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对由角膜缘部受损、功能不良或角膜缘微环境异常等造成的角膜病变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文就角膜缘干细胞的基础研究进展(尤其是标志物及微环境方面)及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治疗方法(自体、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和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植片移植等)的临床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角膜上皮的完整性由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的不断更新补充来维持,而角膜缘的特殊区域—角膜缘龛,是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角膜缘龛由多种细胞、信号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构成,各成分的协调作用维持了角膜缘龛的稳态,并促进了角膜缘干细胞的增生、迁移及分化。先天性、外伤性、免疫性疾病等任何对角膜缘龛稳态产生干扰的因素均可导致干细胞的功能异常。对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患者,通过细胞外基质的再生、生物活性因子及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等策略来重建角膜缘龛,对于角膜缘干细胞的恢复及长期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20,44:391-39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角膜缘部上皮厚度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患者30例(30只眼)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30只眼)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鼻侧角膜缘上皮厚度、观察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荧光染色缺损面积.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2、3、5、7天的鼻侧角膜缘内1mm的上皮厚度较对照组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5天鼻侧角膜缘内2mm的上皮厚度较对照组薄(P<0.05),术后7天的鼻侧角膜缘上皮厚度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天的角膜荧光染色缺损面积为(39.29±22.68) mm2,术后2、3、5、7天的角膜荧光染色缺损面积均较前一时间点的角膜荧光染色缺损面积缩小(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愈合由缺损的周围向中央愈合,而其角膜缘部上皮的厚度则由角膜中央向周围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角膜缘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健康的角膜上皮是维系完整的眼表以及良好视功能的前提条件,角膜上皮的稳定是由一群位于角膜缘基底部的干细胞实现的。一、角膜缘干细胞的概念Davanger和Evensen[1]于1971年首次观察到角膜缘色素样细胞作水平向心运动,推测角膜上皮细胞更替源于角膜缘,提出了角膜缘干细胞(limbalstem  相似文献   

5.
结膜松弛症下睑缘位置及张力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结膜松弛症发病机制,寻求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对241例(479眼)结膜松弛症(conjunctivochalasis,CCh)下眼睑位置及下睑缘张力检查。将下睑缘位置分为3型:角膜缘下型、角膜缘上型及角膜缘型。将下睑缘张力分为5型:下睑缘内翻型、下睑缘内倾型、下睑缘正常型、下睑缘外倾型及下睑缘外翻型。结果:下睑缘位置以角膜缘型伴有下睑缘内倾型发生结膜松弛症最多(20.2%);其次为角膜缘下型伴下睑缘内倾型(17.3%)。角膜缘上型伴下睑缘外倾型最少(1.5%)。结论:下睑缘张力高是结膜松弛症发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顾宏卫  胡楠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093-1095
目的:探索相对稳定性强、一致性好的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方法:将87只SD大鼠分为角膜缘碱烧伤20s组(A组,34只),角膜缘碱烧伤40s组(B组,23只),角膜中央碱烧伤40s组(C组,30只),用浸润1mol/L氢氧化钠的滤纸片,分别烧灼大鼠角膜缘和角膜中央,术后7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情况,并记录上述指标。结果:角膜缘碱烧伤(B组)较角膜中央烧伤(C组)溃疡发生率、角膜穿孔率和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阳性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缘烧灼时间长组(B组)溃疡发生率及角膜穿孔率高于角膜缘烧灼时间短组(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烧灼角膜缘和角膜中央(A,B,C组)均能诱导出角膜新生血管。结论:对于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以选择3mm圆形滤纸片角膜中央烧伤为佳;对于研究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所致角膜病变的实验,以选择环形滤纸片放置于角膜缘20s为佳。  相似文献   

7.
