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造影对盆底腹膜疝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存在排便困难患者的腹腔造影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女性患者检查前阴道内准确放入标志物,检查时采取头高足低位10°~15°,在透视下向腹腔内注入对比剂(60%泛影葡胺40 ml内加入2%利多卡因5 ml)40 ml,经体位翻转后摄取立位及力排正侧位片.结果:21例患者中经腹腔造影检查显示18例有盆底腹膜疝(其中男性1例).17例女性患者,腹腔造影示Douglas腔底低于阴道标志物上缘水平,力排时Douglas腔底低于耻尾线;依Douglas腔底下降程度分为3度:轻度(下降0.6~1.5 cm)14例,中度(下降1.6~3.0 cm)2例,重度(下降3.0 cm以上)1例.男性直肠膀胱凹底低于直肠中下1/3交界者应视为盆底腹膜疝.结论:腹腔造影能清楚显示腹膜轮廓,对盆底腹膜疝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排便造影技术在盆底疾病检查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48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进行仰卧位盆腔CT扫描及坐位螺旋CT排便造影检查,男12例,女36例,年龄32~83岁,患者直肠内注入200ml凡士林,在静坐、缩肛及排便3种状态下对盆腔进行冠状位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对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并测量数据。结果:48例患者中发现直肠前突31例、直肠内套叠3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14例、直肠外脱垂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9例、会阴下降34例、内脏下垂4例、肠疝3例,子宫后倾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例。结论:螺旋CT排便造影能准确显示直肠、肛管、盆底肌肉等盆底结构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是一种简单、无创、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态排粪造影联合3D肛门测压技术在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100例,依据其临床资料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其中A组患者仅有排粪造影资料;B组患者同时有肛肠测压及排粪造影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诊断准确性。其中A、B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经阴道分娩次数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者中排粪造影各征象检出例数:直肠前突分别为10例(90%)、9例(82%),会阴下降分别为17例(89%)、16例(80%),黏膜脱垂分别为13例(87%)、14例(88%),肠疝分别为6例(75%)、7例(50%),骶直分离分别为6例(50%)、4例(50%),盆底痉挛综合征分别为4例(80%)、5例(83%)。耻骨直肠肌肥厚分别为3例(67%)、2例(40%),直肠折曲分别为2例(40%)、2例(40%),内脏下垂分别为2例(50%)、2例(50%),全阴性分别为2例(0%)、2例(0%)。A、B两组患者排粪造影各个征象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间的肛肠测压结果各征象阳性例数如下:直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排粪造影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检查拟诊盆底功能障碍行MRI排粪造影检查患者的图像资料,以其最终出院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临床检查结果及MRI表现,以评价MRI排粪造影的诊断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在42例女性患者中,MRI排粪造影对直肠下降、膀胱膨出及耻骨直肠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临床检查;对直肠前突及子宫膨出的诊断,两者无明显差别;对直肠套叠的诊断,临床检查明显优于MRI排粪造影。40例有盆底下降,其中中、重度下降32例,累及2盆及以上20例;在14例男性患者中,8例表现为耻骨直肠肌痉挛,其中4例伴轻度盆底下降。56例中,MRI检查与临床检查基本一致26例。28例的MRI检查相对于临床检查有新发现。结论:MRI排粪造影以其多方面的优势,对盆底功能障碍(尤其是女性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MR排粪造影研究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肛、直肠形态及功能性病变,同时对前、中盆腔联合性病变进行全面评价.方法 107例临床诊断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女性患者,年龄20~84岁,平均55岁,进行MR排粪造影检查,使用自行设计高顺应性球囊模拟大便,分别测量静息、提肛及力排时盆底相关数据.结果 10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70例直肠前膨出(65.4%),为女性出口型便秘常见梗阻因素;85例(79.4%)患者为2种及2种以上的联合性病变,并发前、中盆腔病变,包括60例膀胱脱垂(56.1%)、59例子宫或阴道穹窿脱垂(55.1%)、54例会阴体下降(50.5%)、28例盆底疝(26.2%).结论 MR排粪造影不仅能准确评价出口梗阻型便秘女性患者的肛、直肠形态及功能性病变,同时能对前、中盆腔联合性病变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6.
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设计一种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的方法,以期区分直肠粘膜脱垂与直肠全层套叠,指导直肠内脱垂的治疗。材料与方法:82例直肠内脱垂和36例对照者行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结果:在82例患者中,50例有直肠内脱垂征象、而盆底腹膜正常者为直肠粘膜脱垂,其中26例伴异常会阴下降;32例有直肠内脱垂征象、盆底腹膜随直肠前壁降入套叠鞘部、并构成直肠壁内疝疝囊者为直肠全层套叠,6例疝囊上口敞开者术中证实有内容物疝入,20例伴异常会阴下降。结论: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是区分粘膜脱垂与全层套叠、诊断直肠内脱垂伴发的直肠壁内疝等盆底疝等直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后盆腔障碍疾病是以肛直肠解剖和功能异常为主的一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伴有便秘、便失禁等临床症状。MR排便造影是一种动态MR成像方法,可对后盆腔结构形态和运动功能异常情况直观显示,能够鉴别后盆腔障碍性疾病的类型并认识其发病原因,如直肠膨出、肠疝、盆腔器官脱垂和直肠套叠、脱垂等,同时对便失禁早期的肛直肠形态学和功能学异常改变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直肠内脱垂盆底形态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在手术前能区别直肠内脱垂中粘膜脱垂和全层套叠的影像学方法。材料和方法:66例直肠内脱垂和36例对照者均行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测量肛直角、会阴位置等指标并结合手术中所见的盆腔变化。结果:41例患者在排粪中无盆底腹膜变化为直肠粘膜脱垂;25例盆底腹膜随直肠前壁下降为直肠全层套叠,伴直肠鞘部腹膜构成疝囊的直肠壁内疝。结论:本造影方法可准确区别直肠粘膜脱垂和全层套叠,并显示直肠壁内疝的疝囊,为临床治疗直肠内脱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MR排粪造影(DMRD)在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应用价值,并尝试对2种MR动态序列进行对比,优化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确诊为出口梗阻型便秘女性患者的DMRD资料,年龄40~73岁,平均58岁,患者取仰卧位,将含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的玉米糊约200 mL注入直肠,应用T1W快速梯度回波(T1-TFE)和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B-TFE)序列,采集患者静息、提肛及排便时盆底结构的矢状位图像,测量盆底的相关数据.结果 ①26例患者DMRD均发现盆底结构功能异常,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完全符合者20例(20/26).DMRD诊断直肠膨出2例(2/26),耻骨直肠肌肥厚1例(1/26),联合性病变23例(23/26),包括直肠膨出、会阴下降、膀胱脱垂、子宫颈脱垂、盆底痉挛、耻骨直肠肌肥厚、直肠黏膜脱垂以不同组合方式出现.②T1-TFE和B-TFE 2种检查序列诊断结果一致,前者图像信噪比优于后者.结论 DMRD 2种序列均能准确评价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盆底形态及功能性病变,前者图像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所致便秘与前、中、后盆腔病变密切相关.后盆腔病变包括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直肠内套叠、肠疝及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等;前盆腔与中盆腔病变引发的便秘不仅表现为排便障碍,也包括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相关症状.盆底超声能够动态观察前、中、后盆腔的变化,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FPFD的诊断中.现就盆底超声对FPF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