卫生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保证学生们的饮食安全,于2004-10对辖区内31家学生小饭桌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辖区内31家学生小饭桌。1.2调查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辖区8所小学校周围的学生小饭桌进行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庭在外就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抽取广州市12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2 206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在外就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学生家庭在外就餐≥1次/周者占53.99%。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生子女家庭比非独生子女家庭有更高的可能性在外就餐(OR = 1.45,95% CI:1.18~1.78,P<0.001)。与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的家庭相比,收入高的家庭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为5 000~9 999元:OR = 1.60,95% CI:1.21~2.13,P = 0.001;≥10 000元:OR = 2.22,95% CI:1.68~2.94,P<0.001)。类似,与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家庭相比,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或本科的家庭有更高的在外就餐可能性(OR = 1.87,95% CI:1.44~2.43,P<0.001)。而中等营养知识得分的家长较得分高的家长有减少带孩子外出就餐的倾向(OR = 0.75,95% CI:0.59~0.95,P = 0.016)。此外,家庭在外就餐与儿童超重肥胖风险增高存在统计学关联(OR = 1.31,95% CI:1.03~1.67,P = 0.032)。结论 广州市城区小学二年级学生家庭在外就餐现象较为普遍。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收入和父母文化程度和营养知识水平是家庭在外就餐的影响因素。家庭在外就餐可能会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初一新生早餐就餐情况,为开展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9—10月在浙江省中西部地区抽取3所学校的初一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面对面调查学生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过去1周早餐就餐频率、过去1周早餐就餐地点和过去1周其他饮食行为。结果共调查初一新生909人。过去1周早餐就餐0次25人,占2.75%;1~3次72人,占7.92%;4~6次213人,占23.43%;7次599人,占65.90%。不同新鲜蔬菜食用频率、挑食频率和饮用饮品种类的初一新生过去1周早餐就餐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一新生过去1周早餐居家就餐233人,占25.63%;在外就餐676人,占74.37%。不同性别、居住地、新鲜水果食用频率、挑食频率和饮用饮品种类的初一新生过去1周早餐就餐地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一新生每周早餐就餐次数较少,以在外就餐为主,早餐就餐频率和就餐地点与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熊谋林  朱胜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297-2298
[目的]探讨学生就餐的食品卫生安全现状,提出管理措施。[方法]对1996~2005年的学生食物中毒情况并结合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食品卫生安全现状堪忧,隐患突出。[结论]加强学生就餐的食品卫生安全整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雷人校规”不止源于问责缺位 近日,某学校在校食堂实施“男女生分区域就餐”的消息引发关注。校方称缘于有学生借就餐搞对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深圳市中学生西式快矮就餐频次、选择西式快餐的原因以及对西式快餐营养状况的认识情况,为下一步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2月调查在西式快餐厅就餐的学生,使用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共调查240位在西式快餐厅就餐的学生,平均年龄为(12.58±1.68)岁;深圳市中学生在上月中曾经在西式快餐就餐的中学生占77.08%,男女生就餐频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选择西式快餐厅就餐的原因主要为卫生好(17.50%)、位置方便(15.83%)、有营养(10.83%)和价格便宜(10.83%);在对西式餐厅营养知识掌握方面,42.00%的中学生认为食物搭配合理,54.58%的中学生认为营养价值高,62.5%的中学生认为热能含量高。结论深圳市中学生西式快餐的就餐频次较高,对西式快餐营养知识掌握程度较差,有必要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就餐原因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居民的就餐行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居民的就餐行为,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55514名(男26449人,女29065人)15岁及以上居民的就餐行为包括每日就餐次数、就餐地点、每日在外就餐比例等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居民中91.5%是一日三餐,8.0%是一日两餐,城市、农村居民中一日三餐和二餐的比例相差不大,四类农村地区居民一日二餐的比例(29.3%)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一日中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3.2%),18~44.9岁年龄组不吃早餐的比例较高(3.5%),四类农村地区居民不吃早餐的比例(12.6%)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城市居民每日在外就餐的比例(26.1%)明显高于农村(8.7%),男性(18.6%)高于女性(11.0%)。结论:我国居民的就餐行为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加强营养教育,促使人们采取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一起细菌性痢疾爆发流行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1 0月 2 3日上午 9:5 0时 ,璧山县人民医院报告璧山县某职业中学有 2 0多名学生因腹泻、呕吐而卧床不起。经调查 ,这是一起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璧山县某职业中学现有教职工 86人 ,学生 898人。 2个学生食堂 ,每天有 35 0学生就餐。男生多数在第二食堂就餐 ,女生多数在第一食堂就餐。全校发病 2 8例均为男生 ,罹患率为 2 .8% ,无死亡病例。患者均为 1 6~ 1 8a男生 ,同住一幢楼共 9个宿舍。2 流行病学调查2 .1 基本情况 该校学生实行的是封闭管理 ,2 0日下午学生返校后 ,没有老师的批准一律不得…  相似文献   

17.