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常角膜处于无血管状态,以维持角膜的透明。透明的角膜对眼视功能十分重要。角膜缘则具有丰富的血管网,在感染、外伤、免疫反应等病理情况下,毛细血管由角膜缘处向角膜内生长。一般认为。毛细血管进入角膜周边部1~2mm以上即为病态,或称为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角膜缘干细胞理论及干细胞理论的应用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1)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起源和确立;(2)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实验、生理、病理以及临床证据;(3)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应用;(4)角膜缘干细胞理论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苑晓勇  陈卓  孙慧敏 《眼科研究》2005,23(6):590-592
目的检测分化标记在人角膜及角膜缘上皮细胞的表达,以了解角膜及角膜缘细胞分化状态,旨在发现新的角膜上皮干细胞的阴性标记。方法获取人角膜及角膜缘组织,对冰冻切片及整个角膜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化标记钙粘连素E、角蛋白3(CK3)、角蛋白12(CK12)、缝隙连接蛋白43、巢蛋白(nestin)和包壳蛋白(involucrin)的表达,经荧光显微镜及激光扫描共焦电镜观察,并行半定量RT-PCR以检测其相关分化标记基因的表达。结果分化标记CK3、CK12、缝隙连接蛋白43、巢蛋白和包壳蛋白在角膜和角膜缘上皮的表层细胞表达,角膜缘基底细胞不表达。激光扫描共焦电镜观察及RT-PCR结果显示角膜缘基底上皮细胞不表达细胞CK3、连接蛋白43和巢蛋白,而角膜上皮细胞则明显表达。结论角膜及角膜缘表层上皮较为成熟分化,而角膜缘基底细胞具有未分化细胞的特征,很可能是干细胞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Chen H  Zhang MC  Hu YH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5):399-402
目的探讨将角膜上皮各区域表层和基底层细胞端粒酶作为角膜缘干细胞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方法分别对8只新西兰大白兔(8只眼)角膜缘和中央透明角膜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定性分析,并利用生物发光技术对角膜缘和中央透明角膜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分析。其中4只兔(4只眼)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20mg,4只兔(4只眼)未注射任何药物。结果8只兔眼透明角膜上皮细胞平均生物发光值为34912,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角膜缘上皮细胞平均生物发光值为165575,端粒酶表达均为阳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Fu注射组角膜缘上皮细胞平均生物发光值为185396,未注射5-Fu组角膜缘上皮细胞平均生物发光值为14575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阳性对照组生物发光值为210832,阴性对照组生物发光值为34793。结论角膜缘上皮细胞端粒酶表达阳性而透明角膜上皮细胞表达阴性,表明角膜缘存在具有极强增殖能力的干细胞,端粒酶可能成为角膜干细胞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Tono-Pen眼压计对兔眼不同部位眼压测量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兔眼球不同部位测量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值的相关性规律。方法采用Tono-Pen眼压计全身麻醉下测量40只新西兰白兔角膜中央、旁中央区、角膜缘及巩膜部位IOP值,同时采用Schiotz眼压计测量角膜中央IOP值。采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部位IOP测量值间的相关性。结果兔角膜中央区、旁中央区、角膜缘及角膜缘后4mm巩膜部位IOP值分别为(19.44±2.33)mmHg(1kPa=7.5mmHg)、(19.44±1.95)mmHg、(21.66±4.26)mmHg和(21.83±4.84)mmHg,Schiotz眼压计测量角膜中央IOP值(19.27±3.14)mmHg。角膜旁中央区与角膜中央区IOP值有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R=0.615,P=0.007<0.01),而角膜缘、角膜缘后4mm巩膜与角膜中央区IOP值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0.537/0.021、0.215/0.391。结论采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兔眼角膜旁中央区或角膜缘眼压可以反映眼压实际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角膜缘干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抑制活性,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通过植片技术分离兔角膜上皮细胞以及角膜缘干细胞。存两种细胞单层上,观察淋巴细胞埘丝裂原刀豆蛋白A(ConA)的增殖反应。另外,将两种细胞培养上清直接转移到由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系统以观察两种细胞释放。某些因子的抑制效应。结果 单层角膜缘干细胞对Con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可以施加有效的抑制效应。角膜缘干细胞以及角膜上皮细胞的培养上清对Con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系统,仅在72h分离上清显示有抑制效应。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通过细胞交互作用和(或)释放某些抑制性因子对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发挥潜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43眼)翼状胬肉随机分为2组:羊膜移植组(23例)、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20例)。术后对其角膜创面愈合、羊膜及角膜缘干细胞植片生长状况,以及有无角膜创面新生血管和胬肉组织侵入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后3月,羊膜移植组有2例复发(8.70%),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未见复发。结论羊膜移植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均可显著降低胬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会编辑的《全国眼表疾病诊治专题讲座及研讨会论文汇编》一书 ,内容丰富 ,主要包括 (1)眼表疾病研究进展 ;(2 )眼表炎症和损伤愈合的重要概念 ;(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及白介素 1家族在眼表疾病中的作用 ;(4)角膜缘的组织结构及其潜在功能的开发应用 ;(5 )角膜上皮病的分类、命名及诊断 ;(6 )泪液学研究进展 ;(7)角膜、角膜缘组织 (干细胞 )及羊膜的保存 ;(8)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术中的应用 ;(9)眼表面重建术 ;(10 )大泡性角膜病变 ;(11)结膜、角膜碱烧伤的治疗 ;(12 )角膜缘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 ;(13)羊膜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15.