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医院抗生素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莉  关辉 《淮海医药》2008,26(1):67-69
目的了解抗生素用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5月医院门诊各项经济收入、抗生素销售收入所占药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药品品种与抗生素品种比例状况,药品销售排行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进一步进行处方分析,以反映医院抗生素用药现状并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抗生素用量较大且有滥用现象。结论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否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药品卫生标准是反映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药品卫生学检查是保证药品在其生产、销售与使用过程中保持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生产单位全面质量管理水平与改进药品监督的必要手段。为此,我国从1972年开始药品卫生学检验Xi作。但是,在卫生部颁布的药品卫生标准中规定“日服抗生素制剂暂不进行限度要求”。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而抗生素均只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不能对所有的微生物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口服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占有很大比重。为了解其染菌情况,笔者对临床常用的10种30批D服抗生素制剂进行了卫生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权勤波  王军 《中国药事》2007,21(3):175-176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抗生素类药品284个(包括原料及制剂,下同)与2000年版《中国药典》相比新增76个品种及制剂,本版药典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含量的药品有84个,应用HPLC测定含量的药品有188个,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的药品有8个,另有4个药品采用了化学滴定法。作者对抗生素药品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使广大同仁们能对抗生素药品的定量分析方法有个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4.
口服抗生素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初探徐黎玲(浙江省温州市药品检验所,325000)林和平(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制药厂,325000)抗生素对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为此,卫生部在1987年12月1日颁布实施的药品卫生标准中规定“口服抗生素制剂暂不进行限度要...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探讨姜锦发(浙江省绍兴市药品检验所,绍兴312000)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在控制抗生素药品质量中占很主要地位,它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品。九0版我国药典用微生物检定法收载品种22种、54个剂型、九五版收载品种23种...  相似文献   

6.
某院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减轻患者负担,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水平。方法:对某院2007年度抗生素使用情况、抗生素消耗总额及所占比例、临床科室使用抗生素情况比较及临床医生用药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某院抗生素消耗占药品总收入的25%,〉30~40元/支段消耗比例太高,临床科室符合院部抗生素的使用规定比例偏低,医生使用中高档抗生素倾向明显。结论:临床医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了耐药菌株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今后医院要坚持因病施治,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要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加大药品购销领域反商业贿赂管理,缓解民众“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7.
朱荣 《中国药业》2007,16(8):11-11
药品说明书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医学文献资料,已成为临床医生及患者用药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但目前有的抗生素类药品说明书关于用药前是否皮试的问题说法互相矛盾,让医生或患者无所适从.也严重危及抗生素药品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权勤波  王军 《齐鲁药事》2006,25(6):346-347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抗生素类药品284个(包括原料及制剂,下同)其中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含量的药品有84个,应用HPLC测定含量的药品有189个,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的药品有8个,另有4个药品采用了化学滴定法.本文对抗生素药品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使广大同仁们能对抗生素药品的定量分析方法有个全面了解.1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是利用抗生素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特点,以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为指标,来衡量抗生素中有效成分效力的方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包括稀释法、浊度法和管…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是目前世界上药品消费中消费量最大,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生素药物。在我国用药呈上升趋势.我院也不例外。近年我院所用抗生素金额占药品消费总额的40%左右,80%的处方都开有抗生素。由于我国目前对抗生素药品应用尚无管理法规.人人均可自行购买使用抗生素,因此对它的合理使用更需值得注意。大多数抗生素对人体重要器官有潜在的毒性,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如大环类、四环素类、头抱类等,可致肝脏损伤,氨基糖贰类、多肽类、头抱类等有严重的肾毒性;利福霉素能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转化,使病人免疫功…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初下发的计划。我市2009年共完成抗生素类药品监督抽样123批次,共涉及22个省市的68家生产单位。抗生素药品全检78批次,全检率63.4%;不合格44批次,不合格率35.8%。全检率和不合格率与往年相比均有较大提高。现将我市2009年抗生素药品不合格情况做一总结,供以后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组合预测技术在抗生素管理中的应用万星火邢桂荣(唐山市骨科医院唐山063000)有些药品如生物制剂、抗生素类或其它化学稳定性较差的药品,在贮存时受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随时间的延续各有不同的分解或变化,使含量或效价减低,它的有效性受时间限制。...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是近年来受政策调整影响较多的药品大类之一,每一次调整都对抗生素的消费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品牌沉淀中,什么是决定抗生素厂家在终端博弈中胜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医院药师在防范滥用抗生素方面可起到的作用。医院药师应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在防范抗生素滥用方面起指导、参与、监督作用,为临床选择抗生素,准确调配处方和发放药品,为进行正确的抗生素治疗决策提供必要的抗生素药物信息和病人用药史信息,实施必要的抗生素药敏试验和药物监测,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等。  相似文献   

14.
《首都医药》2004,11(11):1-2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第四次工作会议日前召开,会上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人公布了2003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统计结果,结果显示2003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大大增加,这一方面显示了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对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更加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临床中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依然严重。在抗生素的药品不良反应中,以去年下半年的统计结果为例。青霉素类抗生素共接到244例不良反应报告,其中除了皮疹、荨麻疹、皮肤潮红等常见的一般药品不良反应外还出现了一些中、重度不良反应,如血管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药物应用中,抗生素是用量最多的药物。在美英发达国家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仅占药品收入的10%,WHO推荐抗生素院内使用率为30%。据统计目前我国药品使用销售量排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抗生素虽抢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一些不良反  相似文献   

16.
药品使用年限应有明确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除了抗生素、生物制品标明有效期外,多数药品只有生产批号,没有失效期和有效期,中国药典对此类药品也没明确规定使用时间的限制。销售部门又缺乏药品使用年限的说明依据,以至在药品的使用年限上往往产生过多的误解和纠纷。由于现在药典上对这些药品没有使用年限的...  相似文献   

17.
北京儿童医院1996年~2001年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了解1996年~2001年我院抗生素用药情况。方法 :对1996年~2001年间我院各项经济收入、药品销售收入所占全院业务收入的比例、抗生素销售收入所占药品销售收入的比例等数据进行统计 ,并进一步分析药品品种与抗生素品种比例状况以及销售排序前15位药品的应用状况 ,以反映我院抗生素用药现状。结果 :1996年~2001年 ,我院药品收入所占经济总收入的比例略呈下降趋势 ,但仍维持较高水平 ;抗生素为我院应用最多的药物 ,销售收入占西药销售总收入的50%以上 ;注射用抗生素和门诊应用抗生素仍在逐年增加。结论 :抗生素的应用甚多 ,滥用现象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药不断出现,临床用抗生素类药品种也在逐年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为了解我院抗生素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文就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所收集147例抗生素类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我院抗生素简述与用量前15位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药品使用量的不断增长,我院抗生素使用无论是从品种及数量上讲部有很大的增加,现对我院抗生素使用品种作简述,并对用量处于前15的抗生素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我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的质量和疗效直接影响着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作为抗生素生产大户的白云山制药总厂,其产品在临床中拥有的良好口碑,就源自于企业对药品质量的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