姜姗 《中国校医》2012,26(3):223-224
目的了解徐州市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就餐现状,从而为医院提高临床营养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徐州市6家三甲医院的753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我国关于三级甲等医院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调查对象中43.30%在医院就餐,56.70%不在医院就餐。88.09%的患者有陪护人员,无陪护的占11.91%(不包括产科病房)。单因素卡方分析,年龄组、性别、是否为徐州本地人的就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19.901,4.000,6.998,P<0.05),不同文化程度、籍贯、经济状况的就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5.385,4.759,4.883,P>0.05)。结论徐州市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的就餐率比较低,医院应当重视住院患者膳食问题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成年居民就餐行为及其与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成年居民就餐行为及其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经过数据清理,本研究共纳入171 040名调查对象。采用复杂抽样设计的Rao-Scott 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就餐行为及肥胖率的差异。以是否肥胖为因变量,使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探讨早、午、晚餐就餐行为与肥胖的关系。结果 我国成年居民一日三餐中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为3.3%。早、午、晚餐在外就餐比例分别为16.4%、21.4%、11.7%。午餐在家就餐、在外就餐和不吃午餐的男性肥胖率分别为13.2%、16.1%、15.9%,女性肥胖率分别为14.5%、9.8%、1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男性中,午餐或晚餐在外就餐者和不吃午餐或晚餐者发生肥胖的风险均高于在家就餐者;女性不吃午餐或晚餐者发生肥胖的风险高于在家就餐者,女性午餐在外就餐与是否肥胖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晚餐在外就餐发生肥胖的风险低于在家就餐者。结论 我国成年居民不同餐次就餐行为存在差异,午餐在外就餐比例最高,晚餐在外就餐比例最低。男性午餐和晚餐在外就餐者发生肥胖的风险较高;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不吃午餐或晚餐者发生肥胖的风险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学生中午在校外就餐、购买食品的现象很普遍,而且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在学校周围的小饭桌就餐,因此中小学校周围的小饭桌食品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全面掌握沈河区中小学周围小饭桌卫生状况,区CDC对全区部分中小学校周围的216户小饭桌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卫生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 高考学生就餐前的危害因素高考学生集中就餐人数多 ,考生学习生活艰苦 ,精神紧张 ,身体虚弱 ,抵抗力低 ,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患病。其中较多见的是由于饮食不洁造成的食物中毒事故。高考正处在高温季节 ,苍蝇密度高 ,微生物繁殖快 ,是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多数接待学生就餐的饮食服务单位在接待考生期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工作场所不足必然引起食品生熟混放 ,容器工具使用混乱 ,烹调设备不足 ,增加了食物中毒机会。食品原料难以保证安全 ,有些食品中存在病原微生物或毒素 ,如有毒的贝类、蘑菇、鱼类、农药污染、添加剂滥用等。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