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在一般以"仲景方"作为经方的概念范围,对于经方的理论特点则甚少讨论。较多观点认为经方"药少精炼、功专力宏",但这是相对于临床处方而言,而时方亦有此特点,经方与时方界线不清。若从经方自身深入分析,可知经方的药味加减严谨,一药变化即成新方;比例严谨,加减一药方中剂量亦变;剂量严格,比例不同亦为新方。由此进一步讨论,经方的特点在于"方与方之间"的关系,重视不同方药之间的关系,经方的价值在于整体的理论体系,而非零碎的用方经验。因此,临床上如何处方才算使用经方还必须要严格按照原方的要求,对药物组成以及剂量比例有所遵从,除原方外更重视原意。提倡经方实际是倡导对于整套中医经典理论的高水平掌握。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药处方调配中常见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处方的组成既有严格的规律性,又有灵活性。“方从法出”,君、臣、佐、使的相伍,是遣药组方必须遵循的原则,在中药处方调配过程中与药剂人员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密切联系,直接影响着医疗效果。笔者在多年的中药处方调配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常见的问题,以供同行参考。1中医师的问题1·1君、臣、佐、使不明方剂是多种药物的综合应用,药剂调剂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方剂的配伍和组成规律。(1)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2)臣药:有2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的药物;②针对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伤寒论类方库"为例,基于数据库技术,介绍通过关系代数实现中医处方对比分析和中药配伍关联分析的方法。方法:把伤寒论古方存入数据库,使用关系代数中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完成统计分析,以说明关系代数在中医处方分析中的作用。结果:基于关系代数,简便地完成了处方对比分析和中药配伍关联分析工作,包括一组相关方剂中相同的药物组成、药物出现的频率、药物配伍规律等。结论:使用关系代数对中医处方进行分析,简化了分析环节,降低了分析难度,提高了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是值得推广的中医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方因其药物少、配伍精,疗效显著而备受临床医生的推崇.陈瑞春老先生崇尚仲景,临证喜用经方,且擅用经方.陈老认为[1],尊崇经方并不是一味执守原方不加减化裁,而是要在深究方规的基础上灵活化裁应用.时方多在经方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特点是药物繁多,功效脏腑化,方剂配伍关系没有经方精当,但疗效却有其独到之处.陈老临证常将经方与时方合而用之,取两者之长,优化组合,以取得更佳的疗效.以下摘录几则陈老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方剂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所在,其核心是配伍问题,而药对是方剂配伍的基础。该文重点阐述了方剂的多样性——反性配伍,以及用量和时方、经方的互补运用,并介绍了组方运用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6.
论药对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药对与方剂关系密切;药对的组成方式实际上是两药药性在某种程度上的吻合;药对可以使方剂的配伍更加合理,功效更加明晰;在临证处方时,我们既应灵活地运用药对,同时又要遵守方剂配伍规律;药对对于方剂配伍研究具有引导价值;药对理论可以说明一定的方剂配伍关系,但它代替不了方剂配伍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方剂有不同的组方模式。通过对中医学历史脉络的考察可知,方剂组方模式经历过法术思维模式、数术思维模式和药物功效模式三个不同的阶段。经方与时方存在着组方模式的不同,君、臣、佐、使理论产生于数术思维模式之下,三种组方模式对方剂学的发展都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方剂的制定是中医进行辨证论治时的重要一环,方剂组成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临床的疗效,所以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方剂学的研究和学习。但是中医古籍浩如烟海,所载方剂无计其数,若要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学习时只需掌握临床上用之有效的常用方剂即可,以便临证时随时应用。这些方剂均要熟记,并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比、归纳,做到临证处方时方中有药、药中有方、方中有方、药中有药,每处一方知其方的主治、功用及药物组成,每加减一个药物知其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及加减药物与原方药物配伍后的方剂组成、主治,例如:逍遥散是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炙草、生姜、薄荷组成,主治肝郁血虚,两胁作痛,寒热  相似文献   

