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伤寒全生集》四卷,明代余杭医家陶节庵氏著,凡169篇10万余言,以论述伤寒诸证包括温热病的病机诊法、辨证施治为主要内容。其特点是辨析精详,变通圆活,既能阐发仲景要旨,又不为伤寒六经所囿,而于温热病诊治方面尤多发明,甚为外感热病切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为仲景所著,历经千年,遭兵燹虫蠹,鲁鱼亥承在所难免,是书原貌,难以复见,历代医家,条文编次颇有争议,然笔者研讨仲景之《伤寒论》有年,认为条文编次基本上不失仲景之原貌,仍可窥见仲景条文编次之用心所在,今以太阳病篇分析为例,认为纲目分明。主从有序,条条合参,虚实互议。对比鉴别.前呼后应,从始至终贯穿着辨证论治的精神,为外感热病的辨治开创了先河。使后人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诚医学经典之巨作。  相似文献   

3.
《温疫论》的著成使温病学有了关键的突破。从寒温一统的角度来看,《温疫论》继承发扬了《伤寒论》辨外感热病脉证并治的经验,二者在写作的社会背景、笔法句式及术语的应用上均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因观察、治疗的病例不同,在初起治法、下法及补、清、消等方面又颇相径庭。本文特以比较法,先述仲景本义,后论吴氏家言,试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品方》外感热病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小品方》外感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 ,主要有分四个方面 :1 .外感热病的学术理论 ,主要是分治伤寒、热病 ;阐发冬温证治 ;注重热毒为病及疟病证治四方面。2 .治法 ,分内治、外治二法。内治法主要有解毒、清热、寒温并用等法 ;外治法分粉扑、外涂和洗浴等法。3.组方用药特点 ,重视单味药使用 ,注重药物配伍 ,随证加减变化。4 .对后世的影响 ,《小品方》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温病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朱曾柏老师,近以所著《论中医内伤热病学》一书相赠。愚认为本书最大优点,是对中医内伤热病学的理论能全面地、细致地进行阐发并附有临床上实际运用的治验。中医论外感热病之书,如《伤寒论》着重于六经辨证,首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并提出“病有发  相似文献   

6.
张爱民  曹宁  程洁 《陕西中医》2007,28(8):1083-1085
《伤寒直格》禀承仲景学术思想,且有独到的思维阐发,为后世伤寒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关于六经传变的论述和采用辛凉之法治疗外感病,结束了辛温法统治外感病的局面,补充了仲景之未备.  相似文献   

7.
辛凉解表法的历史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辛凉解表是温病学派治疗四时外感热病表证的基本方法 ,经临床实践证明有实效。然而 ,明清温病学说成熟之前 ,人们受广义伤寒学说的影响 ,普遍以温热发汗的方法治疗四时外感热病表证 ,即用经方麻黄汤、桂枝汤治疗广义伤寒的太阳表证。而以温热发汗的方法治疗四时外感热病表证 ,用之不当 ,则易变成坏病 ,形成弊端。所以 ,历代医家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 ,逐渐认识了辛凉解表法治疗四时外感热病表证 ,既发展了外感热病学说 ,又丰富了外感热病表证的治疗方法。1 仲景之前无辛凉解表法《素问·热论》认为“今夫热病者 ,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  相似文献   

8.
正外感发热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门诊或病房均常见,相当于西医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在《伤寒论》中,医圣仲景阐明了外感热病可发汗和不可发汗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告诫要严谨区分可发汗及不可发汗,尤于儿科临床中,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舞阳 《光明中医》2004,19(1):28-28
北京东内北新仓胡同中医古籍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王益军主任向我推荐《解读伤寒》(林镜栋著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  2 0 0 2年 9月第一版 )一书 ,开卷有益 ,耳目为之一新。自研习国医 2 0余年来 ,涉猎仲景医书颇多 ,然像本书观点之独到新颖、理论研究之广泛深刻 ,却并不常见。特推荐给各位同仁 ,以期有益于仲景学说之研讨。中医学有今日之辉煌 ,伤寒学家们功不可没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经典著作 ,历代医家见仁见智 ,各抒己见。然而 ,也有不少医家拘泥前人之说而少有创新 ,甚而产生负面影响。正像林氏所言 :把辨证论治和外感热病本身的辨治…  相似文献   