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 83例 90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及角膜缘碱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干细胞治疗组 ) 4 2例 4 5眼 ,其中 30眼翼状胬肉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外伤性角膜板层损伤 10眼、角膜缘碱烧伤 5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B组为传统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外伤性角膜缘板层损伤、碱烧伤行结膜瓣移植术 (对照组 ) ,4 1例 4 5眼 ,其中翼状胬肉 30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 11眼、碱烧伤 4眼行结膜瓣移植术 ,术后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角膜缘新生血管、角膜透明度、泪膜破裂恢复时间以及胬肉复发率 ,术后随诊 6~ 2 4月。结果 A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2~ 4d、BUT(6 .7± 0 .8)d ,无角膜缘新生血管生长 ,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为 0 ,角膜透明 ;B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5~ 7d ,BUT(7.9± 0 .5 )d ,角膜缘有 3~ 8支新血管生长 ,角膜有不同程度的云翳 ,翼状胬肉复发率 13.33% ,A、B 2组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不同切口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不同切口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方法观察2009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眼科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资料,按切口形状分为两大组:直线形组(长6.0 mm)43例(43只眼),按切口距角膜缘距离不同分3个亚组:A1组(切口距角膜缘1.5 mm)、B1组(切口距角膜缘2.0mm)、C1组(切口距角膜缘2.5 mm);反眉弓形组(弦长6.0 mm)41例(41只眼),按切口距角膜缘距离不同分3个亚组:A2组(切口距角膜缘1.5 mm)、B2组(切口距角膜缘2.0 mm)、C2组(切口距角膜缘2.5 mm)。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术后观察角膜地形图变化及统计学分析两种手术切口的术后散光差异。结果切口越远离角膜视部,术后角膜散光度越小,反眉弓形切口较直线形切口在术后早期的角膜表面规则性较好。结论两组切口的结果比较表明,反眉弓形切口较直线形切口对角膜形态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陈志晔  刘利兵 《眼科研究》2003,21(4):442-445
角膜缘干细胞(LC)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铺平了道路。眼表疾病的研究进展向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提出了新的挑战。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为有效治疗眼表疾病,恢复患者视功能提供了一个契机。通过查阅国内外的资料,主要综述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以及角膜缘干细胞和眼表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离休干部结膜松弛症患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结膜松弛症是老年人常见眼病,为此对离休干部进行结膜松弛症患病调查,探讨结膜松弛症发病机制,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离休干部278例(556眼)年龄69~96(平均81.05)岁,对照结膜松弛症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将下睑缘位置分为三型:角膜缘下型、角膜缘型、角膜缘上型;下眼睑张力分为五型:下睑缘内翻型、下睑缘内倾型、下睑缘正常型、下睑缘外倾型、下睑缘外翻型。由专人专职进行松弛结膜、下睑缘位置、下睑缘张力的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54例(496眼)患有结膜松弛症,占89.2%,其中I级133例(262眼)占47.1%,II级110例(215眼)占38.7%,III、IV级共17例(19眼)占3.4%。结膜松弛症患者中下睑缘位置为角膜缘型最多(143例283眼,占57.1%);其次为角膜缘上型(74例142眼,占28.6%);角膜缘下型最少(41例71眼,占14.3%)。结膜松弛症患者中下睑缘张力为下睑缘正常型114例(224眼),占45.2%;下睑缘内倾型多于(84例147眼,占29.6%)下睑缘外倾型(41例80眼,占16.1%);下睑缘内翻型较少(2例45眼,占9.1%)。本组病例未发现下睑缘外翻型。下睑缘内翻型、内倾型发生结膜松弛症的概率比正常型要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老年人结膜松弛症发病率较高,下睑缘张力高是结膜松弛症发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面积(侵入角膜长度、角膜缘宽度、总面积)和角膜散光的关系。并探讨其引起角膜性散光的临界面积和翼状胬肉手术的时机及必要性。方法观察112单眼鼻侧翼状胬肉患者,分别测量出其侵入角膜长度、角膜缘宽度和总面积(总面积计算方法:翼状胬肉头部至半月皱襞的距离×角膜缘宽度/2)。角膜曲率计和OrbscanⅡ(3 mm区域)用以测量角膜散光。结果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长度0.38~5.69 mm,平均(2.15±1.12)mm,宽度1.35~8.26 mm,平均(3.27±1.20)mm;总面积(1.8~20.5)mm2,平均(6.6±4.1)mm2。翼状胬肉眼引起的角膜散光的平均值[(3.2±1.9)D]明显较对侧眼[(0.26±0.5)D]有显著意义(P<0.001)翼状胬肉引起角膜散光中顺规散光占59.2%,逆规散光占30.6%,斜轴散光占10.2%。翼状胬肉总面积与侵入角膜长度和角膜缘宽度呈正相关。不同翼状胬肉眼间侵入角膜长度越大,角膜缘宽度越宽,引起角膜散光越大(P<0.001)。翼状胬肉头部侵入角膜达(2.0±0.3)mm、宽度达(5.0±0.2)mm、总面积(6.25±1.9)mm2可以引起(2.5±0.9)D的角膜散光。结论翼状胬肉总面积(侵入角膜长度、角膜缘宽度、总面积)与角膜散光存在显著相关性。翼状胬肉头部侵入角膜达(2.0±0.3)mm、宽度达(5.0±0.2)mm、总面积(6.25±1.9)mm2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以使散光得以改善,从而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20.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方法,作术眼角膜缘重建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进行期翼状胬肉17例(1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4例(4眼),共21例(22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胬肉的基础上,联合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游离植片进行角膜缘移植术。术后对角膜上皮的重建和生长情况严密跟踪观察。结果经过平均13月的随访观察胬肉术后无复发,角膜上皮稳定。供区角膜创面与结膜创面愈合正常。结论在常规切除翼状胬肉的同时联合同侧带结膜瓣自体角膜上皮(干细胞)移植行角膜缘重建术,对防止胬肉复发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