9.
王苏莉 《河南中医》2006,26(8):69-70
中医处方是在辨证的前提下依照处方原则,选择适当药物配伍而成,它是辨证施治的应用体现。药物通过合理的配伍和不同剂量变化,可以充分发挥综合作用,并且调和药物的偏性和减轻药物的副作用。使之产生更理想的疗效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临床处方用药出现了一些混乱,造成处方用药量大、药味乱的现象,明显违背了中医用药和处方的原则、造成药物的浪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治疗有害无益。笔者对本院4名中医人员2120张处方进行调查,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部分方剂的比较分析,总结出经方配伍的一些规律,进一步探讨方剂学基础理论的相关问题,如方药证配伍与病证间的关系,发现了方剂因某一因素的变化而效用发生改变的活泼变化特点。旨在为方剂学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提高经方临床运用时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亦可为创制新方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优选古方,开发新药,首先要对古方在著录和流传过程中的价值特征进行调查。通过整理、总结、分析,认为一首古方定名传世后,有验案资证、有现代临床和药理研究证据、后世引用频度较高、主治范围不断扩大、为多首类方之祖、方后有详细说明性内容、有医家方论资料等内容,可视为反映其价值较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浅谈古方筛选利用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发掘利用中医古方,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循证医学理念,探讨古方筛选利用的思路与方法,使向古方要新药的构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醛糖还原酶对211首糖尿病中药复方作用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醛糖还原酶高通量模型对211首中药复方的筛选,寻找治疗糖尿病的科研配方。方法从猪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通过测定340nm处光密度的下降速率,间接测定醛糖还原酶的活性的方法建立的高通量醛糖还原酶筛模型的筛选,比较211首方剂的6 630个制备样品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其中4首方中5组制备样品对醛糖还原酶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结论中药复方应用醛糖还原酶高通量模型筛选评价,简便快捷,可以优选得到科研配方。  相似文献   

14.
发现经方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剂量是指中药作用于机体能够产生特定效用的量。理想的剂量能发挥最好、最大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由于我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变迁,经方中药物的剂量换算历来存在很大争议。目前临床中药的剂量选择多在《药典》所规定的范围内,或是医家根据临床经验确定。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教授在研究古代文献和历代度量衡的基础上,根据近现代中医名家和自己20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经方的药味少、但剂量大,才能治疗当时环境下的危急重症。因此,本刊特开辟“重剂起沉疴”专栏,邀请仝小林教授介绍其在经方中药物重剂量应用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中医临床实践拓宽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探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阐述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认为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血瘀为局部病理损害。治疗上,应采用分期分型治疗。临床将本病分为六型,湿热壅滞、肝气乘脾、气滞血瘀、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型。强调在辨证基础上,进一步辨方证论治,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迷失的经方剂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景方由于组方法度严谨、临床疗效确切,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世誉为“经方”。但因为年代久远,度量衡屡经变易,代有所改,悬殊极大,后世对经方剂量的折算众说纷纭,历代医家谓之“不传之秘”。现就近20多年来对经方剂量的几种主要观点进行讨论、剖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肾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治疗慢性肾病肾纤维化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复方中主要药物、药对(药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治疗肾纤维化38首中药复方涉及95味中药,总频次为362次。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主要为补益类、化瘀类、利湿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8条,药组(3味药或4味药)规则31条。结论大多数医家治疗肾纤维化多用补益、活血化瘀药物。  相似文献   

18.
经方医学的源流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追溯经方医学的发展源流,并从经方医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发展有利因素、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鲁  黄煦  付超  宋航  周晓芳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2):64-64,F003
为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收集整理近十余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357首,建立了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数据库。基于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以及对各种典型症状临床治疗中的用药特点。研究表明,在所使用的250种中药中,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这显示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各医家运用了治标止痛与治本补虚并重的治则,扶正与祛邪兼施的治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中医药治疗的120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中药饮片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痊愈时间、治疗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腹部不适、腹泻、皮疹、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方便,用药依从性高,通过应用现代制药工艺,能有效提升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优越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