10.
屈强 《光明中医》2013,28(1):164-165
温热类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发病急,传变快,具体讲是指风温、温热、温毒、温疫、冬温而言。自仲景以来,一千多年多数医者将六淫混为一谈,茫无准的,治误甚多,吴瑭本人一生经历多次瘟疫流行,故专心致力于外感热病的研究。在整理研究前人医学成  相似文献   

11.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对伤寒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有执力主错简重订,认为伤寒应以六经为纲,六经则以太阳为纲,而太阳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将风寒中伤营卫之说提到整个伤寒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来认识,深刻地提示了伤寒病的发病、传变、转归的规律,这是对伤寒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相当于全书总论,属概论性质,而《伤寒论》为何没有概论性质的总论呢?作者通过考证,认为《伤寒例》实为《伤寒论》概论也。  相似文献   

13.
韩延华教授为龙江韩氏妇科流派的第四代传人,其认为产后痹证是由于产妇产后气血不足,百节空虚,卫表不固,腠理不密,加之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入侵,痹阻关节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产后虚弱筋脉失养,兼夹外邪所致。龙江韩氏妇科治疗本病,不外乎补、养、散、通四法。然而,证见瘀血互结,邪气阻络之象时,仍需谨记此刻气血已伤,元气已损,切忌一味祛邪,独用大剂辛散祛风,或用寒凉之品,令其阴血更伤、脾胃受损。当攻补兼施,平调阴阳,注重顾护脾胃后天生化之源,使气血得以运行,正气乃充,邪气则褪。  相似文献   

14.
对《敦煌汉简》与《居延汉简》医药简中药物制度进行探究,指出西北敦煌、居延边塞屯戍队伍中,有一整套药物制度:1)中央朝廷领导戍边队伍药物行政、药物官吏体系的主体制度;2)药物机构自成体系的制度;3)药物和成方供给、吏卒就医用药的免费制度;4)药物采购在财务上的支出制度;5)对基层亭燧药物备置及检查制度等。以上制度保障了吏卒的健康和战斗力不受影响,确保了汉朝王廷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初至上世纪70年代于我国西北敦煌、居延地区出土了数万枚汉代简牍,这些简牍是西汉至东汉时期戍边队伍的文书档案,它们全部出自于汉代人之手,具有准确的时代内容和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中有记载伤寒类疾病及治疗方药的医药简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伤寒类疾病的认识水平。笔者试透过这些简牍内容探讨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论》产生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从《敦煌汉简》中记载的病历记录、医生、医疗机构、出诊巡回、药物供给、日作记录、死亡登记等方面入手探讨西汉时期敦煌边塞屯戍队伍中执行的一整套医药医务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中医学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书中介绍有关清热的方法较为全面仔细,涉及到解表清热、逐瘀清热等许多的方法。了解和掌握著作中的清热方法,对于中医临床治疗热病有着非常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庆 《现代中医药》2012,32(3):71-73
《伤寒论》众多内容反映了体质与疾病的密切关系,笔者结合其相关条文。着重从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伤寒论》对于现代体质学理论的影响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寒热在进入中医学领域之前,仅用来表示自然温度的高低,是相反、对立的概念;在被引进中医学之后,含义逐渐多元化,出现不再相反与对立的内容;在秦汉时期中医学中的寒热有多个含义,寒热概念在该时期含义有四,分别是表示人体自身阴气、阳气盛衰导致的人体自身冷热;表示他人对疾病者体表触及的冷热;表示人体对正常四时之气的冷热感知;表示外界寒气、热气对人体的致病影响,其中涉及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病邪病源说等学说,总之该时期寒热的含义始终是表示气的概念,始终是围绕人体的冷热感知延伸的,意即先秦两汉时期寒热的原型即人的冷热,尚接近于寒热最初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将息疗法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护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者对将息疗法进行了研究,但不完整,将息疗法的范围也有许多争论,笔者认为“将息疗法”是根据病位、病性、治法、临床表现所采取的一系列的非药物方法的配合治疗。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各种将息疗法的分析,提出煎药法、服药法等也属将息疗法范畴,并指出将息疗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