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丙型肝炎患者抗-HCV和HCV-RNA的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患者抗-HCV和HCV-RNA的检测结果,探讨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和荧光PCR法分别检测抗-HCV和HCV-RNA。结果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在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患者中分别占42.1%和86.6%,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19例抗-HCV阴性丙肝患者检测出HCV-RNA阳性。结论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且HCV-RNA高含量预示着病情向慢性化发展,抗-HCV和HCV-RN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丙肝的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检测抗-HCV和HCV-RNA对诊断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 通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逆转录PCR法,对198例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抗-HCV和HCV-RNA。结果 抗-HCV总阳性率为84%,抗-HCV、HCV-RNA同时阳性为58%,抗-HCV单项阳性为26%,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为16%。结论 HCV-RNA对早期HCV感染的诊断以及抗-HCV阴性的慢性丙肝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怀疑HCV感染者应同时检测抗-HCV和HCV-RNA,才能对不同时期的HCV感婆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择经过和未经过抗-HCV筛选血液的受血患者各50例,进行抗-HCV检测分析,结果,前者阳性率为2.0%,后者为10.0%。提示,必须严格对献血员进行筛行销宙时测定抗-HCV和HCV-RNA,才能显著减少输血后肝炎不发生。  相似文献   

4.
丁玉仙  王娟  王爱萍 《包头医学》2001,25(3):106-106
我科对1996~2000年6月在输血治疗中的2800例受血患者和100例门诊治疗中的未受血患者进行抗-HCV检测,结果符合安全输血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前,输血后肝炎(PTH)主要包括HBV和HCV。随着检测技术提高,输血后肝炎的危险性已大为减少,但临床上输用抗-HCV阴性血液仍有一部分受血者出现输血后丙型肝炎。笔者对288名患者输血前后抗-HCV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通过对献血员HCV感染的筛选,可减少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我院血库于1992-09~1995-06对2135名献血员进行了抗-HCV的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IgM抗体测定与抗-HCVIgG、HCVRNA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上送检抗-HCVIgG、HCVRNA的血清144份,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CVIgM,并将三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抗-HCVIgG与HCVRNA的四种组合中均有抗-HCVIgM阳性存在。抗-HCVIgM、抗-HCVIgG在HCVRNA阳性组的检出率(84.8%、60.6%)明显高于其各自在HCVRNA阴性组的检出率(35.9%、35.9%),P<0.05。抗-HCVIgM、抗-HCVIgG与HCVRN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25。抗-HCVIgM与抗-HCVIgG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相互关联(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41例输血后急性黄疸型肝炎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丙型肝炎29例,占70.73%,乙型肝炎9例,占21.95%,甲型肝炎2例,占4.88%,甲、丙型肝炎混合感染1例,占2.44%,该组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与文献报告一致。作者还讨论了丙型肝炎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输血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经输血传播疾病。输血后肝炎(PTH)是一种常见的输血传染病,丙型肝炎(HC)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唧中90%是HC患者,一般认为抗-HCV阳性血具有传染性,可引起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所以,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的HCV感染情况、高发人群及流行趋势,加强对献血者的相关标志物检测,对安全输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与HCV抗体联合检测在筛查丙型肝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HCV-Ag阳性标本的HCV逆转录PCR检测结果.结果HCV-Ag阳性标本经PCR测定HCV RNA 阳性37例.结论HCV-Ag的检出时间早于抗体.HCV-Ag和HCV抗体联合检测,缩短了检测窗口期(PWP),有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乙型病毒性肝炎为我国目前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近年来文献报道丙型肝炎病毒易引起病毒性月于炎的慢性化,并易引起肝硬化和肝癌,为了解我市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我们对20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乙肝三系检测同时作了抗HCV检测,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系本院1991年9月至1996年3月的住院病人,女性31例,男性175例,年龄在23~73岁之间,依据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  相似文献   

12.
13.
血浆低温保存对检测HBsAg和抗-HCV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规定全血标本保存时间为输血后3个月,血浆标本保存6个月,一旦出现输血后肝炎,标本早已过时而消毁,患者、医院、血站为此纠缠不休。为此,本研究用ELISA法在同等试验条件下检测低温保存(-20℃以下)3、6、9、12个月的血浆标本,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7382例,用ELA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如抗—HIV初筛阳性后按规定送确认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 7382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1243例,总阳性率16.84%。单项阳性1197例,单项阳性率高达16.22%;混合感染46例,混合感染率0.62%。其中HBsAg、抗—HCV、TP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3.08%、1.60%、1.53%;HBsAg和抗—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抗—HIV未检测到阳性。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责任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16.
输血前检查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输血前检查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是鉴别患者是否因输血传播疾病的有效的临床依据.我们回顾了北京天坛医院和宣武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共3810例输血患者于术前检查的HBsAg、抗-HCV、抗-TP、抗-HIV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丽水市抗-HCV阴性献血者丙型肝炎核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ELISA抗-HCV筛查阴性血液HCV-RNA的流行率,对当前HCV的传播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用PCR-混合样品法对我站部分抗-HCV筛查阴性的标本进行HCV-RNA检测。结果:3109份标本的HCV-RNA阳性率为0.48%,其中无偿献血者的阳必率为0.12%,低于有偿供全血者(0.90%)及有偿供机采血浆者(0.80%);同时机采血浆不会造成有偿供血者HCV-RNA阳性率升高,结论:HCV-RNA检测对于控制HCV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调查21例血液病患儿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21例中16例接受未作抗HCV筛选的输血员血液,结果9例(56.25%)抗-HCV阳性;另5例接受经过抗-HCV筛选的血液经6个月追踪检查无1例抗-HCV阳性。1793名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19.80%,ALT增高率为9.36%,有较多的献血员抗-HCV阳性而ALT并不增高,提出对献血员必作抗-HCV的筛选应引入各级医疗机构常规范围。  相似文献   

19.
20.
曹珂 《中原医刊》2011,(17):95-96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Ag)诊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疑为HCV感染患者86例,采血半小时内分离出血浆,部分于当日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检测,其余置-20℃冰箱保存,用于HCV—Ag检测。结果HCV—IqNAPCR、HCV-Ag、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6.5l%、43.02%、37.21%;同HCV~RNAPCR检测结果显示,HCV—Ag检测符合率89.53%(77/86)、假阳性率3.49%(3/86)、假阴性率6.98%(6/86);抗-HCV检测符合率81.40%(70/86)、假阳性率4.65%(4/86)、假阴性率13.95%(12/86)。结论ELISA法检测HCV—Ag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可明显缩短HCV感染的窗口期,且简捷、价廉,适合大规模筛查和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